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谢陛下信任!臣惶恐!”

“黄爱卿不必太过自谦,无论是资历还是人品,爱卿担任总理,都是众望所归。”

政务院总理,这是大明一人之下、百官之上的高官,比大汉、大唐甚至大明太祖年间宰相的权力,还要大一些,难怪众人都是眼红。

“陛下,我朝自太祖之后,不再设立宰相,就是担心宰相专权,现在的政务院总理,权力太大,万一……”

“爱卿们不必担心,朕自有制约之法。”朱由检也不看是谁在发言,“朕刚才说的是政务,将来大明的政务,就是在政务院的领导下,十部各付其职,但朕的朝廷,实行‘三院十部’制,其中的十部,你们已经知道,至于三院嘛……”

朱由检见众臣都是竖起耳朵,知道他们的胃口,已经被吊起了,“政务院是一院,负责政务,还有两院,分别是司法院和国防院!”

第286章三院十部制(下)

“司法院?国防院?”大臣们念叨着,这两个名词,他们似乎没见过,自然不知道这两院具体分管的事务。

“司法院就是原来的刑部,负责审理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案件,院长乔允升,副院长唐济世。”朱由检止住大臣们的议论,“司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其它两院不得干涉,就是政务院、国防院有人犯事,也得由司法院独立审判。”

“……”大臣们倒吸一口凉气,看来朱由检已经给断绝了官员贪墨的后路,司法院独立,官员们万一犯事,将来连个说情的都没有。

“司法院的下设机构,是各省的法院——————省级也将改革,原来的提刑按察使司,更名为法院,法院不再受各省布政使的管辖,而是直接受司法院领导,独立行使一省的审判权。”

“陛下,大明的司法,完全独立成院?”

“不错,司法独立,不受各级行政官员的干涉,其实,官员们也干涉不了,各级法院的人事权、经济划拨权,都只受上级法院的管辖。”朱由检追问一句:“这算不算是对政务院的制约?”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旦司法独立,别说普通的官员,就是政务院总理,如果犯事,也只能将自己交到司法院的手上,不知道独立以后的司法院,与锦衣卫、东西厂有没有两样。

“当然,司法院本身也不能凌驾于大明的律法之上,他们在审理的时候,必须以律法为依据,监察部不能干涉,但可以监督,必要的时候,朕的锦衣卫,也会监督各级法院的审判工作。”

有了监察部的监察,大臣们稍稍放心,怎么说监察部也是政务院的人。

“对于政务院,朕还有一重制约,那就是国防院,院长李春烨,副院长王在晋。”朱由检稍稍停顿会,“国防院独立主管全国的军事,大明所有的军队,都直接受国防院的统辖。”

“臣多谢陛下的信任,臣肝脑涂地以报陛下!”李春烨在朝堂长跪不起,他已经明白了朱由检的内政设计,这国防院长,乃是与政务院总理、司法院院长齐名的三大高官,分工不同,又相互制约,而国防院长,掌控全国军队,实权似乎更大些。

“侯质平身!朕再说说国防院的组成。”朱由检向李春烨抬抬手,示意他站起来,“国防院除掌控全国的军队外,下设三个部:陆军部、海军部、参谋部。”

“陆军部、海军部、参谋部?”大臣们又开始议论,从名称上,他们能明白个大概,但是,对于参谋部,了解的人却是不多。

“众爱卿,陆军部长是阎鸣泰,海军部长是秦永年,这两部,分别掌管陆军与海军,至于参谋部,部长为曹文诏。”朱由检缓缓呷口香茗,“参谋部平时为军队制定军律和训练大纲,战争时期,给前线的军队提供军情,保障粮草、器械、后备兵员补充等,但不能调动和直接指挥军队。”

“陛下,这国防院,同样不受政务院统辖吗?”

“对,‘三院分立,互不统属,彼此分权,相互制约’,这就是‘三院十部制度’的基础。”

“朝廷机构如此设计,那陛下……”

“朕是大明的皇帝,自然要掌管整个大明,朕与政务院同掌政务权,与司法院同掌审判权,与国防院同掌军事权,此外,三院的主官,都是由朕直接任命,必要的时候,朕还会直接任命各部主官、各省省长、各军军长。”

“原来如此!”大臣们这才明白,朱由检还是凌驾在一切权力之上,果然是皇权至上。

“在不同的时间节,朕的工作侧重不同,今年,朕主要的精力,是在北五省的道路建设上,而明年,朕可能就要主管北五省的义务教育了。”

朱由检精心构筑的“三院十部制”,使朝廷有一个完整的框架,他自己可以完全从中繁琐的政务中解放出来,以皇帝的身份和威望,主抓某一项具体的事务,以带面,促进大明的全面发展。

他还有一个设想,暂时还只能隐藏在自己的心中,按照这种体制,如果没有皇帝,朝廷照样可以正常运转,将来过渡到不要皇帝,或者皇帝不理政,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只有真正破除世袭,才有可能重振大明。

“陛下刚才说到的省级改革……”

“省级改革,首先,‘承宣布政使司’,蒙元的烙印太深,还是换成‘省’简洁,北、中、南共十五省,加上关外的五省,大明现在一共二十个省,但关外五省现在都是‘军管’,暂时不在改革之列。”

大臣们这才想起,大明现在已经不是原来的十五省了,这增加的关外五省,都是朱由检的杰作,难怪他有改革的手段与威望。

“省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立,与中央的类似,设省长、法院院长、总兵各一人,分别主管一省之政务、审判和后备役军备,他们分别由政务院人事部、司法院、国防院参谋部任免。”

“陛下,那一省之长,竟然管不了本省的募兵之事?”

“朕如此设立机构,不仅是为了让官员们相互制约,更是将省长从审判、军务中解脱出来,专门从事民政,努力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协助本省工商业的发展,改善本省的经济状况。”朱由检缓口气,“省长以下,比照政务院的十部,设立十个厅,各厅长由省长任免,对省长负责。”

“陛下,那府县呢?”

“府县比照省,设立相应的机构,但县级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可以少设立一些本县暂时不需要的机构。”

众人都是默不作声,除了已经任命的官员,其他人肯定有职务上的变动,甚至就此致仕,但谁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朱由检却是继续施政:“另外,朕打算撤销南北两直隶,撤销南京六部,让两直隶变成普通的省份。”

“陛下,南北两直隶在大明的地位,太过重要,千万要小心从事。”

“朕自然会重视两京——————朕还打算,在南北两京之间,修筑一条水泥大道,加强两京之间的联系,便利两京之间的人员交往和物资流通。”

“陛下,这南北两直隶,究竟如何撤销?”大臣们对修路的事,不太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在撤销两直隶的过程中,能否为自己谋得利益。

“撤销南直隶,改设江南省,撤销应天府,改设南京府,南京府作为江南省的首府。”

“那北直隶呢?”大臣们发现,撤销南直隶,与他们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撤销北直隶,重新设立河北省,撤销顺天府,设立北京府,北京府依然作为大明的国都。”

“陛下,那北直隶的首府,可还是北京?”

朱由检突然想起,河北省的人口太过集中,在一千万人口中,光北京就超过百万,人口越多,城市就显得拥挤,而且,北京太繁华,也不利于河北省其它地区的发展,“改天津卫为天津府,作为河北省的首府。”

“陛下,眼下天津太过荒凉,不过几所军营,要作为河北省的首府,万万不能。”

“爱卿不用担心,天津眼下虽然荒凉,但作为河北省的首府,必然要大规模建设,朕还会将北京所有的工厂全部迁往天津,那时天津的人口、商业,必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朝廷现在鼓励海运,天津有大沽码头,也会促进天津的发展。”

“大沽码头?”大部分朝臣都没去过天津,更不知道大沽在哪。

朱由检摆开地图,“未来的天津府,自北向南,分别是蓟县、宝坻县、武清县、静海县,在天津府的东南,是大沽码头,在码头附近设立大沽县。”

大臣们还是一知半解,“陛下,北京已经非常繁荣,为何要将河北的首府,移向荒凉的天津?”

“正是因为北京太过繁荣,人口过多,交通堵塞,朕才想起将河北的首府,移向天津,未来的北京,不得发展工业,作为国都,北京应该是全国的行政、交通、文化、商业中心,它已经承担不了过多的工业了,朕的工厂,也会迁至天津。”

皇帝亲自做表率,大臣们不会再无事生非,再说,迁不迁工厂,与他们也没有直接的关系。

“陛下行这等改革,究竟是何用意?让臣等明白陛下的用意,将来也好为新政服务。”大臣们觉得,朱由检的动作虽大,但这次政改,与他们的关系似乎不大,方向也不明确。

“这个问题问得好,朕原本就准备告知诸位。”朱由检咳嗽两声,“朕这次政改,主要是为了预防百官贪墨,虽然诸位爱卿都在廉政文书签上自己的名字,但没有监督的官员,迟早还是会偷尝禁果的。”

“陛下,这次政改,怎么会与预防贪墨有关?”大臣们一个个干瞪眼,朱由检的想法,层出不穷,谁也猜不透朱由检的真实用意。

“朕这次改革,除了要求监察部行监督之职外,各部门还要行自上而下的监督。”

第287章新时代

“陛下,如何让官员们行自上而下的监督?”

“很简单,朕只要盯住三位院长就可以了,而三位院长,又可以监督各自的下属,司法院长监督十五省的院长,政务院总理监督十部部长,国防院院长监督下属的三部与各军军长,以此类推。”

“陛下,如何类推?”

“省法院院长监督法院的其他成员,以及各府的法院院长;政务院各部长监督各自的下属,人事部还要监督各省的省长;海军部监督海军,陆军部监督陆军,参谋部监督监督各省总兵。此外,监察部们也要行使监督同级各部门的权力和责任。”

“陛下的意思,凡是任命的下属贪墨,任命的人,也要承担责任?”

“不错,是要承担连带责任,谁让他识人不明?不过,这连带的责任,不会太重,也就是立即致仕、永不录用而已。”

这还不重?大臣们都在腹诽,“陛下,属下作奸犯科,上级替他承担责任,这是闻所未闻的事,是否过于严厉了?”

“过于严厉?”朱由检突然提高声音:“那太祖将贪墨的人,天灯、活剥皮、生抽肠,是否更是过于严厉了?”

将太祖的名号挂出来,大臣们一时无法反驳。

朱由检声色俱厉:“如果要做官,就不要指望发财,你们要是想发财,那就不要入仕。”

大臣们都是暗暗冒出冷汗,不知道朱由检怎么弄出这一出,如果真要这样,那当官可是天下最危险的职业。

“现在刚刚实行连带责任,暂时网开一面,朕给每名官员,设计一份负面清单,清单上一共有三分,一名下属贪墨被查,就扣一分,扣完三分,该官员自动致仕,永不录用。”

原来有三分,官员暗暗松口气,以后不仅要监督属下,万一属下贪墨被查,一定要帮助他脱罪,帮助他就是帮助自己。

“在这份负面清单上,还有一些奖励措施。”朱由检像是洞察了官员们的心思,“凡是自己查证属下贪墨的,两次增加一分,分数上不封。”

“陛下,臣等明白了,陛下这是让臣等严格监督属下。”

“就是这个意思,有人贪墨了,朕可能不知道,但是,他的朋友、上下级可能知道,只要举报的证据确凿,朕同样在他的负面清单上加分,关于官员贪墨的事,曹爱卿,你抓紧时间,制定详细的大明《反贪律》,朕的锦衣卫,也会根据《反贪律》,监察全国的官员。”

自从魏忠贤伏诛,朱由检嫌锦衣卫名声不好,一直将他们晾着,锦衣卫已经取消了炼狱,丧失了抓捕、审判的权力,只是保留了取证的权力。现在东西厂已经裁撤,朱由检能够依靠的,只有锦衣卫了。

也许应该将监察部,像司法院那样独立出来。

“陛下,那要是举报不实呢?”官员们开始担心起来,如果举报他人可以给自己的负面清单上加分,那官员们为了自保,很可能无中生有举报别人。

“大明不以言获罪,如果没有确切的证据,监察部门不会受理,也不会影响被举报人的正常工作与升迁,但监察部门会重盯住被举报人,由此发现被举报人在其它方面贪墨的,不能给举报人的负面清单上加分。”朱由检也不希望检举成风,影响官员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不过,要是官员们惧怕贪墨,甚至惧怕为官,对大明来说,倒是一件幸事。

朝会结束之后,朱由检立即在乾清宫找见了锦衣卫指挥使郎月和指挥佥事周奎。

“臣扣见陛下!”两人战战兢兢跪在朱由检的座前。

“两位爱卿免礼!”朱由检虚扶了一把周奎,“周爱卿是朕的国丈,何须如此大礼?”

“陛下是大明的皇帝,臣参见陛下,乃是国礼,礼不可废!”周奎就着朱由检的手,站起身子,然后与郎月一样,在下首的椅子上坐下,宦官送上香茗。

“两位爱卿,一向可曾忙碌?”

“回陛下,锦衣卫维持正常运转,臣等一直呆在京师。”郎月对大明政坛的一系列改革,已有耳闻,但朱由检一直没有给他具体的任务,他总是游离在这场大潮之外。

“锦衣卫被奸人坏了名头,朕这才将你们雪藏一段时间,让你们集中整顿,恢复锦衣卫本来的面目,现在正当新政实施的关键时刻,两位爱卿,要充分发挥锦衣卫的监督作用,记住,你们依然是朕的耳目!”

“臣等自当为陛下尽职尽力!”郎月与周奎,都隐隐觉得,自己的机会就要来了。

“朕自然相信你们的忠心,否则,朕也不会讲这么重要的职务,交给你们。”朱由检轻呷口香茗,“不过,朕先要告诫你们,锦衣卫是朕的私兵,更要廉洁自律,如果你们不能正己,那何以正人?朕不希望,以前锦衣卫的恶名,在你们的身上得到延续。”

“臣等谨记陛下教诲!”

“朕已经告诫过你们,要做官就不能发财,要发财就别做官,一切,以大明的律法为依据,再不可坏了锦衣卫的名头。”朱由检的语气,那是相当的严厉。

“臣等明白了,臣等监督百官,自然自身干净。”

“如此,朕就放心了,朕以后还会看你们的行动。”朱由检微微头,“现在北五省风起云涌,你们立即安排人手,监督各地的官员、商人与宗族,监督的方式有两种,一为暗访,暗中查访各人的言行,不要惊动他们,一旦有不当言行,立即回报于朕。”

“是,陛下。”郎月应了声,“陛下,那还有一种呢?”

“还有就是明查,让锦衣卫穿上飞鱼服、麒麟服,在北五省各地招摇过市,威慑当地的官员、商人们。”朱由检觉得,魏忠贤实在做了一件好事,锦衣卫的残酷、霸道,人们应当记忆犹新,现在各种服饰的锦衣卫大量出现,当地有异心的人士,必然受到严重的威慑。

“陛下,臣等明白了,臣等一定会在大明的律法范围内,行使监督百官的权力。”

“嗯!”朱由检头,“记住,你们是代表朕在巡视北五省。”

“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