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他从末世来-第5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牵着颜沉鱼的素手,云落欣赏着这一片园林的风光,感受着那些背后的故事。过去扬州人民间剪纸主要用作鞋花,枕花,台布花和床单花等刺绣底样。现在,由于社会习俗改变,创作题材扩大,扬州剪纸从实用性逐渐转向欣赏性为主。

堂屋屏门后原有腰门直抵后花园。是太太小姐们进入后花园赏景之门。西火巷南宽北窄,扬州人俗称“棺材巷”。巷的南首置一口井,井旁墙下端发砖拱着一道,水井置巷南端,紧邻两侧住房及前面门楼排房,便于前面住宅平时用方便,若发生火灾取水灭火及时。

旁边墙上砌成拱形,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井旁历史上原有百年以上老紫藤树一株,今浓荫不存。旧日外客来访,皆由此巷入园,由南至北渐行渐窄,强化了透视感,延伸了空间。更觉庭院深深深几许。

出西火巷向左数步可见一段有花窗的粉墙,正中开一月洞门,门上白额阴刻“个园”,竹青填色。门外两侧各有一个方形花坛,花坛内修竹劲挺,高出墙垣,作冲霄凌云之姿,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

竹是新成石旧栽,寥寥数笔,点出了春日雨后山林的盎然生意。微风中。阳光下,修篁弄影,疏叶生姿尽现于粉墙之上令人遐想,颇有板桥遗韵。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点破“春山”主题,告诉你“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带雨竹”。

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个园里建筑艺术成就最高、最值得后人称道的是其后花园的四季假山。云落和颜沉鱼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

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园门“满月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烘托着园门正中的“个园”门额。

那在微风中摇曳的修竹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可以领略到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园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春景春山由笋石(白果峰石、乌峰石)、太湖石和修竹、桂花共同组成,布局处理精巧独特,门外的竹石图“惜墨如金”。以及其洗练的手法表现了对春的向往和珍惜,点破“竹石”主题。

墙内的“闹春图”不仅婉转的传达了人们在春日的喜悦心情。含蓄地道出华国园林发展的开端。春山宜游,不在游程长短,而在游有所得,游有所乐。立于此地向西看,可见一段曲廊连两间层楼,楼下悬一匾“觅句廊”。

园中旧有复道楼廊绕园一周。可以“晴则径。雨则廊”。陈含光在《个园行》中说:“高楼四合干星辰”。

现只余此残楼。楼下廊柱楹联书袁枚句:“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再看看园门横额上的“个园”和粉墙上摇动的竹影真令人叫绝,此语为“个”做了最精彩的注释。

春景是四季假山中占地最小、用石最少的一个。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运用惜墨如金的手法,点破“春山”主题,春光稍纵即逝。它巧妙地表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

云落和颜沉鱼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

园门外算是初春之景,进到里面方觉仲春的繁荣。仿佛到了惊蛰,万物恢复了灵性,形态各异的太湖石被园主用来刻画出一幅生动的似与非似的十二生肖闹春图。

云落和颜沉鱼过月洞门,卵石湾道两侧有百年桂花树十余株,植于湖石围点的花坛内。东南有以“透风漏月”厅西墙为依托用湖石贴成龙形小山,余势与花坛绵延相连,花坛内亦有数米高的湖石耸立。

造园者为了进一步渲染春的气息,这里所用的太湖石形态别致,酷似各种姿态的动物,以贴山,围山,点石等手法构成了一幅“百兽闹春图”,亦称为“十二生肖闹春图”。

你看,最早感受到大地回春而微微昂首的蛇,负重向前的春耕牛,还有那气定神闲的骏马和活泼可爱的小狗无不惟妙惟肖。

就连长啸山林的猛虎,见首不见尾的神龙,聪明调皮的猴子也都被安排的停停当当,当然离人最近的还是温顺的玉兔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热闹在这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十二生肖闹春图,此景在热闹之余,还另有一番深意。

翻开华国园林发展史就可以知道,园林最早雏形为园囿,《诗经》毛享传曰:“囿,所以域养禽兽也”。也就是说,最早的园林是以散养各种动物为主的。

原来这些神态各异的动物不仅为我们传达了春的信息,还悄悄地提醒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不要忘了华国园林的渊源。

园门内外,同是春景,意境却全然不同。刚才在门外还是早春光景,到了门内,已经是渐深渐浓的大好春光了。令人惊奇的是,这种变幻,是在你不知不觉间自然而然完成的。

云落和颜沉鱼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西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

宜雨轩面南而筑。单檐歇山式,东西三楹,歇山有磨砖深浮雕,嵌如意卷草,线条舒卷自然流畅。是全园谋篇构局的中心,山水花木等景致的安排全是围绕宜雨轩次第展开的。

宜雨轩由著名画家刘海栗题写匾额,柱联是左书名家费新我先生的墨迹: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遍至新雨初到”。点出了竹林喜雨,雨后春笋的自然规律。

旧雨、今雨源出杜甫《秋述》一文: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人情冷暖令诗人感慨万分。后人由此便用“今雨”“旧雨”借指新朋老友。

此联可谓“宜雨轩”的破题导读,显然,这里曾是主人接待宾客,与新朋老友欢聚的场所,不过现在也许只有这轩中的梁柱还记得当初的琴声悠悠了。门前是春景的十余株桂花,也因着这个缘故,扬州人又把宜雨轩称为“桂花厅”。

进入轩中,可见一堂橄榄文饰的老家具,暗红的色泽还传递着旧时的典雅,精制的雕工也在诉说曾经的奢华。花几之上的陈设和透风漏月的一样,也是“不因无人而不芳”的幽兰。

宜雨轩是四面厅,南面设落地长窗,其他三面半窗,四面有环廊,廊前雕栏,东西两边设美人靠坐凳。四季景物都绕厅而置,此时此地“人在厅中坐,景从四面来”,春、夏、秋、冬竟一起隔着窗儿到了眼前。时光象是停留了脚步,四季也没有了更迭。

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感慨,在这里是再也说不出了。走在轩外的环廊上,脚步也就有了任意穿越时空的轻灵,仿佛那静默的四季山真的替我们留住了似水的年华。

云落和颜沉鱼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

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是个园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

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这就是夏山。

夏山位于宜雨轩的西北,修竹依依,绿树成荫,数株高大的广玉兰和枫杨掩映着一座苍翠欲滴的太湖石假山,湖石色泽青灰,飘逸俊秀,形姿多变,状若天上带雨的云朵。

华国画里有“夏云多奇峰”的意境,因为夏日天空中变幻万千的巧云多像奇异的山峰,个园夏山便是利用太湖石柔美曲线以掇山手法,垒石为停云之势,来模拟夏日天空中的云朵。

夏山前有一泓清澈的碧水,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第八三五节花开四时带笑颜

绿树的浓荫在水面上、山石上渲染着水墨的意蕴。池水的波光中又变幻着山石树木迷离的倒影,如云一般在水底的天空聚散流动着。

走在曲桥上,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玉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眺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

云落和颜沉鱼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

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

云落和颜沉鱼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已旷神怡。

为了更好的体现云之柔美,夏山在用石上精心选择备具瘦、透、漏、皱之形的上品太湖石来掇叠。瘦、透、漏、皱是我国传统的赏石标准,瘦,是指其线条的妩媚多姿;透和漏是指石的多孔和玲珑,皱则是形容其沧桑的纹理。

夏山不仅用石讲究,在掇叠时又充分运用了“垒石为山,一石有一石的脉络,虽千万石而亦合成一脉络”的山水画理。所以夏山虽然变化万端,却气韵流畅。

整个山势平缓柔和,分东西两峰。山顶有古柏如盖,有小亭翼然,山下临水建有石屋,隔水而望,幽深无比。夏山主要采用掇山为主的叠石技艺,以湖石的玲珑剔透和高超的叠石技艺表达了江南山水的婉约柔美。也是叠石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江南的夏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以此处池西岸临水处置一“蛙石”,池岸以湖石围点,曲折凸凹。池中睡莲点点,无论是淡淡的红、还是淡淡的紫都在以最轻盈的身姿点缀着夏日的苍翠。俗称“荷塘蛙鸣”。

水上架曲桥一道,青石板的桥面,三折后直达洞口又延伸隐没于山腹,使水尾藏起。给人有无限幽深的感觉。

曲桥侧立一湖石,此石修长飘逸,自下而上有三个近圆形的孔洞。如剔净的鱼骨。这块修长飘逸的湖石遮去下面的孔洞,其上部又极似汉字中的“丑”字。

宋代的苏东坡虽然做过扬州的太守,还一上任就废了扰民的“万花会”,可是他肯定没有见过几百年后才现身扬州的这块“丑石”。

不过他:“石文而丑,一丑字而石之千态万状备也”却好像是专为此石而说。石不能言最可人,亦或是此石感遇知音,转为印证此语才静默的伫立在这城市山林。

贾平凹也曾就石之“丑”而说:“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也就美到了极处。”这石中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称它为“镇园之宝”当为不过。

云落和颜沉鱼细看又颇像“月”字,点明扬州是个月亮城…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丑石之后有一石鱼,张嘴摆尾,神态生动,和池中金鱼相映成趣。石鱼右上方,湖石山上有云南黄馨一株,倒垂枝条已近水面。微风过处摇曳生姿,仿佛绿色飞瀑挂于山前,平增了许多生意。

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

池中游鱼嬉戏石洞之间,静中有动,极富情趣。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山顶建一鹤亭,傍依老松虬曲,凌云欲去。

渡曲桥,入夏山石屋,起初会感到黯淡不适,片刻后,就会发现有丝丝光亮从石隙中透入,假山内部的立面也就在眼前逐渐的清晰起来了,洞壁变化多端,层次分明,沿山临水处多孔洞,从里向外看,每个洞孔都似画框一般为我们取舍着洞外的景色。

夏景的池水、山石、花木随着脚步的移动,景物也变换着,这就是造园上的“框景”和“移步换景”的手法,江南私家园林因为空间有限,这种手法采用较多。

是利用美学上分割的原理把空间延伸扩大了,所以园林上有“越拆越小,越隔越大“的说法。每当夏日,古木生风,拂水而来,令人神清气爽。

夏山顶有一四角小亭,名为“鹤亭”。这里是主人养鹤之地,寓以“鹤舞云霄,神仙福地”之意。对联“立如依岸雪,飞似向池泉”所描写的正是仙鹤。松柏常青,仙鹤长寿,寓意松鹤延年。

夏山如云,若有鹤舞其间,那可真是神仙福地了。鹤亭东南角处是夏山石室透入光亮的石隙,亭角恰好为石室庇护了风雨,细节的处理也如此周到。亭前有一古柏,枝条虬曲;伸出涯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气氛。

立于山颠,环顾四周可见湖石围点成的“栏杆”,不仅确保了游人的安全,还增加了山体的高度,可谓匠心独运。

鹤亭东有一紫藤,立于夏山山道的出口处的山石边,枝叶交错如盖,藤条相互缠绕,根径已经融为一体,仿佛历经了沧桑。每到暮春时节,就会开出一串串淡紫色的蝶形花穗,长约盈尺,轻轻低垂,散发出阵阵芳香,在初夏的阳光下,随风飘动,格外媚人。

夏山柔美秀丽,绿树青波,一派江南风情。由夏山向东,可转至一气势不凡的长廊之上,此长廊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之所以这么说只是因为长廊这头走到尽头等于从夏天走到了秋天。

这是园中连接夏秋两景的抱山楼,楼前的长廊如长臂将秋夏两山抱于胸前,抱山楼由此得名。抱山楼为七开间的楼房,上有“壶天自春”匾。

壶天自春取自《个园记》中“以其目营心构之所得,不出户而壶天自春,尘马皆息。”其意是个园空间虽不及名山大川,但其景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之意。

秋山和夏山的两山脚在衔接处是以压缩体量的围点做法来协调过渡,夏山湖石延伸为花台驳岸,如云之弥散,秋山黄石则尽量选用圆厚纵纹者来围点花坛,尽量缩小差异。

抱山楼廊为复道廊,游人无论在上或在下都可漫步廊道,在浑然不觉中从夏就走到了秋,所以此廊亦被戏称为“时空隧道”。

立于楼上长廊,可见楼前水池东边有一六角小亭,清漪亭飞檐翘角,清丽挺拔,和抱山楼的壮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所以道边多设亭。

亭在空间上独立自在,布局上灵活多变。在建筑艺术上,亭集中了华国古代建筑最富民族形式的精华。园林中的亭可以供人们遮阳避雨、休息观景,也使园中的风景更加美丽。

清漪亭的周围似乎是随意点置了一些湖石,但是因为池水的环绕使这些湖石便成了破浪前行的船头。亭西悬一匾“清漪”,亭前有楹联:何处箫声,醉倚春风弄明月;几痕淡影,斜撑老树护幽亭。

倘若月明之夜立于亭中,微风徐来,碧水荡漾,在隐约的箫声中沉淀自己的心情,到也算不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