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缘-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大头便道:“两只獐子,十二只兔子,十五只山鸡,一头鹿……”

随着他的点数,冯明英也抱着杜鹃挤进人圈,便看见院子地上堆了好些大大小小的动物,花花绿绿的野鸡和斑斓的鹿,杜鹃顿时兴奋地笑了。

她一笑,对面立即响起“啊、呃”的声音,原来是秋生正抱着林春呢。

那小子看见她,猛然挥动两胳膊,探身往前伸。

秋生一个抱不住,差点跟着他栽倒,气得唬脸喝道:“再闹我打你了!”

林大头忙道:“你抱弟弟过去。他想跟花儿玩。”

说完又对黄老实道:“先喊几个媳妇来帮手。这些今晚都要弄出来,不然容易坏了,明儿也来不急。咱先把各自的亲戚请了,再给其他人传个话,也别说办满月酒,想吃肉的就来。也不用送礼,把家里青菜干菜顺手拿些来,就当凑一块过端午节了。”

原来这就是他们商议的:借着打来的这些野味,大伙儿凑一块过端午,并不指明给杜鹃办满月酒。既不说是办满月酒,就不用送礼了。黄家将来也不用还礼。想来吃肉凑热闹的,就把家里的菜蔬拿些来,凑份子过节。

山里人一年到头冷冷清清,少有热闹事,村人是极愿意凑趣的,何况还有这些野味呢。

林大头要送黄家大人情,若明着送,黄家表示受不起,所以才想出这个法子。

这些野味大多是林大猛猎的。他爹是里正,在泉水村是头面人物,时常也会办些事笼络人心。今儿他把这些野味贡献出来,既为堂弟做了人情,又送了黄家一个人情,再喊村里人来吃大席,也为自家挣了脸面和威信,一举三得!

当下他笑道:“把跟春儿一般大的娃,还有上个月生的娃娃都请来。说到底,咱们闹归闹,还是要给大侄女办满月。娃娃来多些,又喜庆又热闹,给大侄女添光彩。”

这话一出,冯长顺、林大头和黄老实等人都眉开眼笑,心下十分的畅意。

杜鹃心里也赞这人会办事,不由多看了他几眼。

见他举止不凡,心想无论是大地方还是小地方,总会出一两个头面人物,显得与众不同,哪怕一个小村也不例外。

分派定后,众人忙分头去请人了。

杜鹃则闹着小姨蹲下身,仔细看那些动物;林春总算发现比杜鹃更好玩的东西,直接挣脱秋生的囚禁,爬在地上扯那山鸡尾巴玩。

黄雀儿眉眼俱开,小手在山鸡身上扯不停,把那五彩的羽毛使劲往下拔,一边还催促冯明英:“小姨,快拔呀!等她们来了,用水一烫,毛就烫坏了。”

杜鹃急忙点头,“嗯、嗯”了两声。

黄雀儿听见后,忙中偷闲回过头来,把一根黑花翎毛塞进妹妹手中,体贴地笑道:“给你玩!”

杜鹃很承情地攥紧了,回小姐姐一个笑脸。

见妹妹居然听懂了的样子,黄雀儿很欢喜,情不自禁地凑近妹妹脸颊碰了下,笑眯眯地摸摸她的头发,道:“乖乖的,姐姐扯这个,做好玩的给你玩。”

说着又忙去了。

杜鹃好笑的同时,忽觉身上挤得难受,转脸一看,不禁无语:冯明英将她紧紧夹在怀里,两手抓住一只山鸡,正扯人家的“花衣裳”;不单她,夏生和好几个不认识的娃儿也在猛拔鸡毛;唯有秋生冲向厨房,嚷着要找刀来,要砍鹿角……

这帮小土匪!

等大头媳妇领着四五个媳妇说笑连天地来到杜鹃家,看见地上秃头巴脑的山鸡,失声叫道:“这是怎么了?哎哟,这些臭小子……”

一看还有冯明英和黄雀儿,忙住嘴改口道:“小女娃都喜欢这个。明英,可拔够了?你那手嫩,容易扯不下来,婶子来帮你拔。”

众媳妇一见小姑娘,忙问长问短,打听多大了,许了人家没有。

冯明英闹了个大红脸,忙使眼色令黄雀儿把扯下来的鸡毛装进一个小竹篓子,抱着杜鹃急忙就进屋了。

这天晚上,黄家院内火把燃得通明,汉子们给猎物剥皮拆骨、搬家伙什等,媳妇们杀鸡切肉、炖煮熬汤,直忙到半夜。

杜鹃这么能睡,中间都被他们吵醒好几次。估计这些人才睡了两个钟头,就又起大早忙活了,就跟过年一样。

唉,主要是大山里的热闹事太少了!

早上起来,杜鹃又穿上了一身好看的衣裳,就是小姨做的那件用各色布头拼凑起来的方块水田小褂子,下面穿件红裤子,小虎头鞋是外婆做的。

看着漂亮的小娃娃,小姨和小姐姐又忍不住手痒,把她跟面团似的揉搓了一回,狠狠亲了两口,才抱出去了。

*

第035章上门赔罪

更新时间2014…3…277:02:35字数:2243

谢谢亲们评论、打赏和投推荐票支持。今天继续两更呢。

***

西头房间内,冯长顺正吩咐闺女话,冯婆子也在一旁。

原来他是让冯氏装些盐,想等会带她和女婿去请亲家。

进山一趟不容易,他每次来都不空手,带的都是吃穿方面很实用的东西。这回则驮了四五十斤盐来给女婿。

横竖过日子都是要吃盐的。山里没集市,因里正家骡子多,一月出去一趟,贩些生活用品供大家救急,那价钱自不用说贵的很。

他听老婆子说了上次杜鹃“生病”时的事了,心里虽然恼恨亲家母说话无情,也很想不理他们了,或者上门去问罪,但他仔细思量,得罪亲家有什么好处呢?

说到底,闺女也有不对,跟婆婆顶嘴就不对;再说,隔了这么远,他想照应闺女也照应不到,说不得只能忍一时之气,低个头,将来万一有事,盼黄家能看在儿子份上,不要把事情做太绝。

这么一想,便要带女儿上门去给她婆婆陪罪。他知道,今儿不上门去请,黄老爹老两口是不会过来的。

谁知说了半天,冯氏只倔强地抿着嘴,低头不语。

再催她,就说“我不去。让老实去请。他们也不稀罕我去,恨不得我死了才好呢。”

冯长顺喝道:“那是你婆婆!受她两句话你又不得死。当没听见不就完了。你说你这性子,累死累活,还不得一点好,你……你……”

冯氏悲愤道:“我做了累了,讨不到她好,要怎么样?”

冯长顺骂道:“哆嗦什么!做个样子你不会?”

冯氏知道爹的脾气,不再争,便找了个布袋子,走去床后装盐。

等出来,冯长顺拽过她手里的布袋子掂了掂,瞪眼道:“装这么多?这都有十斤了。倒一半下来!这盐可是你爹舍了老命从山外驮进来的,过黄蜂岭的时候,差点失脚跌死。你就装这么多送人?爹也不是舍不得,就送也要得个人情;就你这样为了赌一口气送了去,还板着个脸,人家收了东西还不领情。这回少送些,往后等他们有事的时候,你再送一点,这才显得你有孝心。”

冯氏一听有理,况她本就不愿送的,忙回头倒了许多。

再出来,冯长顺又接过布袋子掂量了下,又气道:“叫你倒一半,你倒许多干嘛?这还不够三斤了。那是你公婆,太少了也拿不出手。唉,怎么就教不会呢!”

因实在生气,转向冯婆子问道:“她是我闺女么?我怎么养出这样的闺女?”

冯婆子听后脸色很不好看,嘴上没出声,心中暗道:“不就是你的种,跟你一样犟。”

好容易妥了,老两口带着女儿女婿,还特意抱上杜鹃,上黄家去请爷爷奶奶。

出得门来,杜鹃见院子里横四竖四,摆了四四一十六张桌子,每张桌子四周都围着长条板凳或者木椅;院子东边靠厨房边上新搭了四口大锅灶,都是用土坯和大石块垒起的,锅里冒着热气,香味四散;旁边有四张小方桌,上面摆满了大篮子和大筲箕;汉子们和媳妇们跑进跑出,挑柴的、担水的、洗菜的、搬东西的,来来往往忙碌不停,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小娃儿和狗也来了,到处钻。

那情景真够壮观的!

可是她喜欢,这样的乡村风味、农家气氛让她很新奇。

冯长顺停住脚跟人说话,告诉人他是带闺女去给亲家赔罪的,请亲家来吃酒,“顶撞婆婆就不对。”

人们都赞他有礼,又劝他别怪冯氏,说她也不容易。

冯长顺道:“我也晓得她日子辛苦,挺着大肚子上山砍柴,不小心把娃生在山上了。可她婆婆说她也是为她好不是,哪能顶嘴呢。”

又向众人道辛苦,说他请了亲家就回来跟大伙一块忙。

黄老实最高兴,催道:“爹,咱们快点去。喊了我爹娘好回来帮忙。”

他一根肠子通到底,才不想那么多呢,惦记着今儿可是为他闺女热闹的,他不在怎么成呢。

于是,几人小心地从桌子中间的通道走过,一路跟人打招呼说话。

杜鹃因此才知道,那几口大锅是村里公用的,谁家有红白喜事的时候,都会借了来家搭临时锅灶,因为一般人家厨房的锅灶办酒席周转不开。

往奶奶家去的途中,杜鹃得以仔细观看泉水村。

村里更质朴悠闲:直径两尺的大树随处可见,浓荫密布、青翠润凉,鸡蹲在树杈和墙头上居高临下,猪和狗到处晃荡;房屋大多是石墙基和木楼,也有灰色砖墙,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应该是用土窑烧的;不知什么地方传来“哗哗”的流水声,想是有河流穿过村里,却“只闻其声,不见其影”。

因今儿是端午,各家门口都放了菖蒲和艾叶,院子里传出小娃儿的闹嚷声;也有人把大晒簸搬到院子里,铺开一摊子包粽子呢,见了黄老实翁婿母女都打招呼。

四人一路答话,径望黄家老宅行去。

到了后,杜鹃一看,却是清清爽爽一个院子,上房四间,东西厢各三间,十分整齐。

黄老二正在西厢门口骑着一根长板凳,用刨子刨木料,杜鹃今天才知道,原来二叔是木匠。

见亲家来了,黄老爹显然有些措手不及。他今天根本没打算去大儿子家,也不知亲家又来了,更不知满月酒的内幕。

冯长顺大嗓门笑道:“亲家,我把闺女带来赔罪了。”

这么一喊,黄老爹、黄老二,以及黄大娘都迎上前来,客气地让入上房,二媳妇凤姑倒上茶来。

坐下后,冯长顺把盐奉上,又把来意说了一遍,示意女儿给婆婆敬茶赔礼,“婆婆说你两句怎么了?当着人顶嘴,这还得了!我来了一听说这事,就骂了她一顿。”

黄老爹斜了一眼大儿媳,见她不情不愿的样子,暗道说得这样好听,瞧你闺女有一点认错的样子吗?因而不等冯氏上前,自端起茶杯喝茶,并垂下眼皮装作无事样。

冯氏垂眸,上前端了茶杯递给黄大娘,一句话不说。

黄大娘见她那被逼不情愿的模样十分生气,然当着亲家,不接茶又不好,遂赌气接了过来。

冯长顺朝女儿训斥道:“你摆这脸子给谁瞧?不服是不是?你婆婆就没说错,你挺个大肚子上山砍什么柴?操的哪门子闲心?真没柴了,亲家还能眼看着不管?就过来挑几担去,还能不给,还能叫你吃生的?弄得把娃生在山上,自己丢了半条命不说,连亲家也没脸面。”

黄老爹听后差点把茶呛进气管,闷咳了两声,极力掩饰。

黄老二夫妻也脸上挂不住。

第036章就得这么做人

更新时间2014…3…2717:10:13字数:2493

谢谢angeljiang_s、阿湖湖和逍遥九世的打赏,谢谢亲们评论和推荐支持。

***

黄大娘虽觉得不大对,但她向来喜欢卖好的,立即接道:“那是。她要是说一声,我们能不帮忙?”

冯长顺一拍桌子,大声道:“听听,亲家母这话,多好!就是这个理,都是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能不疼?”

黄老爹干笑两声,不住点头;黄老二和凤姑光笑不说话。

黄大娘则反复证明自己很疼大儿子和大儿媳。

冯长顺就笑道:“亲家这话我信。都是我家秀英不懂事。她是晚辈,做错了,你们打也打得,骂也骂得。再怎么样,那也是一家人。秀英嘴笨,其实心里是孝顺的……”

杜鹃见外公百般周旋,把娘说得对奶奶不知多好,整个是“爱你在心口难开”,又是佩服又想笑,正好爷爷看过来,忙对他展开大大的笑脸。

黄老爹一愣,板着的脸不自觉地扯了下。

冯长顺看见了这一幕,忙从老婆子手上抱过杜鹃,对黄老爹道:“亲家,瞧你这小孙女,多机灵。这是跟你打招呼呢!来,花儿,叫爷爷去吃酒。说有好多的肉肉呢,再不去被人家吃完了。”一边把那边情形说了,催促黄家人都去。

黄老爹诧异地问黄老实:“真跟林家定亲了?”

黄老实摇头道:“不是。就是说说。”

黄老爹不信:“说说大头那人能这么舍得?”

冯长顺笑道:“这不是你孙女招人爱,所以他们求嘛。真要是定亲,哪能不先问爷爷奶奶的意思?亲家快去吧。今儿你们是花儿的爷爷奶奶,要坐上座的,那林大头还说要敬亲家呢!老二你们也去,把两娃儿也带上,开开荤。走走!”

黄老爹脸上顿时露出笑容来。

黄大娘也喜欢,问道:“那些野味都是他们打的,咱们不用拿鸡蛋和腊肉去?”

冯长顺把杜鹃递还给冯婆子,大手一挥,豪气地说道:“哪能让你们带鸡蛋呢!鸡蛋留着自己吃,就带些小菜、干菜。人多嘛,光吃肉不够吃。”

黄大娘一听这样简单,忙喊小儿媳,“凤姑,你快去园子扯些菜,我来捡些干菜。”

凤姑忙拿了个篮子走了。

冯长顺却吩咐黄老实和冯氏:“你们也去帮忙。挑两担筐子,多弄些。不然那么多人,都从你家菜园子扯菜,把菜园子铲平了都不够。人家弄了肉来,咱们总不能连素菜都不舍得出,叫人说嘴。”

黄老实连连点头,喊上黄老二,找了两担筐子,又拿了个大篮子给冯氏,一齐跟去了。

这里,黄老爹和黄大娘便去西厢库房里找干笋等菜,冯长顺也晃悠着跟了进去。

见了那些封得严严实实的竹篓子,打开一看都装得满满的,干笋、干菌,居然还有一包木耳,遂惊喜道:“这么多?这下好了,这下不怕不够吃了。女婿家的这些东西上回都叫我给带回去了。幸好亲家这里还有。”

黄老爹听傻了——难道这些都要拿走?

还没转过弯来呢,就见他盯着另一只篓子又道:“这黄豆也不错,搁骨头一块炖也是最好的。豆种都留了吧?”

黄老爹机械地点头。

“那就好。不然不能把豆种都给吃了。”冯长顺说着转头掀开下一只篓子盖,“花生?这个炒了下酒最香。”

他伸手抄起一捧晒得干爽的花生,再松手漏下,一阵“哗哗”响,然后直起腰来对黄老爹道:“这下好了!我这心里可踏实了。头先他们弄了几百斤肉来,说要给花儿过满月,我这心里就不得劲。虽说是大伙儿凑热闹,可到底是为了外孙女。想要多出些东西装个脸吧,女婿把家里东西都掏空了,也不抵用。如今爷爷奶奶搬这些东西去,就好看多了,黄家面子上也过得去了。”

黄老爹听了面色木然。

黄大娘张张嘴,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她刚才还说,老大家有什么难处她不会不管的,总不能刚说的就忘了,当着亲家面自己打嘴。

真要是孙女过满月,拿这些东西也不算多。这些东西在山外还能卖点钱,在山里就是自家吃了,谁家都不缺。况且,老大还带了五斤盐来呢,那可是真真的好东西。

可是这心里为何就这么不对劲呢?

他们自己也想不通,其实是因为从来没这样往大儿子家搬东西过,不习惯罢了。

而菜园里,黄老二看着空了一半的菜地嘴抽了抽,对还在低头砍莴笋的黄老实道:“哥,够了吧?都砍完了,也要给我们留一些。”

黄老实直起身子,四下一打量,道:“还有这么多呢。又不是什么值钱东西。砍完了再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