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书生反对改革,特别反对国民平等,他们聚集在一起,说到“玉婉心”,顿时群情激奋,于是,数十位书生领头,开始冲击《明报》报社。

扬子亲自出面,澄清“玉婉心”只是代表他的个人观,但书生们毫不理睬,他们依仗人多,非要扬子交出“玉婉心”,与他当面理论。

扬子因为要保护作者的隐私权,拒不交待“玉婉心”的下落,双方发生冲突,结果报社的人,将书生们痛揍了一顿。

吃了瘪的书生们,越想越气,他们来到顺天府,状告《明报》“妖言惑众”、“包庇乱党”、“当众殴打举人秀才”。

顺天府尹接到报案,立即派出衙役,前去拘役《明报》的东主扬子。

扬子见来的是顺天府的人,他丝毫不乱,先是唤过一名随从,耳语几句,然后走出大堂,面见衙役:“本人只是办份报纸,宣扬社会正能量,何罪之有?”

“我们不管你有没有罪,我们只是奉命行事,有没有罪,你去和大人说。”衙役不由分说,用铁链锁了扬子。

扬子也不挣扎,只是一个劲地冷笑。

领头的衙役大怒:“你个不识好歹的东西,我们以礼相待,你竟然敢嘲笑我们,得罪了那帮书生,你以为你有好果子吃?”一个耳光,打得扬子口鼻流血。

扬子既不擦去脸上的鲜血,也不与衙役争辩,他就像一株松树,任由衙役将锁链像藤条一样缠绕在他的全身。

衙役们一路骂个不停,但扬子只顾抬头看天,也不与衙役们争辩。

顺天府衙门前,聚集的书生越来越多,加上围观的百姓,总共有数百人,府尹面临巨大的压力。

扬子目不斜视,他昂首阔步,跨入府衙的大门。

府尹已经端坐在堂上,师爷头戴毡帽,正在注视着扬子,而堂前的八九把椅子上,端坐着几名书生,他们要不就是歪戴毡帽,要不就是鼻青脸肿,显然是刚才那群在报社被打的人。

他们一个个眉眼含笑,都是善意地看着扬子。

“堂下何人?跪下说话!”府尹一拍惊堂木,两边的衙役也是口喝“威武”。

“禀大人,草民乃是《明报》的东主扬子。”扬子没有下跪,他只是拱手相府尹行了一礼。

“跪下说话!”府尹再次拍了惊堂木。

“大人,他们缘何不跪?”扬子用手一指端坐两侧的书生们。

“大胆!他们是秀才举人,乃是原告,你是被告,再不下跪,大刑伺候。”府尹大怒,他觉得自己的权威,遭到扬子的挑衅。

扬子依然不跪:“大人,按照大明的新政,在法律面前,国民一律平等,现在原告端坐堂上,大人因何让草民下跪?”

府尹嘿嘿冷笑:“你创办《明报》,宣扬妖言,鼓惑民众,诽谤朝廷,现在又殴打生员,还敢与本官妄谈平等?”

扬子据理力争:“大人,大明不以言获罪,草民是否违反大明的法律,要等大人审判之后,才能知晓,现在大人尚未审判,焉知草民触犯律法?”

“看来,不动大刑,你是不知道什么是平等,什么是律法,来人!”府尹懒得与扬子理论,他扔下一片竹签:“先打二十,如是再犯,加倍。”

“是。”衙役如狼似虎,就要按倒扬子。

正在这时,一名在衙门外巡视的衙役,急冲冲闯进来,他来到府尹的面前,低声耳语几句,又递给府尹一张小小的纸片。

府尹顿时变了脸色,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双手不住地颤抖,“这……”

“大人……”师爷凑过来,想要看看纸片上的文字。

府尹大惊,他一把揉皱了纸片,扔进嘴里,吞了两口吐沫,却是吞咽不下,纸片卡在喉咙里,就像这个“卡”子,上不去又下不来。

看到府尹直翻白眼,师爷大恐:“快,倒杯温水。”

衙役们找来茶水,让府尹灌下,方才解决了府尹的“白眼病”。

师爷疑惑,这到底是一张什么样的纸片?“大人……”

府尹摆摆手,让师爷退下,他见衙役已经将扬子按到在地,正要行刑,急忙止住道:“你们先退下,待本官问清楚了再行刑不迟!”

衙役惊疑不定,只得放了扬子。

扬子心中懊恼,却是看着府尹微微冷笑。

府尹转过头,假装看不见扬子,“根据大明新政,所有国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然被告站立,原告也不得入座。”

“大人……”书生们也是发觉势头不对,原来这扬子,是迷雾一样的人物。

府尹也不管书生们的疑虑,他大喝一声:“来呀,撤去所有的座椅!”

八九名书生立在扬子的两侧,倒像是样子的侍卫。

府尹让原告和背个各自陈述。

听完陈述,府尹一拍惊堂木:“原来是你们去报馆捣乱,反倒诬告报馆,你们被打,罪有应得,但报馆已经在工部注册,向户部纳税,你们竟敢冲击报馆,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来呀,将这些吃饱了撑着、无事生非的书生们,拖下去,每人重杖二十。”

第283章要挣钱,找工商业

书生们被一顿乱棒,打出衙门,府尹亲自走到堂前,他躬身低首:“杨先生,书生们恶意捣乱,已经得到了教训,你看这件案子……”

扬子摸摸犹在流血的口鼻,“府尹大人,书生们意气用事,固然得到惩罚,但草民被衙役责打,该是如何处理?”

“衙役?你们谁干的?本官让你们去请杨先生,你们竟敢对杨先生无礼?”府衙目光凶狠地从衙役们的脸上一一扫过,“谁干的?站出来!”

那名打人的衙役“噗通”一声,跪在府尹面前,“大人……”

“你好大的胆子!”府尹向那衙役努了努嘴。

衙役膝行到扬子面前,“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你大人有大量,就绕过小人吧!”

“大人?哈哈,我就是一草民,办份报纸而已,哪是什么大人?”

“在小人面前,你就是大人,最大的大人。”那衙役叩头如捣葱。

扬子苦笑着摇头:“算了,你既已认错,我也不会深究,今后,凡是去报馆捣乱的人,希望你们严惩不贷。”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扬子回到报馆后,经常有锦衣卫在报馆附近晃悠,大家这才知道,报馆的东家果然不是扬子,看来,报馆的水太深了。

报馆一如既往刊登各种政论性文章,文人可以争论,但仅限于在报纸上。

关于是否解散宗人府的争论,开始的时候,反对的居多,但各路才子们发现,自己的文章要想刊登在报纸上,还是支持解散宗人府的观为好。

就在这类文章在报纸上争论不休的时候,《明报》头条刊登了一则讯息:朝廷即将在京师、济南、开封、太原、西安五府,各设立一所师范高等学校,招收秀才以上生员,学习科学知识,学制一年。

生员一旦被各地的师范高等学校录取,吃穿住将由朝廷免费供给,毕业后,赴本省各地任中小学教员,教员享受当地县令一半的俸禄。

对于科学知识,很多学员都不懂,但朝廷包吃穿住,顿时吸引大批寒门学子,而且,将来作为中小学教员,还会享受县令一半的俸禄,也很吸引屡试不第的人,毕竟他们将领取到朝廷发放的俸禄。

但秀才们很快就发现,各地师范高等学校,对生员的要求也很严格,有一定科学基础的人员优先,如果都是科学盲,则需要年龄在四十岁以下、立志终身从教的秀才。

一时间,北五省的首府,有关科学的书籍,被秀才们抢购一空,没有买到科学书籍的秀才们,只好恬着老脸,等同伴下半夜睡觉的时候,将书籍借来阅览。

《明报》的杂谈上,也随风转向了关于师范高等学校的设立,至于解散宗人府的事,暂时告一段落。

经过两次延期,北五省师范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定在腊月初八。

北直隶师范高等学校,招生异常火爆,因为全国有许多学子待在京师,加上北直隶自身的学子也很多,本来只招收两千学子,结果前来参加考试的学子超过五千。

入学考试一共分两轮,第一轮考试是单个进行,考题也只有一道,主办方从题海中任意抽出一道科学试题,只要应答者不是一无所知,就算过关。

过关的学子,留下姓名、籍贯和住址,就可以回去准备复试了。

复试的考题,是一张科学试卷,试卷用白话文写的,上面都是科学试题,科学试题虽然浅显,却是五花八门,比如:树叶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水泥是用什么材料烧制的?青菜豆腐,为什么能保平安?等等。

北直隶的人口,已经超过千万,所以招收的学子比较多,达到两千,而其它各省,都是招收一千学员。

看到学院的成绩,朱由检傻眼了,北直隶录取的两千学员,以卷面一百分计算,平均分还不到十五分,最高的才二十六分。

朱由检想想,现在他们没有一科学基础,关键还是接下来一年时间的学习,将来师资充分了,可以让他们返回学校重修。

朱由检这段时间,一直不闻窗外事,他窝在大明科学院,与科学院的科学大师们,共同编写师范高等学校的教材。

教材一共有三门:数学、科学和体育。

师范高等学校现在招收的是速成班,主要是小学教员,科学知识比较笼统,朱由检打算,将来的中学教员,科学应当分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必须单独设计。

在科学院的时候,朱由检会见了院长徐光启,徐光启向朱由检提出,在火炮与燧发枪上,设计一种缺口型瞄准装置。

“准星与罩门!”朱由检马上就想到了后世的火器。

有了准星与罩门,火器的命中率会大大提高,这种提高,依赖的是机械,而不是枪手本身的熟练程度,这会缩短枪手们训练的时间。

朱由检让徐光启亲自跑一趟火器局研发员,指导研发员的人员,在火器上安装准星与罩门,他则心满意足地回到乾清宫。

他的八项改革,府兵制已经废除,失去土地的府兵,已经移民辽宁省,义务教育以着手实施,大明第一份报纸,已经公开发行。

其余的几项,除国民平等需要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外,最大的阻力,不是来自工商,也不是来自士林,而是来自宗室,特别是分封各地的王爷们。

十二月十八日,乾清宫就来了两位不速之客。

这两人是汉中的瑞王朱常浩和洛阳的福王朱常洵。

根据大明新政,解散宗人府、解禁宗族子弟后,封地在各地的王爷们,在新元的时候,可以自行回京庆祝,但平时依然要待在封地,朱由检已经盘算好了,解禁各地的王爷们,要循序渐进。

“哈哈,两位叔王爷啥时回京的?”朱由检将两人让进正厅。

“回京不过两天。”福王朱常洵王椅上一座,肥胖的身躯,占据了椅子面上的所有空间。

“两位叔王爷一路鞍马劳顿,怎么不在王府多休息几日?才刚回到京师,就要来乾清宫看望小辈,朕于心何安?”朱由检让太监们给两位王爷上了茶。

“哎!”朱常浩叹口气,“还不是其他的王爷们上门哭着求着!”

“哭着求着?”朱由检顿时明白了,一定是为了宗族的事,瑞王与福王,是自己的亲叔叔,血缘关系最近,所以其他的王爷们,就鼓动他们前来劝谏,再不济也可以打探一下风声,“两位叔王爷,这里是乾清宫,咱们关上门说自家话,你们到底有什么诉求?”

“陛下,所有的土地,都要缴纳农业税吗?”朱常洵试探着。

“这是新政的基础,万万不可动摇!”朱由检的态度,异常坚决,“福王叔家大业大,在河南,恐怕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了,还在乎这农业税?”

“陛下,臣蒙万历爷赏赐土地,的确不少,然而臣子孙众多,一旦分配下去,怕是养活他们,都有些困难。”朱常洵再也没有了上次的豪气,他似乎学会了哭穷。

没钱还养许多孩子干嘛?朱由检一顿腹诽,“福王叔,现在大明的良田,逐渐集中到宗族与大户手中,随着宗族人口的增加这种趋势还在发展,如果大户不纳税,那朝廷何来粮食?”

“陛下,宗族人口增加是不错,但百姓的人口,也在增加,他们不是缴纳更多的粮食吗?”福王还在打着擦边球。

“没有土地,他们拿什么纳税?难道福王叔希望陕西的民变,在河南再发生一次?万一河南发生民变,那福王叔的损失,恐怕就不是这赋税了吧?”

“陛下,依靠租种土地,他们也可以养家糊口,陕西发生民变,乃是因为连续数年大旱,陕北的庄稼颗粒无收。”

“百姓是可以养活自己,但朝廷呢?朝廷何来粮食?难道让朝廷向这些勉强糊口的百姓,增加赋税?”

“……”

“官逼民反,两位叔王爷,哪一个朝代的终结,不是因为土地兼并?现在朕没有收回你的土地,只是让你们依照田亩的数量纳税,你们就心疼了?万一要是激起民变,哪一朝的王爷,有好果子吃?”

“陛下,臣也紧紧能养家糊口而已!”朱常浩哭丧着脸,他的土地在汉中,那是山川之地,地方贫瘠,比不得福王爷家大业大。

“瑞王叔,这两年在水泥厂,没少攒银子吧?这些银子,难道还比不得农田上的赋税?”

“这……”朱常浩一时语塞,他与朱由检在陕西合办的水泥厂,这两年确实攒了不少银子,但与朱常洵比起来,他依然是一个小康之家。

“瑞王叔要看清形势,朝廷需要足够的粮食来供养百官与军队,灾荒之年,还要赈灾百姓,瑞王叔如果要银子,不应该抱着土地不放,而是向工商业看齐,你看看这水泥厂,已经让你攒得盆满钵盈了,要是多办几个厂子……”

“陛下的意思,是让臣等多办其它的厂子?”朱常洵听出门道了。

第284章目标是归化城

“对,朝廷现在鼓励工商业发展,新元过后,北五省将大规模修建水泥路,就是为了便利商业物资的流通,两位叔王爷要抓住机会奥!”

“陛下,工商业不是也要纳税吗?”朱常浩眨巴着眼睛,似乎大量的银子,就在他的眼前晃动。

“赋税自然不能少,瑞王叔看看水泥厂,朕社么时候少纳税了?不是照样挣钱?”

“可是,我们不知道要办些什么厂子。”朱常洵有些沮丧,除了依靠朱由检,他实在高不懂这些技术活,也没有独立办厂的能力。

“要想开办工厂,就要有相应的技术,你看朕的水泥厂、玻璃厂、肥皂厂等,哪一个不是技术活?你们从自己的子孙当中,选择有科学精神的人,去大明科学院学习技术,有了技术,就可以自己办厂,你们又不缺资金和管理的能力,也可以将掌握技术的子孙,送到别人的工厂挣取酬劳,养活自己的家人。”

“陛下,科学院真的可以学到这些技术吗?”朱常浩最羡慕朱由检掌握的技术,水泥、玻璃、肥皂,哪一样不是独家经营?这中间的利润,只有他才知道。

“朕的技术,来源很杂,不说也罢,现在有了大明科学院,可以学到系统的技术,两位叔王爷又有办厂的实力,这往后,要攒银子,还是向工商索要。”

“陛下臣有些明白了,但是臣一时不知道要办些什么厂子。”朱常浩已经心潮澎湃,从这上说,朱由检解禁宗族,倒是给了他们挣钱的机会。

“有想法就是好的,至于办厂子的事,要慢慢来,现在最紧要的,还是陕西的水泥厂办好,新元之后,朝廷必会大规模修建水泥路,大户人家也会用水泥建房子,水泥的需求量,可是远远查出瑞王叔的想象。”

“陛下,那臣呢?臣总不能坐吃山空吧?再说,宗人府就要解散了,臣这张嘴巴,也是无处去吃了。”朱常洵觉得自己要落到朱常浩的后面了,连这样的孬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