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旗?西班牙人真的要投降吗?”

“司令,既然是白旗,他们应该是做好了投降的准备。”

郑芝龙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才多长时间,明军还没开始攻城呢,“刚才那几名西班牙战俘向城头说了什么?”

“军座,西班牙战俘说,他们是圣多明戈港口的士兵,因为投降了明军,得以保全性命,而圣多明戈城内的士兵,因为不肯投降,明军破城后,将他们全部杀死了。”

“难怪……”郑芝龙后悔了,“这些贪生怕死的西班牙人,早就不该让战俘劝降。”

“司令……”

“告诉战俘,让他们继续向城头喊话,让阿尔卡拉索立即出城投降。”郑芝龙气得将自己的指挥刀狠狠地砸在地面上。

“是,司令。”

传令兵很快就回来了,“司令,阿尔卡什么索让战俘传话,他要司令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他才肯出城投降。”

“保证?”郑芝龙哼了一声,他隐隐有了一丝期待,最好阿尔卡拉索拒绝投降,“他拿什么和我谈条件,告诉他,他是无条件投降,立即打开城门,全体西班牙人缴械。”

“是,司令。”

传令兵离开之后,郑芝龙一直盯着城头,他暗自祷告:如来佛祖保佑,保佑阿尔卡拉索恼羞成怒,千万不要开城投降!

但郑芝龙失望了,他不是虔诚的佛教徒,佛祖并没有保佑他。

阿尔卡拉索像是被明军吓破了胆,西班牙战俘刚刚传出郑芝龙最为强硬也最为无理的要求,他就让手下的士兵打开了西城门。

西班牙士兵列着队,从西城门依次出城,出了城门口,他们还不忘将手中的火枪、腰间的短刀,堆放在西城门的空地上,甚至吃肉削铅笔的小刀,也是仍在刀枪堆中。

阿尔卡拉索一瘸一拐地跟在西班牙士兵身边,不知道是腿吓软了,还是本他身就是瘸子。

郑芝龙数了一遍,才四十八人,“难怪阿尔卡拉索这么乖,才这么人,往昔那个霸气的西班牙舰队,究竟去了哪里?”

没有人能够回答郑芝龙的问题。

阿尔卡拉索低着头,双上捧上自己的指挥刀,准备交给郑芝龙。

郑芝龙却是背着手昂着头,目光盯着不远处空旷的城头,似乎压根就没有发现这把象征着圣萨尔瓦多城最高权力的佩刀。

“司令……”郑兴以为郑芝龙真的没有看到。

郑芝龙没有说话,他一挥手,让郑兴去接刀。

郑兴接过阿尔卡拉索的佩刀,然后指挥士兵将阿尔卡拉索捆绑起来,随同阿尔卡拉索出城的西班牙士兵,都被明军捆了结实。

明军押着西班牙降兵,大摇大摆地从西城门入城。

入城之后,郑芝龙发现,城内还有西班牙人,“西班牙人怎么没有全部投降?向这些不肯投降的西班牙人射击。”

“砰,砰,砰。”

陆战队的士兵也不管是什么人,既然司令下达了命令,他们只管射击。

西班牙人一个个在惊讶中倒下了,他们至死也不明白,他们已经投降了,明军为什么还要射杀他们。

跟随明军入城的阿尔卡拉索的眼睛也是瞪得滚圆,他大声向郑芝龙抗议:“他们是商人,不是军队,平民,你们怎么能屠杀平民?”

既然屠杀平民的事,已经让阿尔卡拉索知道了,郑芝龙决定不让它扩散,他向郑兴使个眼色。

郑兴会意,他举起手中的燧发枪,指向阿尔卡拉索的额头。

阿尔卡拉索大惊,刚才还在咆哮的他,像是被燧发枪中了哑穴,立时闭口不言。

迟了,他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说了不该说的话,虽然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被郑芝龙判了死刑的原因。

“砰。”

燧发枪的子弹,正中阿尔卡拉索的眉心,直透入头盖骨。

一股血柱,像是喷泉似的,从阿尔卡拉索的眉心直射出来,将前面的郑兴喷了一头一脸。

郑兴用手抹去脸上的血浆,他朝依然站立的阿尔卡拉索嘿嘿一笑。

阿尔卡拉索嘴角抽动,像是要骂上两句,但他太过激动,眼神陡然涣散,身子一歪,摔倒在郑兴的视线里。

城中剩余的数十西班牙商人,被带入一间宽敞的屋子,郑芝龙亲自审问他们,诸如金银库的位置、有价值的财宝、西班牙在南洋的驻军情况等等,但他们只是普通的商人,并没有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郑芝龙一挥手,明军士兵将他们拖到屋子外面的拐角处,一个个屠杀了。

在圣多明戈港口俘获的西班牙战俘,已经没什么用处了,他们也被全部屠杀了。

郑芝龙还是恨恨不已:“才杀了数百西班牙人,距离几万还差得远,再说,你杀我几万汉人,我要百倍、千倍地讨还。”

第350章第二十三个省

依靠汉人、安抚土著、搜查金银珠宝,是郑芝龙征服台湾每一个城堡后,不变的三步曲,现在的台湾,西班牙人已经死绝了,南部只有数百荷兰战俘,其余的全部是土著与汉人。

据郑芝龙估计,土著大约有十万人,他们大多是不同时期从大陆渡海而来,只是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历史,如果有家谱,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他们的祖先。

不过,从他们的方言当中可以看出,这些人说的话与闽南语非常相近,相互之间能勉强听得懂对方的话语,应该从福建来的居多,福建与台湾,只隔着一条狭窄的海峡。

至于汉人,大约有三万,他们说的是正宗的闽南语,应该从福建来的时间还不长,如果时间久了,他们的方言可能要发生一些变化,到时候又可能找不到自己的祖先了。

如果现在不及早归化,将来台湾岛民智得到开发,会不会脱离大陆自立,谁也说不准,毕竟台湾是孤悬在海上,与大陆隔着一道比心还宽的海峡。

郑芝龙要做的,先要让汉人归心,再利用汉人与土著的和睦关系,一步步同化当地的土著,当然,他只是军人,只能做好现在的事。

在大明的地方官员来到台湾之前,南海舰队充分利用当地的汉人,协助陆战队在各地建立地方军政府,初步有效统治台湾各地。

等朝廷向台湾派来大批的地方官员后,南海舰队就会从军政府中撤出,将台湾交给这些文官们,南海舰队还是要回归到征伐的本色当中。

在朝廷派来的官员到达之前,南海舰队已经占据了整个台湾岛。

梁用的陆战第十旅驻扎在台湾南部,以大员为中心,城堡还包括汕尾,附近村落由于遭到荷兰人的欺凌,在明军到来之后,由于汉人的引导下,土著也能亲近大明。

吴才茂的陆战第十一旅,已经完全荡平了大肚王国,建立以彰化城为代表的统治中心,但在此处,由于明军采用了高压政策,当地土著只是表面上归附,统治极不稳定。

北部地区,驻扎的是金会的陆战第十二旅,师长郑兴暂时也在这儿,西班牙人修筑的圣多明戈城和圣萨尔瓦多城都被明军接管,这里的百姓曾经受到西班牙人奴役,与南方的境况差不多,当地的百姓,无论是汉人还是土著,都是比较亲近大明。

郑芝龙要抹去西班牙人曾经统治过的痕迹,他将圣多明戈城依照附近的河流,更名淡水城,圣萨尔瓦多城改用原来的名称,鸡笼,但他认为,‘鸡笼’这个名字,太过土气,难登大雅之堂,遂用了同音字:基隆。

三个陆战旅通过台湾西海岸加强联系,相互协作。

为了防止荷兰人与西班牙人从南洋派出舰队,前来报复,郑芝龙将南海舰队集中到大员港口,同时传令,滞留在广州与厦门的南海舰队余部,尽快赶到大员,与他汇合。

在清理财产的时候,郑芝龙发现,圣多明戈城与圣萨尔瓦多合在一起,都比不上一个热兰遮城,两城这仅仅搜出价值五十万两的金银,加上城中的财物和港口商船上的货物,价值也不过八十万两左右。

而热兰遮城一座城堡,就搜出价值一百二十万两的金银财物,如果荷兰东印度公司愿意用每人五百两赎买人质,又有三十万的收入。

西班牙在台湾的贸易,已经远远不如荷兰,由此可见,双方在东方的贸易对比。

在京师的时候,朱由检曾经口授郑芝龙,让他在台湾和南洋地区搜集西夷的火器、技术和书籍。

通过与大明的对比,郑芝龙发现,荷兰与西班牙的火炮,口径比大明的略小,射程也近,使用的还是实心弹,他们的的火枪还停留在火铳阶段,比大明的燧发枪整整落后了一代,对大明没有多少借鉴作用。

在海军的舰船方面,西班牙在台湾仅有的几艘舰船,已经被郑兴一怒之下,全部击沉了,失去了比较的可能,荷兰的舰船,吨位比大明的广船小,火炮的数量却比广船多,结构上肯定有一些参考的价值,不过郑芝龙已经为大明找了一位精通造船技术的荷兰人斯特恩。

斯特恩现在已经去了福州的造船厂,参与大明的舰船射击,但郑芝龙还是将俘获的荷兰舰船开往福州,必要的时候给斯特恩作为参考。

关于科学方面的书籍,郑芝龙倒是搜出几本,主要是孩子们学习的书籍,他命人在荷兰人的协助下,翻译成汉语,为了防止翻译上的错误,郑芝龙是命令两套人马分别翻译,等完工后一并送至京师,但这个过程时间比较长,不是几天就能完工的。

郑芝龙给国防院发出军报。

在军报中,郑芝龙不仅汇报了台湾的战况,也汇报了剿灭大肚王国的事,最后,他向国防院建议,从福建抽调陆军驻扎台湾,南海舰队只能驻扎在大员,无法驻扎在整个台湾。

台湾战争顺利结束之后,郑芝龙遵守了自己的诺言,释放了荷兰驻台湾的最高长官普特曼斯,让他回到巴达维亚。

接到南海舰队的战报,李春烨丝毫不敢怠慢,他立即入宫,求见朱由检。

看了南海舰队的军报,朱由检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候质,你说这郑芝龙,到底打的是什么仗,这么快就平定台湾了?”

“陛下,郑芝龙胆子再大,也不敢在这件事情上欺瞒陛下吧?”李春烨有自己的判断,如果郑芝龙晚几天打下台湾,没有人认为他作战不力,也不会影响他的军功,整个朝廷,除了朱由检与国防院,恐怕找不到几个关心台湾的人。

“郑芝龙还不敢欺瞒朕,朕只是觉得,南海舰队的进军速度,似乎比陆军还快。”朱由检就像是毛头小子初婚,没入洞房的时候,天天盼着入洞房,跟猴急似的,真要入了洞房,也就那么回事,反而少了几分兴奋,期待永远比得到更加刺激。

“陛下是说,郑芝龙推进得太快了?”李春烨咧嘴大笑,“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岛屿,就是推进得快,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后遗症,难道当地的土著会展开反扑?”

“朕倒不是这个意思,土著连数百荷兰人都打不过,难道还能打得赢大明的上万士兵?”朱由检微笑着摇头,台湾战争,他知道一定会胜利,但没想到胜利来得如此之快,“朕是说,这才一个月的时间,郑芝龙就平定了台湾,人事部怕是还没安排好赴台湾上任的官员。”

“陛下……”李春烨也是笑,“台湾既已收回,今后如何纳入大明的地方管理?”

“台湾的管理,自然是立省。”朱由检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立省?应该是大明的第二十三个省。”李春烨板起手指头,快速数了一下,“陛下,台湾乃弹丸之地,要是立省,地域是不是太小了?”

“太小?不会。”朱由检拿出一份新近绘制的《大明疆域图》,“朕还是信王的时候,候质就知道朕对大明的展望,现在候质知道朕为什么发展海军吗?”

“海军自然是维护大明的疆域,为大明的商队护航。”李春烨知道,朱由检从来不会为了排场,做些没有意义的事,他发展海军,绝对不会是为了宣扬大明的所谓国威。

“候质说得不错。”朱由检差就说出‘知我者,候质也’,“可是,要维护大明海疆的安全,为出海的商人护航,海军必须要进入大海,候质看这份《大明疆域图》,看看大明面向大海的东部,有什么感想?”

李春烨接过朱由检递过的《大明疆域图》,与普通的《大明疆域图》不同,这份《大明疆域图》的东面,向外扩展了很远,“陛下,这琉球的东面,这蔚蓝色的部分,到底是什么?”

“大海,这才是真正的大海。”

“大海?”李春烨瞪大眼睛,他发现,琉球岛的东面与西面,是一样的蔚蓝色,“陛下,难道琉球的东面,也是大海?”

“当然,候质你看,大明与琉球之间,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海,但是,如果大海仅仅在这儿,那大明的海外贸易,也只能是大明与琉球之间的贸易,以琉球的弹丸之地,这些贸易能抵得上大明一个府,就天了。”

“陛下,大明的海外贸易,不是在南方吗?”

“候质只是说对了一半。”朱由检先是用手指画出南方的贸易通道,基本上就是当年郑和航行的路线,“这一条贸易路线,早已存在,是西夷最近才开辟的,但是,汉人早就发现了,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只是因为朝廷不重视海外贸易,这才逐渐废止了。”

“陛下,南海舰队将来开辟的就是这条贸易路线?”

“嗯,郑芝龙在南洋行商多年,他知道这条贸易路线的巨大利润,以及对大明的重要性。”朱由检指着《大明疆域图》上沿途的口岸,“可是,候质看看,这条贸易路线,对大明来说非常狭窄,要是沿途出现一个稍微强大的国家,这条贸易路线就可能被掐断。”

李春烨从厦门、广州开始,一路看下去,果然沿途的出口很少,也很狭窄,贸易路线很容易被别人拦腰斩断,“陛下,这些岛屿,大明有办法去除吗?”

第351章第二条贸易路线

“暂时没有办法。”朱由检也曾想过,用火药炸毁这些岛屿,破坏环境不说,那需要多少火药,才能将岛屿连根除掉?“但是,大明还有一条贸易路线。”

“还有一条?”李春烨在《大明疆域图》上到处寻找,可惜,图上并没有标出来,“陛下是说,这琉球岛东面?”

“这次候质说对了。”朱由检心说李春烨年龄不小,脑子还不糊涂,国防院院长还能当几年,“还有一条贸易通道,就在琉球岛的东面,在这一片巨大的海洋中。”

李春烨的目光被引向琉球以东,哪里果然更加广阔,“陛下,这一条贸易路线,到底会通向何方?”

“如果一直向东,会到达一个叫做美洲的大陆,它和我们生活的亚洲一样,也是一块巨大的陆地。”朱由检的思绪,已经去了那块令人向往的神秘之地,“越过这块大陆,就是我们常说的西夷。”

这么远的路径,李春烨当然不知道,他此生恐怕也没时间沿着这条路走一遭了,“陛下,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这两条路线,才会交会到一起?”

“候质说得不错。”朱由露出赞赏的眼神,看来‘地球是圆的’这句话,已经深入人心了,“候质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问题?”李春烨重新在琉球以东搜寻,实在没什么发现,“陛下是说,这片大海过于宽阔,附近没有陆地和岛屿,舰船难以在这里航行?”

“不!”朱由检摇头,“这个问题将来自会有人解决,这不是大明一家的贸易路线。”

“一家?”李春烨的目光重新来到琉球,他忽然目露精光,肩膀也是晃动了一下:“陛下,可是琉球阻挡在这条路线上?”

“候质果然观察细致!”朱由检见李春烨终于找到症疾所在,顿时如释重负,“候质应该已经看到,大明向东的海上路线,完全被琉球群岛阻挡,虽然这些岛屿中间也有一些通道,但这些通道过于狭窄,要是我们的敌人在此伏下一支军队,或者像嘉靖年间那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