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春烨拱拱手,“陛下,趁还有一个建议,就在‘国民平等’的前面,加上‘皇帝除外’。”

“嗯?”朱由检本来不想皇帝特殊化,但考虑到汉人大都不信宗教,信仰皇帝也好,反正皇帝迟早只会作为国家的象征,就像国旗,“朕就依卿家所奏,这第一条,两位爱卿不会再反对了吧?”

“陛下,那我们再议第二条,鼓励工商,必然影响农人耕作的兴致,再说,征收工商税,工商业主就会不干了,而且,他们的背后,就是……”黄立极拱拱手。

“黄爱卿是说东林党吧?”说到东林党,朱由检心中就来气,“他们是士林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连士林,朕都要破除他们的阶层利益,何况是东林党?他们再有阻挠,朕不介意解散东林书院,让他们成为无根之水、无水之鱼!”

“陛下,工商业主,自身也会反对。”

“他们自身发不出强烈的声音,和农民差不多,再说,朕已经给了他们平等的权利,只要他们正常纳税,朕会保护他们合法的利益,他们要是不愿从事工商业,朕也给他们机会,当农民、当士兵,他们愿意吗?”

……

“陛下,废除宗人府,解禁宗族子弟,这一条无论如何,不能实施!”

“黄爱卿的担心是什么?有话只管直说。”

“当年成祖历下这条规矩,就是预防宗族谋反,宗族地位正统,在百姓中威望极高,一旦他们谋反作乱,从者不计其数。”

“宗族谋反,朕自有长久之法,此事说来话长,今天就不讨论了,朕问两位爱卿,现在大明的宗室,一共有多少人口?”

“根据宗人府的人口统计,应该超过十万。”

“超过十万,这只是宗室直接的人口数量,如果加上他们的亲戚、管家奴仆的亲戚,这个数字怕是大得惊人。”朱由检苦笑着摇头:“他们占据大量的良田,却从不纳税,如果大明长治久安,他们的人数,迟早会达到百万、千万,那大明的良田,不是被按他们占尽吗?那时,朝廷又何来粮食?”

“陛下……”

“两位爱卿,每个朝代,最后都会被更替,这中间,究竟是什么原因?”

“百姓无粮可食,纷纷揭竿起义!”

“对,就像前几年的陕西民变,如果不是及时安抚镇压,很可能就是燃烧大明的最后一把大火,两位爱卿想想,百姓为什么无粮可食?他们的土地,到底去了哪儿?”

“陛下是说,耕地被大户兼并了?”

“耕地是被大户兼并了,而宗室,就是最大的大户!”

“陛下,即使解散宗室,百姓还是无粮可食,而且,他们可能将朝廷的赋税,转嫁到种地的百姓头上。”

“对于失去土地的百姓,在这份改革草案中,朕给了他们两个出路,一是移民关外,二是发展工商业,吸纳无地可种的农民。”

“陛下,原来北伐战争,还有这等好处?”李春烨都怀疑,朱由检在北伐之前,也许就想到了这一。

“这也是朕不惜一切代价,亲自北伐的原因。”朱由检缓和了语气,“话说回来,大明人口众多,粮食才是根本,如果朝廷不能征收足够的粮食,那各地的官员,还有军士,他们吃什么?此外,陕西的民变,如果当时朝廷有余粮,在陕西连续大旱的紧要关头,朝廷能够赈灾,也许这场民变,根本就不会发生。”

“陛下,臣还有一疑问。”

“黄爱卿有话,不必吞吞吐吐,今天只是私人问询。”

“陛下,这粮食问题解决了,无地的百姓也有了出路,可是宗室子弟的出路,到底在哪?”

“这些宗族子弟,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不让他们为大明建功立业,实在是浪费。”朱由检定个调子,“他们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务农,或者经商,或者从军,或者投身士林,只要他们喜欢,他们可以从事一切他们喜欢的工作。”

“陛下,宗室子弟一旦出笼,社会上可能就不太平静了。”

“黄爱卿的担心,主要有两:一是宗室践踏大明的律法,肆意破坏社会秩序;二是宗室拉帮结派,危害朝廷,是吧?”

黄立极头,朱由检的话,已经说到他的心里了,“陛下,臣正是有这些担心。”

“关于宗室危害朝廷的事,朕已有定夺,以后再说,两位不必担心。”朱由检预感到,今天与两位臣子的大战,就要结束了,“至于宗室践踏大明律法的事,今天还少吗?不要说侵占百姓良田、商人利益的事,如果他们看中谁家的女子,谁又能拒绝?”

“……”

“相反,废除宗人府之后,宗室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已经不复存在了,他们的特权,肯定会逐渐下降。”朱由检异常轻松起来,“在这次改革之后,所有土地的主人,都要缴纳农业税,所有的工商业主,都要缴纳工商税,这些律法,对宗室子弟也是一种限制————他们必须在大明的律法范围内从事活动。”

黄立极与李春烨都是头,大明的这些困境,到了朱由检的手中,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也许,他真的是大明的中兴之主。

作为兵部尚书,李春烨还有一担心,但他怀疑,朱由检已经有了对策,“陛下,废除府兵制,那原来的府兵,究竟如何处置?”

“李爱卿,依你看,这些府兵将如何处置?这个问题,已经不能再推了,陕西民变的时候,许多府兵因为无粮可食,也是加入暴乱,现在各地的府兵,随时可能爆发出一场葬送大明的动乱,作为兵部尚书,李爱卿将如何应对?”

“陛下,这些府兵,平时没有训练,打仗没有战斗力,他们几乎完全失去了手中的土地,生存都是问题,朝廷还欠着他们大量的军饷……”

“李爱卿,这些现状,朕都知道,朕是问爱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难道非要等到下一次民变军变,让这些大明的军人,成为反对朝廷的急先锋?”

“陛下,臣无能……”

“不是爱卿无能,是爱卿跳不出历史的圈子。”朱由检的眼中,李春烨是个本分的兵部尚书,但他缺少辗转腾挪的能力。

“历史的圈子?”

“就是爱卿对待问题,总是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其实这些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他们的根源,就是府兵制。”

“陛下要废除府兵制,实行募兵制,这一臣懂,但是,臣不能解决这些府兵的出路,而且朝廷所欠的军饷,臣也是无法向士兵交代。”

第278章第一次争执

“朕准备废除府兵制,一方面这些府兵已经没有战斗力,他们已经有普通的百姓差不多,没有必要再用军饷供养着,另一方面,朕已经给他们谋好了出路。”

“出路?”李春烨的眼睑,再次撑破了眼眶,“难道陛下准备用辽东收获的大量钱财,补发府兵的军饷?”

“不,朝廷欠府兵的军饷太多,这些银两恐怕也是不够。”朱由检摇摇头,“而且这些银两,还要建设关外,朝廷还是没有足够的银子。”

“那臣就不明白了,没有足够的银子,怎么给府兵出路?”

“现在府兵最缺的,不是银子。”

“是土地,只要有土地,他们就可以养活自己和家人。”李春烨似乎明白了,“可是,各地并没有多页的土地呀!”

“李爱卿似乎忘记朕说过的话了!”

“陛下是说关外?陛下打算将多余的府兵,移居关外?”

“对,移民关外,但大明的府兵太多,一时也移不完,先从北五省开始,挑选出合格的士兵,其余失去土地的军户,全部移民关外。”

“关外是个宝呀!”李春烨感叹,他的心中,更是感叹,对大明来说,最大的宝贝不是关外,而是朱由检,“陛下,只要能给他们土地,这些府兵,就能解散,只是北五省解决了,还有中五省、南五省呢?”

“李爱卿不用着急,凡是一步步来,先解决好北五省,为解决所有的府兵,探出一条道路,以后南方的府兵,即可照此法解决————也许还有新的解决方法。”朱由检开始为自己的大战略,留下后手。

“无论如何,先解决北五省的府兵,也是好的。”

“那两位爱卿,是同意了朕的改革草案?”

“陛下,臣还是担心宗族!”黄立极特别担心的是,宗族利用朱由检这次改革、让他们出笼子的机会,相互联络,谋取私利,让大明陷于动荡。

“黄爱卿不用担心,对于宗族,朕在关闭一扇窗的同时,给他们打开一扇门,朕已经给了他们出路,如果他们自己失去理智,那也怪朕不得。”

“陛下,臣还有一个建议。”

“黄爱卿请说。”

“刚才陛下说,先解决北五省的府兵,那这次改革,能否先在北五省试试————万一改革不成功,对大明的损失,也是不大,如果改革成功了,南方自然主动要求效法北五省。”

朱由检陷入沉思,他一时想了很多。

他虽然有后世数百年的眼光,但对于大明的政局,毕竟不是太熟悉,如果过于相信自己的眼光,难保不出事。

改革,犹如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能保证万一,况且,后世的改革,也是常常进行试。

现在大明的赋税,还是江南一家独大,如果北五省兴起工商业,就会奋起直追,从而改变朝廷对江南赋税的依赖。

既然北五省在大明的赋税收入中不占大头,万一改革不成功,对大明的影响,也是有限。

想到这,朱由检豁然开朗:“爱卿所言甚善,朕就依爱卿所言。”

“如此臣等再不反对陛下的改革草案了!”黄立极与李春烨再次对视,都是头:“陛下,那臣等现在要做些什么?”

“你们?你们先揣摩一下,这改革的草案,是否还有遗漏和需要完善的地方,此外,在十五日朝会上,你们要协助朕,顺利通过这份草案,让它早日成为大明的律法和国策。”

“是,陛下,臣等明白了。”

搞定了黄立极与李春烨这两位重臣,朱由检心情大好,他重振大明的计划,终于要迈开第一步了,他哼着小调,正想着晚上去坤宁宫时,应该由谁侍寝的事,忽然他想到了布木布泰,她已经在军营中呆了十多天,如果再呆下去,她恐怕都后悔陪朱由检去了一趟雅山了。

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的格格,又曾是皇太极的西宫侧福晋,朱由检不知道,周玉凤是否容留她住在坤宁宫。

九月六日下午,朱由检亲自去了一趟军营,他将布木布泰接进皇城。

周玉凤见朱由检领进一名宫装女子,还以为是他看上的宫女,心道:“你喜欢哪个宫女,直接临幸得了,或者带回乾清宫,你带到我的坤宁宫做什么?”

朱由检大大咧咧向座椅上一靠:“凤儿,让婉儿、雪儿她们都过来,朕让你们认识一个新人。”

“陛下,她是谁呀?”周玉凤预感到,不是普通的宫女那么简单。

“你先让她们过来,朕一并介绍,免得同样的话,朕要说上三遍。”

“陛下,我们来了!”

婉儿与胡心雪,已经被朱由检惊动,她们主动就过来了。

“你们来得正好!”朱由检端坐在厅堂的主位上,让四女一字排开,“朕介绍一下,这位就是蒙古科尔沁部的格格,布木布泰。”

“布木布泰?这名字怎么这么拗口?”婉儿也许预感到什么事,她先从名字发发难。

“是有拗口!”朱由检笑笑,这名字不仅没有汉化,也不像“哈日珠拉”、“海兰珠”、“哈拉哈”、“乌云其其格”那样朗朗上口,“这样吧,朕以后给她赐给汉人的名字。”

“陛下,这就是你上次说的,那个来自关外的人————臣妾还以为陛下带回个男人呢!”周玉凤扫了一眼布木布泰,语气相当不屑。

“男人?朕什么时候说过要带个男人进宫?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周玉凤语塞,胡心雪说了句:“陛下,臣妾已经看到关外的女人了,穿上宫装,虽然有些妩媚,比宫中的女子,还是差了不少————陛下让她回去吧!”

周玉凤与婉儿,都是宫女出生,听了胡心雪的话,心中都是安慰。

朱由检却是不乐意了:“回去?雪儿说哪里话?今后布木布泰就是你们的妹妹了,她也是要住在宫中的。”

“妹妹?”婉儿奋起抗议:“臣妾是汉人,哪有什么蒙古人的妹妹?”

周玉凤看着朱由检的眼神,就有些异样:“陛下……”

“凤儿猜得不错,她已经是朕的女人了,以后她当然要住在宫中。”

“陛下,这大明的后宫里,怎么能有蒙古女人?”如果目光能够杀人,布木布泰已经被婉儿杀死很多次了。

“是呀,如果陛下嫌弃我们姐妹,这后宫中有的是宫女。”一向恬淡的周玉凤,今天像是被触到逆鳞,“就是宫中的太妃们,也比外族的女人强。”

“两位姐姐少说几句吧!”胡心雪主动当起和事佬,“先听听陛下怎么安排。”

“雪儿说得好!”朱由检咳嗽一声,暂时将周玉凤与婉儿的气势,完全压下去,“这关外的女人,现在已经是大明的人,她的族人,迟早也会归化为汉人,她与我们汉人,长得也没什么两样。”

“陛下,臣妾不想每天都见到外人。”周玉凤的目光,下意识扫了一眼布木布泰。

“此事以后再说,凤儿,先给布木布泰安置寝房。”

“陛下一定要将她留在宫内,东西六宫,现在不是都空置吗?”

朱由检待要发作,但是想想周玉凤的话,似乎也有道理,布木布泰现在和周玉凤她们不和,如果勉强住在一起,容易发生矛盾,再说,自己的后宫越来越大,妃子们迟早也会搬出坤宁宫,“好吧,那就先将布木布泰安置在延禧宫。”

“陛下……”婉儿还想再说什么。

朱由检挥挥手,阻止了婉儿,“来人,将布木布泰送去延禧宫。”

两名宫女低着头过来了。

“等等。”朱由检喝住了她们:“布木布泰,这位是朕的皇后,先来见见吧!”

“奴婢参见皇后娘娘!”布木布泰能听懂部分汉话,再说,从周玉凤冷若寒冰的脸上,也能看出端倪,特别是婉儿的目光,已经完全出卖了她的内心,要不是朱由检在坐,她恐怕拿个扫帚将布木布泰赶走也说不定,但布木布泰还是给周玉凤福了一福。

在朱由检的注视下,周玉凤也不吭声,她勉强还了一礼。

“这两位是朕的菊妃、梅妃!”

“奴婢见过菊妃娘娘,见过梅妃娘娘!”

“好了,布木布泰,你先去延禧宫吧,朕迟些再去看你。”

“是,陛下。”布木布泰低着头,跟在两位宫女的后面,走到宫门口,她还回头看了眼朱由检。

布木布泰一走,朱由检的神色一凛:“你们姐妹,还真是一条心呀,诚心给朕好看不是?”

“陛下,臣妾决无为难陛下的意思,只是这蒙古女人……”婉儿还是耿耿于怀,即使布木布泰已经入住延禧宫,她还有些不甘。

“还不是为难朕?婉儿,你是恃宠而骄不是?”

“陛下,臣妾不敢!”婉儿被朱由检名批评,吓得都快哭了。

“不敢?刚才你不是胆子最大吗?你的目光,几乎连朕都敢杀。”

“陛下,臣妾……”婉儿吓得跪倒在地,说话也不顺溜了。

朱由检的目光,转向周玉凤:“凤儿一向恬淡,今天怎么如此冲动?你的所作所为,还有一皇后的凤仪吗?”

“陛下……”周玉凤低下头,这是与朱由检的第一次争执,她的心中有万般委屈,却是说不出来,凤目中已经盈盈欲滴。

第279章后宫多了一个妹妹

“凤儿处事,一向识大体,今天当着布木布泰的面,却是有些失份——————也罢,也怪朕没和你们说清楚,婉儿,你先起来吧!”

“陛下……”

“朕这次北伐,行程近万里,其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