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浮世经-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玫知道他听到这些消息之后,只怕心理需要好些调整,也没有在意,告别二人,回到了自己的院子。

功法进步之后,一般情况之下,她都很难感到疲惫了。

那个描金的箱子被朱雀和大麦小心地搬了进来。安置在徐玫寝室之中靠南的窗户下。就像在船室里一样,一日之中,总会有一个时辰,太阳能透过窗棂照进来,洒在那淡金色的绸布上。

徐玫打开了玻璃盖子。

小男孩静静地躺在箱子之中,粉妆玉琢,完美无暇。

若非是站在这里,能明显地感受到箱子里散出来的丝丝凉意提醒着,徐玫都要以为,他就是睡着了。

安静,美好。

徐玫静静站立,放出感知,默默地捕捉着他的心跳和脉动。一,二,三……九十九息。

一次心跳,间隔九十九息。

没有再向从前那般延长下去,反而是缩短了一息。

徐玫却是不懂,这样的变化,代表着什么,是好是坏。对于这个小男孩眼下的情况,她实在是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有了变化,也只能静观其变,做不出任何判断。

“唉……”徐玫轻轻叹息一声,挥手合上了玻璃盖。

朱雀立即将上面绸布小心地铺好了,站在一边,没有开口。

徐玫没有困倦之意,自然也就不想要休息。她很快调整了心态,往家中藏书室里翻找一番之后,很快写好了一个单子,让朱燕送出去让人去筹备。

都不是特别珍稀的东西。很快,东西就送到了徐玫指定的地方,那是徐府后门附近的几间库房,里面东西已经被清理出去了。

徐家仆妇做事,一向极有效率。

东西齐备。

具体调制的方法步骤都很详细,只有具体一点儿内容,需要反复调整。

徐玫在这库房之中钻研了十来日,实验了数回,终于得到了让她格外满意的成品,吩咐道:“让人将这些东西再送十倍过来,按照我的法子,全部制成这种水泥。记住,这里一定要注意防水,别浪费了。”

朱燕道:“小姐放心,婢子会看好这里的。”

真正做重活的,是调过来的一些粗使仆妇。她们这些小姐身边人,哪一个不是娇贵无比,怎么会做太多繁重的活计。

对于朱燕的细致负责,徐玫还是很放心的。果然,三日之后,朱燕过来禀告说,东西都弄好了。

“母亲。”徐玫没有耽搁,立即就找到了徐夫人,道:“水泥造出来了不少,若一丈宽的路面,差不多能铺设三五里路的样子……不知道母亲觉得应该在何处实验合适?”

“出城吧。”徐夫人道。

徐夫人也没耽搁,立即让人备车。

“母亲,没有那么快的。路基还是要另外打一下,而且水泥铺上去之后,至少要晾一日一夜,才能凝固变得坚硬。”徐玫解释道。

“哦,无妨。”徐夫人道:“我先给你指个地方,再调几百铺路工人,听你指挥就是。两百人一起动作,三个时辰内可能将路面铺好等待凝固?”

“有两百熟练劳力的话,应该能。”徐玫估摸了一下,点了点头,又道:“不过,我也不敢保证。”

“那行吧。”徐夫人道。

车马很快备好,徐夫人心中有数,吩咐一声,车子便行动起来。待出了城门,沿着新扩宽的官道向东北方向走出了三里多路,至此车流行人渐渐少了些,徐夫人便命人停了车。

“就在这里,向前动工吧。动右边这一半,一丈宽,左边依旧供人来往。”徐夫人站在那里,目视前方,道。

这一条官道,是目前徐元境内最宽阔的道路,足有两丈宽,可供三辆大车齐头并行,十分不凡。徐夫人选在此地,正是因为,这条路足够宽,隔开一半,剩余一半,已然足够来往使用,耽误不了什么。

修路的劳力很快调了过来。

徐夫人将徐玫介绍了一下,推了她出去。

徐玫也不废话,直接将几个管事召集过来,向大麦借了长剑,直接以地为图,向几人解释了一下想要什么样的路基。按照徐师留言,徐玫也研究了数日做了调整,施工起来,并不难。

两百人听明白之后,立即开始劳作起来。

徐夫人没有避到马车上,而是与徐玫一起,紧紧是站在树荫下,没有桌椅凉棚,更无精致茶点、消暑之物。

此时才是下午,离太阳落山,还有两个多时辰。太阳炙烤着大地,将水面蒸腾出来,正是暑气湿气最浓最让人难受的时候。

尊贵如徐夫人,却仅仅站在了斑驳稀疏的树荫之中,连伞也没有让人撑一把。

劳工们原本很苦很累,但看一眼太阳下那娴静站立的尊贵女子,都不禁心神震动,又仿佛生出了许多力气,咬咬牙,继续埋头卖力苦干起来。

徐玫陪徐夫人站了片刻,在工地上走了走,又回到了徐夫人身边。

武功高深到她们这种地步,已经很少被寒意和暑热侵袭了。所以,她们其实并没有觉得如何难以忍受。站在这里,不说能让这些劳作的百姓们感动了,只要能削减他们因劳累而产生的怨艾,就很值得了。

“娘亲。”徐玫将渤海国关于胡不为身份的事情低声同徐夫人细说了一遍:“……父亲是不是很看好他?若是知道了,肯定又得长吁短叹一阵子。”

“这些事情,你父亲已经知道了。”徐夫人平静地道:“他有些感怀,但还不至于长吁短叹。你父亲原本就不喜功利之心太重的人,当年将胡不为引入徐家学习,一来是因为他与胡不为的父亲相识有些旧情,二来是他心念大夏,希望胡不为能向他先祖那样,有真才实干,能会大夏出点力。倒不是因为真的喜欢胡不为那个小辈,想要提携他。”

“这样啊。”徐玫道:“当日父亲竟然跟我说胡不为条件不错可成良配,我还以为父亲他多欣赏胡不为呢。”

“你父亲那样的人,有时候行事太过天真。”徐夫人淡淡地补充道:“或者说有些傻气,你不要太在意。”

“说起终身大事……”借着这个时机,没有旁的人在,徐玫干脆将莫仁向她求娶的事情也同徐夫人说了:“……娘,您觉得呢?”

“玫儿,我虽然是徐氏家主,如今徐元的领人,但仍然是一个母亲。”徐夫人目露严肃,缓声道:“眼下无论是徐家,还是徐元,都没有潦倒到需要以儿女亲事来筹谋交易的地步。换句话说,如有一日真到了那种地步,足以证明我无能,根本撑不起这样的大摊子。既然撑不起,又何必再撑!”

“总之,你们三人,尤其是你和惠儿的亲事,我的愿望,便是你们自己满意便可,我绝不轻易干涉,除非你们所选太不合适,那我也不能眼看着你们落入火坑险地。”

☆、360 奇迹

“赵仁此人,若为夫婿,也算可靠。”徐夫人评价道。

顿了顿,又道:“至于其他的,那要看你自己的权衡了。至于徐家受益或者受累……徐元偏安南洋,发展生存,仍然是看自身。外在能影响的,很少。”

“哦,这样啊。”徐玫应了一声,并未明确表态。

徐夫人也没有催问什么,同徐玫谈及了徐元的办学情况。徐玫听着,偶尔应声,或者说些见解,谈的很少。

如今是夏长渊负责督学。他很用心,当然成绩也异常出色。

徐玫反而所懂不多,没有什么好谈的。

劳工调来许多,路基自然筑的就快。不多时,朱燕率人将做成的水泥粉末送来,徐玫就近选了一块地方,开始加水混合搅拌,指挥人如何灌在路基上平整定型并划出防滑纹路……

忙碌了一个多时辰,二里多不到三里的路面,就铺成了。

表层盖上干草。

再让人沿着四下竖上警示牌,留下几人看守巡视,防止人误踏……

收尾的时候,夏长渊和徐立前过来了。

父子二人观察了一番,可惜此时路面尚未凝固不能踏足,算是接了徐夫人和徐玫,回城去了。

次日。

早餐之后,一家人乘上马车,往昨天铺成的那段路面赶了过去。

朱燕亲自动手扒开了有些干草,露出颜色深沉的路面,似乎还有些潮湿的样子。她用力按下一只手掌,并未在路面上留下痕迹,遂起身,向徐玫等人福了福礼,站在了一侧。

徐立前好奇地看过去,问道:“现在能走了?”

“应该可以了。”徐玫道:“大兄尽可以一试。”

徐立前点头,一只脚踏上去,用力踩了踩,似乎觉得很不可思议,干脆踢开前面好一片的干草,在已经凝固的路面上走来走去,道:“真的凝固了!”

朱燕吩咐人将所有的干草都清扫了下去。

整个路面都露了出来,平整如同刀削一般,上面刻着菱形防滑纹路,同旁边碎石泥土的路面比起来,单是看着就很舒服,好了太多太多。

“试试路面强度和速度。”徐夫人和夏长渊也踏上了路面,亲自感受新的路面。

几种车子已经到了。

先是一辆空的不载人的一般常用马车。马车先是从旁边原来官道上奋力跑过去,记下实际用时,稍微消息之后,驶上新的路面,再次奋力奔跑而过,同样记下时间。

然后是乘坐十人的马车、装有一千斤重货物的马车、三千斤货物的马车,和五千斤货物的马车。先后从两种不同的路面上行驶而过,对比用时和牲畜的吃力程度。

越是载重的马车,水泥路面表现出来的优势就越发明显。无论是记录的官员,还是恰逢其会经过此地的赶着各种车辆被邀请从新的路面上通行而过的路人,无不十分激动。

“不知这么一段路面,照价几何?”有人忍不住问道。

“若是大规模生产水泥,不讲铺路时候的人工计算在内的话,平均计算,修成十里路,少或十两银子,多则不超过十五两。”徐玫给出了自己预算之内的答案。

这个价格,看似不多。但要知道,一条路,动辄就是几百上千里,想要四通八达,所需道路就更多,就算这价格不高,真运作起来,耗费绝对不菲!

凭着徐元官库的账面,这笔钱肯定是出不起的。

徐元官府才立几年,税收原本就不高,所有收入都花在鼓励农耕和兴办小学上,根本就是入不敷出,全靠着徐家注入资金,方才得以运转。另外,徐元要立足要扩张,军事方面怎么也不能少了,这笔钱,仍然还是得徐氏注入。

家天下么,最初都是如此。

府库账面上没有银子,那就要看徐家徐夫人的意思了。

只是,这官道才耗费大力气修成,若就立即舍弃不要的话,未免太浪费了些。

所有人都看向了徐夫人。

徐夫人没有立即开口。

徐玫微微一笑,道:“这水泥路面的好处,更体现在雨后。而我们这片土地,本就湿热多雨。”

徐玫示意人分别提了十多桶水,一半浇在了旁边的路面上,一半浇在了新的路面上,而且是全都冲着一个点浇了上去。只见水波流淌,很快向着旁边淌了下去,绝大部分都淌到了旁边的碎石土路上。

土路遇水,当然就有了泥泞。只是有碎石细沙存在,加上路面被轧的很硬,泥泞虽然有,但也不会太耽误行人走车,不过是更难走一些而已。这是徐元官府下了大力气才修成的官道,若不能有这样的表现,那银子真是白花了!

“这种水泥最大的优点,就是一旦凝固之后,就异常坚固,如同天然的青石一般。别说仅仅是雨水冲刷,就是将其用蛮力砸碎了,也是一样。”徐玫笑着道:“所以,无论下再大的雨,哪怕是暴雨倾城,车马在上面行走,也不会出现任何淤泥难行裹足不前的情况。”

“再者,碎石黄土路面,使用三五年只怕就会出现坑坑洼洼难以行走,修补也难以全功……但这水泥路面,凭着现在的车马载重,一百年两百年,将仍然无恙!便是有断裂,只需用新的水泥略作修补,待凝固之后,便可全功。”

徐立前听徐玫说完,立即开口道:“若是使用百年不朽,那再耗费几倍,也是值得的!母亲,您的意思呢?”

“的确。”徐夫人道:“如何修,先修何处再修何处,这工作,便由你负责,做一份计划,交给我看一看,再斟酌一番吧。”

她没有不允的道理。

徐家眼下有的是银子,但花钱的地方却不多。甚至,在最后一批迁居过来的渤海国百姓安置完成的半年之后,因为有了大量的粮食、香料、水果等出产,凭着农税和商税,徐元政府就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并将有能力供养军队!

徐氏攒下来的银钱,总归也是要用出去的。

更何况,这笔开销,又不是一次性支付出去的。而水泥这种东西,除去政府修路,还有其他种种用途,也是能盈利的!

让徐立前负责,是徐夫人想要看看,徐立前能不能想的全面和长远。

“那玫儿,你可一定要帮我。”徐立前转向徐玫道。

徐玫点点头,道:“水泥生产这一方面,我会同你细细说的。”

不提徐立前如何就此事做出计划,又如何接受徐夫人教导的事情,只说接下了这桩事情,又是好一阵子忙碌,只从四月忙到了八月,她才算将从开矿立窑,到最后成品防水防潮保护运输等等都一一让人上了手,新开始铺设的一条路面也动工完成了最开始的十里一段,至此徐玫才算是将立即弄出的这份差事大致交了出去,不需要她怎么操心了。

大夏的形势非常不妙。却又坚挺着。

从三月起,北面大康和北胡联军就陈兵大夏边境,中旬,立即挥师南下!宣仁帝心知不敌,干脆收缩防线,直接让出了数百里土地,好几座城!

却是空城!

——所有百姓全部撤走,牲畜粮食等等能带走的全部都带走,田里土地荒芜没有耕作……宣仁帝实行坚壁清野的策略,只差没有向井水投毒了!

也就是说,联军轻而易举地就拿下了许多土地是不错,但土地上什么都没有,没有人,没有出产!联军短时间内无法得到任何补给,更别提什么以战养战了!

占下的城池需要驻守。要驻守,就得分兵。失去人口的土地想要恢复人气,又根本不是驻守有些兵将就能做到的,需要人口!军队里许多活,也需要人口来替他们完成!

但人口从哪里来?

显然,宣仁帝绝不会放任大夏百姓投奔过去!那联军唯一的指望,就是从他们国内弄来人口!

但还是那句话,若非活不下去没了指望,谁愿意背井离乡!联军总不能向大夏强迫百姓离开那样去强迫他们的百姓南下!

宣仁帝只是放弃了一些土地城池,就给了联军好大一个困局!

而联军恼怒之下强攻大夏防线内的一座城,却不想宣仁帝亲自坐镇城墙督战,更是凭着高绝的武功于万军之中斩下了联军大帅的头颅!

大夏忍辱而战抵抗激烈,联军才遭困局又失去主帅,别无选择,只能选择暂时休退!

此一战,大夏军一扫颓势,士气高昂!

宣仁帝继位登基之后,不温不火许久,此时也获得了拥戴和认同!

而后,宣仁帝又直接补发三年兵饷,新送了一批铠甲兵器,又送来大批粮草牲畜犒劳三军,立即让所有将士士气高到了极点,三呼万岁之后,甚至扬言要反攻回去收复失地!

但宣仁帝十分清醒,拒绝了这种提议。

他此一举,相当于将手掌握拳收回打出,才有了些应对之力,并非真的就能胜过了两国联军!收复失地,根本不符合他的战略要义。

此后,联军几次攻城,若组织人手少,规模小时间短就算了,一但规模小些攻城激烈一些,他们就会郁闷地发现宣仁帝又到了城头坐镇,然后飞身而下,摘下一主将性命!

联军无奈,请得国内武功高绝之士埋伏主将周围想要设伏宣仁帝,但不知为何,宣仁帝却似乎知道埋伏所在似的,根本不踏埋伏圈,舍了主将之人,去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