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女人生-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固。只要大太太不犯错,谁也动不了她的位置,怎么好端端的起了这么疯狂的念头。
一丝疑虑爬上心头,可一时之间大太太又找不到头绪。
大太太被刚才的阴暗心里骇住,心里烦乱,应付了几句于妈妈,就叫丫鬟进来服侍自己梳洗、歇息。
*******
湘姐到了太夫人那边,身边除了原来伺候的郑奶娘和四个小丫鬟,太夫人还把自己的大丫鬟沉香拨出来照顾湘姐。
沉香能够照顾湘姐,全是孙淑婷在背后倒腾的。如果孙淑湘没有被太夫人抚养,孙淑婷也不会打沉香的主意。可现在的情况是孙淑婷和孙姨娘需要有一个人,在太夫人的芷兰院帮忙照顾孙淑湘。
郑奶娘待湘姐是真心实意,可她在太夫人身边说不上话,在芷兰院的仆妇、丫鬟中间说话没有分量。沉香是最好的人选,把沉香调到湘姐身边,对湘姐和沉香都有利。
沉香是太夫人身边的得宠大丫鬟,年底就要成亲。太夫人给沉香找的婆家很好,可孙淑婷也看出沉香的婚姻隐藏的风险,这也是孙淑婷拉拢沉香的筹码。因为沉香是卖身入府的,在府里没有娘家支撑,唯一的依靠就是太夫人。沉香成亲后离开太夫人跟前,主仆情分变淡,日后在婆家受了委屈也没人给她撑腰。
成亲后的沉香是没有资格待在太夫人跟前侍奉的,照顾湘姐就是沉香留在太夫人的院子里的唯一机会。现在湘姐才1岁半,到8岁离开芷兰院独自居住,还有6年多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总能让沉香在婆家站稳脚跟。
孙淑婷做通了孙姨娘的工作,由孙姨娘出面说服沉香。就像孙淑婷给孙姨娘说的那样,对沉香而言,只要留在太夫人院里,在婆家就不会受到轻待,等过几年站稳了脚跟,即使离开太夫人身边,沉香也能过得很好。
与其将来面临未知的风险,不如现在捉住孙姨娘伸出的橄榄枝,沉香的将来也多了一重保障,况且也不违背太夫人的心意,聪明的沉香总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认真的考虑了一个晚上,沉香在太夫人安排人照顾八小姐孙淑湘的时候,主动的站了出来。
现在沉香是以大丫鬟的身份待在湘姐身边,成亲后就要以管事娘子的身份出现在芷兰院中。对孙姨娘的善意提醒和帮助,沉香很是感激,伺候湘姐更是尽心尽力。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作为当家主母的大太太,要忙于打点亲朋好友间的人情来往。这是大太太第一次单独当家理事,格外慎重。暂时没有时间花费心思针对孙姨娘,湘姐被太夫人抚养的事引起的风波就这样过去了。
孙府这次端午给各家的粽子还是九连棕,从去年孙淑婷把九连棕给太夫人品尝后,当时就被太夫人送给各家当端午礼品,大受欢迎。作为端午的主要礼品--粽子,大太太把九连棕续接了下来,还加以改进。用写字的白色绢布把每种口味的粽子标明出来,方便食用。当然除了粽子还根据亲疏远近送上了其它礼品。
端午节当天,像孙淑婷这些单独居住的少爷、小姐们先去了太夫人的院子,由太夫人亲自给他们带上五彩丝线编的午丝。
老爷们带着各自院子里的妻妾儿女来的时候,孩子们的身上也都带上了长辈准备的午丝,太太、姨娘们则头上带着五毒昆虫样式的绒花,老爷们则在腰间挂着五毒昆虫样式的配饰。
等人全部到齐,太老爷就带着全家去祠堂祭祖。
仆人们早早的把祠堂打扫干净,香烛祭品都准备好,就等着主人前来祭拜。
太老爷带着大老爷和三老爷先进去祭拜;老爷们祭拜完后,门口的仆人就传话请太夫人带着太太们进去祭拜;接下来依次是以长孙孙环勃为首的孙子们、以长孙女孙淑婷为首的孙女们,最后是姨娘们一起进去祭拜。没有生育的姨娘和侍妾们是没有资格去宗祠祭拜的,只能在祠堂外面磕头。
从祠堂出来回到太夫人的芷兰院,三老爷就提出辞行,要去护卫营当值。在别人欢庆、享乐的日子,护卫营的将士们要比任何时候都忙,三老爷从来都和士兵们同甘共苦的守在一起,太老爷一贯很是支持。
在太夫人和太老爷点头同意后,三老爷交代三太太几句话,离开了。
趁着大家都在,大太太告诉大家,孙家有护城河畔看龙舟比赛的酒楼包间,让想看龙舟比赛的人准备一刻后出发。
三太太因为身子重,不方便出去,就把身边的八少爷孙环卫托付给太夫人和大太太带着照看。
太老爷和大老爷也都不去,留在了府里。其余的人没有想留在家里的,都要出去逛逛。
孙府的门口,年长的大少爷和二少爷骑马,大太太和太夫人带着剩下的小姐、少爷、姨娘和伺候的丫鬟、小厮们满满坐了四辆马车,在护卫和仆役的陪同下稳稳的朝城外出发。
孙淑婷抱着湘姐从轻纱窗口往外看,调皮的卫哥还不时把窗外他认识的东西指给湘姐看。卫哥虚岁才3岁,认识的也没几样,几下就掏空了。
湘姐还小,在孙淑婷怀里看看窗外,看了几眼就没有兴趣了。好奇过后的孙淑湘朝孙姨娘伸伸手,要孙姨娘抱着,孙姨娘抱过湘姐和太夫人一起哄着她。
孙淑婷和卫哥凑在一起指着车窗外面,嘀嘀咕咕的说了一路。
半个时辰后,孙府众人在提前订好的包厢中歇息,从开着的窗户能看到不远的护城河,现在平静的河面上没有一只船。
第二十章 端午下
年纪大的几个少爷不愿意守在包厢中观看比赛,他们更乐意到现场去感受那热烈的气氛。当为首的大少爷提出来的时候,年纪小的几个少爷也都用大大的凤眼热切的看着太夫人和大太太。
太夫人也乐意不拘着他们,就笑着对大太太道:“让这些皮猴子去吧!既然出来了就好好乐呵乐呵……”;说完调头对孙淑婷姐妹们道:“你们可不能去……河边太挤,太阳又那么大……陪着祖母,别晒黑了……咱们在这看也一样,等他们回来后就让你们去逛街。”连哄带劝的几句话,就把留守的小姐们的不高兴打消了。
少爷们一个不留的全都要去,连最小的卫哥都不乐意呆在包厢中看比赛,大太太只好多安排丫鬟和护卫陪着他们。
等到少爷们呼拉拉的全走了,包厢中一下就显得格外空旷。从窗口望去,沿河的大街上车来人往的好不热闹。
渐渐的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孙淑婷姐妹几个快步走到窗前,原以为是龙舟比赛就要开始。
看了一会儿,才看到一支舞狮队伍从远处走来。
随着舞狮队伍的渐渐走近,孙淑婷留意到舞狮队后面有六组人,每组穿不同颜色短打,且每组有六个人。
“祖母,舞狮队伍后面跟着的是什么人”孙淑婷身边的孙淑琴问太夫人。
太夫人看着孙女们都盯着自己,想要知道答案,笑着开口道:“那就是赛龙舟的水师,每个水师队伍有六名水师,每个队伍穿的衣服颜色是一样的,每年都有六个队伍参加比赛……看就是红色、黄色、橙色、蓝色、青色、褐色这六种颜色,只有红色是每年的第一名穿的颜色。”指着走近的红色队伍告诉孙女们,“去年得胜的队伍今年就穿着红色短打参赛,其他五队是从二十个报名队伍中选拔出来的。”
“祖母,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争着参加比赛,是因为奖品昂贵吗?”也是第一次看龙舟比赛的三小姐孙淑雅好奇的接着问太夫人。
太夫人摸摸孙淑雅的脑袋,回道:“有人是冲着奖品来的,有的人不是。”
孙淑婷虽然也没有看过现场的龙舟比赛,也了解祖母为什么说有人不看重奖品。现在正六品都水司佥事杜水光,就是从这龙舟水师中脱颖而出的。
虽说正六品的都水司佥事职位并不高,对于平头百姓而言,这就是一飞冲天,而且后来陆陆续续的,很多优秀的水师都水司或兵部招揽。虽然目前职位没有人比杜水光职位高,不过对于穷苦百姓而言,这就是一个出人头地的好机会,毕竟贫寒出身的孩子很少有机会读书或者喜欢读书。
过了近2刻钟,舞狮队才到达龙舟比赛的出发点。在一阵鞭炮和铜锣、钵鼓声中,伴着狮子的舞动,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正式开始。
按照规则,六支队伍抽签,两两比赛,胜出的3支队伍中用时最短的直接晋级决赛,余下的两支队伍要竞逐另一个决赛名额,最后进入决赛的两支队伍再争逐第一名。
两两比赛中,胜出的队伍是红队、黄队和青队。因为孙府包厢坐落的位置,无法看到队伍到达终点的场景,只能通过鼓声听出是谁得胜。
有丫鬟往来于包厢和大堂之间,把胜出的队伍用的大概时间报给太太、小姐们。酒楼大堂里有专门的地方安排先生和小二记录比赛用时。
酒楼里给出的时间和比赛现场记录的时间,相差也只有几个呼吸,误差可以忽略不计。酒楼里的这些服务,让客人既能舒服的观看比赛又能了解很多比赛信息。
每逢有水上活动的时候,护城河畔这些酒楼、茶馆的生意就特别好。
通过初赛,红队直接晋级决赛。胜出的黄队和青队进行下一场比赛,最终黄队以一点点的优势胜出,进入决赛。
在等待决赛开始的时间里,大家都在讨论谁将会胜出,很多人支持红队,实现龙舟比赛的三连冠。很少有人看好黄队,不仅仅是因为红队实力摆在那,还有黄队连续参加两次比赛,在体力和士气上已经比红队差很多,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大家都懂。
通过丫鬟的传达,各种激烈的辩论传到了孙府众位女眷的耳中,大厅中胜负标盘上大约三十个人中才有一个支持黄队胜出,比例相差悬殊。
孙府的众位女眷们也在讨论谁会胜出,按照丫鬟传递来的信息,大家觉得红队胜出的希望很大。
可孙淑婷总觉得红队有点悬,在很多事情上孙淑婷的直觉是很准的。
经过激烈的决赛,黄队以微弱的优势胜出。在决赛中黄队以领先半只船的优势在最后成功反超,获得最终的胜利。
当黄队接过胜利者的百两白银和六套红色短打赛船衣服时,护城河畔响起了久久不歇的欢呼声。
当然大厅中赌黄队胜出的人的欢呼声更是激烈、高昂,不仅仅赌赢了有面子,他们更获得了不菲的收获。
************
“真没想到最后是黄队领先,红队怎么会输呢?”
“我看是红队骄傲了,老话说得好啊---骄兵必败。”
“我觉得是黄队计策用的好,让红队轻敌了,每次用的时间都比红队多,还多划了一次,让对手以为胜利在望,谁料最后会功败垂成。”
“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我觉得是黄队实力强。”
“计策也好,实力也罢,反正是黄队正大光明的赢了。”
孙淑婷兄妹几个逛街的时候,到处都能听见关于这场龙舟比赛的讨论声。孙淑婷牵着承哥的手,听着他兴奋的比划、说着龙舟比赛的场景。
出来逛街的是大小姐、二小姐、三小姐,少爷们是从大少爷到七少爷兄弟七个都出来了,其他的少爷小姐们年纪都太小,太夫人和大太太不放心,把他们留在了身边。
孙淑婷头上带着遮阳帽,帽檐边垂下浅粉色纱巾,直到颈部。既防晒,也是因为孙淑婷不方便像年小的妹妹们那样直接抛头露面。在京都,渐渐的兴起十岁以上的未婚小姐上街戴围帽,孙淑婷也算是顺应潮流。
孙淑婷他们大的牵着小的,在四个年轻护卫的陪同下,顺着人流往前走,看到喜欢的摊位,都去瞧瞧。虽然女孩子喜欢的东西和男孩子不一样,不过为了安全大家还是在一起没有分开逛。
这里不是京都繁华的地方,店铺里的东西也不精致,除了年长的孙淑婷和孙环勃定力强,没有买几样东西外,其他的弟弟妹妹或多或少的买了不少看中的东西。府里的吃用都不差,对年幼的弟妹们而言,亲手花钱买东西的兴奋是难以言喻的。
当他们走出这条购物街,每个人手里都提着不少的东西。孙淑婷一手拿着东西,一手牵着承哥。承哥则舔着手里的糖人,被孙淑婷牵着的手里还拿着照他的模样捏的小泥人。
出了购物街,没有两边的小摊挡路,路面显得很宽阔,在此等候的车夫看到小姐、少爷们出来后,忙上前招呼。
其中一个车夫上前对为首的大少爷孙环勃道:“大少爷,太太已经回府了,吩咐小的在此等候,不知少爷、小姐们是不是现在就回府?”
孙环勃看了看身后的弟妹们,年长的几个交换了一下意见,大家一致决定回家。
孙环勃把弟妹安排上马车,他和弟弟孙环辉骑马,才启程回府。
现在人流分散了很多,不似来时的拥挤,花了二刻多钟,就到家了。
马车上的少爷、小姐们由丫鬟扶着从踩脚凳上下来,就有等候在一侧的大丫鬟荷香上前行礼,“奴婢荷香给大少爷、二少爷、三少爷、四少爷、五少爷、六少爷、七少爷请安,给大小姐、二小姐、三小姐请安。”荷香先依次给小主子们行完礼,才接着道:“太夫人特意吩咐奴婢在此等候,让少爷、小姐们都去芷兰院参加宴席,宴席快要开始了。”
孙环勃和孙淑婷姐弟们都知道每年端午都要在芷兰院聚餐,紧赶慢赶的回来了。
时间还算宽裕,离开席还有2刻钟,大家各自回到住处放下东西,整理或更换衣物后,才去太夫人的芷兰院。
孙淑婷和弟弟孙环承一起来到芷兰院,在丫鬟的指引下来到自己的席位。和往年一样,席开四桌,太太、老爷们一桌,少爷们一桌,小姐们一桌,姨娘侍妾们一桌,这些都摆在太夫人屋子的客厅中。
下人们则有厨房加菜,并发放粽子和银钱过节,当然也有主子自己出钱置办酒席,让丫鬟、小厮们一起乐呵乐呵。
孙淑婷在位子上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去了太夫人身边把湘姐带了过来。
现在湘姐还小,待在太夫人和孙姨娘她们桌上都不合适,孙淑婷把湘姐抱到自己桌上,让她感受一下过节的气氛。
宴席上,孙淑婷这一桌,除了三岁的孙淑芳和四岁的孙淑君要奶娘照顾外,其他小姐们都是由伺候的丫鬟布菜。
餐桌上的菜很丰盛,四干果,四鲜果,四酱菜,四冷盘,八热菜,还有一个汤,一个粥,主食是粽子。鸡鸭鱼肉,新鲜蔬菜和野味样样俱全,虽然样数多一些,可量不大。既没有违背孙老太爷提倡的节俭,也带着节日的丰盛,可以看得出大太太为了这次的宴席很是花费了心思。
自家人吃饭没有那么多的客套,交谈也是低声细语的。孙淑婷给湘姐盛了一碗南瓜小米粥,垫垫肚子,才给她夹了一些能吃的菜。
湘姐虽然年纪小,可也最敏感的,感觉到吃饭的气氛与往日不同,没有太闹腾,乖乖的让孙淑婷喂食。
孙淑婷把湘姐喂饱,就放下汤匙,先吩咐身后的丫鬟去把郑奶娘找来,接着才用手绢给湘姐擦擦嘴。
孙淑婷快速的吃了一些垫饥的菜肴和粽子,吃了七成饱就停下了。孙淑婷吃完后就把湘姐从郑奶娘那抱了过来,坐在餐桌上和妹妹们低声说话。
等大家都吃的差不多,就有丫鬟把漱口水送上来,还有丫鬟用托盘托着痰盂。在主子们漱口的时间里,另一拨丫鬟上前把餐桌收拾干净。
等主子们再次坐在收拾干净的餐桌前,就有丫鬟把泡好的茶水依次放到每个人的面前。
大家喝了杯茶,说了会儿话,就起身和太夫人、太老爷拜别,各回各处歇息去了。
太夫人吩咐大家回去早点歇息,心疼的让孩子们晚上就不用来请安。
孙淑湘在孙淑婷的怀里,已经迷迷糊糊的要睡着了,为了不折腾湘姐,孙淑婷等大家都离开,和祖母说了一声后,就抱着湘姐去了湘姐的房间。
在奶娘郑氏的帮助下,孙淑婷把湘姐放在铺好的床上,自己则在一边轻轻的拍着湘姐的后背。
等着湘姐完全睡熟,还继续轻轻拍着她后背的孙淑婷,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