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朱由检头,“记住,你们是代表朕在巡视北五省。”

“陛下,臣等明白!”

朱由检正要让两人退下,却发现周奎的目光闪烁不定,“周爱卿难得入宫一趟,要不要去看看凤儿?”

周奎抱拳行礼,“多谢陛下体谅臣的爱女之心!然而公事要紧,臣今天就不去了。”但他到底忍不住,“陛下,凤儿一向可好?”

“哈哈,看国丈说的,凤儿是朕的皇后,焉能不好?改日国丈大人得空闲了,自己去问问凤儿吧!”

“陛下,臣该死!”周奎大恐,刚要准备下跪行礼。

朱由检从椅子上起来,一把拉住他的右手:“国丈大人,公事已毕,朕开个玩笑而已,何必如此?”

“陛下……”

“你们先回去吧,只要发现官员们有异动现象,立即回报朕!”

“是,陛下。”

送走锦衣卫的两个首脑,朱由检暂时放下心来,他的心思,现在还集中在北五省的道路建设上。

到六月中旬,第四大道全线贯通,这是大明完工的第一条主干道,加上济南至兖州的水泥大道亦已完工,山东省的主干道,正式结束,只有河北、山西两省的水泥大道,还在建设中。

但河北、山西两省的水泥路建设,已经走上正轨,正在有序地修建,已经不会牵涉朱由检太多的精力。

关外,第三大道的北京至锡林段,早就全部完工,现在正从锡林向克鲁伦河畔的临河延伸,在临河,数千科尔沁牧民已经归化为汉人,在当地筑城定居,他们在交出战马后,得到大明朝廷提供的大批种子和农具,正在克鲁伦河两岸开耕农田。

农闲时刻,他们在当地官员和军队的指导下,开始向锡林方向整理路基。

朱由检的主要精力,又转到北五省的义务教育上,在这个全新的时代,朱由检虽然抛开了大量繁琐的政务,但他还是比以前的皇帝更加忙碌。

未来的教员正在北五省的五个师范高等学校学习,各地的校舍正在建设中,教材已经编写完毕,现在正在加紧印制,争取明年正月开学之前,所有的教材都能运送到各地,让学校正常运转。

朱由检的目标,开始的时候,农村学生的入学率,不能低于八成,而城镇学生的入学率,必须达到九成以上。

在朱由检的规划中,现在的小学,学制为四年,中学也是四年,而大学,只有两年,小学和中学,都实行义务教育,而大学,暂时不实行义务教育,待各地的工商税全部征收上来,大明的财政持续性好转之后,再根据财政状况,逐步转为义务教育。

在加紧校舍建设、广泛在百姓中宣传义务教育的同时,法务部也在加紧制定《义务教育律》,根据朱由检的倡议,新的《义务教育律》规定,朝廷、社会、家庭,都要为大明的义务教育保驾护航,鼓励私人兴办学校教育百姓。

朱由检最大的期望,就是大明的义务教育,真正能够开发民智,为社会培养新时代的人才,让个人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汉民族统治核心的北五省,正在朱由检的运筹下,开始步入资本时代的时候,远在三千外的岭北省,史可法却是加紧了将当地的游牧民族,归化为汉人,让他们早日步入农耕时代。

第288章两人一百文

大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一月初六,岭北省长史可法终于赶到岭北首府赤塔,与他一起到达赤塔的,除了府县的官员们,还有一批秀才,他们是作为孔子学校的教员,随官员们一同抵达的。

史可法不仅是岭北省的省长,也是赤塔府的知府,在岭北省,现在实行军官,暂时没有按察使、都指挥使,可以说,现在的岭北省,是史可法一人说了算。

他抵达赤塔的时候,洪承畴已经将俘获的蒙古人安置妥当,八千牧民,城内住了一千人,城外的两个居民,一共安置了两千人,还有五千牧民,分成十个村庄,居住在赤塔周围百里的地方。

其中向亨九县、北望县的方向,各有一个村庄。

洪承畴虽然没有人手和材料修筑水泥大道,但他已经派人测定了路基和方向,这两个村庄,就在未来大道的两侧,而亨九县、北望县在向赤塔方向百里的地方,也安置了居民。

这样一来,赤塔与两地交流的距离,一下子减少了二百里。

史可法刚到赤塔的时候,已经是冬季了,其实也没什么事情可做,洪承畴专门拨了一个营的士兵,作为他的护卫,他就在这些士兵的护卫下,跑了一趟北望县,重新选定未来水泥大道的路线,从赤塔至亨九的路线,他已经走了一趟。

朱由检曾经说过,这两条道路的路基一旦定下来,岭北省一府两县的建设,就围绕这两条大道。

洪承畴已经在赤塔城内修建了大量低矮的茅屋,赤塔的西半城,现在是军营,士兵们可以随时监视雅山口,而东半城的南面,是府衙和未来的商业区,北面则是居民区。

已经换上汉人名字的李伦,因为诛杀车臣汗有功,朱由检离开赤塔的时候,特意嘱咐洪承畴,要奖励性地使用他,他在城内得到一套三居室的茅草屋。

李伦的职责,是联络官,如果牧民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可以通过李伦来找史可法,史可法需要向牧民们下达什么指示,也是通过李伦来传达。

在赤塔府,李伦正式的官职是参军,那一套独立的茅草屋,就是他的参军府,此外,他每个月还有半两银子的俸禄,他是原来车臣汗的牧民中,唯一拿到大明俸禄的人。

李伦在城外有耕地和牧场,他平时都是住在城外,照看牧场牲畜,每个月有五天的时间,他和婆娘王美丽必须住在城内的参军府,牧民们如果有什么诉求,必须在这五天内解决。

十一月底,工部派出两名员外郎,押送大量的种子、农具以及一部分军粮,抵达赤塔。

史可法担心牧民将种子吃了,暂时没有分发,只是将农具分配给牧民。

赤塔已经进入冬季,天气已经十分寒冷,这时候晚上睡觉要是没有火炕,十有八九早晨起来的时候,已经死翘翘了,工部的两名员外郎和随从们,却是无炕可睡。

史可法没办法,只好将他们分配到城内的牧民家暂居,牧民家都有火炕,晚上室内的温度不会太低。

两位员外郎穆志远、许文修恰好分配到李伦家。

李伦家管吃管喝,吃喝所需银两,在穆志远、许文修两人离开后,由赤塔府一并结算。

因为家里没有闲人,王美丽亲自给穆、许二人上菜,还用半蒙半汉的语言,让他们吃好喝好。

穆、许二人已经在路上行了两月有余,一路上连个母兔都没遇上,现在见了王美丽,他们心底的某种欲望被唤醒了,看着王美丽的眼神,渐渐有些游离。

王美丽年近三十,模样倒还周正,只是腰身粗,像那种上下一样粗的水桶,再罩上蒙古袍,显得越发粗壮了,这样结实的身子,干活是把好手,却是不太养眼。

穆志远、许文修对了下眼神,他们已经病急乱求医了,刚吃过晚饭,他们就缠着李伦问东问西,而李伦总是小心翼翼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在大明的官员面前,李伦绝对不敢胡乱猜度。

穆志远急了:“我说李参军,这儿有女人嘛?”

“女人?”李伦还是没有意会,他用手指了指正在收拾碗箸的王美丽,“这不是女人吗?你们的饭菜,都是她做的。”

许文修心中大骂,他不是看上李伦的婆娘,李伦可以找其他的女人,只要不弱于王美丽就行:“李参军,我们是问,有暖炕的女人吗?”

“暖炕?”李伦不解:“炕下有柴火盆,炕上本来就是暖的——————美丽,柴火盆升起来了吗?”

两人只得苦笑,见李伦实在不解风情,只得直言相告:“李参军,我们想找一个陪睡的女人,你这儿有吗?”

“陪睡的女人?”李伦终于明白了,看来这两个大明的官员,是在打他婆娘的主意,他的眼珠,霎时血红了起来:“你们什么意思?”

许文修见势头不对,赶紧补了句:“我们付银子!”

“银子?”李伦皱了皱眉头:“你们到底是什么意思?有话就直说。”

穆志远见李伦对这种事情都不知道,这才想起他是蒙古人,“你给我们找一个女人来陪睡,我们付给你银子,公平交易。”

“银子?多少银子?”李伦不管什么公平交易,听说银子,他的眼睛里,顿时露出贪婪的光芒,一闪而逝。

“你需要多少?”许文修是第一次来到岭北这么遥远的地方,他怕吃亏了,于是先让对方说个价格,他好还价。

“你们出得起多少?”李伦是第一次遇上这样的事情,他也说不准需要多少银子。

“三十文!”许文修伸出三个指头。

“三十文?”李伦盘算着,自己的俸禄,每月才半两,也就是五百文,平均每天不过十七文,这睡上一晚,就是三十文,快要赶得上两天的俸禄了,难道银子来得这么容易?

许文修见李伦沉默不语,以为他是嫌少,他又加了一:“五十文!”

“五十文?”李伦更加惊异,这都抵得上自己三天的俸禄了,是天上掉下了馅饼,还是汉人太有钱了?

穆志远估摸着李伦有些松动,“我们每人五十文,两人就是一百文,你要是不愿意就拉倒。”

“好,好,一百文,说好了,就一晚。”李伦生怕馅饼变成砸着脑袋的石头,他赶紧应承下来:“就让王美丽晚上陪你们,我去和她说。”

李伦出去不久,就返身回来,事情算是谈妥了,但李伦一定要穆志远、许文修二人先付银子。

“我们平时,都是先睡觉,早晨起来的时候再付银子,哪有女人的边都没摸到,就先付银子的?”穆志远的嗓门,比李伦也差不了多少。

“不行,必须先付银子。”李伦断然拒绝,“我家只有一个火炕,我晚上要去别处睡,万一你们早上跑了,我上哪儿去找你们?”

“我们是大明工部的人,现在来在赤塔府公干,我们要是跑了,你可以去府衙找我们。”许文修也是不让步,他还担心李伦收了钱,再放他的鸽子。

“去赤塔府衙找你们?我敢吗?”李伦还是不让步,只有见到银子,他的心里,才会踏实。

“好吧,我们先付银子。”穆志远拍拍许文修的肩膀,示意他不要再讨价还价了,“李参军,刚才你说,晚上你去别处睡?”

“是呀,难道我在边上看着?”李伦见穆志远同意付银子,暂时对他有了好感。

“那好,你领了银子,就离开吧,这里就交给我们了。”穆志远从衣袖中摸出一串铜钱,数出一百文,交给李伦。

李伦顿时两眼发光,他穿好铜钱,带着一双儿女,趁着天未黑尽,连夜出城去了。

“爹,天都快黑了,我们这是去哪?”李伦十二岁的女儿李娟,冻得缩着脖子,她不明白,天都黑了,她爹为什么将他赶出热炕。

“娟儿,咱们这是回城外的家,今天城里来客人了。”李伦的汉话说得不错,他的家人,已经全面汉化,连称呼都是学的汉人,这才深得史可法与洪承畴的信任。

“爹,那为什么不让客人去城外住?”李伦八岁的儿子李勇哆嗦了一句,他也对被他爹从热被窝赶出的事,十分不满。

“勇儿,客人不认识城外的道路,再说,客人付了银子。”李伦牵着李勇的小手,感觉他的小手冰凉,就放到自己的手心里搓了搓。

“付了银子就能住在城里吗?那我们不要他的银子。”李勇还小,根本不知道银子有什么功用。

“小孩子家,不要乱说话,银子可以买很多牛羊。”李伦本来想说,银子可以给你买一个婆娘,想想李勇还小,就换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牛羊。

“爹,那我娘呢?”刚刚止住了李勇,李娟又来发问。

李伦大窘,幸好夜色中看不清脸色,“你娘要为客人做饭。”

“为客人做饭?那我们怎么办?”李娟撅起小嘴,还将身子扭了两扭。

“娟儿别急,爹给你们做饭。”

三人不再说话,李伦一手牵着一个,沿着城外的小路,向自己的蒙古包走去。

快到自己家的蒙古包时,李伦看到,路边有一个蒙古包,里面亮着灯。

“这不是我兄弟价的蒙古包吗?这么晚了,这么还着灯?”

第289章二十文小费

李伦的兄弟,已经死于战争中,只留下一个女儿,今天才六岁。

洪承畴登记户口的时候,李伦给她们取了汉人的名字,女儿叫李文,母亲叫王秀英。

李伦本来一直嫌弃这对孤女寡母,她们家中无丁,将来肯定会拖累自己,不过,现在王美丽在城内陪着两名汉人,还能挣到银子,他忽地心中一动。

李伦松开女儿的小手:“娟儿、勇儿,你们在外面等会,我进屋说句话,很快就会回来。”

李娟眨巴着蒙蒙的眼睛,天真地望着李伦:“爹,你快,外面太冷了。”

“是,是,爹快,爹马上就出来,娟儿乖。”

李伦拍拍帐篷,里面传出一个女人的声音:“谁呀?”

“是我!”李伦轻声说,“我来找你说句话。”

帐篷了传来抖抖索索的声音,显然是女人在移开帐篷里的障碍。

李伦对女儿很守信用,他进去之后,只说了一句话,也没等女人回话,他就出了帐篷,牵起儿女的小手:“走,咱们回家。”

回到自己的蒙古包,李伦亮羊油灯,又寻出一对备用的木材,在灯上引燃,吹去火苗,放进早就准备好的柴火盆。

帐篷里面很快就暖和起来,李伦将柴火盆放到火炕下面,过了会儿,他用手一摸,感觉炕上已经暖暖的,这才对李娟李勇说:“娟儿、勇儿,你们先上炕睡觉!”

“爹爹不上炕吗?”李娟倒是挺关心李伦的。

李伦指了指外面:“爹要去牛羊圈看看,万一牛羊跑了,后者被狼叼走了,娟儿就没得羊肉吃了。”他又在李娟的小脸蛋上抚了抚,“娟儿听话,你和勇儿先睡!”

“那爹爹什么时候回来?”李娟还是不肯脱衣上炕。

“也许一会就回来,也需要很久也说不定,娟儿和勇儿先睡,不用等爹了,乖!”

“那好吧!”李娟使劲着小脑袋,吹了这么久的寒风,她实在是困了,也懒得再管李伦的事。

李伦将李娟与李勇的外衣褪下,只剩下纱袄,看着她们钻进早就温热的火炕。

出了蒙古包,李伦从外面反系上粗布条,然后才走向王秀英的帐篷。

帐篷里面没有闭上,显然是在等待什么人,李伦掀开布门,直闯进去。

“他大伯,这么晚了,你有什么话说吗?”帐篷里油灯还在,女人脸朝外侧卧在炕上,用皮被盖着全身,她身形未动,只是抬眼打量着李伦。

“奥,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只是过来看看你。”李伦搓了搓手,又放在嘴边吹了几下:“文儿呢?睡了吗?”

“你走后,她刚刚才睡的。”女人扭动一下脑袋,向身后看了眼,见李文一动静都没有,才确信她没有被吵醒,“你今天不是应该住在城里吗?”

“说来话长,今天城里来了两个客人,我将火炕让给他们了。”李伦讪讪地笑。

“奥。”女人随意应了声,“他大伯,你就在炕沿上坐会吧!站着说话,挺冷的。”

李伦走到炕前,侧坐在炕沿上,也不说话,只是低头盯着女人。

“他大伯……”女人往里缩了缩,给李伦让出一片空间,又怕惊着熟睡的孩子,让出的空间并不大,“嫂子呢?没和你一起回来?”

“一百文!”李伦伸出右手食指,“你嫂子留在城内,一晚能挣一百文。”

“什么一百文?”女人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的。

“晚上陪两个客人,一晚就是一百文。”李伦也不管女人惊诧的目光,“秀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