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就多谢尚书大人了。”朱由检向李春烨拱了一礼,“不过,我想先见见此人,侍郎大人不要告诉他本人,看怎么方便?”如果周文启是合适的人选,他将要担起组建大明谍报系统的重任,如果不能忠于朝廷,或者忠于朝廷,但能力不足,也不能担当这么重要的任务。

“殿下,此事臣来安排,臣绝不会向他走漏任何风声。”赵彦向朱由检行了一礼,作出保证。

“那就好,有劳侍郎大人。”侦讯班已经得到他们的同意,朱由检不在人员上纠缠,“此外,还要设立军医班。大人们应该都知道,士兵一旦受伤,死亡者常常达到十之七八。”朱由检顿了一下,让李春烨他们有感受的时间,“其实,受伤的士兵中,只有少数是因为伤重不治而亡,大部分士兵都是因为伤口感染而死。如果能让伤口不感染,且救助及时,死亡者不过十之二三。”

“那究竟怎么才能让士兵的伤口不受到感染?”李春烨他们主管兵部也不算一年两年了,对这样的事实无法否认,但中医还没有细菌一说,根本不能阻止感染的发生。

“用酒。我的府中曾经有仆丁受伤破皮,偶尔沾上酒,伤痛大减,也没有受到感染。后来我做过实验,用白酒擦拭伤口,感染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是用蒸馏的方法,将白酒提纯,酒精含量高,效果会更好。”朱由检无法解释酒精消毒的事,不过没关系,他遇到这样的事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他早就学会了忽悠。但忽悠的目的不是骗财骗色,而是为了减少士兵的伤亡,促进大明医学的发展。如果目标是高尚的,他就没有负疚感。“诸位大人可以在猫狗身上做实验,验证酒精的消毒效果。此外,西夷的外科医学远比大明发达,也可以向西夷学习。”

“那大明的医学不是没有用处啦?”阎鸣泰十分疑惑,大明的医学可是发展了五千年,难道还不如西夷?

“大明大夫治病,以调养为主,病人恢复得彻底,但恢复的时间很长,这对于要尽快恢复战斗力的伤兵是很不利的,而且大明的大夫对伤口的感染也没有任何办法。”朱由检无法向他们解释中医与西医的差别,只好避重就轻。他希望将来条件具备的时候,在大明设立独立的西医学校,以造福全体国民,而不是现在这样,仅仅是为了受伤的士兵。

“嗯。殿下,还有什么吩咐?”李春烨觉得,自己和朱由检交往越多,自己就显得越无知,这位王爷的知识,到底是从哪儿学来的?看来宫中的秘本可能性比较大,朱由校只从秘本中学到了木器术,而朱由检学到的非常多非常杂。这样看来,朱由检说明年二、三月份军校完全竣工的事,多半是真的。

“尚书大人,现在已经过了午时,还是先吃饭,下午再谈吧!”朱由检觉得自己都饿了,这四人之间的谈话,好像自己说的占据了七八成,消耗的能量也比别人多。

“不忙殿下,先准备好膳食酒菜,老臣要先看看军校,回头再和殿下把酒论兵,不亲眼看看军校的建设情况,老臣可是吃不下饭。哈哈。”李春烨豪兴大发,不顾年老骨头硬,带头骑马狂奔。朱由检没办法,和工作狂共事,三餐不正点是正常的事,他和赵彦、阎鸣泰紧紧跟在李春烨的后面。

到了军校的工地上,匠人们正在吃午饭。看着已经接近屋顶的红砖墙,再看看旁边的矮得多的青石墙,尽管朱由检有过提示,他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殿下,这红砖是如何砌墙的?”

“这些红砖大小一致。匠人们只要会使用其中的一块,其余各砖的用法一样,手法就逐渐熟练了。现在才开始,匠人的手还没有纯熟,以后砌墙的速度还会加快。这就好比工厂的流水线生产。”朱由检进一步向李春烨推销流水线生产的好处,上次在火器局的问题上,他已经向李春烨推销了一次流水线生产。

“殿下,老臣受教了。”李春烨再也不用怪怪的目光看着朱由检,这一刻,他完全释然了,“赵彦,鸣泰,咱们回兵部,摆酒痛饮。老夫今天也轻狂一会,不醉不归。”

第64章魏忠贤的烦恼

辽东的局势越来越不利于大明。

天启二年,熊廷弼和王化贞丢掉辽东除沈阳外最重要的坚城广宁。这次战役,熊廷弼主张坚守广宁,而年轻却又不懂军事的王化贞,欲建功立业,在兵部的支持下,架空了熊廷弼,冒险出击,最终导致惨败。

广宁城的十余万守军被努尔哈赤全歼。除四万士兵被屠杀、不足五千士兵逃回宁远城外,其余的士兵全部沦为建奴各旗的包衣。在广宁之战中,辽西附近的蒙古各部心态不一。

与建奴关系最为密切的科尔沁部,虽然没有直接出动骑兵,却利用离广宁城最近的地域优势,积极为建奴刺探大明的军事讯息。

名义上臣服大明的朵颜三部、察哈尔部坐山观虎,不发一兵一卒,在广宁陷落后,公开臣服建奴。

而与大明关系密切的土默特部,首领林丹汗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人,一向蔑视建奴,对大明和建奴的广宁之战,出动了一万骑兵协助广宁守军。但土默特部离广宁最远,广宁的明军又败亡得很快,等土默特骑兵到达广宁城时,建奴已经平复了广宁。

建奴不满土默特部对大明的支持,出动优势兵力猛攻土默特援军,他们寡不敌众,在伤亡五千多人后,退回草原。

广宁地处辽西走廊与蒙古草原的结合部,是大明与蒙古各部结盟的地域平台。广宁的陷落,使大明与蒙古各部的交流完全中断,大明联合蒙古对付建奴的计划正式破产。

广宁的陷落,让一贯不关心宫外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十分震怒,兵部受到的压力很大。朱由校不得已启用帝师孙承宗,以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经略蓟辽。

孙承宗采用“积极防御”的策略,以宁远、锦州为核心,在宁锦一线建立大量的堡垒,步步为营,消弱建奴骑兵的优势。孙承宗修建堡垒虽然花掉数百万银两,却也保证了宁远、锦州的安全,从天启二年到天启五年的四年中,努尔哈赤摄于孙承宗的威名,没有侵略过宁锦一线。

但天启五年五月,山海关总兵马世龙,听信自后金处逃归的刘伯镪的话,派兵渡过柳河,袭取耀州,却中了建奴的埋伏,兵败退回。

这本来只是一场微不足道的战役,马世龙虽然失败,损失也不大。与辽东动辄数万大军伤亡相比,马世龙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孙承宗是东林党人,在东林党六君子被诛、首辅叶向高致仕后,以帝师的身份隐隐成为东林党的首脑。

马世龙的失利,阉党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他们以马世龙“损失马匹六百七十匹”为名,大势弹劾马世龙,连带着也把孙承宗给弹劾了。孙承宗上书天启皇帝未果,一怒之下,自请罢官,回到家乡北直隶的保定养老去了。

阉党搞掉了孙承宗,却没有可以经略蓟辽的人。

阉党以魏忠贤为核心,以宫中的太监和东厂为班底,外围是齐党、楚党。让他们杀杀人、放放火、搞个栽赃陷害倒是拿手,如果带兵,却不是这块料,加上现在辽东是个烂摊子,阉党的人就更不敢接手了。虽然齐党、楚党都是外臣,但他们在斗不过东林党的时候,就弯腰屈膝,拜倒在文人最看不起的阉人门下,自然没有军人的风骨。物以类聚,和他们有联系的人,骨头也硬不到哪儿去。

所以阉党刚刚沉浸在搞掉孙承宗的兴奋之中,转眼就为没人能担任蓟辽经略而头痛。

矮子中选将军,最后,老实、听话又有点木讷的高第,在天启五年五月成为兵部尚书、蓟辽经略。

高第接管整个蓟辽之后,全盘否定了孙承宗的“积极防御”策略,胆小怕事的他,采用“消极防守”的政策。为了让关外的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防止他们在城破时遭到建奴的杀害,他要放弃关外的宁远、锦州以及孙承宗花了数百万银两建立的各个堡垒,撤回关外的百姓,全面退守山海关。

宁远前道袁崇焕、总兵满桂、参将祖大寿等人都是孙承宗的部下爱将,坚决不肯撤除宁远,官司打到兵部,在朱由检的暗示下,李春烨全力支持高第。结果袁崇焕、满桂、祖大寿被革除一切职务。

高第的“消极防守”,没有瞒过努尔哈赤的眼睛,在得知孙承宗离开辽东、致仕回乡后,奴酋立刻尽起八旗十万精锐,以广宁为基地,气势汹汹地扑向宁锦一线。

孙承宗给建奴的压力太大了,他经略蓟辽四年,是建奴没有从汉人手中夺得一寸土地、抢到一粒粮食的四年。现在孙承宗致仕回乡,努尔哈赤怎么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宁远、锦州很快就被建奴占据,努尔哈赤的兵锋已经到达山海关外的前屯,隔着前屯与高第在山海关对峙。

但宁远、锦州已经是空城,建奴的八旗军占据这两座城市,并没有得到多少器械马匹,连粮食也只够养活十几只麻雀,而广宁的粮食也不够建奴人吃马爵的。努尔哈赤盛怒之下,下令毁掉了宁锦一线孙承宗修建的所有堡垒。

关外再次失地千里,让朱由校大发雷霆,连推荐高第的魏忠贤,也是罕见地遭到朱由校的训斥。没办法,魏忠贤将压力转嫁给内阁和兵部,但内阁首辅顾秉谦、次辅黄立极以及兵部的几位尚书,平时在魏忠贤面前都是唯唯诺诺的主,哪能拿出什么好主意。魏忠贤除了大骂一顿,将皇帝的怒气释放之外,知道关键时刻,他们也是帮不上什么忙。

气虽然出了,但建奴的威胁没有解除,魏忠贤还是十分不安。他虽然贵为东厂提督,掌管朝廷第一要害部门,又是首席司礼秉笔太监,朝廷大臣的一切奏章,必须先经过他阅读后,再转给朱由校。但太监和文官的体制是不一样的,魏忠贤掌握阅读奏章的权利,那是皇帝懒惰,不愿阅读大臣们的奏章,根本没有制度上的保障。一句话,他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他的权利是建立在皇帝的信任之上,哪天皇帝不高兴了,一脚将他踢出门外,连理由都不用找。

李春烨等内阁和兵部的要员都走了之后,独自留了下来。“九千岁,属下有事禀报。”他双膝跪倒在魏忠贤的座椅前,整个身子都趴在地上,不仅额头,连老脸都沾上魏忠贤府中的灰尘了。

“你要说什么?可有让建奴退兵之法?”魏忠贤的气消了,但心中的恐惧还没有解除,再说李春烨还算不上他的心腹,心情不好的他,脸色更不好。眼睛阴沉着,脸上已经松弛的肌肉轻轻抖动,好像是一只准备好了的青蛙,随时将前面的猎物一口吞下。

“属下没有让建奴退兵的法子……”李春烨硬着头皮,他知道魏忠贤脸上的肌肉抖动的时刻,就是有人遭殃的时刻,现在大厅只有他们两个,遭殃的肯定是自己。但现在也是魏忠贤最无助的时候,任何一点希望都是他的救命稻草。

“没有让建奴退兵的法子,那你还说什么?”魏忠贤没有给李春烨说完的机会,他愤怒地从座位上站起身,一脚踹在李春烨的肩膀上,将李春烨踹得倒坐在地上,又仰面跌倒,在地上打了个滚,算是当了一回魏府的免费抹布。

李春烨冷汗直流,他赶紧爬起来,重新跪在魏忠贤的脚下。

魏忠贤看着李春烨的狼狈像,到底有些不忍,人家好歹也是兵部尚书,大明正二品的文官。“你到底要说什么?”

“属下无能,不能让建奴退兵,但属下有让九千岁避祸的法子。”李春烨战战兢兢,匍匐在地,连官服上的灰尘都不敢拍。

魏忠贤细细打量李春烨,好像不认识似的,又好像要为自己的发怒找点理由:“那你刚才怎么不说?”

“回九千岁,属下也不知道这个法子行不行,再说,此事牵涉到皇家,所以不敢在人前说。”李春烨没有将话说得满满的,又抬出皇家,显然要说机密话。

“皇家?”魏忠贤重新坐回椅子上,眼睛从李春烨的全身扫过,但李春烨匍匐在地上,他的脸是看不到的。“起来吧!你先说说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春烨缓缓在椅子上坐下来,“九千岁,辽东战事不利,皇帝责怪九千岁用人不当,属下有一个办法,可以让皇帝不会再怪罪九千岁。”李春烨发现魏忠贤听得很仔细,生怕遗漏了一个字,心中更加坚信刚才那一脚挨得值。“信王刚刚打败山东的倭寇,被皇帝封为四武营指挥同知,让他负责四武营的训练。九千岁可以将建奴引入信王身上。”

“怎样引入信王身上?”魏忠贤果然来了兴趣,脸上的肌肉也不再抖动了。

“既然信王善于统兵,就让信王去对付建奴。九千岁要全力支持信王训练四武营。”李春烨好像一只狡猾的狐狸,对着魏忠贤猛笑。

魏忠贤一愣,随即明白过来,但有些话是不能说出口的。“候质,你是说不用真的支持信王?”

“回九千岁,支持是要真的支持,否则信王一定会向皇上申诉九千岁使绊子。真的支持信王,也让皇上看到九千岁为辽东的事呕心烈血。”李春烨循循善诱,一步步贴近魏忠贤的心坎。

“可四武营再怎么强,信王再会练兵,现在也不能吓退建奴呀!”魏忠贤还是有点不明白。

“九千岁,山海关城坚炮利,建奴一时半会也破不了山海关。现在支持信王,是让皇上看到九千岁在为大明朝廷劳心劳力。将来建奴再来,正好让信王去对付建奴,其实建奴和倭寇差不多,都是单兵作战能力很强,这正是信王的长处。”

“可建奴都是骑兵,骑射非常厉害,不像倭寇是步兵。”魏忠贤还是有点不明白,他看着李春烨,发现李春烨又在诡异地偷笑,顿时明白了,向皇上汇报是,该忽略的地方还是要忽略。他一直是这么做的,那些反对自己的奏章,朱由校,从来都看不到,都被自己直接忽略了,今天可能是头一遭受到皇帝的训斥,都忘了这最重要的招了。“候质,如果将来信王败于建奴,咱家怎么办?皇上会再次责罚咱家用人不明吗?”

第65章阴谋得逞

“九千岁放心,如果信王败了,他还是王爷,皇上唯一的亲弟弟,皇上会责罚他吗?连打败仗的人都没有责罚,还会责罚推荐的人吗?”

“万一信王要是胜了呢?”魏忠贤担心起来,要是朱由检能到皇帝的信任,那他这个太监算什么?所以他不希望宗族掌权。

“如果信王胜了,那也是九千岁举荐的功劳。再说,建奴现在的生力军已经超过十万,四武营才四万,四万四武营能打得赢十万建奴吗?要想打败十万建奴,大明军队至少要四十万。”

“嗯。”魏忠贤终于放下了心中的恐惧和担忧,搞不好信王就死在建奴的手里,那自己可是少了一重担忧。“那咱家现在要做什么?”

“九千岁要做两件事。一、在皇上面前夸赞信王的军事才能,让皇帝相信信王能击退建奴;二、实实在在支持信王练兵,让皇上相信九千岁在为建奴退兵甚至收复辽东做准备。”

“那咱家要怎么支持信王?”魏忠贤善于揣摩圣意,怎么向朱由校推荐朱由检,他比任何人都做的好,但他大字不识几个,在军事上却是白痴,不知道朱由检需要什么实实在在的帮助。只有给朱由检实实在在的帮助,才能激发他的勇气,让他将来自愿去建奴的战场送死。

“四武营空饷比较严重,听说信王正准备绕开内阁,向皇上申诉。九千岁不如做个人情,帮信王将四武营的空饷士兵补齐。”

“补齐空饷的士兵?”魏忠贤可不干了,京师军的空饷,最大的收益者就是他魏忠贤,现在让他将空饷的士兵补齐,那他这个司礼秉笔太监还干个啥?

“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