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最重要的民用科学的发展,“王爱卿,朕看了你的《远西奇器图说录》,咱们合计合计,看能不能将你的奇器制造出来。”

“陛下,真的能够制造出来吗?”王徵却是瞪大眼睛,似乎朱由检在说着天方夜谭上的故事。

“如果不能制造出实物,那这本书有什么用处?这些科学知识,难道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朱由检也不理会王徵吃惊的样子,“西洋人学习了这些知识,可是制造出了相应的实物,既造福百姓,又能赚取银子。”

“赚取银子?”王徵缺的就是银子,如果有银子,他早就试着制造他的这些器物了,“陛下,这些器物,大明真的能够制造出来吗?”

“必须要试过,才能知道,但有些器物,肯定能制造出来。”朱由检摊开《远西奇器图说录》,“朕最喜欢的,就是这个自行车,如果真能造出自行车,那普通百姓赶路,可是方便多了,大明现在有许多水泥路,特别适合自行车。”

“陛下,草民试着用木材制造过,但不能使用。”王徵有些失望,但在科学和朱由检面前,他不敢撒谎。

“木材太笨重,自然不行,将来需要用钢铁制造出来。”朱由检也不客气,“王爱卿,你这自行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改进?陛下,草民实在不知,究竟如何改进?”

朱由检开始普及科学常识,“没有一种器物是永恒的,所有的器物都会被不断出现的新的器物所取代,就像自行车,原来百姓出行,只能依靠马车,甚至是步行,一旦自行车问世,百姓将大量采用自行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行车也需要不断改良,将来还会被其它更为先进的器物所取代。”

“……”

“所以,朕认为,你所设计的自行车,还有几处需要改良。”在科学面前,朱由检是不讲面子的。

“草民求陛下指。”王徵微微头,他没有制造出能够使用的实物,基本上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地步,自然不知道自行车的优和需要改良的地方。

朱由检也不客气,“首先,这前后的轮盘,不能前大后小,也不能前小后大,前者比较费力,而后者则会降低自行车的速度。”

“陛下,难道前后的轮盘应该一样大?”王徵不愧常年从事机械上的研究,朱由检一就透。

“正是,前后的轮盘一样大,才会在省力与省距离之间维持平衡,自行车才会有实用的价值,将来条件具备的时候,你可以试着制造一些前后轮不一样的自行车,再试试它们在使用上是否便利。”

“陛下,草民明白了,要不是陛下指,草民一些不知,陛下真乃天才也。”王徵见朱由检满口术语,不得不折服与朱由检。

天才?哈哈,在我们生活的时代,这是小儿科,朱由检暗暗发笑,他也不反驳王徵的恭维,“王爱卿,还有这车把,你设计的是直线,如果使用起来,骑车的人双臂张开,就得趴在自行车上,既不舒服,也不能充分使出腰腹的力量。”

王徵仔细端详着自己设计的自行车图汇,果然像朱由检说的那样,车把太长,骑车的人要双手握住车把的两端,必须充分张开双臂,上身必须前倾,根据图上标出的尺寸,骑车的人前胸几乎要伏在车把上,“陛下,能否将车把设计的短一?”

“车把设计得短一,原则上也可以,但自行车要承载一个人的重量,有时后面的支架上还要携带货物,这样一来,自行车的稳度就会不够,别忘了,自行车只有两个轮子。”朱由检觉得,向这个科学巨匠传授知识,还是有些费劲。

好在王徵专研的精神不错,“那依陛下,车把应该如何改动?”

朱由检不语,含笑看着王徵,期望他自己能想出改良的方法。

王徵皱眉缩目,思考了好一会,最终还是摇摇头,“陛下,草民愚钝,一时想不出解决的办法,请求陛下赐教。”

“哈哈,朕对于这本《远西奇器图说录》,已经翻看了多次,每次看到这自行车的车把,朕都觉得不爽,经过多日苦思,朕想到一个解决的办法。”朱由检在没法解释知识来源的时候,就只能忽悠,“朕认为,自行车的车把,不要制成一根直条,而是制成弧形,把手的两端,向后弯曲,这样骑车的人,双人很容易就能够得上车把两端。”

“圆弧?弯曲?”王徵小声念叨着,似乎还不太明白。

朱由检没法,只得让太监们取来纸笔,在纸上画出车把的图汇。

“啊?原来是这样?”王徵这才明白过来,“草民真是太糊涂了,这都想不到,陛下……陛下真乃神人也。”

“哈哈。”朱由检也不顾王徵依然目瞪口呆,“还有这前后圆盘的中间,不用填充铜棒,黄铜质地较软,将来容易变形,应该改用质地更加坚硬的钢铁。”

“钢铁?陛下,大明有这么坚硬的钢铁吗?”王徵第一次表现了异议。

“大明能生产出这种钢铁,王爱卿放心,燧发枪的枪管,不就是坚硬的钢材吗?还有火炮的底座,也是这种坚硬的钢材。”

朱由检本来还想将实心车胎改成空心充气的,最终还是放弃了,现在没有橡胶,无法制成内胎。

这种改良过的自行车,王徵个人当然无法生产出来,朱由检将生产任务交给了火器局,让火器局的工匠们依照图纸,先生产出一批自行车,再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对自行车进行改良。

火器局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生产出一批能实际使用的自行车。

为了突出神秘的效果,朱由检命令大内侍卫们秘密学骑自行车。

自行车骑术极易掌握,如果训练方法得当,半日即可掌握自行车的性能,三日时间就能独立试骑,要想完全掌握骑车的技术,能在水泥大道上自由行使、载物,也不过十天半月的时间。

第389章自行车

大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十二月十五日,是一个朝会的日子,这是今年最后一次朝会,过了十五,大明全国将进入假期,准备迎接新元。

刚刚为了南海舰队的事,朱由检召开过临时内阁会议,所以今天的朝会,只是例行公事,大臣们都是无本可奏,他们期望朱由检也别再想出什么新花样,最好早早退朝,他们好回去为新元准备一些吃的穿的。

朱由检的确没有在政务上纠缠这些他们,他只是让大臣们陪着走走。

走走?这大冷的天,不在屋里呆着,在外面走什么?大臣们不知道朱由检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既然皇帝有令,众人只得陪着在寒风中受冻。

来到承天门前平坦开阔的广场上,君臣们表面上有说有笑,但大臣们还是担心陷入朱由检的谈话陷阱中,他们都认真听讲,争取将朱由检说的每一个字都记录下来。

“叮铃!”

一声清越的铃声,突然在大臣们身边响起,将胆小的大臣吓了一跳,还以为是恐怖分子在投置炸弹。

等他们抬头注目,才发现是一名大内侍卫,骑着一辆两轮的车子,招摇着从众人面前飞逝而过。

“陛下,这是什么?”李春烨老眼昏花,只觉得有一个人影,从自己的身前一晃而过,凭着直觉,这人的速度接近奔驰的战马。

“陛下,这是人吗?”孔贞运也觉得这人的速度太过恐怖,简直像传说中的鬼魅,他已经学乖了,凡是不懂的事情,就问皇上,谁让他是深不可测的皇帝呢!

朱由检笑而不答,众人只好将目光投向渐渐远去的侍卫身上,但现在只看到一丝模糊的背影。

大臣们正在摇头叹息、争论不已的时候,又听到一声清越的铃声。

那名侍卫骑着车,从前方返回了,在即将撞上众人的一刹那,人和车嘎然而止,让大臣们看个究竟,然后才又在众人的惊疑中扬长而去。

大臣们像是第一次坐上趟过山车,正自惊魂未定,却有三名侍卫,肩并肩骑在车上,自西向东从证人面前飞驰而过。

矛盾和纠结,是大臣们此时最深的感受,他们既想站到队伍的前面,亲眼看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又怕被那些不开眼的侍卫们撞伤,他们可是皇宫里的侍卫,他们直属于皇帝,在他们眼中,朝廷的大臣们,与普通的百姓,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朱由检站在队伍的边角,也不说话,昂首向天看了很久,好像是在判断,下午到底会不会下雪,明天会不会刮起东南风。

当众人的目光都追寻着大内侍卫东去的时候,又有一群侍卫从西面过来。

这次一共是五名侍卫,灰黑色的车身,鲜红色的上袄,背后还拖着长长的白色披肩,直把大臣们看得眼花缭乱。

侍卫们没有停留,他们像是在进行场地自行车比赛,一个个你追我赶,从众人面前驶过,留给大臣们的,只是一片白花花的背影。

大臣们这次学乖了,还没等这五名侍卫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之外,他们就开始扭头,再次看着西面,也许西面还会过来一群侍卫,先睹为快。

大臣们失望了,西面并没有什么动静,除了吹得让他们直流鼻涕的寒风。

“叮铃!”

响声是从东面传过来的,大臣们这才赶到上当了。

一两灰黑色的两轮车,已经行到他们的眼前,这辆上,共载着四个人,除了骑车的侍卫,车后支架上坐着一名侍卫,还有两名孩子,各用一只脚站在后面的支架上,像是在杂耍。

前面的九辆自行车,表现的事风驰电掣的速度,最后一辆车,展示的是载重。

朱由检倒背着双手,缓缓踱到大臣们前面,“诸位爱卿,你们觉得,这种交通工具,与马车比较起来,究竟孰优孰劣?”

大臣们这才明白朱由检带他们来到承天门的目的,原来是展示这种交通工具。

“陛下,这种车具的速度,应该不输于战马。”

“还能负重,不亚于毛驴。”

“每个人都能骑吗?”

……

朱由检看了看大臣们,一脸的灿烂,就像明天后天都不会刮风下雪似的,“这种交通工具叫自行车,只要道路平坦,每个时辰能行四十里,接近马速,但比战马持久得多。”

“陛下,臣明白了,这种自行车,不像战马那样需要草料喂养。”李长庚似乎明白了朱由检的用意。

朱由检夸赞了一句:“对,它不需要草料,也不需要休息,比战马便捷多了。”

“陛下,那我能骑它吗?”黄晓福挤到前排,他已经迫不及待了,如果能骑着自行车上朝上班,路上不知道能节约多少时间,早晨还能睡个好觉。

“理论上人人都能骑,你们看看。”朱由检从侍卫手中接过自行车,亲自跨上去,在大臣们目瞪口呆中绕承天门前面的广场一圈,然后才稳稳地停下来,“朕都能骑,你们为什么不能骑?不过,如果年龄太大,最好不要骑,万一摔倒了,老骨头可是要散架的,主要是让年轻人骑的。”

“陛下,臣卡伊买一辆吗?”李春烨觉得,自己可能骑不了,但儿子孙子还是可以骑的。

“现在不行,这几辆自行车都不卖,不过,李爱卿要是想买也可以,过了新元,自行车可能就要大规模生产了。”朱由检不是在吊大臣们的胃口,这几辆自行车,只要是向百姓宣传用的,没有实物,谁会知道自行车的功能?

朱由检倒不是担心自行车卖不出去,现在是买方市场,只有生产问题,没有销售问题,他是要展示科技产品的便捷,顺便给王徵的技术卖个好价钱。

科学有价。

“新元之后就能生产?”毕自严也是心血来潮,他年龄大了,也许骑不了,但看着别人骑,也是一种享受。

“应该很快,朕已经出了一万两银子,向王徵购买了自行车的生产技术,新元之后,就会在西安生产。”朱由检对陕西情有独钟,他要让陕西成为大明工业化的样板,而且陕西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也适合自行车通行。

“一万两?那王徵不是发财了?”毕自严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项技术就能卖一万两银子,比他们这些高官的俸禄,不知道要高上多少倍。

“当然,王徵的技术,也不能无限制地卖下去,否则将来生产的自行车太多了,就会卖不掉,朕与王徵约定好了,他还可以向三个卖家出售,将来分别在天津、南京、广州建厂生产自行车,除此之外,不得再向他人出售自行车生产技术。”

“还能有三个买主?那就是四万两。”税务部长黄士俊的嘴巴张得老大,半响才合上,“陛下,王徵卖了这么多银子,那他要不要纳税?”

“当然要纳税。”工商部长刘宗周没好气地说,“陛下,王徵这是无本的买卖,税率应该要增加。”

交通部长李长庚则看到,有了自行车,将来大明的交通会便捷很多,因此他不同意增加税率,“王徵得到大量的银子不假,但他也付出一生的心血,他写出《远西奇器图说录》的时候,可是穷得连裤子都没得穿。”

朱由检咳嗽一声,压住大臣们的议论,“诸位爱卿,税率是否增加,得看大明的税法,不能看到别人得了银子就眼红,相反,我们应该看到,王徵在得到大量银子的同时,朝廷的赋税也增加了。”

“陛下……”刘宗周支支吾吾,他实在无法从大明的律法中,找出增加税率的条文,只是感觉王徵的收入太高。

“刘爱卿,既然没有相应的条文,就不能随意增加税率,否则,执法者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朱由检比较痛恨红眼病,大明的工商人士就是常常被这些红眼病吞没。

“陛下,王徵的收入,太过骇人,一项技术,就可以卖出四万两银子……”刘宗周还有些不服,但他自己也觉得,实在找不到课以重税的理由。

“刘爱卿,王徵一夜暴富不假,但他过了大半辈子的穷苦日子,谁能看得到?还有许多向王徵这样的人,他们一辈子都没能研究出一项惊世骇俗的技术,一辈子活在贫困里,谁,又能看得到?”

“陛下,王徵一夜暴富,现在实在无法课以重税,因为大明的税法中,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条款。”法务部长曹思诚并不是声援刘宗周,“陛下,既然出现了王徵暴富的事,朝廷应该抓紧时间,制定相关的法律。”

“曹爱卿说得不错,既然大明的律法在这些方面是空白,那就应该制定新的律法,执行起来才会有法可依。”朱由检想的却是另外一出,“王徵不是一夜暴富,他上研究了半辈子,《远西奇器图说录》出版发行与天启七年,到现在已经有四年多了,而且,在这之前,谁又知道他研制了多长时间?”

“陛下的意思是……”曹思诚一时没明白朱由检的意思。

“还是李爱卿刚才说的不错,无论是税收还是其它,执法者必须依靠大明的律法,如果律法没有规定地方,可以制定相应的律法而不是侵吞百姓的利益。”

“陛下……”黄士俊微红着脸,不知道是羞愧,还是被西风吹红的。

朱由检看也不看黄士俊,而是转向曹思诚,“曹爱卿刚才的话,让朕想起来,大明还缺少一部律法,《专利法》,就是专门调整和处理科学技术方面的律法,既然保护科学技术与科学成果,更要保护科学工作者的权利。”

“专利法?”曹思诚不安地挠着自己前额所剩无几的白发,“陛下,臣实在没听说过,什么是专利法。”

曹思诚当然不知道什么是专利,朱由检少不得一一解说专利的来源与保护,为了审查所有的专利,在工商部的下面,设立了专利局。

第390章皇宫中唯一的男人

整个崇祯四年,朱由检劳心劳神,大明发生了太多的大事,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和军事,都向着现代国家的方向发展,这让朱由检得到一丝慰藉。

虽然忙碌,但除夕之夜,朱由检还是给自己放了假,他要在坤宁宫,陪自己的皇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