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号兵吹响了集结号,所有的陆战队士兵,立即在郑兴的大帐外集中。

郑兴估计,如果附近还有士兵正在赶来的路上,听到这个集结号,他们一定会加快速度,与自己汇合。

“苏头先在军营小憩,我们要抗敌,暂时没有时间招待苏头了。”郑兴向苏米丹拱拱手,就要出发了。

苏米丹小鸡啄米似的不住头,“师座先忙,退敌要紧,我会照顾自己的。”

“出发!”郑兴一声断喝,五百余士兵,分成三列纵队,迎向北方的东吁军。

陆战队到达劳勿村落的时候,还没见东吁士兵的影子,郑兴将三列纵队变横队,守在村口,现在只有五百士兵,他顾不上留下预备队,人数越多,杀敌越多,他准备与东吁军拼命了。

约莫一柱香的时间,前面隐约传来哭喊声,还夹杂着女人和儿童的尖叫。

“东吁兵来了,做好准备。”郑兴站在队伍的最后面,他大喝一声,算是提醒士兵,自从陆战队进入南洋以来,基本上都是以多打少,很少像今天这样,面对两倍以上的敌人,他提醒士兵,也是提醒自己打起精神。

“师座,前面有逃亡的百姓,怎么办?”

郑兴抬头一看,果然有数十衣衫不整的男女百姓,后面是明晃晃的钢刀在追逐,百姓虽然将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但还是跑不过后面的士兵,不时有百姓倒在东吁士兵的钢刀下。

“这些畜生,东吁余孽,百姓已经让出他们的家园与财产,为什么还要追杀?”郑兴握紧拳头咒骂着,仿佛这些百姓都是汉人似的。

第439章打古里的惨状

“师座……”亲兵再次提醒郑兴。

郑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东吁士兵施虐,陆战队的燧发枪,根本不适合战场拼杀,只有防守一条路。

但他实在看不下去了,无辜的百姓,已经被东吁士兵砍伤砍死大半,他低头吩咐身边的亲兵:“开枪,将东吁兵吸引过来。”

“砰,砰!”

两声枪响,正在奔跑的百姓呆住了,他们甚至忘记了身后明晃晃的死亡之刀,跑得精疲力竭的女人,竟然被燧发枪吓得软瘫在地。

东吁士兵也听到了燧发枪的声音,他们和百姓一样,第一时间呆愣在毒辣辣的阳光里,有些士兵还擦着眼睛,以为看错了,“明军?这里怎么会有明军?”

“明军?”东吁军的统领上到队伍的最前面,逆着阳光,向明军极目远望,服装、燧发枪,还有熟悉的队形,“真的是明军。”

“怎么办?”

“打吗?”

“明军怎么会跑到我们的前面?难道长了翅膀?”

……

东吁士兵乱糟糟的,但谁也没有再向前迈步,连百姓趁机逃跑了,他们都没有发觉。

压力全部集中到统领的身上。

打不打?

打,能打得赢吗?附近有没有明军的伏兵?

如果不打,明军会追过来吗?自己能不能脱身?

东吁兵统领一直在观测着对面的明军,他是吉伦海的部下,与明军只是在白古城相遇过一次,基本上没有面对面战斗过。

他不是担心明军的战斗力,对面的明军,看起来不过数百人,比东吁士兵少得多,但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战场指挥官,明军纹丝不动,才是他担心的原因。

这是一支什么样的明军?

“统领,打吧,没准我们一冲,明军就要撤军了。”

那统领摇摇头,“撤。”

东吁士兵虽然不太情愿,但还是随着统领缓缓北去。

郑兴十分扫兴,“这些东吁畜生,怎么见了明军就跑?难道被陆军打怕了?”

陆战队的士兵也轻松起来,刚才端平的燧发枪也是放下来,士兵们开始小声交谈着,一面咒骂着这些丧失人性的东吁余孽。

东吁统领在撤退的时候,偷眼打量着明军,见明军没有追击的意思,他顿时明白了:明军不敢追击,他们没有援军,这是一支孤军,“弟兄们,列队,杀死这些明军,为我们死伤的兄弟报仇。”

“报仇……”

“报仇……”

“报仇……”

……

说到报仇,东吁士兵立刻热血沸腾起来,不需要统领动员,士兵们一个个像是饿狼,叫嚣着扑向对面的明军,谁都希望,自己是第一个砍下明军头颅的人。

山呼海啸,脚步震天,风卷残云,浊浪排空。

一千余名东吁士兵,挥舞手中的砍刀,泥石流似的泻向明军的阵地。

明军重新端起燧发枪,在东吁士兵进入射程之前,他们不动如山岳。

如果说东吁士兵是发现猎物的猛虎,正在向猎物发起致命的一击,那明军就是等待猎物进入攻击范围的雄狮,它蛰伏在草丛里,正期待着猎物向自己靠近。

“砰。”

“砰。”

“砰。”

……

最后一刻终于来临,当东吁士兵进入燧发枪的百步死亡线时,明军的燧发枪立刻开始招呼他们,第一排枪手完成齐射,顿时有数十东吁士兵摔倒在冲锋的道路上。

东吁士兵还在出击,他们踏着同班的尸体,继续向明军猛扑过来,气势一定都没有减弱的迹象,明军还在射击,第二排、第三排枪手也是完成齐射。

一波射击,就有超过百名东吁士兵倒下,或死或伤。

这些一贯欺负大城的东吁士兵惊呆了,明军的火器,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

躺在地上的士兵,也许就是他们的归宿。

面对死亡的恐惧,东吁军进攻的势头被燧发枪遏制。

东吁士兵的速度开始慢下来,不知道是害怕明军的燧发枪,还是要避开地上同伴的的尸体,也许他们是被受伤的东吁士兵惨状吓怕了。

速度越慢,燧发枪的命中率就越高。

又一波射击,东吁士兵又是伤亡过百。

但后面的东吁士兵看不到前面的惨状,他们还是像潮水一样前涌,因为立脚不住,他们推着前面的士兵一步步向前送死。

东吁的统领彻底懵了,这还不到一盏茶的时间,明军在没有任何伤亡的情形下,他对士兵伤亡已经接近三成,伤兵经过同班的践踏,眼见着也是活不成了。

在他迟疑的时候,明军的抢手们没有闲着,他们像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只是在机械地重复着几个简单的动作。

又是两波射击。

东吁士兵已经伤亡过半,要是明军遭到如此的损失,恐怕都要崩溃了。

训练有素的军队就是不一样,东吁士兵虽然看不到胜利的曙光,但没有撤退的军令,他们还是低着头缓慢向前冲锋。

东吁的统领撑不住了,“撤,快撤!”他欲哭无泪,到现在他才明白,为什么他隆与吉伦海,在明军面前屡战屡败:明军不是他们同一水平线上的对手。

“砰,砰,砰……”

在东吁士兵撤退的时候,枪手们一刻也没停止过燧发枪的发射,他们将射程加到最大,落在后面的东吁士兵,不是后背中弹,就是脑袋、大腿被燧发枪打得血肉飞溅。

无论什么部位中弹,只要影响他们逃跑的速度,他们迟早就会成为明军的刀下之鬼。

“师座,东吁士兵逃跑了!”

郑兴何尝看不到,不过燧发枪装弹太慢,奔跑的时候又是无法装弹,即使能追上东吁的士兵,等装上子弹,人家早跑得没影了,但郑兴一时杀得兴起,他还是决定追下去,“挤压过去,注意保持队型。”

明军小跑着扑向东吁的败兵,郑兴原本还担心东吁士兵被追急了,要回身反击的,但东吁士兵只是一窝蜂向前狂奔,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根本不敢停下来抵抗一番。

“师座,还追吗?”

“你能追得上吗?”郑兴神秘地一笑,“走,回去,我们现在就回折勿。”

“师座,我们不回营吗?”

“哪有那么多废话?”郑兴为了抄近路,他从东南面一个叫打古里的村子穿过。

“师座……”

“怎么回事?”郑兴也看到村子里的异状,整个村子就像是一个杂乱的尸体堆积场,老人、女人、孩童的尸体都有,地上、树上、床上,甚至低矮的屋上都是一片狼藉,但尸体上的血迹尚未干透,显然血案刚刚发生不久。

“师座,这一定是东吁人干的。”

郑兴自然知道这是东吁人干的,他原本没打算对东吁士兵穷追猛打,他要让东吁士兵为自己谋利,有了东吁士兵的威胁,或者东吁士兵残害百姓的现实,当地百姓为了自保,必须要依靠大明这颗大树,就像折勿村的苏米丹那样。

看到这样的惨状,郑兴发现自己错了,东吁士兵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国家,他们现在就是流窜犯,有今天没明天,有早上没晚上。

这样的一群屠夫,对待当地的百姓,是有一些心理变态的,指望他们像明军这样,以归化当地百姓为己任,完全是不现实的。

打古里村的惨剧,绝对不是孤立的事件。

郑兴有些郁闷,既然惨剧发生了,就要让它朝着对明军有利的方向走。

“师座,这些东吁的余孽……”

“是呀,东吁余孽不清除,百姓永远没有安生的日子。”郑兴悠悠地叹口气,他在尸体前面踱着脚步,“不知道还有多少东吁士兵。”

“师座,我们干脆北上,将这些东吁余孽消灭了。”

“对,北上。”

“北上!”

“北上!”

“北上!”

……

明军的情绪被燃了,群情激奋,他们恨不得现在就要北上,追在东吁军的屁股后面,直到将这些东吁士兵完全消灭。

郑兴双手向下按了按,让士兵们暂时平静下来,“弟兄们,东吁余孽是要消灭,但我们现在的人手不足,等到我们的主力来了,我们一定会消灭这些畜生。”

“师座,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现在我们先回到折勿村,吃饱喝足,养足精神,来日再消灭这些畜生。”战斗结束了,郑兴打算让士兵先休息一番,养足精神再说。

“那这些百姓的尸体,需要安葬吗?现在天气太热,如果不及时安葬,怕是要发臭。”

郑兴想了想,还是不准备安葬这些百姓,“我们打仗,一定要充分依靠当地的百姓,军民联合,才能让当地的百姓感受到,他们在这场战斗中,也是有功之人,这些尸体,就让折勿村的村民们帮着安葬吧!”

“是,师座。”

郑兴带着数百士兵,折儿向南,回到折勿村。

苏米丹已经回到折勿村,听说郑兴回来的讯息,他带着大量的百姓,敲着锣打着鼓,欢迎凯旋的明军,还为明军准备了热腾腾的饭菜。

士兵们欢呼雀跃,刚才急追东吁士兵,跑得满头大汗,如果能美美滴吃上一顿饭食,在洗把热水澡……郑兴却是提不起兴趣,他只是对忙前忙后的苏米丹说:“苏头,我的士兵,已经非常疲倦,回来非常匆忙,不及细看,劳烦苏头着人去打古里看看,是否还有活着的人,顺便将这些百姓的尸体安葬了。”

“打古里?离此倒是不远,村中的百姓怎么了?”苏米丹还不知道打古里村发生的惨状。

郑兴只好提醒他,“打古里被东吁士兵屠村了,都是刀伤,这些残忍的东吁余孽……”

“屠村?”苏米丹的眼珠在眼眶中转动了几圈,“我明白了,郑师座放心,我即刻派人过去查看,如果有活人,我会将它们带过来,尸体也会着人安葬。”

“恩,苏头先去忙吧。”郑兴随便扒了几口饭,就在亲兵的陪同下回到自己的大营。

第440章又见东吁军

也许是太过疲劳了,郑兴一觉睡到太阳出山,才被亲兵唤醒,“师座,苏米丹来了!”

“苏米丹?他现在来做什么?”郑兴躺在床上盘算了一下,估计他是来汇报打古里村的情况,也就起了床,在亲兵的服侍下穿戴整齐,梳洗完毕,连早饭都没吃,就往大帐中去会见苏米丹。

苏米丹已经在大帐内等待,见到郑兴快步进来,他立刻像见到久别的亲人长辈似的,“咚”地一声,跪倒在郑兴面前,声音都有些哽咽了,“郑师座!”

“苏头何必如此?”郑兴吃了一惊,不知道苏米丹为何行此大礼,难道东吁士兵昨夜偷袭了折勿村?他让苏米丹先起来,“这么早过来,苏头难道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苏米丹没有起身,他膝行数步,爬到郑兴面前,匍匐在地,“郑师座,我折勿村全体村民,要求归化为汉人,永远加入大明,世世代代做大明的忠实臣民。”

“归化为汉人?你们上次不是不愿意吗?”郑兴心里吃惊,面上却是不变色,一定是打古里的惨状,吓到折勿的村民了,苏米丹这才急急忙忙要归化为汉人,以求得明军的保护。

“郑师座,百姓们无知,他们原来不了解明军,现在他们知道错了,他们都愿意归化为汉人。”没有得到郑兴的肯定,苏米丹趴在地上不肯起来。

郑兴心中暗笑,这样看来,这次是多亏了作孽的东吁士兵,自己昨天让苏米丹帮着安葬打古里村的尸体,也是走对了,上次苏米丹就是最坚决反对归化的人,现在却是如此虔诚,“归化为汉人,村民们可是自愿的?”

“自愿,自愿。”苏米丹一叠连声,就怕郑兴拒绝他的请求。

“苏头起来说话,我们从长计议。”郑兴让亲兵搀扶起苏米丹,又让他在方木凳上坐下来,“折勿的百姓到底是怎么想的?”

“百姓愿意无条件归化为汉人,从此加入大明。”苏米丹支支吾吾,最后还是补了一句:“只要郑师座能保护他们,不要让东吁的那帮畜生再来了。”

果然是被东吁的士兵吓的,但不管如何,能归化为汉人总是好的,郑兴也不再追究苏米丹以前的态度了,“好,既然百姓自愿归化为汉人,以后就是大明的人了,他们的安全、生活,自然会得到我大明军队的保护。”

苏米丹大喜,他满脸堆笑,“那就请郑师座立刻派人登记人口。”

在苏米丹的陪同下,军中参谋们将苏米丹属下的一千三百余村民全部登记为汉人,正式归入大明,郑兴也将军营前移到折勿村,立即兑现诺言,承担起保护村民的责任。

当天晚上,苏米丹设宴,为郑兴正式接风,并且慰劳陆战队的士兵。

陆战队与折勿村,算是正式的军民盟友了。

苏米丹与郑兴混熟了,晚上他再次来到军营,求见郑兴,“郑师座,士兵兄弟们平日打仗辛苦,有什么需要我们效劳的?”

郑兴心道,能效劳的地方很多,让士兵们吃上可口的饭菜,住上安逸的民房,如果疲劳之余,能有一个女人给扇扇风,那就再好不过了,这些话自然不能和苏米丹直接说,“苏头真的愿意为大明效劳立功?”

“立功?”苏米丹没想到要为大明立功,他是被东吁士兵吓怕了,这才要求归顺大明,求得明军的保护,但现在明军已经进驻折勿村,他已经失去对折勿村的管理权,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我能为大明立什么功?”

“如果苏头能为大明立上一些功劳,我将保举苏头去马六甲城为官,马六甲城,苏头以前去过吗?”郑兴希望苏米丹将来离开折勿,他在当地的势力太大,不利于大明管束当地的百姓。

“马六甲?没有去过。”苏米丹摇摇头,他甚至都没听说过马六甲。

“马六甲是个好地方呀!”郑兴悠悠地叹口气,以显示自己的无限留念,“只要有钱,什么都可以买到,吃的,穿的,玩的……”

“可是,我也没有什么钱呀!”苏米丹拼命吞了口吐沫,即使去了马六甲,他也无法享受到这些皇帝般的生活。

“苏头如果去了马六甲为官,这里所有的财产依然归你,大明会另外给你发发一份俸禄,如果你为大明立功了,大明还会给你一份奖励,功劳越高,奖励就会越丰厚。”郑兴说了半天,才让苏米丹明白“俸禄”一词的含义。

听说原先的财产依然归自己,还能得到额外的奖励、俸禄,苏米丹的眼中闪现出攫取的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