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缘-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兰桂会、中秋和万寿节齐至,所以京城宵禁的时辰推迟了,为的是普天同庆、与民同乐,一直要延续到八月十六日止。

杜鹃和赵晴跟着那两人穿过好几条街。最后他们拐进一条幽静宽敞的巷弄,进了一家宅院。这片街区是那些中等人家聚集地,干净又充满生活气息。

杜鹃在巷口瞟了一眼,没敢跟进去,用心记住位置。

随后,她便放松和赵晴在附近逛了起来。是真逛街。

半个时辰后,胡鉴和十三皇子依然出来了,又回到茶楼。然后换回原来的模样出来,上马车离开。

杜鹃心里就有数了,远远跟着他们先去胡府。胡鉴下车,然后马车送十三皇子回府,方才和赵晴匆匆转头。

两人逛到宵禁时刻,等街上人散了,方才蒙上面,小心翼翼翻进那家宅院。谁知进去后发现两间屋子都亮着灯,还传出刺耳的男女哄笑声,仿佛在劝酒。那调笑的味道。听得杜鹃浑身起鸡皮疙瘩,暗想不对啊!

吵闹的声音也给了她们行动掩护,杜鹃很容易就弄清了。这里果然是间私妓住处,当然是她根据所见猜的了。

在添破一间屋子的窗户纸,看见她当日打伤的青年躺在床上、一个女人在旁伺候后,杜鹃什么都明白了:蒙面人掳掠她,胡鉴做内应,他们背后的主子竟然是十三皇子!

这真是收获太大了!

果然善良人总是有好报的。当日若是一刀杀了他,今日怎会巧合之下查出他背后主子是十三皇子。

可怜了顺亲王。杜鹃也是下午在街上才听人说这位五伯父已经降为顺郡王,世子也被撤了。不过她一点不惭愧。他欠她多着呢!——要不是他,她身份能暴露吗?哪有后来这些事!

她强忍激动的心情,拉着赵晴悄悄离去。

回到赵府,她将事情原委告诉赵晴。

赵晴听了热血沸腾,当即就要去找父亲,要拿人。

杜鹃忙拦住,说等兰桂会后再说,还要查些事情。

她要她记住那个地方,等机会合适了就禀告赵御史,然后带虎禁卫拿人。是连胡鉴一起拿,还有十三皇子。

饶是赵晴喜欢刺激,也听呆了,不敢吭声。

十三皇子可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搬倒的。

杜鹃并不想搬倒谁,她就是弄不明白:十三皇子掳她来到底有什么用呢?她才不信靠她能威胁勇亲王呢。

赵晴又问:“那要不要派人盯着那里?”

杜鹃摇头道:“盯着反而打草惊蛇。”

赵晴这才罢了,又想起第二天就是兰桂会比试,忙催她早些歇息,养足精神应对。

八月十二一早,杜鹃和赵晴就装扮了乘车出门,不是从赵府堂堂正正地出去,而是先去了赵家别院,在那里改装后才出发,用的也不是赵家的车,是雇来的车。

赵御史并未真的撒手不管,他只是在暗中布置。

兰桂会在松山脚下的桂园举行。

松山位于皇城东,对着皇城东门楼。

杜鹃来到松山西门,那里早就聚集了不知多少人,今日松山游人入潮。好在有专门的通道给参加比试的闺秀们行车,因此才未堵塞。

杜鹃凭着牌子进入桂园。

这里却井然有序,不像别处人多。

原来虽说兰桂会两年一次,人却不会爆满。

这其中的缘故有多方面:

其一,参加闺秀只能是十几岁未嫁的京城官宦女儿。

第二,参加过一次后,便不许再参加。

第三,年纪小和学艺不精的,都自觉不会来出丑。兰桂会传承了多年,大家心里都有数了,单项进入前十,方能在会上引人注目;至少进入前二十,才能对选亲有所帮助。若是技艺太差,在会上白耽误工夫,只会丢人现眼。

因这几条,人数就有限了。

有那自知之明的,自己不参加,便将名额让给亲友。

这也不算违例,只要她有真才实学。

杜鹃便属这情况了。

所以,这比试虽说仅限于京城贵女,其实覆盖面很广,夺冠者绝非平庸之辈可以混过去的。

且说杜鹃和赵晴,一走进桂园比试大院,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

本月还剩两天了,亲们搜搜还有粉红么,求粉红!

第444章武比夺冠

杜鹃今日穿一身黄色牡丹纹软缎衣裤,外罩同色对襟无袖烟云轻纱裙,裙长只及膝盖,腰系两指宽腰带,脚下是深红色羊皮靴。

头上黑云堆叠,斜插一只碧玉凤;脑后青丝软垂,赛过奔流瀑;脸上艳霞朦胧,眸中流光溢彩,唇边笑容灿烂!

她从外款款而来,盈盈身姿带着一股飘然。

院中贵女都看呆了眼——这人从哪冒出来的?

经过花嬷嬷几个月的教导训练,杜鹃行走自成凤仪。她前世几岁学跳舞时就开始进行形体训练,日常走路抬头挺胸收腹对她来说已成习惯了;今世又习轻功这么多年,行走间便飘然若仙。花嬷嬷眼光毒辣,发现郡主仪态极美,便不肯太束缚她,就有一点半点动作不合规定,也由她去,恐怕逼狠了,反失去那股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灵动和仙气。

若一定要挑缺点,就是天性率真的她身上少了一股皇家威仪,那是长期处于上位者所具备的品性,短时期内学不来。

但这点也在邱公公去林家传旨时改变了。

当日杜鹃阻拦圣旨,怒斥安定伯,花嬷嬷便觉得她很有威严。后来她又被蒙面人掳掠,攒了一肚子闷气不得发。在踏入京城北华门后,她体内的皇家血脉仿佛觉醒一般爆发了,一股煌煌巍然之气支撑着她坚定行事;今日,因松山正对皇城,她来到这更是战意熊熊,不自觉散发凛然威势。

因为她想起了死去的亲爹娘;

还有她自己近年种种遭遇!

这般的杜鹃,令桂园中端庄优雅的贵女黯然失色!

偏她不在意地走来,甚至不那么端庄。还微微凝目四下打量,却越显得悠然不作态,如天庭仙子下来凡尘,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探究。

赵晴完全改装成一个伶俐小丫鬟,便是她爹站在她面前也认不出了。她含笑小声对杜鹃道:“姑娘。瞧,那穿紫衣的就胡贵妃侄女胡玉如;那穿粉红衫子的是世子妹妹张均宜;东边廊下穿淡蓝裙子的是王澄,她可厉害了……”

杜鹃一一听着,并随着她手指的方向淡淡一扫。

说到王澄,她却定睛凝视。

只见东面回廊下,一个十五六岁的文雅少女也正打量她。峨眉轻蹙、目光疑惑,似在想她是哪家的女儿。见她看过去,王澄略迟疑了下,对她微微一笑。

杜鹃很自然地回报一笑。

看得王澄又一呆。

旁边立即有少女过去问道:“王姐姐,你认得她?”

王澄轻轻摇头。

另一个少女不信道:“她对你笑!”

王澄道:“因为我对她笑了。”

众人面面相觑。这算什么理由?

想想又很对:你不对别人笑,别人怎么对你笑呢?

正有少女想大着胆子上前搭讪,弄清杜鹃身份的时候,忽然发现她们主仆往武比院门口去了,不禁低声惊呼:“你们看,她……她要参加武比!”

众人忙看过去,可不是吗,那主仆两个都进了武比的院门呢!大家都震惊。想不出这样一个女子跟人挥拳头或者舞刀弄枪是个什么样子。

张均宜忙带着丫鬟也过去了。

原来,桂园内盖的这座院子,正屋两边的东西回廊有六道门通向六个分院。分别是“武比院”、“棋院”、“书院”、“画院”、“针黹”和“厨艺”,只有音律在正院举行。

杜鹃报了武比、音律(准备吹箫)和厨艺三项,连擅长的绘画都没有报。

文武比试是同时进行的,按计划,她先进行武比。

这并不很冲突,毕竟棋艺有国手考校。以输赢多少子计算;而书法、绘画、针黹和厨艺都是限时做出成品来让考官评比,晚一些和早一些都不碍事;只有音律比试特殊。放在最后。

其实,很少人同时报文武比试。

试想。经常练功的哪还有空闲学其他?

就算学了,也不会精通,便不会去献丑。

所以杜鹃进了武比的院子让众女大吃一惊,觉得她不像练武的,应该报弹琴、绘画和刺绣等才对。

不说众女吃惊,且说杜鹃进入武比院内,入目就是院子正中竖着一座两丈多高的圆形宝塔高架,尖顶上高高悬着一明黄绸缎制作的绣球;高架塔四周则设置一圈圈障碍:最外层连隔五道栏杆,然后是护城河一样的深壑,再往内是嶙峋怪石垒砌的假山,假山中央才是高架塔。

武比规则就是谁最先抢到塔顶的绣球,谁便得胜。

这样规定,是考虑参加比试的都是身娇命贵的女儿,若是打擂台或者混战都不雅,更担心一个不慎抓花了脸毁容就麻烦了;而环绕高塔设置障碍,参赛者从四面进攻,各展身手,避免一窝蜂拥挤混战。

虽然这样,也不是很多人参加。

没一定本事的谁敢来?

磕了碰了事小,从塔上掉下来可是连命都没了。

当然,为了谨慎,塔下有皇宫派遣的女侍卫守护,时刻预备接应,但那也避免不了危险。

因设置需要,这院子也呈圆形,栏杆外是一圈回廊。眼下回廊各入口都站着参加比试的少女,她们背后是看热闹的亲眷。杜鹃数了数参加比试的少女,有二十一个,正对着高塔娇声评论,神情紧张而兴奋。

杜鹃左边正是张均宜。

她眼光绕着回廊搜索,似在找什么人。

赵晴不由自主地往杜鹃身边靠了靠。

因为她知道张均宜在找自己。

张均宜没看见赵晴,收回目光转向杜鹃。

她性子有些冷傲,对杜鹃十分好奇,却不好问的。恰在这时杜鹃看向她,她想起刚才有人问王澄,杜鹃为什么对她笑,王澄说“我对她笑了”,她便也主动开口道:“这位姐姐好。我姓张,是玄武王府的。姐姐是那一家的?我瞧着眼生呢。”

杜鹃就笑道:“我姓王,是赵御史的表侄女。”

张均宜听了恍然大悟,道:“怪不得赵晴没来。哼,定是她胆小不敢来!姐姐既然来了,是不是比她厉害,她要姐姐替她来抢头名的?”

赵晴听了这话暗自咬牙。

若不是不能暴露声音,她立即就要反唇相讥。

杜鹃感觉到她的躁动,忙咳嗽一声警告她,又笑对张均宜道:“不是的,是赵婶子有些不适,晴妹妹便不能来了。”

张均宜道:“原来这样。唉,少了她没趣儿呢。”

杜鹃听后忍不住笑了。

赵晴听了这话悻悻的,又不禁得意。

正在这时,有个女将从外面进来,一跃上了栏杆,几个起落就过了深壑跳到最高的假山上。她一声咳嗽,院内就安静下来。她先宣布了比试规定,都是些老规矩了,然后问各人都准备好,便示意准备击鼓开始比试。

这时,不仅回廊内的少女们凝神戒备,连松山上的游人也都屏息等待。

原来,虽然桂园被龙禁卫戒严,不许闲杂人擅入,却许游人在半山腰或者松山山顶俯瞰桂园比试情形,可增加热闹,又不至于唐突冲撞佳人。不但松山上可观看,连皇城东门楼都挤满了宫内的贵人,遥看这边。

这其中,武比院的赛场更是角度合适,目的就是要引人喝彩,不像刺绣下棋那些,是看不清的。

万事俱备,振奋人心的鼓声擂响了。

张均宜再不旁顾,搭手翻上栏杆,脚下连点,轻松地过了第一道关。面对一丈宽的深壑,她深吸一口气,飞身踏空步往对面疾奔。一口气尽,险险在落水前坠地,就是冲得脚底板生疼,还差点一头栽到假山上。好容易稳住身子,她立即重新鼓起劲跳上假山。脚下有支撑借力就是不一样,她很轻松地到了高架塔下。

那鼓声愈发密集,声音倒轻了,就像不住催促似的。

正在这时,一声声“扑通”落水声传来,张均宜禁不住抿嘴笑了。正要上高架塔,忽听山上响起潮水般的喝彩叫好声,而擂鼓的也重重敲击,声震四方。

她心下一动,眼角余光朝杜鹃那看去——

身后没人,身边也没人,去哪了?

仰头一看,那黄衣女子已经快到塔顶了!

张均宜张大小嘴,跟着猛跺脚,“这……这怎么比嘛!”

差距太大了!!

她垂头丧气,再不想往上攀爬了。

这些障碍连同高架塔在内,对杜鹃来说就跟玩儿一样。她张臂飘飘然飞到塔下,竟直登而上,然后又几个凌空倒翻,很快就到了塔顶。拿到绣球的那一刻,她很有些不好意思——下面姑娘们有的还在河里,张均宜在塔下还没开始爬呢!

她敛去笑容,站在塔顶环视四周,尤其是皇城方向。

潮涌般的呼声忽然停止,都静静地看着她。

这不算结束,下塔的时候若是被人抢去了绣球,依然算输的。所以张均宜眼珠一转,干脆不上塔了,招呼后来的少女们“大家合力阻挡她!”

再不扳回点面子,也太丢人了!

众女也意识到这点,一齐答应,揎拳掳袖站好方位,等杜鹃下塔;而那击鼓助威的侍卫见此情形,更把鼓擂得山响;山上皇城那边也都呼喊声如潮水。

杜鹃听见一笑,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张开双臂,就这么飞身而下!

******

求粉红。

第445章打脸(二更求粉)

一时间,空中人儿羽纱如云,秀发飞舞,似凤凰遨游,如大鹏展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鼓声停止,擂鼓的侍卫僵着身子望向半空。

喝彩声也停止,似乎要看她飘到哪里去。

又或者是不忍心见她摔成肉泥。

杜鹃也跟张均宜一样踏空而奔。她身姿要轻盈多了,下降过程中平衡度掌握也稳,因此将假山和深壑都甩在身后,直接在栏杆附近落地。

眼看就要撞上栏杆,她加速前奔,右脚在栏杆上借力一点,又往前窜出一段;再点,再纵身而起,如此将下坠冲击力消逝干净,也正好回到回廊下。

山上山下狂呼呐喊声直冲云霄,她也不管了,拎着那黄色绣球对呆愣的赵晴道:“走,去那边烧菜去。”

赵晴激动地应道:“是,姑娘!”

两人竟不等众人,直接赶下一场去了。

张均宜看着她们背影,扭着手帕道:“该死的赵晴!胆小鬼!自己不敢来,找这样一个高手来,坏透了!”

其他少女听了急忙围过来,打听黄衣女子是谁。

张均宜懒得解释,说“自己去问”,就匆匆走了。

她也要赶下一场,还想看看杜鹃下面比什么。

因此,正元四十六年兰桂会的武比前所未有的快速,夺冠者以空前实力压倒群芳,取得绣球,最后那凌空虚度的绝世风姿更是让无数公子王孙倾倒。大家交口称赞之余。纷纷向周围人打听这黄衣女子来历,却无人知晓,问来问去也没头绪。

这下,更让她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世家子弟们那肯罢休,吩咐随从去桂园门口守着。等佳人出来,定要弄清她出身来历和各种情形;有些干脆亲自去了。

于是,桂园门口就挤满了少年。

再说正院也不平静,竟是平地起波澜。

既因为比试彩头,也为了绘画比试方式——经几位主持比试的考官决定,要临时更改绘画比试方式。

这要从林春送来的梳妆盒说起。

他拿来了一大七小八个梳妆盒。

他对考官们说。七个小盒子是他以前做的,送给比试折桂者。但是,他不会告诉开启方法;若没能力开启,那便守着吧!

那大些的梳妆盒他花了两个月的工夫制作,若算上里面内容。说两年也不为过。此盒集书法、绘画、雕刻和机关设计于一体,内里藏有农田水利和生活民用机械图纸多份,还有他撰写的策论,囊括“士农工商”几方面,这才是他为这次兰桂会精心制作的彩头。

他要求:只有现场打开那七个小盒子中的任何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