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缘-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余大叔两口子顿时面现急色,生恐他提出难事来,自己无法完成,倒不如砍柴了。

黄元一笑,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一面指向正切菜的杜鹃道:“瞧,我家喂了两头猪,我姐姐每日都要打理这猪食。我瞧你家这两个小子很乖巧听话,我便安排他们读书之余,或早或晚,每天帮忙挖一担野菜回来喂猪。如何?”

余大叔听得更喜——这可比砍柴更容易了。

“哎呀,这样简单的事……”

“可别觉得简单。做一日容易,日日坚持则难。晚辈这样安排,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挣束修读书,一则是让他们为父母分忧,二则是为了磨练他们的心性,三是令他们谨记:寒门学子若想出人头地,就得比旁人多下苦功。我早年间,也曾在府城摆地摊卖画呢!”

这番话,大致的意思余大叔是听懂了,眼睛就红了,推着俩儿子去给黄元磕头。

那两娃儿确也懂事,立即就朝黄元跪下了。

黄元坦然受了他们一礼,又告诫了他们一番,并让杜鹃指点他们如何做事。

杜鹃都听傻了,这才醒神,忙说这虽是野菜,却是她家特意种的,就撒在地头埂、山脚下、土坡上,所以……

等余大叔一家心满意足地离开后,杜鹃看着黄元还有些发愣,她觉得,如今黄家正向地主阶级迈进,快要脱离劳苦大众了。往后她是不是都不用干活了?

“这样安排如何?”

黄元笑问她。

杜鹃道:“好是好。可是你说的我怪不好意思的:你家姐妹就算不是如狼似虎,跟娇弱也挂不上边,砍柴更是砍了十来年了,何来吃力?”

黄鹂和黄雀儿听了一齐掩嘴笑。

黄元道:“你说得我心中更愧了。”

因问她们,还有什么事可以拿出来让人代做。

黄雀儿道:“还有什么事?饭总要我们自己吃。”

杜鹃也笑起来,道:“这样下去,就得买丫头来伺候了。说实在的,那样虽然享福,可是家里多出外人来,我还不习惯呢——我们一家人自在惯了的。”

黄鹂猛点头道:“对,多了人可不成!”

黄元一笑道:“我自然知道你们心意。”

这时外面又有人喊,黄元忙跟姊妹们打了招呼,携任远明去了私塾,黄鹂在后娇声叮嘱“哥,晌午早些回来吃饭!”

黄元回头答应,笑对她们挥手,还加了一句“我要吃脆脆的炒藕片!”黄鹂满口应承“嗳!”

杜鹃笑眯眯地看着他们,差点切了手。

这一日,又收了十几个学生,比昨日轻松多了。黄老实两口子在地里劳作,因有人帮忙,下午也早早就收工。而杜鹃姊妹免除了外出干活的工夫,收拾家务自然更驾轻就熟,晚饭烧好后,又将院子清扫干净,搬出了小桌子、凉床和竹椅,并准备了瓜果,以备纳凉之用。

一圈野篱,圈不住农家欢乐,清脆笑声溢出墙外。

黄元归来,还在院外,听见这笑声便觉神清气爽;及至进院,又见姐妹们跟蝴蝶似的轻盈地在院中穿梭,心中更是充斥幸福、宁静、悠闲和安乐自在等种种滋味。

黄鹂和小顺见他来了,立即奔过去。

黄元兴致一起,趁着吃饭前的工夫,就在院里教弟妹读诗文、讲解文坛趣事。

饭后,他兄弟姊妹们纳凉说笑,黄元又教黄鹂弹琴。

杜鹃坐在竹床上,依着黄雀儿,悠闲地摇着五彩羽扇。看着眼前温馨的场景,她忍不住打趣道:“黄鹂,你这弹的跟小宝哥哥锯木头差不多。你累点不要紧,我们可要好一段日子要熬了……”

黄小宝哈哈大笑。

黄鹂听了满脸不服气。

夜静星稀的时候,笑声停了,黄元与杜鹃论起经史文章来,其他兄弟姊妹都在旁听着,小顺听得不想走……

一切安排妥当,私塾定于七月初一开学。

这日上午,梨树沟来了一群亲戚。

第275章伤心

黄家院里,歇了好几担挑子,还有竹篓等,这都是梨树沟的亲戚带来送黄家的礼。

黄家堂屋,坐了满满一屋子的人。

黄老实和冯氏也被叫回来了,是黄大娘让叫的。两个儿子,两个儿媳妇,两个大孙子,都在场,因为即将面临的这事很重要,她不敢自作主张。

杜鹃姊妹上了茶后,就去厨房张罗晌午饭去了。

冯氏起身笑道:“我去帮忙煮饭。”

黄大娘瞪眼止住,“老大媳妇,你别走!雀儿姊妹三个煮饭还不够?你陪陪你大舅母她们。”

冯氏只得又坐下,“娘这么说,那我就不去了。”

黄元扫了一眼奶奶和娘,淡笑着没言语。

黄老爹把大舅哥等人让坐下后,才引着黄元挨个拜见相认。众人都对黄家这个新孙子赞不绝口,都说黄老实好福气。

寒暄已毕,大舅爷才满心感激地对黄老爹和黄元道:“亏得姑爷福气大,丢了孙子又找回来了,如今连我们这些亲戚也跟着沾光,能把娃儿送来读书。梨树沟的人别提多眼气呢,都说方家老姑奶奶顾娘家。”

他竟没问一声,感谢的话先说上了,直接当黄家接收了这些娃儿来读书。

黄老爹听得心里直打鼓,不动声色地瞄向黄元。

黄元却对方舅爷抱拳笑道:“舅爷爷别说这客气话,亲戚间照顾是应该的。再说,奶奶可不就这一个娘家!”

众人听得大喜,黄大娘也是满面荣光。

然而,黄元扫了一眼坐在地下的一堆小娃儿,关切地问道:“可找到住的地方了?”

足足有十个孩子:方家六个,二婶娘家两个,大妞姐姐两个小叔子。全塞进黄家?

他不由得重新衡量这些淳朴的乡下人,包括他的长辈。

无他,他实在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

方大舅爷和小舅爷顿时笑容一僵。

方家其他众人也都把心悬起。空荡荡没着落。

大家一致把目光对准黄大娘,寻求支撑。

黄大娘心一慌,刚要说话,就听黄元笑道:“前儿奶奶跟我说起这事。我跟小叔还商量呢,说再难也不能不管亲戚,所以我们腾了一间屋子出来让两个表弟住,吃也在家了。我家困窘的很,一间屋也挤不出来。——姐姐她们可是三个人住一屋呢。可我瞧来了这么多表弟,其他人可是找到人家住了?”

黄老二在黄元说的时候,不由自主地赔笑点头,其实他完全不知道黄元的主意,所以听到后来就愣住了。

黄家老两口也一样,连冯氏也没料到儿子这样当面说。

大舅爷一时难以接话。满脸皱纹加深。

他们又不是傻子,怎不知这样有些过分!

只是儿女众多,各不相让,他竟不知如何调停这事;再说,黄大娘又亲口答应了。他们可不就指望上了。

小舅爷眼巴巴地望着姐姐(黄大娘),哭丧着脸道:“泉水村我们就黄家一门亲,哪还能找着地儿住?姐姐……”

黄元又抢在黄大娘前接话道:“这我们也都知道。唉!这事可真叫人为难!侄孙以前流落在外,对爹娘祖父母一天孝心未尽,满心惶恐;这次回来,就是要侍奉爷爷奶奶和爹娘,一面发奋读书。然后再下场挣个功名,光宗耀祖!可是,我瞧见家里这样穷困,我便吃睡不安,心里觉得:万万不能让爹娘养着,不得已才办了这私塾。不说孝敬长辈吧。只求能让长辈少操些心。如今对表弟们实在爱莫能助!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两个人,这么多人,要是都住在黄家,我们实在顾不过来。若是办这私塾。不但没能孝敬长辈,反而给长辈增添了劳累,侄孙岂不是该死?那还不如不办呢!舅爷爷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这番话有情有理,叫人难以反驳。

大舅爷和小舅爷连连点头,笑比哭还难看。

说一千道一万,没个让亲戚为自己的孙子尽心的道理,人家也要过日子不是!

黄老爹不能为亲戚仗义,满心羞愧,低头不语。

黄大娘面对亲戚,更是像犯罪一样。

大舅奶奶、小舅奶奶等人僵了一会,便深情地叫“姑奶奶”,然后你一言、我一语,说她们不是厚脸皮的人,哪能不体谅姑奶奶的难处,也晓得让娃儿住黄家添麻烦,可是,这些娃儿都是好苗子,实在不忍心荒废他们,不靠姑奶奶照应,还能指望哪个呢!

黄大娘听得心一热,才要开口,黄元又说话了。

他看了看地上那些孩子,对大舅爷道:“舅爷爷,这读书也是要讲天分的。像我小宝哥哥,就说他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我要教他他还不来呢,说要给家里干活——”黄小宝急忙点头——“舅爷爷舅奶奶们不妨挑一挑,选两个聪明爱读书的留下。”

话都说这份上了,两个舅爷爷还能不明白?

他们对视一眼,点点头,叹了口气,觉得也只能这样了。

随即,他们便靠近商议起来。

黄元也和黄小宝交换了下目光,暗松了口气。

然而,接下来的情形却超出了他们的意料,充分证明他们是多么年轻识浅,哪怕黄元自以为比这些大字不识的庄户人懂得大道理,也一样无济于事。

先说方家,来的这些娃儿都不是一家的,分属五六个表叔。大舅爷才一说强儿聪明,小舅爷就接着说二娃机灵,然后大舅奶奶等人纷纷开口,这个说铁锤能讲会算,那个说铜锤是当官的料……说到后来,竟是一个都不能舍弃!

媳妇们就对黄大娘哭诉,言下之意,若是舍下任何一个,都是丢一个秀才、举人,也许将来会是状元,都会令一个可造之才夭折。

一时间满屋人都叫“姑奶奶”,黄元听得目瞪口呆。

大舅奶奶推心置腹地对黄大娘道:“我们也晓得姑奶奶难,我们也没想白吃白住。这不,我们都商量好了:一年的米粮费用,都要按数给呢!”

小舅奶奶急忙跟上道:“那是!我们怎么能让姑奶奶白操心呢?亲戚也不能这么贴!米粮不说,肉菜那些。只要我们家有的,都要孝敬姑奶奶!不然都叫姑奶奶赔,谁赔得起这个?”

说着转向儿孙,“你们千万要记得姑奶奶的好。”

众人乱纷纷答应,十分恭谨。

黄大娘听得心怀大畅、满面荣光,又不忍心;又看见院里几担东西;加上众人左一声“姑奶奶”,右一声“姑奶奶”,叫得她晕了头,便脱口道:“都留下吧。先挤挤,老大家过些日子就要盖屋子了。就能住过来。”

说完忽觉不对,却已经是覆水难收了。

方家人一片欢呼称颂,把老姑奶奶夸得跟菩萨一样。

黄大娘不敢往孙子那边看,却对冯氏道:“老大家的,这些天人家送了那许多木料来。要盖多少屋子盖不起来?你只要说声盖,帮忙的人排成队!”

众人急忙接口“我们都来帮忙!”

亲戚及时撑腰,令黄大娘胆气越壮,对冯氏又道:“亲戚们这样看重,这是多大的脸面!再说,也都不是外人,这可是你舅舅!亲娘舅!”

冯氏赔笑道:“娘说的对。亲戚照应是应该的。”

此言一出,黄老爹长出了口气,第一次看大儿媳顺眼。

黄大娘更是大喜,这才敢看向孙子。

出乎意料的,黄元却没大反应,只微微一笑。问道:“奶奶这样安排,孙子无不从命。可是,眼下怎么住?大热天的,也不能马上起屋子。村里人尊重咱们,咱们也不能使唤太过了。”

黄大娘顿时振奋不已。道:“这好办的很。老大这里先住四个。老大,你和你媳妇睡阁楼,把屋子让给你表侄子住,他们人小,爬阁楼不稳当……”

黄元深吸一口气道:“还是让孙子睡阁楼吧。”

黄大娘和黄老爹异口同声说不行。

黄元忽然提高声音,一字一句道:“若是让爹娘睡阁楼,孙子死无葬身之地!”

众人都被他庄严坚决的神情震住了,屋内鸦雀无声。

黄元对黄老爹道:“爷爷,这事奶奶不知,爷爷当知道。孙子是读书人,讲究的就是一个‘孝’字!当日因为忤逆爷爷的事,已经被御史大人革除秀才功名;今日若是让爹娘睡阁楼,自己却安享尊福,往后别说当官了,能不能准许孙子下场考试都难说呢。奶奶爱护晚辈的心是好的,只是天下间断没有这个道理!”

黄老爹听得心颤,对老婆子吼道:“你瞎说什么?”

他再不喜大儿媳,现在也不会对她摆脸子了,就像他在府城听戏上说的,大儿媳如今是“母凭子贵”,不能不把她当数了;还有就是孙子说的“孝”字,真是太可怕了!

老头子突然撂脸,孙子又说得如此严重,黄大娘不禁有些心慌,急忙道:“不睡就不睡。让你姐姐……”

黄元愤怒了,再次截断她的话道:“我黄家虽不是什么诗礼大家,可孙子好歹也读了几本书。既读书,便明理!我的姐妹们,算不得金尊玉贵的千金小姐,但也不能当着人、每天撅着屁股爬高上低,有损闺誉不说,孙儿将来走出去都要被人耻笑死!奶奶还是别操心了,就让孙子睡阁楼吧。孙子已经大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吃点苦是应该的。姐姐们小时候,哪不是几岁就干活吃苦?小宝哥哥也是一样,小顺虽说识了几个字,那也是一边放牛一边背书。咱们黄家娃儿都能吃得起苦!”

黄老爹看着孙子凛然神情,知道他生气了!

他们伤了这个孙子的心了!

ps:

感谢“wlniuniu2008”、“蛙蛙妹”投的粉红票;还有“一一mimi”、“三月烟花飞”打赏的平安符。最近有些卡文,原本想加更的,结果卡在这把刚攒的存稿又耗光了。但是,请亲们一定要谅解和理解原野,因为这种情形下若是不停下来筹划整理,就算写出来也是无味——不在激情状态下写出的文字,是不会鲜活生动的,不过是枯燥叙述罢了,那才是对读者不负责任。所以,原野宁可停滞。当然,我一直尽力保持不断更,这点做的还不错吧?(*^__^*)

第276章无奈

他对黄大娘喝道:“睡阁楼怎么了?小娃儿腿脚麻溜,爬树都快,爬阁楼怎么了?要是连这点苦都不能吃,还来念什么书?就让他们睡阁楼!他大舅,你说对不对?”

大舅爷疾声道:“对,就该叫他们吃苦!”

众人也都急忙附和,坚不让黄元睡阁楼。

黄大娘吓得唯唯诺诺,不敢再吭声。

黄老爹心里压了一块铅似的沉重,之前对亲戚的愧疚,忽然就变成了对儿女的愧疚,这感觉令他很不好过。

也真怪了,今日之事,从大儿子到大儿媳,再到孙子孙女,都无人违逆老两口,都以老两口的话为尊,可是他心里却觉得惶惶不安,尤其不敢面对黄元。

黄元却跟无事人一样,打量了那些娃儿一眼,指出其中四个年小、看去很实在的方家娃儿道:“就让他们住我家吧。他们小,正好让二姐和黄鹂照管。其他大的都懂事了,吃穿都能照顾自己,住老屋那边不会惹奶奶操心劳累,再者另几个是二婶家的亲戚,住那边也亲近。回头等天凉了,这边盖了屋子,看看再挪哪个过来。”

黄大娘见他依然孝顺为自己打算,喜得合不拢嘴。

亲戚们也喜出望外,都忙不迭答应,万不想这样顺利。

凤姑和黄老二却心如油煎,没料到这个结果。

之前,他们根本没敢答应凤姑娘家和大妞婆家的娃来读书,但他们跟着方家大舅爷一块就上门了。这摆明了就是攀比:要不收,一个不收;要是收了方家的娃,那他们的娃也不能落下。

凤姑看着黄元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他怎么就答应了这事。还有杜鹃和黄鹂向来不肯吃亏的性子,今天怎么没出头?还有冯氏的态度,实在太恭顺了,太让她意外了……

想想往后的日子,她心里沉甸甸的。

此事定后。亲戚们再叙话就亲近许多。

黄大娘因为孙子之前是不答应这事的,为免他心里存了不痛快,要表白好处,帮娘家长脸。便自豪地指着院里那些担子道:“元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