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有人被砍头了吗?”朱由检没想到祖大寿的手段这么严厉。

“有,不仅砍头了,还示众,现在谁还敢将粮食运出陕西?”

朱由检沉默了一会,非常时期行非常之法,祖大寿的手段严厉了点,但没有严厉的手段,怕是震不住商家。“黄二,我现在打算买点粮食,预备路上用,你能弄到吗?”

“公子要多少?”

“两石。”

“这么多?要是运出陕西……”

“我们不出陕西,我们去西安。再说了,我们这一行一百多人,路上一天就吃了。”

“那好,只要你们出得起价钱。”

“价钱?你不是说一石粮食一两银子吗?”朱由检觉得奇怪了。

“那是市面上的价格——这个价格你绝对买不到五斤粮食。”

“那要多少银子?”

黄二伸出四个指头,“四两。”

原来是变相涨价。但人在屋檐下,朱由检只得忍了,“好,我出四两,你给我弄两石粮食。”

“公子说笑了。四两银子哪能买到两石粮食?”

“你刚才不是说四两银子两石吗?”朱由检觉得自己被这小混混给骗了。

“公子,小人啥时这样说了——要是这样,请公子找别人去。”

“你敢欺骗我们?”王慕九大怒,上前揪住黄二的衣领。

“息怒,息怒。”黄二慢慢将王慕九的手扳开,“这样吧,看你们也不像有钱人——我吃点亏,大不了白忙活一回。两石粮食,七两银子,再少,就没得商量了。”

“你……”王慕九还想再和黄二理论。

“算了,给他八两银子,算是交个朋友。”朱由检倒是想到一个职位,非常适合这种不肯吃亏、一步步将对方逼入死角的主。

“还是公子痛快,小人就喜欢为公子这样的人办差。”黄二挑衅地瞪了王慕九一眼,“小人是这归德所的军户,不知道公子大号是什么?小人也好记住,时时刻刻为公子烧香祈愿。”

“哈哈。”朱由检算是服了黄二,“本公子姓王名信,住在延绥。现在要去西安一趟,半个月方回,你可以去延绥找我。”

“黄二,你要敢弄些下等粮来搪塞,看我不揭了你的皮。”王慕九看不惯这些混混,还敢挑衅。

“这个你尽管放心,正宗的白面。要是有一点差错,你把我脑袋拧下来当夜壶。”黄二好像对朱由检不放心,“不过,说好了,你们可千万别这么大摇大摆带着粮食出陕西,那祖老大可是不循私情。”

“这个你尽管放心,我们也不会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你快去快回,我们吃过饭还要赶路。”

“好的,小人一会就好。公子先吃好喝好。”黄二一溜烟出了门,闪入一条胡同,瞬息就不见了。

朱由检的饭还没吃完,黄二就回来了。他的后面跟着一个头戴瓜皮帽、肩上搭着一条蓝色汗巾的小二,那小二推着一辆手推车,车上有两个崭新的白色面袋。

王慕九打开面袋,果然是上好的白面。他给了黄二八两银子,然后让小二将白面搬到马背上。

朱由检一行又沿着大道向南奔去。在马上,朱由检越想越不对,这老百姓,到底穷到什么地步?又饥饿到什么地步?这样沿着大道是看不到的。

“慕九,前面有个村子,我们去看看,你让士兵们继续沿大道行走,我们和他们在前面会合。”

王慕九向李俊交待了几句,然后带着数名士兵紧随朱由检。

他们将包裹在战马脚上的厚厚棉絮除去,田野不像水泥大道那样坚硬,马蹄不需要保护。

农田里到处是绿油油的,除了冬小麦,还有油菜,土豆也不少,时不时的能看到一整块田地里都是那种桑叶样的宽大叶片,但更多的却是田间地头这儿一小块,那儿一小块。不知道是土豆的种子不足,还是百姓信不过官府的宣传。

为了防止马蹄践踏庄稼,朱由检和士兵们都下来,牵着马缓缓而行。

“殿下,这些叶子怎么了?”一名士兵发现了一小块土豆的叶子不见了,只剩下光秃秃的茎杆在风中摇晃。

“是不是谁家的牲畜不小心,跑到这儿,吃掉了叶片?”朱由检也是有些不解,真要是牲畜,那怎么不吃小麦的叶子呀?

“殿下,不会是牲畜。”柳林果断提出自己的发现,“如果是牲畜,一定会在这松软的土地上留下足迹,可是我在周围察看了一下,根本没有任何足迹。”

“哈哈,果然是搞侦讯的,比一般人细心。”王慕九向他伸出一个大拇指。

柳林则羞涩地笑笑。

朱由检皱着眉头,不会是谁在搞破坏吧?难道是专针对土豆这种新生的作物?“你们四下看看,还有没有这种情况。”

“是,殿下。”士兵们答应着,向四面八方搜寻,朱由检则和王慕九在原地等候他们的讯息。

“这儿也有一些。”一名士兵的声音从西南方传过来,那儿的地头有一大片棘刺,阻挡了朱由检的视线。

“走,去看看。”朱由检和王慕九小心地牵着马,朝那一片棘刺走去。

“殿下,这儿有人。”朱由检还没走到棘刺丛,又有士兵的声音传来。

“大家迅速合拢,保护殿下。”王慕九已经放下手中的马缰,拔出腰刀,护在朱由检身前。

远处的士兵也在快速回防,这当口,已经没有人关心是否踩踏庄稼了。

难道是刺客?朱由检不太相信,这么小的灌木棘刺,能藏几个人?难道还有人藏在地底下不成?

“殿下,是一个老头带着几个孩子。”那边的士兵再次传话过来。

果然不是刺客,一个老头,带着几个孩子能干什么?难道他们是葫芦娃?朱由检继续向棘刺走去。

“殿下小心,这儿四周空无一个,却有老头带着孩子躲在棘刺中,太过诡异。殿下不得不防。”王慕九还是很小心地握住马刀,护在朱由检的左侧,他的眼睛直盯着前面的棘刺。

“出来。”围住棘刺丛的士兵大声呼喝。

中心的一块棘刺向四面分开,一个头发已经花白的老头,佝偻着身子,将三个半大的孩子拉靠在大腿边,蹒跚着向棘刺外走过来。

见到被十几名拿着刀枪的士兵围住,老头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朱由检的面前,“都是我做的,求求你们,放过孩子吧!”

三个孩子见老头下跪,也是不明所以地跪在老头的身边。

这样的老头要是刺客,除非他是来自四川唐门。朱由检仔细观测,在一个小女孩的嘴角处,还发现了一个长长的绿色水渍,水渍还没干,显然是刚刚留下的。

“你做的?你做什么了?”

“你们不是在查土豆叶子的事吗?”老头抬眼看着朱由检,显然发现他是这一伙人的头领。

“我们的确是在查这些土豆叶子的事。”朱由检没有否认,他不知道这土豆叶子和这老头有什么关系,难道这老头还能吃了土豆叶子不成?

“这些都是我吃的,与孩子们无关,你们要罚就罚我老头子吧!”老头将跪在地上的孩子们向自己的身边挪了挪,护在臂膀下,因为只有两只手,他将第三个孩子挪到腋下。

“你吃的?这土豆的叶子能吃?”朱由检十分惊讶,他在后世,只听说过冬瓜皮、西瓜皮、茄子柄、菱角菜,放到腌制咸菜的浓汤里浸泡,待充分发酵后,取出来蒸熟,是夏天不可多得的开胃菜,但从未听说过土豆的叶子也可以吃。

第99章用粮食购买肥皂

“军爷,真是我吃的,你们就放过孩子吧。”老头的额头已经将松软的黄土叩出一个深深的凹陷。

“老人家,这土豆还没成熟,你怎么吃掉它的叶子?那样这颗土豆不就废了吗?”朱由检想起刚才小女孩嘴角的绿色水迹,她定然也吃了。

“回军爷,饿,实在是饿呀。”老头嚎啕大哭,但干瘪的身子没有什么水分,眼泪鼻涕什么的都没有,大哭也就变成干嚎。

这老头的出现,太过蹊跷,加上光打雷不下雨,要不是身边的三个孩子,一个个面黄饥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王慕九定然以为,这是隐身功夫太好的刺客。

“什么,你们因为饥饿,才吃的叶子?”朱由检的眼睛瞪得快赶上那孩子的脸蛋了。

“是呀,军爷。要不是饥饿,谁会吃这呀?军爷,你看看,这三个孩子,一个个瘦成啥样了?军爷,看在他们的爹也是当兵的,你就放过这几个孩子吧!”

“可是……可是……这能消化吗?”朱由检鼻子一酸,但还是强忍住自己的冲动。

“这哪能消化得了呀?每次大便都是……唉!可是孩子们实在是饿呀!”老者似乎发现了什么,“不,不,孩子们没吃,都是我一人吃的。”

朱由检再也抑制不住,眼眶一热,他赶紧转过身去,“老人家,你起来吧,我们决不会为难孩子。”

“多谢军爷!多谢军爷!只要你们放了孩子,我跟你们走。”老者又恭恭敬敬叩了三个响头,才拉着三个孩子站起来。

半响,朱由检的眼睛已经冷却下来,他回过身,“老人家,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还有两个儿子儿媳,其中一个儿子在当兵。”

八口人,如果不是接近断炊,谁家舍得让孩子吃这些怎么进去就怎么出来的叶片?“慕九?”朱由检唤过王慕九,耳语一番,王慕九带着一名士兵飞驰而去。

“军爷,你不是答应放过我的孙儿?”老者空洞的眼睛露出惧色。

“老人家放心,我们不会为难孩子。你儿子当兵,朝廷不是发给军饷吗?”

“发是发,可是儿子也只能吃个半饱,还要训练,哪里顾得上家里?”

难怪祖大寿下了死命令,就差没抢那些大户了,他也是迫不得已。朱由检想不明白,这大明的百姓,怎么就如此贫困?

他现在明白,在后世的历史上,陕西的义军多次被招安,又总是在招安之后,重新走上反叛的道路。

因为他们没法当一个顺民,因为招安之后,他们还是饥饿。

陕西的匪患他是暂时平息了,但要彻底捣毁义军存在的土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饥饿,会让那些即便原本善良的百姓,也会失去本性。

看着这几个瘦得只剩下皮肤和骨骼的老少,朱由检的心情异常沉重,他对士兵们说:“将干粮拿出一点,先让他们吃饱。”

几名士兵拿出身上携带的干粮,递了过去。

三个孩子的眼睛放出光来,面色也霎时红润,但他们的小手只是抬了抬,还不敢过去,都把目光投向老者;老者却是奋力抓住一块烙饼,就要往嘴里塞,但却是瞬间石化了:“老汉就要跟军爷走了,还是别浪费了,让孩子们吃吧。”

朱由检再次眼热:“老人家,我们不会带你走,也不会带走孩子。你们吃吧。”

老者审视着朱由检,发现朱由检似乎不是在说谎。他双手从士兵们手中抢过烙饼,分给孩子们,自己也是吃了起来。

风卷残云,老者恢复了年轻时气力。

“老人家,慢点吃,别噎着,管饱。那个,给他们水。”

朱由检的话,他们都听不到,直到士兵们将水壶递到他们的手上,他们才对准水壶猛喝。

一块烙饼下肚,又喝了半壶水,老者的速度慢了下来。

“老人家,我问你个问题。”朱由检小心地提问着,就怕老者呛着噎着。

老者拼命点着头,眼睛还是盯在手中的烙饼上。

“你们村子的百姓,都和你们一样吗?”

“嗯,大家都差不多,每天能喝两顿麦糊,就是村中的大户了。”老者吞咽下口中的烙饼,又准备咬下一口。

朱由检彻底无语,他一直在思索:这陕北,到底要怎样才能摆脱贫困?

大明没有经济学家,朱由检在后世学的也不是经济学。

但朱由检归纳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让百姓有饭吃,让百姓有钱花。

但他知道,要实现这些目标,却是异常艰难。

首先就是吃饭问题不好解决。

大明的粮食并不富裕,有大户囤积粮食不错,但大户囤积的粮食分给数千万百姓,却是不值一提。

大明的地域虽然广阔,但山地太多,真正能种植粮食的耕地太少。

中原地区的小麦,江南地区的水稻。但这两块土地的面积跟整个大明相比,则是太小太小。

陕西南部的关中平原,曾经缔造了大汉大唐的辉煌,但随着自然环境温度气候的变化,早已没有昔日的风貌,土地贫瘠、水源枯竭、外族侵略,连养活自身人口都是困难。

后世的历史上,朱由检曾经在地图上看到,南方,大明的疆域之外,有大片的耕地,甚至能种植双季水稻。

但陕西的饥饿迫在眉睫,朱由检却没有办法解决。

冬小麦要到春天才能收获,红薯、土豆、玉米的种子运来不少,但同样没到收获季节。

朝廷虽然运来一部分粮食,但放到千百万人口的陕北,不是杯水车薪,而是滴水车薪,朱由检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去面对高迎祥了。

冬小麦收割,还有四、五个月,即使算上土豆能填补一些粮食的空缺,也还有两个多月,这么长的时间,百姓将如何煎熬?

再说让百姓有钱花,也不是个容易解决的问题。

即使百姓度过这寒冷的冬季和明年的荒春,即使明年不再大旱,百姓也只是刚刚温饱。距离有钱花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朱由检虽然通过招收农民工来提高百姓的收入,但工厂生产的产品,要能在社会上销售才行。按现在百姓的购买力,要形成工业市场,还不知道等到哪一年。

“无工不富,无农不稳”。

后世的经验的确有效,但要实现这个目标,靠朱由检一人,在他的有生之年,根本实现不了。

“殿下,白面带来了。”王慕九终于回来了,白面就放在马背上。

“嗯。”朱由检停止了思索,向老者走过去,“老人家,这点白面,你带回去吧!再也不要吃这些不能消化的叶子了。”

“军爷?”老者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正对着这些白面发呆。

“奥,老人家也运不回去。慕九,安排两名士兵,帮老人家送回去,注意,脱下铠甲,别吓着村中的百姓。”

“是,殿下。”

“谢谢军爷,谢谢军爷。”老者拉着孙子孙女,再次给朱由检叩头。除了叩头,它实在想不出感激的办法。

“老人家,回去吧!”朱由检在那个曾经嘴角流出菜汁的小女孩头上摸了一把,“过了年,一切都会好起来。

送走了老者,朱由检已经没有心情再视察民情了,也不需要再视察什么民情了。他带着士兵掉转马头,奔西安而去。

这天午后,大约未时,朱由检一行终于达到西安。

朱由检发现,如果这百十名士兵走在西安的大街上,实在太过碍眼。他略一思索,“李俊,你给我留下五名士兵,然后拿着的我的片子,去西安左卫暂住。有事的时候,我自会派人找你。”

“是,殿下。”李俊带着绝大部分士兵离开了朱由检。

朱由检带着王慕九、柳林、刘坤和五名士兵从北城门进了城。正对着城门的是西安最为宽阔的道路之一——北门大街。

这时的西安,已经远不如汉唐时代那样繁华,但也不是一般的北方城市可比。几个月前发生在陕西的匪患,对西安影响不大,这儿还是一片祥和的样子。

“慕九,你去打听一下,西安哪儿有百姓交易的市,越详细越好。”

“是,殿下。”王慕九带着一名士兵奔人流集中的地方去了。朱由检暂时无事可做,便寻了一间茶肆。

“刘坤,我们先进去喝茶。”其余的人就在这左近晃悠,接应王慕九。

小二肩搭汗巾,提着水壶,正挨个给客人的茶壶添加热水。看到朱由检和刘坤进来,他连忙上前招呼:“客官,请上座,本店有上好的铁观音,马上就好。”

“好,先泡一壶茶。”朱由检寻了一个靠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