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相公是猎户-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不出朱吉士的预料,县衙师爷和石磊两人在衙门存放卷宗的地方里里外外找了一个时辰,都没有找到这份关键证据。
一直站在大堂外头的方丽顿时泄了气,“你说我姐她是不是傻,什么都没准备好,就这样贸贸然跑来告官,我就该拦着她的,说什么也不能叫她来,我也是笨啊,被她三言两语就说动了,也不想想,这些当官的一个比一个狡猾,像我们这样的平头老百姓,怎么斗得过!”
赵大武却不像她这样想,在他看来,方丽完全是关心则乱,没瞧见方琳听说没找到那份清单名册,表情连变都没变过,这件事肯定是在她的预料之中的,他笑着握住妻子的手,“先别着急,大姐不是那么莽撞的人,咱们再等等看,说不定事情还有转机。”
朱吉士怕方琳花言巧语,又说出什么话来混淆众人的视线,这一次先发制人道:“既然没有清单名册,那就不能证明你所说的话,也有可能当初在任的青阳县令或者是办这件案子的人根本没有抄家呢,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也许在我上任之前,这些被抄没的东西就已经上缴国库,所以并不在县衙的府库内。”
相较于他的前一种说法,明显是上缴国库这个理由更能让人信服一些,大堂外看热闹的人已经走了一部分,但还留下不少关心这间案子进展的人,他们听到朱县令的解释,便低声讨论起到底会是哪一种可能。
就在这时,大堂外忽然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这些抄没的东西并没有上缴国库,除了每三年向朝廷缴纳一次赋税粮食,青阳县三十年内从没有再向国库上缴过任何东西。”
随着众人让开一条道,声音的主人缓缓步入大堂,他看上去依旧到了古稀之年,拄着一根拐杖,走几步就要喘一喘,但他依旧迈着坚定的步子,慢慢地走到了方琳身边。
“老人家,您是什么人?您确保您说的话都是真的吗?”陈康平见他上了年纪,便免了他的跪礼,允许他站着答话。
“禀太守大人,小人姓吕,曾经是本县县衙的一名小小账房,专门负责记录钱财往来之事,在段县令上任之前,我已经伺候过两任县太爷,段县令的事儿发生之后,抄家的时候也是我跟着的,当时所有抄没的东西都记录在案,封存在县衙卷宗室之内,后来,有人说那些东西是段县令偷盗得来的,当时的太守孟大人,就让我从账册上将这些东西划去,全部物归原主。”老账房仰着头,似乎是在回忆,半晌之后才道,“不瞒大人说,我少时念过几年书,酷爱字画,到现在还记得,抄没的那些东西里头,有一副孤鹤先生的《松山晚照图》、还有一本卫天玑的《寒山杂记》孤本。”
听罢这话,朱吉士松了一口气,这事要是发生在二十多年前,那可就跟他没什么关系了。不过……这个姓吕的老账房,竟然直接说出来孟大人,难道他就不怕得罪人吗?还是说,太守大人压根就是和段家这两口子一个鼻孔出气,他们想要对付的就是孟大人?他心底暗暗盘算着,若是将这事透上去,说什么孟大人也得记上自己一功,那来年升迁之事,可就八九不离十了。
只是他高兴得太早了,方琳从怀里头拿出一本泛黄的册子来,递交给坐在一旁记录案情的师爷,“这是我在梧桐巷段家宅子里找到的一本册子,上头清清楚楚的记录着元康二十一年,我祖婆婆嫁到段家来时,所陪嫁的物品。刚刚吕老爷子说的《松山晚照图》、《寒山杂记》的孤本都在上头有记录,因为是这些都是前朝流传下来的名画,上头曾有一些收藏大家的印鉴,也都一一记载在上头,足以证明是真迹无疑。此外,还有张久韶的《春庭月小记》书法一副、陶赏茗所画的折扇两把,至于其他的,民妇才疏学浅,不知道那些东西是不是独一份的,所以也没办法证明是我祖婆婆的嫁妆里独有的。”
要知道,留下来看衙门审案的大多都是关心时事的读书人,以及城南的那些富户,听到方琳话中所提的东西,焉能不了解其中价值,别说这么多东西,就是随便拿出一个来,也足够一个普通人家过一辈子了。
朱吉士咽了咽口水,青阳虽说不是什么穷乡僻壤,但比起江南那些富庶之地,到底还是磕碜了些,他万万没想到,就在这么一个地方,竟然曾经有过这么贵重的东西出现,他肯不能让自己早生二十年,这样的话,说不定这些东西现在就是他的了。
士子们一片哗然,站在大堂外的方丽也跟着激动起来,“是不是成了?这么充足的证据,这回应该能告倒那个什么孟大人了吧?”
“这下不担心了吧,我就说大姐不是什么莽撞的人,再不济,她还要想着皓哥儿呢。”赵大武笑了笑,避开了方丽的问题,想要状告尚书可不是一件易事,方琳那晚从县衙回来只是大概的说了说这件事,他们两口子并不知道她到底有什么后招,所以一时之间,他也不能做出肯定回答。
“太守大人!”方琳突然猛地跪了下来,“太守大人,虽然民妇愚笨,但也只是我们家好端端的东西不会变成所谓的赃物,若是可以,我倒想请当年那些所谓的苦主出来当堂对质,看看这东西到底是谁的!我没有什么大见识,夫君他爹早死,我们甚至素未谋面,但是为人子媳,实在是不能眼见家中长辈九泉之下还要蒙受不白之冤不得安宁,依照刚刚吕老爷子所言和我手中的那份嫁妆单子,足以证明我公爹是被冤枉的,我相公想为父翻案更无过错,我不懂什么官场之道,只是我家中还有刚出生不到四个月的娃娃,恐怕到现在还不记得他爹长什么样子,恳请太守大人还我们家一个公道,帮我们追回祖婆婆的嫁妆,民妇给您磕头谢恩了!”说罢脑袋着地咚咚咚就是三个响头。
本来之前商量好让方琳抱着孩子去拦轿的,但方琳怕皓哥儿受到惊吓,所以思来想去,便说了这么一番话,起初是有些做戏的成分,但到最后,句句都成了心里话。
人们总是同情弱者的,她一番真切的言语获得了不少人的同情,甚至已经有人在下面高喊“还她公道”之类的话语,方丽激动地也跟着大声喊,赵大武看着,却没有阻拦,他觉着媳妇这些天也跟着担了不少的心,索性就让她趁这么个机会将憋在心里头的气全部撒出来吧。
陈康平表面上紧皱眉头,实则心里头已经笑开了花,他也没想到,关键时候会出现吕账房这么一个有力人证,只是不知道方琳是从哪里找来这么一个人,不过也多亏了他的证词,否则这案子肯定又得扯皮,万一叫错失了先机可就不妙了。
方琳抬起头,额头已经一片红肿,但她心底却觉得无比欣慰,为了段南山,别说是三个响头,就是三十个,她也能照磕不误。
☆、第121章 尘埃落定
朱县令这会儿有些坐不住了,这事面上看着虽然跟他没什么关系,但出在他的任上,要真闹了出去,三年一审的考核不仅要泡了汤,就是孟尚书那儿,只怕也要记一笔自己个儿办事不利的账。
想到这儿,他找了个尿急的借口,出去吩咐下人去督军府报信。
就在同一时间,段南山被传到公堂上。
两案要并为一案审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陈康平先是仔细询问了段南山可否知道自己财产被侵占之事,又问之前他是如何中了刘济元所设的圈套?
段南山倒没有像在大牢里被审问时那样一样不发,而是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一一道来。
回到大堂内的朱县令听到这些话,觉得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于是,他盯着段南山道,“你说你是段衍之的儿子?谁能证明?段衍之出逃多年,下落全无,若是他真的如你们夫妇二人所言,已经不在人世,那岂不是死无对证,段家万贯家财,总不能谁跑上来说自己是段衍之的儿子我们就信了吧!”
这话不可谓不毒,段南山自幼生活在深山之中,能证明他和段衍之是父子的人唯有李叔,可他们既然能说段南山是冒充的,当然也能说李叔是在作伪证,除非段衍之从地里头跳出来说段南山是他儿子,否则,谁也没法证明。
方琳也没想到朱县令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一时间不知要如何应对。
陈康平这回眉头也是真的皱了起来,心底暗暗道,没想到朱县令已经投靠了孟庆余,这样一来倒有些不好办了,一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只怕他们这边还没怎么样,孟庆余那里就已经有了应对之法。
何武的到来似乎印证了他内心的焦急与不安,他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带着自己的亲兵,人人皆着一身铠甲,踏着整齐的步伐从进了公堂。
“督军大人,你这是何意?”陈康平假装不明白,“本官正在审案,若有什么事,你可在内堂稍等片刻,来人哪,请督军大人……”
“不必了。”何武摆摆手,“我来不是跟你喝茶聊天的,我听说又有人在这里污蔑朝廷命官,所以过来瞧瞧。”
说罢这话,他的目光落到了段南山身上,“这不是那次状告尚书大人被关押起来的人犯吗?陈太守怎么把他给放了出来?可千万要小心这人反咬你一口,这种刁民,嘴上的功夫倒是一等一的好,说不定暗地里受了谁的指使呢。”
陈康平暗暗翻了个白眼,受谁的指使?受皇帝的指使!孟庆余这个保护伞都要倒大霉了,你一个狗腿子也敢在这里洋洋得意!
当然,心里吐槽归吐槽,表面上陈康平还是客客气气地让衙役搬了凳子来,“督军大人先坐,是非曲直,待本官问清楚再说,不过你带来的这几个人,还烦请先到一边休息等候。”
陈康平虽然官职比何武这个督军低了一级,可他是文官,却并不受何武这个武官的管辖,是以他的话何武虽然不放在心上,但还是挥挥手让人退到一边去了。
“现在案子是个什么情况,还烦请太守大人说说。”何武在凳子上坐定,他觉着,段南山这夫妇俩真是不要命了,上回对他们实在是太仁慈就,早就该一网打尽的,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事!
“朱县令怀疑,段南山不是段衍之的儿子,是为了段家的家财冒名顶替的。”陈康平将事情简单的说了说,随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本官以为这是无稽之谈,段南山替父翻案,受刑在前,这段家家财被贪墨一事在后,若真是胡乱冒充的,这段南山应该会先告段家家财被贪一事。”
“说不定就是他使的苦肉计呢。”何武顺了顺衣领上的红缨,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
一直沉默不语的方琳突然冷笑一声,哼,这群人想在言语上钻空子,也得能从她这里讨得了好处才行,“敢问朱大人,你说我相公冒名顶替段衍之的儿子,可有证据?”
“这要什么证据!财令智昏,你相公同你这刁妇,不过是一丘之貉罢了。”朱县令十分不屑地回答道。
方琳十分镇静的应对,“我这个您口中的‘刁妇’都知道办案要讲究证据,朱大人好歹也是堂堂朝廷命官,不会连这个道理都不知道吧?”
“既然你说到证据,本官倒想看看,你能怎么证明段南山是段衍之之子!等你们拿出证据来,再跟本官说这些吧!”
两人唇枪舌战,你来我往互不认输,辩驳的重点就在于到底谁能拿出证据来!
段南山几次想开口都插不上话,见方琳越说越气愤,那朱县令也脸红脖子粗的,他连忙将自家媳妇拉住,“别跟他说这些废话,我有证据。”
方琳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睁大眼睛问道:“你真的有证据?刚才怎么不早说?”
“我也是才想起来,再说了……”你哪有给我说话的机会啊,段南山在心里暗暗说道。
段南山说的那证据不是旁的东西,正是一直挂在他脖子上的那块玉佩。
“这是我爹留给我的东西,是家传之物,应该可以作为证据。”段南山从脖子上解下玉佩,递给陈康平。
朱县令心中紧张,想要凑近去看,却又怕被旁人以为他心虚,只能坐立不安地待在原地。
其实这玉佩到底算不算是家传之物,段南山并不确定,但李叔曾经说过,这东西是他爹留给他的,所以他这么说也不算撒谎,更何况,那些人说他不是段衍之的儿子,不就是看中了死无对证这一点吗?那他说这东西是家传的,看看他们有什么说法。
何武和朱吉士能有什么说法,他们连段衍之长什么模样都没见过,又怎么会知道他们家家传的东西是什么?
不过何武来之前倒也做了一番布置,此刻不仅没有丝毫慌乱,而且上下打量了一番段南山,这才道:“太守大人,还真是巧了,我这儿有个人,昔年在段家做过家仆,这东西是不是家传之物,他一定能认得出来。”
方琳心里咯噔一声,她可没想到何武竟然还留有后招,顿时有些紧张,段南山倒没有想象中的担忧,反而安抚地冲她笑了笑,“别多想,咱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这话原先是她去牢里看他时经常说的,曾笑言,“反正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咱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此时听到这话,方琳心里的焦躁与不安逐渐散去,她回望段南山,用眼神告诉他,已经走到这一步,今天他们只能赢,不能输!
方琳神色坚毅,段南山知道她是下定了决心,冲她露出一个和煦的笑,示意她不要那么紧张。
那个所谓的人证很快就被带了上来,看上去三四十岁的年纪,一身灰扑扑的布衣,整个人显得颓唐不已,他刚被带进来,方琳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酒味,看来这人是个酒鬼。
她心底稍稍安定了些,酒鬼说的话,可不一定有人信。
“堂下何人?且报上名来?”陈康平拍了一下惊堂木,扬声问道。
对于这个人证,陈康平的看法和方琳差不多,都觉得一个酒鬼的证词不足以才信,可他并没有方琳那么乐观,毕竟这人是何武带来的,他要是坚持采用这人的证词,那明面上,陈康平也不能跟他死磕,只能将案子往后拖,可要是真往后拖,那就等于给这些人做准备的机会,一时之间,陈康平心里也有些犹豫。
“小人……呃……小人王福。”这人开口先打了一个酒嗝,才慢慢把话说完全,“小人是段家的家仆,伺候过段县令一段时日。”
“那你瞧瞧,看认不认识这个东西。”陈康平示意师爷将那玉佩拿到王福面前,让他辨认。
王福在看见那玉佩的一瞬间眼睛就亮了起来,忙不迭的将它接过来,握在手中细细把玩,这色泽,这手感,一看就知道这玉佩是个值钱玩意。
他摩挲来摩挲去,似乎已经把这玉佩看成了自己的东西,恨不能立时离开这里,找个当铺将这玩意当了,买几坛好酒喝一喝。
陈康平见他迟迟不言语,心中猜疑,难道这人不是何武找来作伪证的?他真的曾经是段家家仆,而且还认得这东西?
想到这儿,他轻咳了两声,拉回了王福的注意力,这才问道,“王福,本官问你,你可认识这东西?记住,要实话实说。”
似乎是听出了陈康平话语中的威胁之意,王福打了个冷颤,磕磕绊绊地说,“小人……小人一定如实禀告。”
他恋恋不舍的将玉佩还给了师爷,“这玉佩看上去是个好东西,可小人真的从来没见过。”
这个答案虽然不出方琳几人的预料,但听到他这么说,心里还着实紧张了一把。
幸好陈康平也不是吃素的,他再度发问,“你看清楚了?”
“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