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缘-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舅子,林家出力也是应该的。

杜鹃见这样说,转念一想,林春也该出去看看了。若是能跟九儿一样走出这深山。跨入更广阔的天地,无论是事业还是婚姻,都将有更多的机会。

想毕,便笑着对他点头道:“那就一块去吧。”

说定后,林家人便走了。

黄老爹和黄大娘还不肯走。还在想一句嘱咐一句,只遗憾年纪大了,不能跟大儿子一块出去接孙子。

杜鹃催他们道:“爷爷,奶奶,你们回去吧。我们要睡了,明天还要起早呢。有小姨父陪我们,不会有事的。弟弟的事。等到了那,问明了情况,要是能马上接回来更好;要不能,我会请干爹带信回来告诉你们的。”

黄大娘抹着眼泪道:“杜鹃,好歹要把你兄弟接回来呀。”

背着人,偷偷地塞给她一个小包裹。里面是三十两碎银子,让她拿去打点用,“听说衙门里的人只认银子钱不认人的。你把这带上,让你小姨父拿去送礼,多求求官老爷们。”

杜鹃诧异万分。才要说话,奶奶已经转身走了。

她望着黄小宝和小顺搀着那一对微微佝偻肩背、步伐蹒跚的背影消失在夜幕中,一时间感慨万千,心思复杂。

一夜无话,第二天天不亮,众人便启程去往山外。

同行的还有林大猛和两个兄弟。他们一是为了送山货出去,二是因为林大猛是村里正,要为黄家丢失儿子作证明。

在途详情也不消细说,至晚间到了黑山镇大杨村。在杜鹃外公冯长顺家歇了一晚,次日又添了冯长顺和他小儿子冯兴业,骑马的骑马,坐车的坐车,兼程往荆州府城赶去。

两日后的傍晚,杜鹃一行人终于来到荆州府城。

看着那十几丈高的巍峨城墙,杜鹃不禁心生景仰,丝毫不敢小觑这古代文明,倒比现代技术更震撼人心。

到了这里,便是任三禾打头了。

他领着众人直奔一家福祥客栈,包下一个院子,将杜鹃冯氏等人安置妥当,才与年捕头交涉杨元之事。

年捕头再不敢小瞧这群山里人。

一路上,他可是发现任三禾、林春、林大猛都身怀武功,连杜鹃和黄鹂都跑得比他快,自己这个捕头倒被他们多方关照。

至此,也没什么要隐瞒的了,他便将杨元犯的事大略说了一遍。也不复杂,就是写了一篇文章,不知怎的触怒了巡抚大人,说是有不敬之词、通敌之意,被拿下大狱。

杜鹃等人听后倒抽一口冷气。

原来如此!

这杨家分明是怕被杨元连累,才竭力撇清,想甩脱这个养子,才找上了黄家,哪有什么善心!

杜鹃生气极了,当即转开了心思。

林春忙请年捕头将那文章抄一份来看看,又问能不能去狱中探望杨元。

年捕头抱歉地摇头,说怕是不成,叫他们别急,等明天升堂,先确认杨元是不是黄家儿子再说。

倘或不是呢?

***

周末先挤出一更还上,不然内疚得不行。可是还了一更好像还有六更,因为粉红已经十九了。原野万分感谢大家,一更也没抛弃我,更要努力了!

ps:

感谢“书友140629212718243”打赏的2枚平安符;“谁是我家的太后”打赏的桃花扇。

感谢“ぃ上善若水‘”、“心缘平安是福”、“谁是我家的太后”投的粉红票票。o(n_n)o谢谢!

第215章退亲(二更)

到底是不是呢?

第二天上午,杜鹃一行人来到知府大堂。

明镜高悬的匾牌下坐着一位威严的中年官员,正注视着他们;堂下右首站着两个少年书生,一着月白锦袍,一穿天青色长衫;大堂中央跪着三个人:其中一个身穿银灰长袍的少年书生,另外两个则是富商模样的中年男人。

听见衙役禀告,跪着的少年书生立即转头看过来。

等看清那张脸,冯长顺等人呆怔了一会,然后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都转向冯长兴——

太像了!

这便是长大后的杨元。

脸型跟冯家人一模一样,有冯外公英挺的浓眉和挺直的鼻梁,老实爹温润的双眼和敦厚的唇。虽然跪着,看身形应该也是像冯家人一样高大健朗。

杨元一眼就认出杜鹃,双目爆出异样神采。

对杨家过去的厌弃,对黄家未来的彷徨,都在看见这个孪生姐姐后消散殆尽,满心都是喜悦,连带对陌生的新家也生出几分亲近和向往。

同样的,杜鹃也朝杨元灿然一笑。

杨元眼神更亮,张口就叫道:“杜鹃!”

杜鹃却直接叫“黄元。”

引得杨元身边两人都不悦地盯着她。

杜鹃和杨元招呼的时候,林春也顺着她的目光打量杨元,心里暗自评点她这个孪生弟弟。正专注的时候,忽然警觉,迅速将目光转向大堂右上首两个华服少年身上,他们正出神地看着杜鹃;还有,堂上的官老爷,以及堂下站班的衙役,都一齐看着这边。

林春顿时全神戒备,不动声色地靠近杜鹃。

他们这群人中,数杜鹃最惹眼。

她今天穿一身灰色衣裤,做少年打扮。然那修长白腻的脖颈,细嫩的耳垂,圆润的下巴,罩住清亮眼眸的密集睫毛。殷红如花的唇瓣,想不惹人注意都难。

原先她将头发都束上头顶,如今是夏天,穿的是单衣,便露出了雪白优美的颈项。林春觉得不妥,提醒她将头发束一半,下面披一半,城里的小少年都是这样梳的。杜鹃忙就改了。那披下来的头发好歹将颈项遮住一些,从后面是看不见了,前面还是一样看见。

白衣少年很安静。轻声自语般问“这就是他姐姐?”

天青色少年则一脸兴奋,很肯定道:“应该就是。”

“怎不像呢?不是孪生姐弟吗。”

“糊涂!就算是孪生姐弟,杨兄弟是男儿,自然生得有男儿气。若他姐姐也生得跟他一样,或他生得与他姐姐一样。都不好了。”

“也对。如此才松柏芝兰,各擅所长!”

两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杜鹃,先还顾忌,轻声低语;等细端详了杜鹃后,不禁看得出神,也就忘了,声音就大了些。

沈知府轻咳一声。警告地看了两人一眼。

他们这才醒神,急忙收回目光,彼此都有些讪讪的。

再说黄老实和冯氏,本来战战兢兢的,一看见杨元,就忘记害怕了。冯氏哭得稀里哗啦,黄老实也抹眼泪。

杜鹃忙拦住两人,低声道:“爹,娘,先别急。”

因任三禾今天没来。由冯长顺领头,先带众人跪下,拜见知府大人,又各自报了身份,陈述来意。

接下来事情很简单:由冯氏说明她丢失的儿子身上有什么印记,当时用什么样的包裹包的婴儿等。

听罢,沈知府便命人带杨元去后堂脱衣验证。

这里,杨家大爷也拿出捡到杨元时,他身上包裹的粗布包,明显是一件上衣撕成两半,还有狼叼的牙洞,与冯氏所说相符;林大猛也证实十四年前四月初四那日,冯氏确实在山上生产了,不过只抱回来一个女娃。

待杨元验身完毕,再上公堂后,冯长顺又将黄老实和冯兴发推上前,示意众人看:杨元长得很像小舅舅,只眼睛和嘴唇像亲爹。

至此,杨元是黄家丢失的儿子确认无疑了。

黄老实和冯氏抱头痛哭起来。

杨元看着他们,神情复杂,犹豫着要上前拜见,然两腿仿若万斤重,根本挪不动。

他不禁把目光投向杨大爷杨玉荣。

杨玉荣见他看来,急忙挤出一个笑脸,道:“元儿,这下可好了,总算找到你亲爹娘了。这些年我日夜不安心,老觉得自己霸占了人家的儿子,吃不香,睡不香。要告诉你,又怕你伤心,就一直没跟你说。今儿可好了,你能认祖归宗,可是天大的喜事。你娘……你养娘也能安心了。”

杨元,应该叫黄元了,微微点头,却说不出一个字。

冯长顺那是多精明的人,一看这阵势,忙推女婿和闺女上前,一齐给杨玉荣跪下,感谢他救了黄家儿子,还养这么大,教导成人。

杨玉荣忙还礼,连说不用。

众人又一齐感谢沈知府大人,谢他明察秋毫,使得父子母子团聚,骨肉相认,乃难得的好官、清官。

洋洋一团和气中,大家似乎忘了黄元还是待罪之身。

沈知府也被这一幕亲情感染,捻须点头。

随后,他当堂宣布杨元即为黄元,并命书记官出具文书,盖了官印,交给里正林大猛,作为回本县变更户籍之用。

事毕,他轻拍惊堂木,待堂下肃静后,向杨玉荣问道:“杨玉荣,此事已然了结,你可还有话说?”

杨玉荣甩脱了一个大麻烦,心里说不出的轻松,转而想起另一事,急忙道:“大人,小民还有一事相求。”

一面看向黄元。

黄元垂下眼睑,默然不作声。

沈知府沉声道:“讲来!”

杨玉荣面现为难之色,道:“这事要问黄家人。”

沈知府便示意他问。

于是,杨玉荣便对黄老实道:“原以为这辈子都找不到元儿亲爹娘了,就为他定了一门亲事:将他许给姨妹陈家为上门女婿,将来生的儿女,也都算陈家的。可是如今又找到了,你们看……”

他不说下去,却盯着黄老实。等他严词拒绝。

黄老实一时间哪反应过来,还发愣呢。

冯长顺大惊,就要拒绝;冯氏也慌了,听见“亲事”“生的儿女算陈家的”等语。哪还不清楚怎么回事,张嘴就道“不……”

杜鹃抢先一步拦住她,大声道:“这是好事!我弟弟被杨大爷救了,承蒙杨大爷高义,放他认祖归宗。既做不成儿子,做外甥女婿也不错,好歹也算报恩了。就是将来他生了儿子,送一个回黄家继承香火就行。”

又对冯长顺和冯氏道:“外公,娘,咱不能忘恩负义。”

冯长顺和冯氏便哑然。且满脸苦涩——这不白认了?

当着这么多人,忘恩负义的事他们可做不出来。

沈知府等人听了都发愣,心想既然说认祖归宗,还给人当上门女婿,这不自相矛盾吗!

尤其是上首那两个少年。满脸错愕地看向黄元。

黄元则死死瞪着杜鹃,要紧牙关忍住,才没出声。

杨玉荣呆了一呆,随即断然道:“不行!既然做了上门女婿,那就是陈家人了。怎么能把儿子给人呢!”

他有些气急败坏:这黄家不是该拒绝,然后提出退亲吗,怎么任由一个小子出面决定此事?

要是不退亲。他费这大劲帮养子找爹娘做什么?

杜鹃反问道:“那依杨大爷说呢?”

杨玉荣斩截道:“不答应就退亲!”

杜鹃恍然大悟道:“原来杨大爷是想退亲啊!早说嘛!我刚才还奇怪呢,既然不愿意退亲,干嘛还帮我弟弟找爹娘呢?直接招做上门女婿就成了,反正这事也没旁人知道。原来杨大爷是想退亲了。”

她最讨厌这样人了,表里不一装好人。

而她也最讨厌跟这样人打交道,最惯用的法子。就是把他们不愿坦露的事全都大大方方地说出来,利人利己。

杨玉荣觉得这话不好听,又见众人听后神色不对,急白了脸,立即就要辩驳。

杜鹃紧接着又道:“这也难怪。我弟弟还是待罪之身呢。杨家养了他一场,已经是仁至义尽,若是因为这事连累杨家和陈家获罪,那才得不偿失呢!想退亲完全可以理解。我黄家就不同了:血脉至亲,别说他只是暂时获罪,便是这时被判斩立决,行刑之前也要认了回家。黄元,生是黄家人,死是黄家鬼,我黄家绝不会丢弃他的!”

清脆的声音回荡在大堂上,振聋发聩。

冯长顺首先清醒过来,大声道:“对!我们绝不会丢弃黄元的。”

冯氏哭道:“我的儿子,我死也不会丢的。”

黄老实不会说话,跟着哭道:“儿子找到了……”

黄元喉头一热,眼睛发酸,蓦然垂首。

沈知府等人面色异样,却没有说话,只看向杨玉荣。

杨玉荣被揭破心思,恼羞成怒。

可是,这时他却不能再辩驳。

若说不退亲,万一黄家真允准了怎办?

正愤怒间,杜鹃又转向他道:“杨大爷放心,救命之恩还没报呢,怎能为了这事连累你们。这忘恩负义的事我们坚决不做。这就答应杨大爷,马上退亲!”

说完,再转向沈知府道:“还要烦劳大人,待会小民弟弟写了退亲文书,双方摁了手印后,请大人做个见证。”

***

晚上争取再码出一章,希望明天也能双更。谢谢大家。原野在新浪开了博客,欢迎大家去玩,搜“乡野浮萍”即刻。可我是个电脑盲,还不太会弄,别笑话我!

第216章恩断义绝

沈知府嘴角微翘,微微颔首。

杨玉荣气得差点吐血,拒绝也不是,答应也不是。

冯长顺这才明白杜鹃用意,忍笑转头。

黄元则低着头无声微笑。

和他一胎出生的姐姐,果然不同的!

那两少年看着杨玉荣一脸便秘痛苦样,也都拼命忍耐,若不是在公堂上,怕是要放声大笑了。

退亲过程简单的很,因黄元是杨家养子,所费聘用之物都是杨家所出,自然不存在退还之说,便当堂写了退亲文书,双方摁手印——陈家也来了人——然后沈知府作证。

退亲完毕,黄元和杨玉荣同时松了口气。

至此,杨玉荣才算放心,又想找回面子了。

哼,他白养了这祸害十几年,什么没得到,反受了一场羞辱,怎么能甘心!

于是,他一边恭喜黄家诸人,一边数落他如何善待养子,精心养育,尽心培育,花费了无数银两和精力。言下之意,当日黄元若不被他救了,就被狼吞了;若不是他养育,也成不了秀才,杨家为了他可是费了许多财物和精力。

当然,黄元若没读书,也惹不来这场祸事。

可这话他是不会说的。

黄元听得面色铁青,低垂着头,双拳紧握。

冯长顺等人也面色难堪。

杜鹃立即问道:“杨大爷,你算算看,我弟弟在杨家大概花费了多少银子?”

杨玉荣斜了她一眼,傲然道:“这也不用算。算这个账干什么?难道还要黄家还?你们也还不起。我也不会要。就当做善事好了。”

他就是要黄家明白:若不是杨家,他们的儿子早死了,更不会成材。竟敢忘恩负义地羞辱他。

杜鹃笑道:“话不能这么说。就算是行善,也要做在明处。依我看,你不过就是给他些吃的穿的,能花几个钱?他有今天的成就,全靠自己用功。”

杨玉荣快被她气死了,瞪眼道:“胡说!怎会如此简单?”

杜鹃无辜道:“我也知道自己说的不准。可你不说出来。我们怎么知道呢?每家过的日子又不一样。说出来,我爹娘听了也感激杨大爷。就算还不起,人在人情在。也不枉你为他费的这番苦心。”

杨玉荣一想可不是,那他可要说了。这都是你自找的。

他便按月银十两计算,一年一百二十两,十四年为一千六百八十两,加上读书和其他费用,没有三千两也差不多了。

堂上两少年听了,都把目光去看黄元,眼中满是戏谑。

黄元竭力压制内心愤怒,以免当堂发作。

再说黄鹂,虽然自持聪明,却很有自知之明。这样的场合,她只是听着,一句话不多言。反正有二姐姐和林春在,不怕的。她不太懂律法,可不能瞎说。听了一会。听烦了,就悄悄挪到黄元跟前蹲下,小声叫道:“哥哥!”

神情十分喜悦,两眼闪烁,天真娇憨。

黄元心下一动,看着她轻声应道:“嗳。你叫什么?”

黄鹂忙跪下,凑近他道:“黄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那个黄鹂。”

黄元听了一笑,问“你识字?”

黄鹂用力点头道:“读了许多……没有哥哥读的书多。都是二姐姐教我的。哥哥,你起来吧。老跪着干什么。那个老爷又不问你话了。”说着用手去扶他。

黄元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