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文焕直摇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孱弱的对手,或者说,将这些人当作对手,是他,是明军的耻辱。

以杜文焕的本意,这些没用任何骨气的汉人,已经不配叫人,他们将汉人的脸都丢尽了,只有一刀砍了,那才解气。

但朱由检已经传过话来,辽东要大规模修建水泥路,现在正缺少人手,要他们将辽东的降兵押解到宁远去修路。

辽东的战役打到现在,建奴和蒙古士兵除了战死的,就是伤重被砍了首级,根本没有降兵。

这些汉人贪生怕死,只会对同情他们的汉人同胞动刀动枪,对欺凌他们的人,却是百依百顺,不但不反抗,还是罕见地发挥了人类最大的忍耐力,就是人家睡了他的妻子、姐妹、女儿,甚至母亲,他也能对人家笑得露出大牙。

在杜文焕的眼中,他们只是会说话的牲口,他们当人不行,为大明修路,却是最佳的选择。

杜文焕在心中犯嘀咕:皇帝远在京师,他怎么就知道辽东有适合修路的牲畜?

这个问题杜文焕一时想不清楚,他也没有时间去想。

广宁城中还有蒙古士兵,广宁城还没有正式贴上大明的标签。

第171章汉军士兵与蒙古士兵

一共一百三十八名汉军士兵,成了大明新军在辽东俘获的第一批降兵。

“军座,这些汉军现在怎么办?”

杜文焕皱了下眉头,“战斗还未结束,我们没有时间将他们关到军营,这些汉军士兵,打仗不行,逃跑可是一流,暂时就带在我们身边吧!”

亲兵取来一根长长的绳索,将捆绑他们的绳索连在一起,绳索前后端都由明军士兵牵着,中间还有几名明军士兵,用燧发枪指着他们,只要他们有逃跑的趋势,随时打爆他们的脑袋。

江湖也是暗自庆幸,幸好他早就回到大明的怀抱,现在正在为大明立功。

想到这,江湖浑身充满了力量,他一夹马腹,窜到队伍的最前面,指引着杜文焕向蒙古人大营前进。

蒙古士兵显然已经听到城北密集的枪声了,剩余的蒙古士兵在他们额真的带领下,全部披挂上马,出了大营。

他们手持弯刀,端坐在马背上,正准备去北城门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汉军士兵的大营与蒙古人的大营相隔两箭之地,他们暂时还没有接到蒙古人指令。

有了江湖的指引,杜文焕很快就出现在蒙古人大营外。

看到明军打着日月旗远远过来了,蒙古人没有丝毫恐慌,他们将弯刀收起,插进刀鞘,双手从肩背上拔出弓箭,准备先向明军发动远距离打击。

战斗,对蒙古人来说,就像是每天都要吃羊肉这么简单,再正常不过了,他们都是从血雨腥风中度过来的,那些不适合战斗的人,早就成了草原的肥料了。

蒙古人遗传的,天生对血液就有一种嗜好,特别是别人的血液。

虽然没有接到任何命令,他们已经开始用弓箭在瞄准对面的明军,不管这些明军从哪里来的,也不管他们是如何进城的,先杀了再说。

当然,如果这些明军都死在他们的弓箭之下,什么也不用说了,难道还需要向死人解释杀人的理由吗?

“列队,准备射击。”

杜文焕也看清了,蒙古士兵是不会像汉人那样向他投降的,他们已经用手中的弓箭表面了他们的态度,也许,他们还在咒骂明军的大胆,竟然敢闯他们蒙古人的驻地。

战场是可以劝降的,但需要足够的实力做保证。

诸葛亮可以劝降姜维,但他能劝得了司马懿吗?

昔年成祖五次北伐蒙古,兵锋达到成吉思汗的老巢斡难河,才让蒙古人臣服了数百年。

但最近十余年,随着努尔哈赤率领女真人崛起,大明在辽东失地数千里,伤亡百姓数百万,光是军队就损失了数十万,女真人建立了对大明绝对的心里优势。

依附大金国的蒙古科尔沁部,也重新取得对大明的心里优势,他们没少欺凌辽东的汉人,现在让他们向这些曾经的手下败将投降,杜文焕知道绝对不可能,从城头上的那几名蒙古士兵的身上,杜文焕已经知道了答案。

杜文焕无法改变历史,他只能用事实说话。

明军士兵已经列好队,前中后三排,每排三百余名枪手,左右各有五百骑兵护卫在枪手的两翼,队伍的最后面,是被捆绑着的汉军士兵。

杜文焕没有留下后手,也没有留下预备队。

蒙古人也没有预备队,他们打仗,向来依靠的是勇猛的骑兵,打的是消耗战,第一波出击,人数越多,气势越盛。

蒙古的骑兵开始加速,向明军的枪手们直扑过来,他们的箭矢早就搭在弓上,只要进入射程,这些箭矢就会破空而出。

双方没有任何语言上的交流,就是交流了也听不懂,况且,双方都知道说服不了对方,只有胜利和死亡,才能让对方折服。

弓箭和燧发枪,就是双方的战斗语言。

“射击。”

杜文焕这次太急了,蒙古士兵还没完全进入燧发枪的射程,他就下达了命令。

蒙古士兵迎着燧发枪的子弹,进入射程不过十数人。

燧发枪的子弹几乎全部射向这十余名蒙古士兵和他们的心爱的战马,不仅士兵,连马匹都是伤痕累累,士兵和马匹,都是身中数弹。

战马的四蹄已经迈不开,但身体由于惯性,还在向前冲,大多数倒下去的战马都是向前猛跌,将背上的蒙古士兵摔出一丈开外。

这十余名蒙古士兵,不管是否死透,在撞击地面之后,又在地面上翻了几个滚,连呼叫的声音都没有发出来。

突然出现在地面上的人和马的尸体,又成为障碍,将后面的几匹战马绊倒。

坠马的士兵都不是枪手们的目标,枪手们都将燧发枪瞄准了后面的骑兵。

后面的骑兵稍稍放缓马速,为了避开马匹的尸体,他们从尸体的两侧绕行。

“砰,砰,砰。”

蒙古骑兵却避不开燧发枪的子弹。

枪手们等待了一会,进入射程的建奴已经达到数十人。

三百发子弹射出去,这数十蒙古骑兵就成了亡魂,或者哭喊着在寻找自己的亡魂。

地上的尸体越多,蒙古士兵前进的速度就越慢,燧发枪的命中率就越高。

尸体中还有一些伤兵,枪手们直接忽略了他们,只要伤在要害部位,即使不被蒙古人的战马踩死,也会流血而死,不能骑马的蒙古士兵,已经不能称之为士兵。

燧发枪的枪口还是朝着尸体后面的骑兵,一共三排枪手,几乎形成不间断的射击。

从马背上摔下来的蒙古士兵已经超过两百,无主的战马茫然地在战场上游荡。

伤亡太大,又无法进入弓箭的射程,蒙古人终于停止了进攻的步伐。

百步的死亡线上,到处是蒙古人伤亡的士兵和战马,已经严重阻碍了蒙古骑兵的速度。

明军难道施展了什么魔法?

为什么只要冲到百步的地方,眼看着要进入弓箭的射程,士兵们就纷纷坠马了?

为什么明军没有一名士兵伤亡?

杜文焕一挥手,百余名枪手放下他们的燧发枪,反手从腰间拔出他们的马刀,他们三人一组,一边移开人马的尸体,一边收割蒙古士兵的首级。

“喀嚓,喀嚓。”

颈椎骨断裂的声音,很快就被蒙古伤兵的惨叫声所掩盖,但两百步外的蒙古士兵还是清楚地看到,一腔腔热血从蒙古士兵的脖子里喷出来,收割首级的明军士兵身上,灰色的布装像是被红雨淋透了一般。

蒙古骑兵远远观测着前面发生的一切,刚才还生龙活虎的队友们,转瞬间就是身首异处了。

蒙古士兵开始躁动起来,他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队友被明军割了脑袋,哪怕是尸体也不行。

长生天早就有过旨意,蒙古人去世,只有尸骨完整的人才能升天,与长生天永远为伴,那些尸骨不全的人,是要被萨满分配给他人做包衣的。

数百双眼睛,都紧紧盯着一批大黑马上的蒙古人。

但冲锋的号令始终没有响起,连蒙古的战马都焦躁不安。

明军枪手们已经将蒙古士兵和马匹清理完毕,人马的尸体放在右边,首级放在左边,中间正好是留给蒙古人进攻的通道。

大黑马扬起四蹄,十分烦躁地在原地踏步,还摇晃了一下脑袋。

他的主人阴沉着脸,脸色黑得就快能拧出墨水来。他又犹豫了片刻,终于有力地向天空挥舞了一下粗壮有力的臂膀。

早就按耐不住的蒙古骑兵们,立刻放松缰绳,夹紧马腹给战马加速,滚滚蹄流再次向明军的阵地扑来。

燧发枪再次响起。

数十蒙古骑兵从马背上翻滚着,用不同的方式坠下马来。

杜文焕的身后突然传来了吵杂的嘶喊声。

大黑马的主人透过双方角力的战场,向杜文焕的身后望去。

一样的灰色布装,一样的日月军旗。

“不好,明军的援军到了。”

明军越来越多,而蒙古人的骑兵越死越少,看样子,已经不到一百骑了。

“呜……咽……”

蒙古的牛角号又想起了低沉而悲壮的声音,好像一个人的哭声被无限放大了。

蒙古骑兵再也顾不上为自己的同伴愤慨了,他们一拉马缰,调转马头,向他们的大营退回去。

蒙古骑兵就像是一阵风,无论进攻,还是撤退。

“军座,蒙古人怎么样了?”第四师师长沈士强带着其它三座城门的明军赶来了,本来是协助杜文焕的,但他们一来,蒙古人就如飞发退去了。

“还没死光。”杜文焕朝蒙古人的尸体和首级一指,“不过也差不多了。”

沈士强有失落,“军座,要不要追过去?”

“不急,蒙古人的大营已经被团团包围,他们跑不了,你先去隔壁,将那里的汉军士兵解除武装。”

“是,军座。”沈士强拨转马头,在江湖的指引下,明军士兵来到汉军的大营。

汉军士兵早就派出游骑,打探蒙古士兵与明军的战果,见蒙古人溃败,立刻有人开始逃亡。

沈士强二话不说,先包围汉军的大营,将那还没逃远的汉军士兵驱赶回大营。

江湖自告奋勇,再次向这些汉军士兵喊话。

汉军士兵已经没有出路,又没有胆子从明军的包围中突围,只好全部出营,跪倒在沈士强的面前。

沈士强兵不血刃就俘获了五百多汉军士兵,他命令士兵将这些汉军士兵全部捆绑起来,押到杜文焕的面前。

杜文焕在蒙古大营外转悠,但蒙古人躲入大营后,没有一名士兵出来向明军投降。

“军座,我们现在怎么办?”

“怎么办?”杜文焕灰黑色的脸上难得地露出笑容,“先吃饭,蒙古人一个也逃不了。”

明军当然不能全部吃饭,为了防止蒙古人利用骑兵的速度突围,士兵们轮流吃饭,无论什么时候,总有一部分枪手死死盯住蒙古大营。

第172章瓮中之鳖的烦恼

沈士强到现在基本上还没有和蒙古的士兵战斗过,城门是随着杜文焕一到进城的明军打开的,他向杜文焕投去乞求的目光:“军座,让我带着士兵攻进去吧!”

杜文焕看了一眼沈士强后面被捆绑的汉军士兵,“别急,功劳我会留给你,但你要先做好两件事:第一,将这些汉军士兵安顿在大营内———————我们不能带着他们四处奔跑;第二,给司令发份军报,长话短说,就说岳托已经逃向蒙古科尔沁部,去向不明,我们已经进入广宁,正在清剿城中的残余蒙古士兵,弹药消耗厉害。司令是明白人,他一定明白我的意思。”

“是,军座。”沈士强敬个军礼,转身去了。

杜文焕还在对着蒙古大营发愣。

同样是人这汉军士兵和蒙古士兵,差别这么就这么大呢?

沈士强很快就回来了,“军座,两件事都办妥了,现在可以进攻蒙古人的大营了吧?”

“士强,小心,蒙古人绝对逃不掉,要减小士兵们的伤亡。”

“是,军座。”沈士强亲自去挑选士兵去了。

杜文焕已经无事可做,他带着三百士兵,去城中闲逛:广宁,你终于回来了。

蒙古大营的外围,是一道低矮的土墙,墙上有一个栅栏做的正门。蒙古人逃进大营的时候,因为害怕明军追击,连栅栏都来不及关闭。

沈士强带着六百士兵,两个营的兵力,猫着腰,缓缓穿过栅栏。

土墙内有二十多栋土丕的房屋,应该是蒙古人的营房,最左边还有大量的帐篷,可能有些蒙古人不习惯住屋子,依然住在帐篷里。

蒙古人如果躲在营房内,那就麻烦了,燧发枪根本打不穿营房的土墙,沈士强希望有一部分蒙古人躲在帐篷里,那儿正是燧发枪的靶子。

沈士强先挑容易对付的,他找来十余名枪手,用燧发枪向帐篷一通扫射。

厚实的帐篷上出现了一个个圆孔,圆孔的周围都被子弹穿成黑乎乎的焦糊,但帐篷中没有任何动静。

难道这里真的没有蒙古人?

沈士强还不放心,他担心梦热躲在后面的帐篷里。

他让士兵捡起蒙古人丢在外面的弓箭,在箭矢上帮上稻草、棉花等引火之物,再用火折子着,当作火箭。

“嗖,嗖,嗖。”

火箭不断射向帐篷,这些帐篷都是用牛油或者羊油浸过,见火即着。

帐篷是连在一起的,大红迅速扩散,顷刻之间,所有的帐篷都被燃了。

明军的枪手们都紧紧盯着帐篷,随时等待蒙古士兵从帐篷里窜出来。

但帐篷里什么人也没有。

难道蒙古人全部躲到营房里去了?沈士强稍稍有些失望。

帐篷被烧,营房被彻底孤立起来,营房没有后门,只要封死前面的门窗,蒙古人插翅也飞不掉。

沈士强打量着营房,所有的营房都是门窗紧闭,屋里也没有什么动静,他根本看不出蒙古士兵躲在哪一栋营房里。

“从左边的第一栋开始,一间一间清理。”

一间一间清理,是个最笨的办法,但沈士强实在想不出什么更好办法。

枪手们朝左边第一栋营房的大门和窗户上个射击了几弹,大门纹丝不动,但窗户却哗啦啦直响。

沈士强见窗户不牢靠,索性先打掉窗户再说,“继续朝窗户射击,击落窗门为止。”

十几支燧发枪都集中到大门右侧的窗户。

窗户的木板偏薄,子弹很容易就打穿了,窗门不断发出“吱呀”的声音。

“咣当。”窗门脱落,摔到地上,窗户上出现一个黑乎乎的大洞。

“继续射击。”沈士强不知道这栋屋子里有没有蒙古士兵,先射上几枪再说。

但燧发枪的子弹不会拐弯,如果蒙古人躲在土墙的背后,子弹也是打不着。

“枪手三人一组,缓缓靠近窗户。”

两组枪手,手握燧发枪,枪口一致对着窗户,封锁了孔洞的不同位置,他们的眼睛紧盯着窗户上大洞,缓缓向窗户靠近。

进入弓箭的射程,枪手们更加小心,但他们没有铠甲和盾牌,只能依靠自身的反应,来躲避蒙古人可能射来的箭矢。

“嗖。”

一名蒙古士兵的上半身突然出现在窗口,向正面的明军枪手放出一支冷箭。

“砰,砰。”

指向蒙古士兵两支燧发枪开火了。

箭矢正中一名枪手的额头,穿透头骨,这名枪手悄无声地软摊下去。

蒙古士兵发出“啊……”的惨叫,紧接着屋里传出“咕咚”一声,显然是有人摔到了。

一命换一命。

如果在战场上拼消耗,明军数量众多,绝对耗得起。

“停止攻击!”沈士强不干了,现在蒙古人已经是瓮中的老鳖,再用士兵的生命去拼消耗,显然不值得。

明军枪手们撤了回来,那名死亡的士兵的尸体也被同伴背回来了。

沈士强仔细观望着蒙古人的营房。

最左边的那栋营房,左边原来是蒙古人的帐篷,现在帐篷被烧,只剩下满地的灰烬,营房的这面墙壁上并没有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