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将军不用客气,为大明军队做些事,我们是应该的。”

随后,不断有百姓将滚热的饭菜送到明军的营帐,郑兴这里,单独送来一份,除了吃不完的大米饭和六个菜肴,还有半坛烧酒。

“李头,军中有规矩,战争期间,不得饮酒,米饭和菜肴,郑某就受了,这坛烧酒,无论如何,郑某不敢领受。”

听说是军规,李通也不再勉强,他就陪在郑兴的身边,看着郑兴狼吞虎咽。

亲兵收拾完碗箸,李通小心地问道:“郑将军,今天的海战……”

“奥,明军大获全胜,西班牙舰队全军覆没,连他们的舰队指挥官都投降大明了。”郑兴随口说道。

“大获全胜?西班牙舰队投降了?”李通的嘴巴,顿时像是河马,“郑将军,这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这里是西班牙的地盘,如果我们不能打败西班牙的舰队,谁敢大摇大摆地在帕萨伦港登陆?”

李通更加激动起来,他颤抖着问道:“郑将军,那大明的舰队,以后还会在南洋吗?”

“这是当然,要是我们走了,西班牙人不是又回来了吗?李头放心,我们以后就驻扎在南洋,长期保护南洋的汉人。”

“苍天有眼呀!”李通像是中了邪似的,跪在地上又是一通乱叩。

“李头……”

李通向西面八方都叩过头,这才重新坐到郑兴的对面,“郑将军,南洋的汉人,可是盼得太久了。”

第363章参谋李通

“陛下向南洋派出海军,就是为了解救南洋的汉人,南海舰队既然来到南洋,就不会再走了。”郑兴向李通拱手行礼,“以后,军队免不了要打扰李头了。”

“应该的,应该的。”李通一叠连声,“那南琉球群岛上的西班牙人……”

“李头放心,我们会将他们完全驱逐出去,如果他们不识相,我们就歼灭他们,现在的南海舰队,已经不是西班牙人可比的,我们今天打败的,就是西班牙、荷兰与葡萄杨的联军,西夷在南洋称霸的日子,已经不长了。”

“郑将军是说……”

郑兴觉得这军事上的谋划,暂时不宜泄露,“李头,南海舰队将来的打算,得问司令,我只是奉命行事。

“奥,呵呵,呵呵……”李通知道这是军事上的秘密,他尴尬地笑笑,也就不再追问。

郑兴转个话题,“李头谈吐不凡,应该是读书人吧?”

李通咧着嘴:“郑将军见笑了,李某原是一名秀才,因屡试不第,家中又没有了隔夜米,这才随亲友一道,远赴南洋谋生,因识得几个字,被同乡推举为帕萨伦的头领。”

“奥,听李头的口音,应该是福建人吧?来吕宋多久了?”

“李某是福建泉州人,十年前来到吕宋,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家乡。”李通的眼神里,隐隐有一丝伤感,该是动了乡思之情,“郑将军从福建来到吗?泉州现在有没有变化?”

郑兴没有专门说到泉州,而是将朱由检登基之后,大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简单说了一遍。

李通唏嘘不已,要是自己没有离开大明……但他很快就摇头,这是不可能的,他离开家乡已经十年,家乡的人已经不认识自己,而且自己与家乡,现在已经没有一丝关联。

“大明海军初来南洋,李头能否将吕宋的西班牙驻军情况,简单说说一二,郑某回去,也好请示司令?”

说到吕宋的事,李通顿时打开了话匣子。

据李通讲述,西班牙人是在大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来到吕宋的,大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在吕宋的南部建立马尼拉城,主要役使当地的土著和来到吕宋的汉人,在南琉球群岛开挖金矿,并且从美洲贩来大量的白银,以购买大明的瓷器、丝绸、茶叶等,运回西班牙国内高价出售。

大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不甘心受西班牙人奴役的汉人,在当地海盗首领李凤的带领下,与西班牙人发生大规模的战斗,李凤差攻下了马尼拉,后来,李凤战败逃走,汉人在吕宋再也没有反抗能力,基本上任由西班牙人与当地土著的欺凌。

现在南琉球群岛上,西班牙的军队据说有六千,主要驻扎在马尼拉总部,在吕宋岛上的金矿碧瑶、圣克鲁斯,棉兰老岛上的铜矿所在地苏里,也有驻军,其它地区没有驻军,或者驻军很少,主要由土著或者汉人维持统治,西班牙人会定时巡视全岛,收取租金,有时也用舰队沿海巡视。

“金矿、铜矿?李头,你说南琉球有金矿?”郑兴不愧海盗出生,听说金矿,眼睛霎时发出攫取的光芒,好似黄潺潺的金子就在他的眼前飞舞。

“是,郑将军,西班牙人占据南琉球群岛,他们的利润,主要在三个方面:金银铜矿、贸易、租金。”

“李头知道这些矿场所在的位置吗?”

“知道一些,但不完整,也不太确切,这些矿场所在的位置,西班牙人保护得非常严密。”

“知道就好,李头能画出这些矿场所在的位置吗?”

“行,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准确。”李通拿起纸笔,飞快第画出南琉球群岛的草图,又在草图上出各种矿场所在的位置。

郑兴待要收起草图,发现墨迹未干,只好暂时晾着,“李头怎么知道这些矿场的位置?”

“郑将军有所不知,李某在这帕萨伦城担任汉人头领,除了管理帕萨伦城的秩序,此外就是为初入吕宋的汉人指明工作方向,免得他们在岛上瞎撞。”

“奥。”郑兴明白了,李通的工作,相当于汉人商会,为初来吕宋的汉人劳力选择合适的工作,应该还会收取少量的费用,西班牙人也会给他一个大致的方位。

“郑将军,这些矿场……”

“哈哈,现在还说不准,郑某只是给司令提供一些有用的讯息,至于将来怎么样,由司令决定。”

“那是,那是。”李通也没有追问。

“李头,当地的土著怎么样?”郑兴这话问得含糊,他需要土著的一切讯息,越详细越好。

“郑将军,据西班牙人估计,当地的土著,原来超过三百万,西班牙人在侵入南琉球以后,与当地的土著发生冲突,于是开始屠杀当地的土著,加上劳役的死亡,现在土著只有二百万人。”

“二百万?这么多?”郑兴有些头大,这二百万人又不能屠杀,管理起来难度比台湾大多了,“他们与当地的汉人,平时关系怎么样?”

“汉人在整个南琉球群岛不过二十万人,比当地的土著少多了,加上西班牙人的纵容与挑拨,经常发生土著欺负汉人、抢夺汉人财物的事。”说到土著,李通恨得咬牙切齿,他对土著的痛恨,甚至超过西班牙人,西班牙人对汉人的欺负和盘剥,通常是间接的,比较隐晦,而土著对汉人的欺凌,是直接的、赤裸裸的。

“那按照李头的说法,就是赶走西班牙人,还是不能保证汉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应该是这样,土著人口是汉人的十倍,他们人多,而且野蛮、懒惰,抢夺汉人的财物时,他们非常齐心,除非但军队常驻,否则汉人的利益还是难以保证。”

“可是大明的军队不可能都住在岛上,否则,数万人的队伍,军饷、弹药、粮食如何解决?”

“军饷可以由岛上的汉人支付,粮食也行,只是这弹药补给,实在没有办法。”李通不是神,岛上并没有火器制造厂,他也变不出弹药。

“李头,数万人的军队,军饷与粮食都不是小数目,况且谁能保证供给及时?”郑兴的意思,一旦粮饷供应不上,岛上的军人蜕变成海盗也说不定,军人也要吃饭。

“郑将军,粮饷不是问题,西班牙人占据南琉球的时候,每年都会收取租金,这些租金作为军饷,应该不成问题,但要保证供应,岛上必须建立地方官府,由官府出面,负责粮饷的长期供应。”

建立地方官府,不是郑兴的事,那是朝廷的事,但郑兴有些兴趣,他随口问道:“那依李头所说,岛上如何建立官府?”

“把南琉球纳入大明的管辖范围,比如,设立南琉球省,在全岛范围内,不论土著还是汉人,都要缴纳赋税,岛上的赋税,养活这几万军队,应该不成问题。”

“立省?”郑兴看着李通,怎么觉得他和朱由检差不多,喜欢在新征服的地方立省,如果南琉球群岛真的立省了,那他郑兴就是大明开疆的功臣,他不禁心潮澎湃。

“郑将军,只有立省,建立长期的税收体制,大明的军队才能在岛上常驻。否则,即使赶走西班牙人,汉人在岛上处于巨大的人口劣势,还是摆脱不了被欺凌的命运。”

“李头领说得不错,一旦赶走岛上的西班牙人,我会向司令提出建议,让朝廷派出文官。”是否立省,是朝廷的事,郑兴管不着,他话锋一转,“李头,南琉球群岛的物产怎么样?”

“郑将军,南琉球群岛上,有丰富的良田,能种植双季稻或者三季稻,能养活岛上的居民,而金银矿能带来巨大的利润,此外,贸易也是带来税收。”

“粮食、矿业、贸易?”这些东西,郑兴不太懂,他是海盗出身,自然知道贸易的巨大利润。

“对,粮食能让岛上的居民生存下去,矿业与贸易,能为官府提供财源。”李通说出了南琉球群岛的关键所在,还以为郑兴在考验他。

“李头的话,我一定转告朝廷,至于是否立省,我们只能建议。”郑兴见李通说得头头是道,他打心眼佩服这位曾经的秀才,“不过,要是在南琉球立省,岛上的汉人是否支持?”

“绝对支持,汉人受够了西班牙人与土著的欺凌,他们背井离乡,多是在当地活不下去了,才来南洋讨生活的,如果生活得好,又有军队保护,他们欢迎还来不及。”李通说的,也是自己的经历,他也是这些汉人中的一员。

“支持就好。”

“当年李凤是海盗,尚且能团结汉人,反对西班牙人的奴役,要是大明朝廷派出官员与军队,汉人绝对欢迎,郑将军放一百个心。”李通向郑兴做出保证。

郑兴想,要征服南琉球群岛,将汉人聚拢起来,李通的作用必不可少,最好能让他参与进来,“不知李通是否愿意来军中担任参谋一职?”

“参谋?”李通从来没听说过这种官职,也不知大道它的含义。

“就是在军队中向军官提出各种建议的人,我军每到一处,李头还要负责联络当地的汉人,协助明军驱赶当地的汉人,并领取一定的俸禄,当然,李头不是正式的军人,可以拒绝郑某的建议。”

“李某愿意为大明的军队服务。”李通知道自己已经无法通过科举入士,要想光宗耀祖,机会就在眼前,他岂有不应之理?

第364章将军,起火了

郑芝龙起得很早,昨天有五十艘福船和一些苍山船追逐葡萄牙舰船,到现在还没有任何讯息,派去寻找的苍山船也未回归,他有些心神不定,南边,那是南海舰队和他这个司令同样不太熟悉的海域。

他准备早饭后,亲率舰队去寻找这些福船与苍山船。

“司令,福船派人回来了。”

郑芝龙刚刚洗漱完毕,亲兵就过来汇报。

“什么?回来了?”郑芝龙扔下毛巾,一边向门外张望,“让他们进来。”

“是,司令。”亲兵出去,不一会儿,将等候在外面的传令兵领进来。

“见过司令。”传令兵先是给郑芝龙请安。

郑芝龙心里惦记的是福船,根本不在乎这些虚礼,“不用多礼,快说说福船到底在哪儿,遇上西夷的舰队没有?”

“司令,我们一路向南追击,没有追上葡萄牙的舰队,也没有遇上其它西夷的舰队,却遇上一个狭长的岛屿,因天气已晚,我们没有追下去,就在这个港湾抛了锚,发现港湾内并没有西班牙舰船,由我回来向司令禀报。”

“港湾?”郑芝龙拿出行军地图,从行程和地形推算了一下,应该是林加延湾,既然舰队有了下落,也安置好了,他也就放心了,“接应你们的苍山船呢?你们遇到没有?”

“遇到了,大约在中途,他们说,天亮后还要南下,不见到福船,他们暂时不会回来。”

“奥。”郑芝龙让传令兵退下。

吃过早餐,郑芝龙安排南下的任务。

留下少量福船驻守帕萨伦港,帕萨伦城由陆战第六师留下一个团驻守,这是南海舰队在南琉球群岛的第一个据。

陆战第四师与第六师余部组成西路军,由郑兴统一指挥,沿吕宋岛西海岸南下,陆战第五师为东路军,由师长杨耿指挥,沿吕宋岛东海岸南下,两支军队不断交流所在地位置,相互策应,至马尼拉城汇合。

同时,南海舰队沿西海岸南行,打击可能遇上的西夷海军,并协助西路军南下。

由于西海岸居民和西班牙的贸易据较多,李通也随郑兴南下,协助西路军及时联络当地的汉人。

郑芝龙特别叮嘱郑兴与杨耿,现在的目标,主要是西班牙人,一旦遇上西班牙人,只要没有投降,必须坚决消灭,如果是当地的土著,只要他们不反抗,不要滥杀无辜。

郑兴在李通的陪同下,从帕萨伦出发,在博哈多尔、拉瓦格,根本没有见到西班牙人,当地的汉人倒是不少。

两地都有李通的熟人,很多人还是他介绍来此谋生的。

李通说明明军的来意,两地的汉人都是热烈欢迎明军的到来,土著虽然人数较多,但明军都是荷枪实弹,他们也不敢表示异议。

郑兴并没有与土著发生冲突,他只是派出部分军人入城巡视一番,算是给当地的汉人撑撑腰。

郑兴行到阿布拉河时,中游的邦贵和下游的维甘城中都有西班牙军队。

“既然此处有西班牙人,必然有他们看重的地方,或者是矿场,或者是贸易据。”

郑兴已经在台湾与西班牙人战斗过,知道西班牙人的长短,为了节约时间,他和陈晖分兵,分别去攻打维甘城与邦贵城。

两城中都是只有数十名西班牙士兵,不到半天的时间,都被明军攻破,城中投降的数名西班牙士兵和他们的伤兵,都被屠杀,战争财刚刚开始,谁也不愿带着俘虏,走上征伐之路。

陆战第六师留下一个团的士兵,驻守两城,大明继续南下。

在阿布拉河上游的邦都城西南,郑兴第一次遇上了大股西班牙士兵。

邦都城位于中科迪勒拉山西麓,阿布拉河上游,城内倒没有多少驻军,但邦都城西南的圣克鲁斯有两座金矿,矿场内有大量的汉人与土著的矿工,为了管理这些矿工,西班牙人在此驻军数百,并建立了简易的工事。

得到邦都城的有关讯息,郑兴立即开始用兵。

陆战第六师师长陈晖,率领本部士兵与攻打邦都城,而郑兴自引大军包围了两座金矿。

驻守在金矿的西班牙士兵,开始还以为是附近的土著暴动,看到明军都是燧发枪,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但明军已经包围了金矿,他们发现明军的时候,已经被明军包了饺子。

西班牙军队依靠工事防守,准备固守待援。

他们习惯了土著的刀叉,占尽了火器上的便宜,在明军的燧发枪面前,他们失去了一切优势。

双方隔着工事,展开拉锯战西班牙军队的人数虽然少,但他们可以借助围墙的掩护,明军则是在空旷的地面上,毫无遮拦地面对西班牙人的火枪。

明军出现了伤亡,但进攻的势头却是受阻。

堡内结构不明,又有大量的汉人,明军暂时没有使用手雷。

十数名士兵出现了伤亡,李通十分感动,为了这些不认识的汉人,明军宁愿冒着生命危险强攻,他急得团团转,却是毫无办法,堡内进不去,他也无法与堡内的汉人沟通,就是进去了,也没什么用,堡内的汉人只是矿工,并没有武器,他们又不是军人。

但陆战队的数次进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