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女人生-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夫人为人十分固执,不会轻易的改变态度。不过幸好太夫人为人虽然固执,可也识大体,虽然不会真心的疼爱大太太,可也会给大太太留下足够的体面和尊重。
以前的大太太,太过争强好胜,加上当时大太太娘家的权势比孙家的大,行事不免张扬,伤了太夫人和大老爷的体面。大太太虽然清楚和太夫人的矛盾不是那么容易化解的,可也不愿向太夫人低下她高傲的头,能维持现在的这种状态,大太太已经心满意足了。
偶尔大太太会嫉妒太夫人宠爱孙淑婷和孙淑湘姐妹,过于她亲生的女儿七小姐孙淑芳,但也仅仅是偶尔的一个念头罢了。孙淑婷与孙淑芳年纪相差太大,没有什么可以比较的,孙淑湘更是被太夫人抚养,更加不能攀比,对这些大太太很是清楚。
大太太听了太夫人的话,与她预期的相差不大,知道婆婆是顾念她的。
投桃报李,大太太想让太夫人尽兴,知道太夫人喜欢清淡的菜肴,就主动提议道:“娘,不然我们从外面的酒楼里请个做素菜的大厨,给您的寿宴做几道拿手的素菜。”
太夫人听了大太太的提议,虽然有些心动,可还是摇头拒绝了,“不用那么麻烦,我房里的厨娘做素菜的水平不低,不用另外请人了……菜单都定好了,明天婷姐就可以着手购买做菜的材料了。”
既然这次的主厨是太夫人院里的厨娘,那宴席的准备上就没有大太太多少事情了,毕竟现在管理厨房的是孙淑婷。
太夫人虽然拒绝了大太太的提议,可大太太的好意太夫人感受到了,再和大太太说话也温和了两分。
大太太兴致高昂的又和太夫人说了些宴席上的其他事情,等都讨论的差不多了,才离开。
太夫人拉着孙淑婷的手,对她说道:“淑婷,这次宴席就是对你的考验了,”话虽然这么说,实际上太夫人并不担心。不仅仅是因为孙淑婷表现出来的出色的管家能力,更重要的是太夫人房里的厨娘,已经不止一次操办这种宴席了,都很有经验,大面上不会有什么差错。
这次太夫人把她生辰宴席的事情,交给孙淑婷来操办而不是王妈妈,也是对孙淑婷能力的一个锻炼。太夫人不希望孙淑婷的见识,仅局限在厨房这一个小天地里。
生日宴席不仅仅是做好一餐饭就可以了,还涉及到宴席上的菜肴送上撤下,以及服侍丫鬟们如何的安排,太夫人希望孙淑婷能借着这个机会,看到、学会更多的东西,发现不足。
第二天,也就是六月十七,孙淑婷早早的来到太夫人院里,找管理厨房的管事许妈妈商议操办寿宴的事情,把厨房的事情交代清楚后,又找王妈妈安排当天服侍的丫鬟,忙忙活活的弄了一天。
虽然孙淑婷这一天很是忙碌,可她也发觉了太夫人的情绪很是焦躁,因为大老爷在今天天黑前都没有回来,也没有什么音信传回家。
十八号快到晌午了,孙淑婷总算把所有的事情处理的都差不多了,就去芷兰院陪着太夫人。
到了内室,看着陪湘姐说话都不太有精神的太夫人,孙淑婷很是忧心。宽解道:“祖母,您还在为父亲担心呢……您放心吧!要是父亲赶不回来还不早早的就派人给家里带信了,现在肯定是在往回赶呢!”
太夫人难言慈母心的说道:“我知道……我这不是担心你父亲为了赶时间,把身体累坏了……我宁愿你父亲送个平安信回来,慢慢的往回走……只要他平平安安的,赶不回来又如何!”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哪个做母亲的不心疼,即使大老爷现在行事稳重,可太夫人也难免担忧。
孙淑婷想说些话,再开解开解太夫人。
话还没出口,太夫人房里的二等丫鬟弯月欢欢喜喜的跑进来,报信道:“老太太,大老爷回来了……刚刚回来的。”说完大口喘气。
太夫人高兴的拍拍孙淑婷的手,“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了……婷姐;真让你说准了。”说完高声吩咐身边的人,“哪个来传的信,叫他进来传话。”
弯月听了太夫人的话,麻利的出去把传话的小厮叫进来。其实是弯月早就想到太夫人会问话,把报信的小厮留在了二门那儿。
太夫人接着又吩咐管理膳食的大丫鬟芙蓉,让她到厨房加几个大老爷爱吃的菜。
芙蓉领了太夫人的命令,刚出去一会儿,弯月就带着传话的小厮进来了。
太夫人很是挂心的问了大老爷如何回来的,回来多久了,面貌怎么样,有没有瘦等等问题。
小厮很是机灵,“老太太您放心,大老爷健健康康的,很是精神……大老爷刚下马,管事就让奴才给您来报信了。”
太夫人高兴的叫人赏了他半吊钱。
小厮前脚刚刚离开,大老爷后脚就进了太夫人的院子。
看着大老爷风尘仆仆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直接过来的,没有去大太太那。
太夫人心疼的吩咐丫鬟给大老爷端茶倒水,还让厨房准备汤水,给大老爷洗漱。
大老爷先对太夫人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行程,安慰了一下太夫人的心,才在太夫人的催促下去了盥洗室梳洗。
大老爷走后,太夫人忍不住的掉下了眼泪。
孙淑婷看着消瘦了很多的父亲,也忍不住红了眼眶。不过还是不忘对太夫人说道:“祖母,父亲平平安安的回来了,我们应该高兴才是,怎么能哭呢?”
太夫人擦着眼泪说道:“我是高兴,可看着你父亲瘦了这么多,我忍不住心疼。”
王妈妈出言安慰太夫人道:“您快擦擦眼泪,大老爷平安回来了,我们应当高兴……不然大老爷知道了,不定怎么难过呢,谁不知道大老爷的孝顺!”
太夫人觉得王妈妈说的话有理:“对对,就是这个道理,你让人催催厨房,让她们快点上菜,让大老爷早点用好了,早点去歇息。”
第五十八章 对策
在大老爷孙志远进入太夫人的芷兰院这个时候,大老爷孙志远回来的这个消息,在大房居住的竹香院中也传开了。
大太太姚氏身边的心腹郑妈妈听到了门房小厮的禀报之后,急匆匆的进了大太太的内室。
大太太刚刚处理完上午的事务不就,正在闭目休息,内室里没有一个服侍的丫鬟。
郑妈妈轻轻的走到大太太身边,虽然声音很低,可掩饰不住兴奋的对大太太说道:“太太,老奴有件急事禀报。”
听到了郑妈妈的话,大太太睁开眼睛,看着郑妈妈高兴的模样,笑了笑,“什么好事,这么高兴。”对身边的心腹妈妈,大太太还是很亲近的。
郑妈妈眉眼带笑的说道:“太太,刚刚门房的小厮来汇报说大老爷已经来家了。”
原先还漫不经心的大太太一下子坐直了身子,眼神也亮了起来,急促的说道:“是嘛!老爷什么时候回的,身体好不好,有没有瘦了……不行,我得收拾收拾……妈妈,你让厨房准备老爷爱吃的菜,还有老爷还要沐浴、更衣……”
大太太很是高兴,话也说不利索,脑子里乱乱的,想到一出就吩咐一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看着大太太一幅忙乱的样子,郑妈妈实在不知下面的话如何说出口,大老爷孙志远回家是好事,可他并没有先回大太太的住处。
不管怎样,这件事大太太早晚都要知道,郑妈妈不再犹豫,小心翼翼的说道:“太太,您别急,您也知道明天就是太夫人的寿辰,大老爷哪也没去,急着去见太夫人了……到了太夫人那,太夫人肯定不舍得立刻放老爷走……”为大老爷孙志远找了一些借口,郑妈妈就怕大太太不高兴。
郑妈妈的未完之音,大太太还是听得出来的,大老爷回来的晚,现在又到了午饭时间,太夫人把大老爷留下用餐很是正常。虽然大太太心里有些不高兴大老爷回来没有先到她院里来,可想想现在是特殊时期,毕竟太夫人寿辰在即,大老爷孙志远先去见太夫人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大老爷孙志远迟迟不归,太夫人一直记挂这大老爷孙志远,这一阵子都没有多大精神。太夫人是婆婆,孝字当头,大太太不能说什么。
郑妈妈看见大太太半天没有说话,小心的提议道:“太太,不然您也去太夫人那走一趟。”
大太太虽然心急见到大老爷,可也不愿做这么明显争宠的事情。摇摇头,死撑着面子说道:“不用了,老爷既然回家了,我也就放心了,早见晚见还不都是一样。”
郑妈妈心里不认同大太太的说法,可也知道不能再说了,不然就越过了仆人的本分了。
竹香院了的其他姨娘们得到消息比大太太晚,可也都兴奋的忙乎了起来。
******芷兰院
过了近两刻钟,一身清爽的大老爷孙志远出来了,太夫人忙招呼大老爷孙志远坐到餐桌上用餐。
一顿饭下来,只听见太夫人不停的支使丫鬟给大老爷孙志远布菜,连平时最喜爱的孙淑湘也顾不上了。
大老爷孙志远也不推辞,埋头猛吃,间或还吩咐丫鬟给太夫人、孙淑婷姐妹布菜。
太夫人很是高兴的吃着大老爷孙志远让丫鬟布的菜,不知不觉中比平时多用了半个馒头。
等用完了饭,孙淑婷带着孙淑湘下去午睡,太夫人把大老爷孙志远单独叫进了内室。
太夫人对大老爷孙志远道:“看见你回来,我就高兴了,待会去你见见你媳妇吧!”大老爷孙志远一回家,哪也没去,直接到了太夫人这,太夫人很高兴儿子能这么记挂她。
可兴奋过后,太夫人还是开导大老爷孙志远,要他善待大太太,多包容一些。毕竟‘夫妻不睦,邻也欺’,大老爷孙志远要是回来不去大太太那,大太太在外人面前也没有脸面。
大老爷孙志远本来还有丝不乐意,毕竟大老爷孙志远离开前,大太太还莫名其妙的朝大老爷发了火。前面大老爷孙志远已经为了家里的安定,主动的在离开前给大太太留足了体面,现在再让大老爷孙志远主动低头,大老爷孙志远还是心有不甘。大老爷孙志远早就清楚,该给大太太的体面,他会给,至于情分,大太太就不要奢望了,他已经对大太太失望过太多次了。
可看着已经有白发的母亲,还在为他操心,大老爷的心忽然就软了下来,承诺道:“娘,您放心,看在承哥的面上,我也会好好待她的……您别再为儿子这些事操心了,儿子觉得太不孝了。”
太夫人听了大老爷孙志远的应承,知道这已经是大老爷最大的让步了,毕竟以前的大太太和她的娘家行事,太过咄咄逼人,大老爷孙志远对大太太原本就没有多少的感情,早已经被大太太折腾的消耗殆尽了。
“那你回去好好休息,晚上再过来见见你爹,我想你们父子也有不少话要说。”太夫人不再多说什么,毕竟她对大太太的观感也不好,能劝说大老爷孙志远,已经做到了一个她当母亲的本分。
大老爷孙志远听了太夫人的话,回到大太太那去歇息不提。
下午的时候,二老爷派人快马加鞭的送来了新鲜的海鲜,虽然二太太和二老爷人没有回来,可心意却送到了,再加上回来的人说二老爷在蓬莱和上司、下属都处的好,太夫人更是高兴。
就这样,晚饭前,大老爷孙志远和大太太带着六少爷孙环谦和七小姐孙淑芳一起来到太夫人的芷兰院。
太夫人早早的派人在下朝的地方等候太老爷孙怀博,太老爷听到消息后,把外面的应酬都推掉,高高兴兴的回来了。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用完晚餐,晚餐过后,太老爷孙怀博带着大老爷孙志远就去了书房。
太老爷孙怀博把送茶进来的小厮打发下去,书房里只留下父子二人,才开口问道:“外面的情况怎么样?”对于民生,太老爷很是关注。
大老爷孙志远受太老爷孙怀博的影响很深,虽然计略、权谋、见识、手段样样不差,可在百姓民生的重大问题上,大老爷孙志远从不妥协,很能坚持原则。
在太夫人面前一直强撑着的笑脸,现在垮了下来,大老爷孙志远很是忧虑的说道:“情况不容乐观,儿子这一个多月走遍了西、南所有行省,水利设施情况很是不利,只有常年容易出现旱情的贵州、四川部分地区,水利设施维护的相对要好一些……一些有经验的老农也表示出对天气反常的忧虑,现在夏粮虽然丰收,秋粮也中了下去,可要是持续不降雨,秋粮和来年的夏粮就难说了……”。
旱情会不会发生,大老爷孙志远没有太大的把握,可亲身经历过贵州那年大旱的大老爷孙志远,比旁人体会更深。今天从四月份到现今,不少省份已经两个多月没有下过一场雨,情况已经不容乐观。
“爹爹,想想儿子上任那年的贵州大旱,‘大旱之后必有大涝’这句老百姓嘴里的俚语还是有些道理的,儿子不怕今年的秋娘欠收,就怕后面来了洪涝,影响到明年的种植,如果真这样,大的动乱就难免了。”
太老爷孙怀博听了大老爷孙志远的话,深深吐出一口气,沉声问道:“你打算怎么办,你的上司尹尚书是个谨小慎微的人,这种没有根据的事他是不会出头参与的。”
大老爷孙志远说道:“爹爹,儿子明白,儿子已经试过了,况且凭咱家和他的关系,还没有好到他会为我出头的境地。”
太老爷孙怀博看着大老爷孙志远说的明明白白,调理清晰,知道他都考虑清楚了。太老爷孙怀博向大老爷孙志远倾倾身子,想听大老爷如何打算。
只见大老爷孙志远接着说道:“儿子想自己上书,把这种担忧向皇上阐明,毕竟兴修水利,加强蓄水防洪的能力才是正道。”
太老爷孙怀博谨慎的问道:“你有多大的把握。”这种事情需要谨慎,不是单凭一腔热情就能成就的。太老爷需要心里有数,才好表明态度
大老爷孙志远知道父亲在慎重思考,回答的很是谨慎;“七成”。
太老爷孙怀博看看大老爷孙志远认真的眼神,点点头,没有说话。
沉默了半天,最终太老爷孙怀博下定决心,开口道:“不能只是你说,你的分量太轻,最终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况且水利属于工部的主管范围,你提这事已经有些僭越了。”没有说支不支持,可太老爷孙怀博直接指导实施措施,态度不言而明。
大老爷孙志远获得了太老爷孙怀博的支持,一下子觉得压在身上的担子轻了很多。大老爷孙志远没有急着说话,等着父亲的下文。
第五十九章 定策
果然,太老爷孙怀博不出大老爷孙志远所料,接着说道;“皇上勤政多年,对于民生一直很是关注……虽然这几年处事宽和了几分,可也改变不了骨子里的强硬和精明,只要皇上支持,施展起来就不会有太大的制肘……新建水利是来不及了,不仅工程浩大而且花费很多……维护现有的水利,是见效最快,成本最小的方法,在朝堂上受到的阻力也会小一些。”
太老爷孙怀博老谋深算,分析的很是到位。“明天我和你一起去找钦天监的主事王英和大人,他老而经世,对天气的反常比咱们更有经验,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会更好。”
大老爷孙志远点点头,王英和大人年过六旬,历经两朝,可谓是见多识广,由他出面佐证效果会更好。
“爹爹,王大人会出来帮我们说话吗?”对此大老爷孙志远有些疑惑。毕竟在大老爷孙志远的眼中,钦天监的王英和大人在朝堂上很是独善其身,再加上他年事已高,官位也不显要,几乎没有人去动他。
“这你就不用担心了,爹爹既然提出来,就有几分把握说服他。”太老爷孙怀博有些保密的笑着说道。其实太老爷和钦天监的王英和并不是关系好到了可以为对方承担风险,而是太老爷知道王英和做官虽然独善其身,可品行端正,对于与百姓有关的气象都很是上心,相信让他出来说一句公道话,并不困难。
听了太老爷孙怀博的话,大老爷孙志远心里有了底,不再总是打怵,觉得计划通过的可行性大大提高。
其实一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