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隆轻轻拍打着宫女有些肥硕的左腮,又用手抚了抚,可能是太疲惫了,他的手缓缓垂下,低身抚在宫女的胸脯上,一动也不想动了。

宫女的呼吸有些困难,她想要推开他隆沉重的身子,却是浑身娇软无力。

他隆实在是太累了,他刚伏下身子,就发出了微微的鼾声。

这一次,他隆睡得很沉,连噩梦都没有惊扰他。

第415章死不瞑目

他隆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掌灯时分,一个白天,就在他隆的焦虑中过去了,虽然他睡了一个舒爽的下午觉,但醒来之后,他隆又要面对城外的明军了。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隆都有丰富的经验,他知道自己的军队的士气低落,无论是士兵还是将军们都是一样,他们被明军的火器与前进的速度吓怕了。

将军们根本不敢出城与明军决战,特别是他隆最为看重的吉伦海将军。

但长期被动防守下去,那是明显向明军示弱,士气只会更加糟糕,不说粮食是个问题,光士气就能让他的军队解体。

他隆决定出城与明军决战,趁着明军在城北和城西分兵的机会,他决定先拿城西的明军开刀,只要击败明军,哪怕是战成平手,也能让明军不败的神话破灭。

沐启元没有给他隆出城决战的机会。

辰时正,就在他隆准备召集将军开会的时候,西城外的明军,已经将六十们火炮,架设在距离城墙一千步的地方,火炮的后面,七万明军正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入城。

城头上的守军发现情况有异,立即飞报他隆。

东吁的传令兵刚刚离开城头,明军的火炮与山地炮就开始射击了。

数不清的开花弹,朝着城墙和城门猛烈轰击,他隆在他的大营里都感到大地在颤动,不用士兵回报,他隆就知道明军要攻城了。

不知道射击了几轮,也许沐启元觉得战争就要结束了,他可以奢侈地使用开花弹了,直到城墙倒塌了一块三十多丈的口子。

明军一阵欢呼,士兵们跃跃欲试,但沐起元并不着急,城中还有十万东吁的士兵。

他让炮手将开花弹向前延伸三百步,四轮射击。

城头上早就看不到守军了,即使有守军活着,应该也会躲到城墙的背面,或者干脆逃离了城头,争着向他隆汇报最新的战况。

沐启元让炮手们向城下移动火炮,争取让开花弹落到城内八百步的地方,方才重新架设好火炮。

开花弹向城内延伸五百步、八百步,分别四轮炮击。

“司令,开花弹已经不多了,现在可以入城了吗?”陈子壮也被明军的开花弹弄得心潮澎湃,虽然是军长,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火炮齐射,而且还有数十门山地炮。

“嗯,应该差不多了,按顺序入城。”沐启元早就看不到城头的守军了,但城内的大批守军应该还在,他叮嘱一句:“小心城内的东吁军,军队不要太过分散。”

“是,军座!”陈子壮答应一声,率先跑开了,这一次他争取到最先入城的机会,他早就期待着这一刻了。

其他的军队都是羡慕,但沐起元又传出新的军令,“刘臻羽!”

“到!”刘臻羽笔挺地站在沐起元的身边,他以为他等来了第二个入城的机会。

沐起元却没有给刘臻羽入城的机会,“他隆可能要从东城门逃跑,你就不要入城了,带着五十五师,绕过北城门,沿着城墙直接插到东城门,务必堵截他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是,司令!”刘臻羽虽然更愿意入城,但沐起元的军令,他还不敢违抗,他朝五十五师的士兵一挥手,立即向东城门赶去。

刘臻羽还是慢了一步。

他隆在赶往西城门的时候,听到溃兵的报告,知道西城门已经失守,他立即返回军营,直接带着士兵向东城门撤退。

当刘臻羽赶到东城门的时候,已经有三万多东吁士兵出了城,几乎是他隆布置在北城门的主力,刘臻羽率兵追击的时候,却遭到东吁象兵的阻截。

原来他隆估计明军会追过来,所以他在逃跑的同时,将城内仅有的数百象兵集中起来,用来阻挡大明的追兵。

刘臻羽是轻装追击,没有携带重型火器,面对东吁的象兵,他毫无办法,极好眼睁睁地看着他隆和吉伦海率领三万东吁士兵向东南方逃去。

但刘臻羽封锁了东城门,留在城内的六七万东吁兵,一个也没有走脱,在明军燧发枪、山地炮的打击下,这些缺乏指挥的东吁士兵,伤亡惨重,他们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万般无奈之下,剩余的东吁士兵全部跪地投降,沐启元共收得降兵五万余人,因为知道以后再也没有了大规模的战斗,他没有大开杀戒,而是将这些降兵暂时收押起来。

城内的清缴,暂时由林呈祥负责,凡是协助东吁军队的百姓,都遭到明军的严厉打击,或者被射杀,或者被投入战俘。

沐启元亲率他的第十九军去追击东吁的逃兵。

东城外的象兵已经被火箭与山地炮消灭或者驱散,沐启元沿着他隆的步伐,一直朝东南方追下去。

现在的他隆,惶惶如丧家之犬,茫茫似漏网之鱼。

白古河上既没有浮桥,也没有可供渡河的船只,东吁士兵只得泅水而过。

刚有数千士兵上岸,连防守阵型还未展开,就听得一声梆子响,前面喊杀声震天,三万大城的士兵从灌木丛中涌出。

箭矢就像是铺天盖地的飞蝗,带着大城士兵的无限恨意和体温,无情地射向惊呆了东吁士兵。

“还击呀,赶紧建立防守阵型!”他隆在对岸急得大叫,冷汗流到下巴都不知道。

但战场太过吵杂,他们的声音,根本越不过白古河。

正在涉水过河的东吁士兵,惊得只会在水中乱舞,他们再也不敢游向对岸,而上岸的数千士兵,在惊醒之前,已经伤亡了一大半,还能站立的士兵,不到两千。

两千东吁士兵开始反击了,但他们刚才在渡河的时候,刀枪和箭矢,丢掉了一大半,根本没有反击的力量。

大城士兵经过短暂的恐惧之后,又是一阵箭雨。

巨大的数量优势,将东吁士兵完全压制,大城军乘胜追击到河堤,将仅剩的数百东吁士兵,生生逼回白古河。

大城士兵一边向河中放箭,一边收割岸上的东吁伤兵。

他隆大惊,对面的士兵为什么有如此的战斗力?但是,他现在没有时间寻找这个答案了,他知道数百象兵只能阻挡明军一时,收拾了白古城,明军很开就会追击过来,他隆不相信,城内的东吁军能拖住明军的主力。

那时的东吁军,将面临明军与大城军的两面夹击,而且对手还占据着数量上的巨大优势。

“弟兄们,渡河,前面才是我们唯一的生路!”他隆急红眼了,为了鼓舞士气,他亲自跳入白古河,他要身先士卒。

吉伦海一把抱住他隆,“陛下,让我带着弟兄们冲一冲!”他向自己的亲兵一招手,“快,随我渡河。”

漂在河中的东吁士兵,又开始向对岸游去。

大城士兵的箭矢,正一刻不停地射向河水中的东吁士兵,但东吁士兵只有脑袋露在水面,目标小了许多,射击的效果十分不理想。

东吁士兵渐渐靠近岸边。

不知道哪位大城将官发现了问题,“抛射,将箭矢射向天空,让箭自由下落。”

现在河水中的东吁士兵,密集如蝌蚪,只要箭矢从空中下落,根本不用瞄准,落在东吁士兵身上头上,至少有三成的把握。

“啊……”

“呀……”

“痛呀……”

……

东吁士兵发出一片惨叫,这些怪异的惨叫声,比染红的河水更让他隆揪心,看着西岸仅有的万余东吁士兵,他隆豁出去,“弟兄们,我们渡河就要成功了,现在全部随我渡河!”

“噗通,噗通……”

最后的东吁士兵全部跃入河中,前赴后继。

游在前面的东吁士兵受到鼓舞,他们加快了前进的速度,最前面的士兵,双脚已经够上了河底的浮土,一旦双脚使上劲,他们腾出的双手,就开始射箭反击。

在绝境之中,东吁士兵表现出远远超出大城士兵的战斗力,三万大城士兵虽然苦战,还是让东吁的士兵渐渐上了岸。

东吁士兵在岸边建立防守阵地,双方的战事呈胶着状态,东吁军无法突围,大城的士兵也无法再前进一步。

白古河中的东吁士兵不断上岸,加入到与大城士兵的战斗中。

他隆终于攀上河堤,由于刚才游得太用力,他几乎虚脱了,刚刚上了岸,就一屁股坐到地上,背对着河岸。

他突然竖起耳朵,身后隐约传来明军的喊杀声,“不好,明军追来了!”他隆顾不上休息,在亲兵的扶持下,开始向河堤跑去。

刚刚上到河堤,他隆猛然发现,对面的士兵没有火炮与燧发枪,穿着的也不是明军的灰色布装,“大城兵。”

他隆大喜,既然不是明军,他就有了逃生的办法,他大喝一声,“弟兄们,对面是大城的士兵,我们手下败将,冲呀……杀呀……”

东吁士兵军心大振,他们跟在他隆的后面,恶狼般扑向对面的羊群,向前,向前,他们只有一个信念,那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双方的士兵开始接触,陷入短兵相接,他隆挥刀,砍向挡在他前面的大城士兵。

突然一支流箭,悄无声息地射向他隆,他隆发现流箭的时候,已经晚了,他的长刀正砍入大城士兵的肩胛骨,一时拔不出来。

流箭射入他隆的脖子,穿喉而过。

“陛下……”

亲兵扶住摇摇欲坠的他隆,但他隆已经说不出话,鲜血像火山突然找到了爆发的出口,井喷。

他隆无力地看了一眼前面的战场,身子软软地倒下去,连同扶他的亲兵也被他隆沉重的身躯拖到,至死,他隆都没有瞑目。

第416章抚恤金遇上了麻烦

吉伦海似乎发现他隆中箭的事,但现在战斗正酣,他还分不出余力去照顾他隆,他隆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激励东吁士兵最好的素材。

“弟兄们,陛下受伤了,杀呀,为陛下报仇!”

“杀呀,为陛下报仇!”东吁士兵像是突然打了鸭血,一个个都是精钢不坏之身似的,他们不要命的向大城士兵猛扑过去。

大城士兵再次见到了他们熟悉的东吁士兵,虽然他们占据地利上的优势,但东吁士兵像是疯了,全部疯了,连同他们的指挥官。

狭路相逢勇者胜。

大城士兵还是退让了,尽管他们的督战官挥刀砍杀了三名擅自撤退的士兵,还是挡不住东吁士兵,闸门一旦打开,洪水再难收拢。

东吁士兵在吉伦海的率领下,终于冲开了一个口子。

直到后面剩余的东吁士兵太少、冲击力减弱,大城士兵才在军官的屠刀下,重新合上了这个口子,但围住的东吁士兵不足五千,一万余东吁士兵突围了。

大城士兵将所有的怒气和丧气,全部发泄在这五千东吁士兵身上,三万大城士兵,从四面八方向里猛攻,他们已经让万余东吁士兵走脱了,他们要拿这些东吁士兵的生命向明军赎罪。

沐启元渡过白古河的时候,河岸的战斗基本结束了,大城士兵正在收割东吁的伤兵,被包围的五千余东吁士兵,一个也没有走脱。

听说有一万余东吁士兵逃脱,沐启元皱起了眉头,这些大城士兵,连阻截他隆、等到明军到来都做不到,真是废物,但大城士兵告诉他们,他隆已死,尸体就在河堤上的时候,他的脸色才稍微好看。

在沐起元的眼中,大城士兵的战斗力,他是见识了,不是一般的弱,但他忘了,明军战斗力的强悍,是建立在燧发枪与火炮的基础上,大城士兵与东吁士兵一样,都是刀枪和弓箭,兵器上差了不止一代。

沐起元暂时无法追究大城军队的责任,他们已经尽力了,而且还射杀了他隆,解决了大明最大的隐患,但沐起元没打算放过脱逃的一万东吁军,他命令刘臻羽的五十五师立即轻装追击,顺便收复东吁东南部直至马来半岛的土地,他随后会派出接应的军队。

刘臻羽一直追到东吁王朝的最南部,又沿着安达曼海与暹罗湾之间的马来半岛的北部,但吉伦海率军逃到了南部的满刺加。

白古城的陷落和他隆的阵亡,标志着东吁战争基本结束,明军在白古城收拢了六万余人的战俘,其中东吁军五万余人,另有一万余协助东吁军队的百姓。

沐启元给国防院发出军报,汇报战果。

在军报中,沐启元也计划了自己的下一步打算,东吁境内还有零星的军队和抵抗力量,需要及时清缴。

沐启元实际上是在执行朱由检的密旨,他隆虽然死了,但东吁境内还有权贵存在,当然,所有反对大明的人,都被沐启元当做是东吁的权贵了。

东旭全境已经没有成建制的军队了,而且北方的大片土地已经被明军牢牢地控制,沐启元将军队分散,开始在东吁境内广泛清缴反明的力量。

林呈祥沿着南部海岸线清缴时,发现在东吁的西南沿海又一个叫做阿拉甘的国家,这是东吁王朝唯一没有征服的小国。

这倒不是阿拉甘的军队战斗力特别强大,当年东吁王朝的莽应龙在进攻阿拉甘的时候,恰好遇上大城王朝兴兵来犯,莽应龙被迫撤军,后来东吁王朝侵略的方向,主要是北方的大明和东方的大城,那儿有足够吸引历任东吁国王的大量土地。

阿拉甘就这样被忽略了,这才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现在东吁已灭,明军来到这儿,林呈祥没打算让阿拉甘继续保留下去。

阿拉甘在东吁王朝的西南沿海,和东吁王朝隔着若开山脉,在大明典籍中,也被称为若开国。

阿拉甘国土狭小,但沿海的地理位置优越,林呈祥进剿到若开山脉时,连哄带骗,连打带压,轻易就征服了阿拉甘,将原来的东吁王朝,土地扩充到吉大港。

大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五月中旬,军队在东吁全境清缴工作全部结束,但沐起元的十万大军暂时还驻扎在东吁,他在等待朝廷向东吁派出文官。

朱由检派出原礼部左侍郎李腾芳为使者的使节团抵达东吁。

李腾芳带来了朱由检的圣旨,对于参加征缅战争的十万将士和三位军长,给予表彰和嘉奖,至于他们的功劳和物质上的奖励,待国防院计算完毕,另行发放。

使节的主要目标,还是与大城王朝的合约。

根据大城国师普蒂与大明外交部副部长黄晓福达成的协议,大明出兵东吁后,大城王朝给予大明军队三十万石粮食和二百万两白银的补偿,归还大明以前被东吁占领、后归入大城王朝的部分土地,劝告老挝回归大明。

现在东吁已灭,大城王朝的外患已经永远解除,李腾芳代表大明来到大城,要求大城兑现合约上的承诺。

大城国王帕拉塞在王宫回见了李腾芳。

“参见国王殿下!”李腾芳向帕拉塞躬身行礼,他代表上国大明,所以称呼帕拉塞为殿下,而不是陛下,也没有下跪行参拜大礼。

“贵使辛苦了!”帕拉塞脸色苍白,两眼无神,似乎一夜没睡的样子。

“多谢殿下关心!”李腾芳又向帕拉塞行了一礼,“我受大明皇帝陛下委派,前来和殿下商讨落实合约一事。”

“哦!我明白了,不知道贵使有什么想法?”帕拉塞不安地看了李腾芳一眼,又将目光投向普蒂。

“想法?”李腾芳心里一惊,难道帕拉塞要赖账?如果帕拉塞不承认普蒂签订的合约,沐启元的十万大军就在东吁,打仗倒是方便,但自己作为使者,任务就难以完成了,“大明和大城,早就签订了合约,至于双方的责任,合约上写得清清楚楚,现在是履行所有条约的时候了。”

“嗯。”见普蒂没有说话,帕拉塞只好应了声,他昨晚想了一夜,也没想到什么托辞。

“根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