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叩见史大人。”李伦惴惴不安地跪倒在史可法的座椅前。

“李参军,这段时间,赚了不少银子吧?”史可法端着茶杯,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大人……”李伦心里一沉,果然是为了伊人客栈的事,“大人,小人可没做任何犯法的事呀!”

“没做犯法的事?”史可法盯住李伦的眼睛,“你开伊人客栈的事,在赤塔府备案了吗?”

“备案?小人不知道要备案呀!”李伦觉得有些委屈。

“任何工商业,都要在县府备案,县府同意了,才可以营业,这是大明的律法,你既然开客栈,为何不懂得律法?既然不懂律法,为何不咨询府衙的人?”

“大人……”

“好了,多说也无益,现在你可是知道了,本大人念你归化有功,就网开一面,你明日去府衙补充备案。”

“是,是,小人明日就去府衙备案。”

“既然开办客栈,就得遵守大明的律法,买卖公平,不得坑蒙顾客。”

“是,是,小人明白,小人绝不会坑蒙客人。”

“李参军,你先起来。”史可法缓和了语气,“听说士兵在你那儿入住,每人是五十文铜钱?”

“是的,大人。”

“这个价格,可是不低,以后不得随意涨价,就是涨价,也得经过府衙批准,否则,府衙必会对你科以重罚,那时,你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是,是,小人绝不涨价。”

“大明鼓励工商业发展,本大人并不反对你的伊人客栈,可是,根据大明的律法,所有的工商业,都要纳税,按照《工商律》,十五税一,以后每月来府衙结算一次。”

“大人……”

“这是大明的律法规定,就是皇帝,也要纳税,你要是敢漏税,本大人一定会查封你的伊人客栈,再说,你从事的是无本的行当,十五税一,已经是最轻的了。”

“大人。”李伦盘算着,十五税一,那五十文铜钱中,就有三文要纳税,他哭丧着脸,“小人一定会按时纳税。”

“只要能正常纳税,老少无欺,我就准许你的伊人客栈存在下去。”史可法呷口茶,慢悠悠地说:“李参军可是拿了大明俸禄的人,不能只想着自己挣钱,不为朝廷办事吧?”

“请大人明示,究竟要小人如何效力?”

第293章两个大国的碰撞

史可法不紧不慢地说:“李参军,朝廷送来数千汉人,但这些汉人中,还有近千人没有携带家属,他们离家数千里,为朝廷戍边,可是,他们还打着光棍。”

“大人的意思是……”

“李参军熟悉牧民,能否为这些远离家乡的百姓,介绍一些女人为妻?不拘大姑娘小媳妇,只要年貌相当就行。”

李伦深思了一会,“大人,现在牧民中男少女多,为汉人介绍女人为妻,倒是不难,不过……这人数太多,一时半会怕难以完成。”

“稍微迟也无妨,但不能拖得太久。”史可法停了一小会,又悠悠抛出句话:“这样吧,每一名汉人成亲,我会给你十文作为奖励,如果这些汉人全部娶妻,我将你的参军府,扩大一倍。”

“大人,真的?”李伦盘算开了,每一名汉人成亲,是十文铜钱,千人就是十两,再加上新的参军府……伊人客栈扩大规模,他的收入还会增加。

“当然是真的,不过,你不能用强,要耐心做好相关的工作。”史可法用手轻着前面的方桌,“这件事办好了,也会促进汉蒙两族的联系——————奥,现在都是汉人了,可以加快汉化的速度,我一定禀明皇上,为你请功。”

“多谢大人,卑职一定早日完成大人交代的工作。”李伦向史可法行礼,“大人要不要……”

史可法摆摆手:“李参军暂时据不要操心了,我是文臣,为大明守土开疆,是我的职责。”

“大人,那卑职立即前去准备?”为了银子和新的参军府,李伦都急不可耐了。

史可法拱手相送:“李参军费心了,本大人静候李参军的佳音。”

岭北省一府两县逐渐开始解冻,史可法带着洪承畴拨给他的士兵,分头给牧民们送去春小麦、玉米、红薯、土豆以及一些蔬菜的种子,至于耕作之术,就由当地的汉人负责教授,汉人用耕作之术,交换牧民的耕牛,算是一举三得。

而洪承畴则命令各地驻军,向四面派出游骑。

驻扎在北望县的明军,不仅北上茫茫的原始森林,还沿着石勒喀河,东行至黑龙江,那里已经是北海省的地域,可惜的是,他们没有遇上驻扎北海省的明军,最后他们沿途插上大明的日月军旗,返回北望军营。

赤塔府的明军,在洪承畴的亲自指导下,西出雅山,沿着希洛克河与乌达河行进四五百里,他们偶尔能见到当地零星的土著。

到五月份的时候,游骑终于西行到捕鱼儿海以东,那里到处都是布里亚特人,游骑数量太少,他们只是负责侦讯,并没有才采取任何归化措施,也没有与布里亚特接触。

六月,游骑带回捕鱼儿海的讯息。

洪承畴见岭北省的一府两县,牧民已经安于农业劳作,就想带着军队去捕鱼儿海,为大明开拓边疆,但史可法不同意。

他反对西进捕鱼儿海,主要还是粮食问题,现在捕鱼儿海周围的百姓,都是渔猎,根本没有储存过冬的物资,现在种植春小麦,显然来不及了,如果明军捕获他们,省府无法为他们准备过冬的粮食。

此外,春小麦现在还没有收割,这是极北之地第一次种植庄稼,万一收成不好,或者春小麦根本就不会抽穗、成熟,牧民白白辛苦了一年,却是没有丝毫收成,难免会闹事。

洪承畴只得作罢,但他让士兵们整修了雅山口的道路,为将来大军西进做好准备。

六月底,正正在监督士兵修筑路基的洪承畴,接到游骑回报:“雅山以西,有一队蓝眼睛、红头发的人,长得很像传说中的魔鬼,他们打着收购皮毛的幌子,却是沿途抢夺当地百姓的财物,甚至杀人放火、强暴女人,有时还将百姓的妻女掠走。”

“当地的百姓不会反抗吗?”洪承畴皱着眉头,他也是第一次听说这种像人又像鬼的红毛。

“他们有枪,和我们的燧发枪差不多,百姓根本无法接近他们。”

“有枪?”洪承畴大惊,难道他们就是朱由检说的俄罗斯人?“他们离此多远?”

“他们一路东行,现在距离雅山口,大约有两天的路程。”

“两天?”洪承畴盘算着,现在西出雅山,还来得及,“他们有多少人?”

“我没人离得太远,看不真切,估计有近百人。”

“近百人?他们也有火器?”洪承畴沉思片刻,“你先回去,再探再报,看看他们有没有火炮之类的重型火器。”

“军座,他们没有重型火器,只有火铳,或者是火枪。”

“没有火炮就好,你先去吧!”洪承畴稍稍安心。

“是,军座。”游骑向洪承畴敬个军礼,跨上马背转身去了。

洪承畴立即停止筑路,开始调兵遣将。

直属军部的炮兵团,随火炮留在锡林,洪承畴身边只有一个第十二师,共三个旅,辖九个团,其中亨九县和北望县个驻扎了两个团,赤塔这儿只有五个团,超过五千士兵。

听说来敌不足百人,洪承畴暂时没有调动亨九、北望两地驻军的计划,他留下两个团,让师长李立驻守赤塔,亲率三个团西出雅山。

雅山口已经清理了宽阔平坦的大道,适合大军通行,但人为清理的痕迹十分明显,洪承畴担心红毛发现此处明军的踪迹,所以他将两个团隐藏在通道两侧的密林里,由他亲自率领一个团,越过雅山,在一个不知名的小丘后面潜伏。

明军零星的游骑,一直盯着红毛的动向,不断向洪承畴汇报红毛的位置。

一天后,红毛终于出现在洪承畴的视野中,他从小丘山悄悄探出半个脑袋,仔细看了看,果然是一直不足百人的队伍。

士兵们既期待又紧张,这是他们第一次遇到携带火器的对手。

洪承畴也是非常紧张,他不知道对方的火器到底厉害到什么程度,朱由检离开赤塔的时候,让他将俘获的火器运送到京师,说明英明神武的朱由检,也是不了解对方的火器,万一对方的火器射程远,威力大,明军的人数优势就会被抵消,况且,他也不愿用人命去换取胜利。

他蹲下身子,为了掩饰紧张的心里,洪承畴索性靠在斜坡的草地上,微闭着双眼,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见主帅安详,士兵们稍稍放心,毕竟对方只有数十人,明军的一个团,人数超过千人,还有两个团的援军在不远处的后方,而且,明军都有战马,再不济,明军也可以模仿建奴的骑兵战术,用速度和人数冲击对方的阵地。

士兵们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这些红毛必须留下,哪怕是尸体也好。

这是他们留守岭北省之后,遇到的第一场战争,也是朱由检离开后,关外明军第一次遇到敌人,他们要让皇帝必须明白,即使皇帝不在身边,他们也能消灭敌人,不管是敌人是谁。

明军一直潜伏在小丘后面,当红毛离他们只有两里的时候,洪承畴将手一招,两侧各一个营的士兵,犹如燧发枪的子弹一般,向红毛的左右两侧包抄过去。

两营骑兵在红毛侧后方汇合,加上前面的一个营,红毛已经被包围了。

红毛们似乎不在意,他们依然有说有笑,包围他们的明军,直接被他们无视。

明军开始收拢包围圈,大部分明军都下了马,他们端着燧发枪,缓缓前进,包围圈越来越小。

见到明军端着的燧发枪,领头的红毛大惊失色,笑容顿时在他的脸上僵住了。

红毛们叽里呱啦几句,明军一句也听不懂。

他们勒住战马,停止前进,然后用恐惧的眼神,打量着四面的明军。

明军还是在前进,步兵在前,骑兵在侧后方,包围圈越来越小,越来越紧。

像口袋的口被扎住,四面的明军已经无缝对接。

红毛们终于下了马,他们将数十匹战马聚在外侧,红毛们则从战马的隙缝中伸出枪管。

“原来红毛的火枪,也不能从运动的战马背上发射,看来,他们的火枪比大明的,也强不到哪儿去!”

洪承畴原来最担心的,就是红毛的战马,万一红毛战斗不利,他们就会骑着马逃跑,所以他在步兵的侧后方,预备了一些骑兵,就是准备追逐红毛的。

他也不知道有没有用,如果红毛的火枪能从马背上发射,那么追逐过去的明军骑兵,必定伤亡巨大,还不一定能留得下红毛。

“唦唦唦!”战场上只有明军步兵缓慢前进的声音,还未到燧发枪的射程,他们暂时不用瞄准。

被围在中心的红毛,则是一动不动,他们紧紧盯着四面如潮水般致密明军,只有他们的战马,不安地甩着尾巴,扭动脖子,还扬起鼻子,嗅嗅空气中异样的气氛。

两个不同的大国,两种不同的文明,将在雅山以西,开始第一次碰撞。

明军已经对红毛形成包围,又占据人数上的巨大优势,而红毛拥有明军不了解的火器,他们正静静地等着明军进入他们的射程。

第294章蓝眼睛红头发

“砰!

明军步兵估量着进入燧发枪的射程,不知道是谁,率先扣动了扳机。

那匹中弹的战马,前蹄离地,仰天长鸣,而其余的战马,却是纹丝不动,看来,红毛的战马,已经适应了枪声。

“砰,砰,砰……”

四面的燧发枪,致密地将红毛笼罩起来。

幸好有战马庞大的身躯阻挡,红毛的伤亡并不严重,但受伤的战马都是乱串,将红毛前面的移动掩体,完全掀开了口子。

更多的燧发枪的子弹,射向中心地带的红毛以及他们的战马,更多的战马受伤倒下,或者逃跑了,更多的红毛因伤亡而丧失战对明军的威慑力。

洪承畴觉得奇怪:“这些红毛,怎么不开枪?难道他们是被明军的气势吓傻了?”

没有人能回答洪承畴的问题,就是朱由检在此,他也说不准原因。

半盏茶的功夫,红毛就伤亡了十数人,横在他们前面的战马,已经逃跑或者受伤了一大半,保护他们的掩体,已经完全瓦解了。

“砰,砰,砰……”

红毛终于还击了。

但是,明军并没有伤亡,士兵们惊奇地发现,红毛的子弹,全部在明军前面的草地上下落,离士兵们的身体,还有数步远。

“妈的,原来红毛的这些火器,射程还比不上我们的燧发枪,吓老子一跳。”洪承畴终于明白了红毛到现在才还击的原因,他不相信,在这生死存亡的当口,红毛还会故意隐藏实力,红毛才几十人,一旦被明军杀光了,再好的火器,也会沦为明军的战利品。

发现红毛火器的射程比不上明军的燧发枪,洪承畴完全放心了,他让士兵打出旗语:各部队停止前进,就地射击红毛。

原来最不确定的事,就是红毛的火器,既然红毛的火器对明军没有威胁,洪承畴有信心,将这些红毛全部消灭,最好能俘获几人,连同他们的火器,一同押解赴京,送给皇帝朱由检。

燧发枪的子弹,像蝗虫一样,飞向被围在核心的红毛,他们的战马,已经伤亡殆尽,现在他们就是想逃跑,也是不可能了。

时间一在流逝,红毛的伤亡越来越多,留在地上的鲜血,已经将地上的青草,美美地浇灌了一遍,原来绿色的草叶,已经成了血红色。

看着受伤的同伴在地上大呼小叫,痛苦地发出各种惨叫交响乐,红毛气得哇哇乱叫,有些人甚至避开战马,直接向明军扫射。

但他们的子弹,不会因为他们的情绪上的变化,短时间内提高射程,明军安全地呆在他们的射程之外。

鲜血与时间赛跑,生命与时间成反比,数十红毛一丧失生命的体征。

与红毛相比,明军就像是冷静的剑客,不管对面的红毛有什么反应,他们都是有条不紊地装弹、瞄准、射击,好像对面的红毛,根本就是他们的练习的靶子。

只要红毛从马匹或者马的尸体后面探出身子,致密的子弹,就会立刻招呼他们,在四面八方的弹雨中,他们根本没有躲避的可能,受伤,那是明军对他们最轻的惩罚。

红毛已经伤亡过半,地上到处是红毛,或者是尸体,或者是受伤的身子在地面上作最后的翻腾。

红毛首领的蓝眼睛,早已碧绿,看着周围像蚂蚁一样密集的明军,他实在不明白,这到底是哪国的军队,如果说他们是波兰人、瑞典人,长得又不想,对面的这些军队,完全与附近的土著差不多,都是黑眼睛、黑头发。

要说对面的军队都是土著,打死他也不相信,这些土著哪来的火器?他们根本连铁都不会冶炼,怎么可能会造枪?

难道是他们偷了自己的枪支?也不像,对面的枪支,不仅与自己的枪支,形状不一样,而且射程更远,绝不是自己的丢失的枪支,难道是国内最新的火器,流落到了东方?

首领的脑子一片模糊,他怎么也弄不清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

但他的犹豫,白白增加了自己同伴的伤亡。

经过激烈的思想内斗,他放下手中的枪支,缓缓举起了双手:“弟兄们,我们遇到魔鬼了,抵抗只会带来更多的伤亡,投降吧,我们一定要有人回去,向皇帝陛下报告我们在东方看到的一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在山穷水尽生死存亡的时刻。

所有的红毛都学着首领的样子,扔下枪支,高举双手,面向明军,绝望地站在尸体堆旁边。

明军停止了射击,但燧发枪的枪管里,还是填装了子弹。

洪承畴朝他们勾勾手指,让他们离开战马的障碍,朝前走过来。

红毛在首领的带领下,都保持着同样的姿势,缓缓走近明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