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由检的大军移到唐哈里克城内,在明军的监督下,科尔沁开始了“减丁”运动。

经过统计,科尔沁的男丁,多了两万余人,这两万多男丁,以前都是被大金国杀掉了,现在,他们的命是保住了,但必须交给明军看管。

根据科尔沁的习惯,裁减的男丁,都是壮丁,孩童不在裁减之列,朱由检一下子得到两万多劳力。

于此同时,工部部根据朱由检的圣旨,开始征调劳力,从长城古北口向北修筑水泥大道。

这条大道,从京师至长城古北口,再到锡林,全长接近一千里,朱由检将它命名为第三大道。

第三大道几乎在京师的正北,暂时修筑到锡林,将来还会向北延伸。

锡林位于锡林河畔,西边六十里的地方,就是著名的敖包山,现在还是一片草地,只有稀疏的几个蒙古包。

但锡林的地理位置非常好,依山傍河,非常适合农耕,又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避过山川河流,交通极为便利,朱由检打算,将来在这里设立府治,按照大明的律法,开始统治大草原。

朱由检将第四军的第十师和第十一师留在锡林。

第十师负责在锡林筑城,筑城的劳力,就是奥巴大汗向朱由检提供的五千壮丁,这些壮丁,并不是免费的劳力,他们按照朱由检的要求,在更改了汉名后,参加筑城劳动,每个月有一两银子的酬劳,朱由检估计,锡林也不用筑成坚城,五千壮丁,两个月应该够了。

锡林城完成后,第十师将开始在城内建立军营和商贸区,以后就驻扎在城内。

第十一师则押着科尔沁裁减的两万余壮丁,开始从锡林向长城古北口方向修筑水泥路,现在锡林还没有水泥,只能修筑路基。

朱由检上次给工部发去圣旨的同时,也给海螺集团发出通知,要求派出人员,在锡林附近建设水泥生产线,估计半个月之后,水泥厂才会投产,那时,就可以正式浇灌水泥路了。

锡林的建设正如火如荼,但朱由检没有时间再指导了,他带着第二集团军其余的将士,从锡林出发,继续北伐。

朱由检知道,前面已经没有所谓的国家了,他将笨重的火炮,全部留在锡林,士兵们和第一集团军一样,只带着燧发枪和马刀。

布木布泰也随着朱由检出征,本来朱由检觉得北方的气候将非常寒冷,而且,军营中也不适合女子,不让她跟着,但布木布泰一直坚持着要跟随大军,她认为,北方的各个游牧部落,都与蒙古人有关,她熟悉蒙古语,正好给明军当个翻译。

朱由检也觉得,布木布泰是科尔沁的格格,与蒙古人同源,也许能帮助明军收复各个残余的蒙古部落,也就同意了让她同行。

从锡林向北,朱由检的行军地图上,什么也没有,大明对这里的地形,基本上是两眼一抹黑。

朱由检一面行军,一面让人画出地形图,为了侦讯周围的游牧部落的生活状况,两翼的骑兵,各自向外侧延伸了百里。

开始的时候,朱由检遇到的,基本上是科尔沁的各个部落,大明与科尔沁已经订立和约,他们与明军,基本上是井水不犯河水。

大军向北行了十日,行程近千里,一直到克鲁伦河附近,才出了科尔沁各部的领地。

左翼的骑兵发现了牧民,他们还抓了两个俘虏,带回来交给朱由检。

已经学会了部分汉语的布木布泰,暂时充当了翻译,经过审讯,基本上弄清了他们的归属。

“布木布泰,他们到底是那个部落的牧民?”

“陛下,他们是车臣汗的牧民。”布木布泰像云雀一样,在朱由检面前晃悠着。

“车臣汗?到底是什么人?”朱由检想到了后世的车臣,不过,那是在中亚,位置显然不对。

布木布泰笑着问道:“陛下对蒙古各部,了解多少?”

“没多少。”朱由检心想,现在有这么一个懂蒙古历史的人在面前,不如好好学学,“你给朕说说,蒙古到底怎么回事,他们有那么多的部落,朕那里记得清楚。”

“那奴婢就给陛下说说?”能当朱由检的老师,布木布泰充满期待,她的小眼睛,已经瞄上了朱由检的虎目。

“长话短说。”朱由检虽然不太明白蒙古的历史,但蒙古各部太过复杂,真要从头说起,怕是三天也说不完,“你就说说大明时代的蒙古吧!”

“是,陛下!”布木布泰轻启淡红色的嘴唇,“蒙元朝廷,自从在捕鱼儿海被大明的蓝玉将军击败后,从此一蹶不振,蒙古各部也是陷于分裂的境地,虽然偶尔出现一两个强势的大汗,暂时统一蒙古,但时间都是不会太长。”

“捕鱼儿海?”朱由检想起来了,蓝玉在捕鱼儿海大败蒙元的事,他知道一,捕鱼儿海就是后世的贝加尔湖,既然蓝玉能到捕鱼儿海,朱由检也想去看看。

“捕鱼儿海。”布木布泰不断头,表示自己的记忆不会有错,“蒙古各部,主要分裂成三部分,分别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这是以大漠为中心划分的。”

“奥!”朱由检有印象,但具体的位置还是不清楚。

“这些蒙古部落,现在都在草原上,奴婢一个个说吧?”布木布泰不知道朱由检是否嫌她拖沓。

“你说吧,朕听着呢!”朱由检早就想臣服蒙古各部,永久解决大明的北部边患。

“先说漠南蒙古,你们汉人叫鞑靼。”布木布泰看了朱由检一眼,发现朱由检正在认真听讲,“他们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正宗,在蒙古各部的威望,一直很高,不过,他们也陷于分裂当中,现在主要有察哈尔部、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科尔沁部。”

“你们科尔沁不是在大漠的东面吗?”朱由检觉得自己的方位感应该没错。

“漠南十分广泛,也可以理解为成吉思汗的正宗后人,所以,它包括东蒙古。”布木布泰的确长话短说,“这一部分蒙古,以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威望最高,但林丹汗与大金国多次交战,不肯臣服大金国,已经被大金国赶到西面去了。”

“奥,你继续说。”

“漠西蒙古,你们汉人叫瓦剌,在蒙古高原的左翼,他们现在分为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他们不是正宗的蒙古人,是成吉思汗归化的其他部落,所以,即使他们有时候非常强大,也是无法统一蒙古。”

“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这两个名词,朱由检都听说过,准噶尔是后世的新疆,而土尔扈特部,在满清时候,从伏尔加河一带回归大清,也是成为百年佳话。

第263章最后的车臣汗

“嗯!”布木布泰见朱由检听得出神,更加卖弄自己丰富的蒙古知识,“准噶尔部最为强大,现在的和硕特部,被迫南迁。”

“南迁?”朱由检大惊,新疆的南面,不是青海、西藏吗?难怪他听说过“蒙藏合流”的故事,难道就发生在大明?

“对。”布木布泰肯定了朱由检的想法,“和硕特部现在已经迁到你们大明的土地上,好像是乌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似乎大明也默认了他们的南迁。”

“娘希匹!”朱由检在心里骂了一句,大金国刚刚被灭,又多出一个和硕特部在南方捣乱,“布木布泰,你继续说。”

“漠北蒙古,距离大明比较远,和大明没有正式的接触,不知道大明怎么称呼他们。”布木布泰显得无奈,“他们生活在克鲁伦河两岸,向北一直延伸到捕鱼儿海,现在主要有扎萨克图汗、土谢图汗、车臣汗三个部落,刚刚俘获的那两个牧民,就是车臣汗的人。”

“明白了。”朱由检觉得布木布泰的解说,非常简洁,是快当老师的料,“克鲁伦河距离捕鱼儿海,还有多远?”

“大约千里,这里基本上都是漠北蒙古人生活的地方,地域虽然广泛,但人口却是不多。”

“为什么?他们有了这么辽阔的土地,为何繁衍不出大量的人口?难道这儿没有河流、水草不够丰富吗?”

“河流倒是非常丰富,但这儿十分寒冷,冬季的时间太长,青草的生长期非常短,漠北蒙古,就是因为人口稀少,实力不强,才被迫世居这块寒冷的地方。”

“原来是这么回事!”朱由检微微有些担心,这地方太冷,汉人能适应这儿的气候吗?不过朱由检想起了苏武牧羊的故事,好像就发生在这捕鱼儿海附近,还有李广的孙子李陵,被匈奴俘获后,给匈奴人种地的事,好像也是发生在一带。

“布木布泰,你听说过苏武牧羊的故事吗?”

“苏武牧羊?”布木布泰摇摇头,“这个奴婢没听说过,是蒙古人的故事吗?”

“不是,这是汉人的故事。”朱由检本来想确认一下,这个故事是不是发生在捕鱼儿海,如果苏武与李陵能生活在这一带,那其他的汉人,也应该能在这儿生活,既然布木布泰不知道,那就算了。

“陛下……”布木布泰见朱由检陷入沉思,低声唤了一句。

“奥,布木布泰,你先下去吧,朕要安静一会儿。”

“是,陛下。”布木布泰离开大厅,回到卧房。

朱由检想到了车臣汗,既然暂时无法将汉人移民到捕鱼儿海,那就先将这些蒙古人迁移到这儿,蒙古人习惯了严寒,应该能适应这儿的低温。

想到这儿,朱由检唤来亲兵:“传令,立刻寻找车臣汗的大帐。”

车臣汗的大帐,在克鲁伦河的上游找到了,现在还是夏季,牧民们散落在各处放牧,大帐附近,只有两万牧民。

车臣汗发现明军的时候,他们已经被包围了,八万明军,已经将他们围得水泄不通,如果不是朱由检要俘获这些牧民,满桂恐怕早就开始冲杀了。

为了保护牧民,车臣汗组织了三千骑兵,开始冲击明军的阵地,但是,在数万燧发枪面前,这三千车臣汗的骑兵,很快就全部坠马。

“可惜呀,可惜。”朱由检十分惋惜这些骑兵,如果他们被俘获,就是很好的劳力,但他知道,蒙古人一向骁勇,如果不拿出手段,他们绝对不肯臣服。

一泡尿的时间,三千骑兵就没了,车臣汗呆住了,他的手中,勉强还能凑出两三千骑兵,但是,他再也不敢发动进攻了,他的双目,呆呆地看着外围的明军。

“陛下,我去劝说他们投降!”布木布泰挤到朱由检的面前,和士兵们在一起,她也是穿上军装,飒爽英姿。

“不行,你现在过去,太危险。”朱由检断然拒绝。

“那……陛下,不如将捕获的那两名牧民放了,奴婢让他们给车臣汗带话,让他过来和谈。”

“这个倒可以,先放掉一人。”朱由检大喜,现成的使者,“你亮明身份,告诉他们,科尔沁已经投靠大明了,如果他们不肯投降,我们将杀得他们鸡犬不留,为了所有的牧民,让车臣汗立即过来和谈。”

“是,陛下。”布木布泰反复交代那名被俘的车臣牧民,让后将他们放回去了。

“陛下,你说,车臣汗会过来和谈吗?”

“说不准,你们蒙古人的性子,朕实在说不透。”朱由检看着布木布泰,“你说呢?他们会投降吗?”

“陛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奴婢估计,他们还是会投降的,谁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牧民被杀尽。”

“那是最好,如果他们不能投靠大明,那只有死路一条。”

朱由检没有等多久,两匹战马从车臣汗的大帐中冲出来。

“陛下,他们来了。”布木布泰一阵兴奋。

“来了?是车臣汗吗?”

“奴婢不认识车臣汗,但奴婢估计,这次来的,应该不是车臣汗。”

“奥。”朱由检要速战速决,外围还有许多牧民,如果他们组织骑兵,对明军也是威胁,“先听听他们要说什么。”

马背上的两人,老远就下了战马,表示他们没有敌意,他们用蒙古话大声问道,“谁是科尔沁的格格?”

“我就是。”布木布泰迎上去,“你们是谁?”

朱由检一直端坐在马上,看布木布泰与他们说了很久,他逐渐不耐烦起来。

幸好布木布泰走过来了,“陛下,他们在查验奴婢的身份,所以说得久了些。”

“奥。”朱由检头,“他们还说了什么?车臣汗肯投降吗?”

“陛下,他们只是车臣汗的使者,他们问陛下,为何要射杀他们的牧民?”

“原来不肯投降?”朱由检大怒,“你告诉他们,朕还要将他们杀得片甲不留,弱肉强食,这是草原的规律,难打他们不懂吗?”

“陛下……”

“你别管,照实说,我看看车臣汗的人,是不是钢铁做的。”

“陛下,依奴婢看,他们到有些投降的意思,只是还没有下定决心而已。”

“这个,朕不管,朕没有时间与他们对耗,这儿毕竟是草原,是他们的地盘,你告诉他们,让车臣汗亲自过来和谈。”

“是,陛下。”

布木布泰过去,对使者说了几句蒙古话,那两名使者,抬头看了看朱由检,然后拨转马头,扬蹄而去。

“哒哒哒……”

数百骑兵,从车臣汗的大帐中奔出来,他们在朱由检的面前,一箭之地停了下来,为首的骑兵,长着圆乎乎的脑袋,身体也是滚圆,他朝明军一声大喝:“你们,谁是大明的皇帝?”

布木布泰自动充当翻译:“陛下,他在找你!”

“找朕做什么?告诉他,朕在这儿。”

布木布泰尖着嗓子:“大明的皇帝在这儿,你有什么话说?”

那人用马鞭一直朱由检:“我们好好的在放牧,你们为何要包围我们,还杀死了我们数千牧民?”

朱由检冷笑:“数百年前,汉人也是在自己的土地上种地,可是你们蒙古人,不是一样杀到我们汉人生活的地域?还统治我们汉人近百年。”

布木布泰翻译过去,那人却是仰天大笑:“哈哈哈……要是我们的成吉思汗还在,那容你们汉人到此嚣张?”

朱由检对布木布泰说:“朕懒得与他啰嗦,只是问他一句,降还是不降。”

那人却是更加嚣张:“我们是成吉思汗的后人,岂肯投降汉人?你们虽然人多,但大草原一直是我们蒙古人的天下,纵马草原,谁人能够阻挡?”

朱由检低声对身边的亲兵说:“问问那名俘获的牧民,此人是谁。”

亲兵答应着离开了,很快,他就回到朱由检的身边:“陛下,他说,此人正是车臣汗。”

“去,找两名枪法准的士兵……”朱由检本来还想生擒车臣汗,再利用他的身份,收拢附近的牧民,但车臣汗张狂的态度,让他下定了决心,而且,只要车臣汗活着,以他的威望,将来可能带着蒙古人造反,既然车臣汗如此不识抬举,朱由检正好通过消灭核心人物来摧毁他们的反抗意志。

“车臣汗,你可知道,如果你不肯投降,你的属下,一个也跑不了,他们是你的属下,也因你而死。”

“我们成吉思汗的后人,从来不在乎生死。”车臣汗虽然被明军包围,但在言语上,却是丝毫不认怂。

“你可要考虑好了,他们是因你而死。”朱由检赤裸裸挑拨车臣汗与其他人的关系。

“不要多言,要战就战,我们随时恭候。”

“难道你要为了这个汗位,忍心让所有的属下为你陪葬?”朱由检加重了语气。

车臣汗显然发现了朱由检的用意:“啊……你这个狡猾的汉狗……”

“砰,砰。”

两声枪响,车臣汗的目光迅速内敛,他在马背上晃了晃,猛然倒栽下去,一头撞在地面上。

第264章雅山与风河

车臣汗从马背上倒栽下去的时候,跟在他身边的人,都是惊呆了,但谁也没有动弹。

过了好久,他左侧的一名骑兵,从马背上跳下去,伏在车臣汗的身边,见车臣汗已经神志不清,他突然拔出腰间的弯刀,用力一划,将车臣汗的首级割下。

他一手揪住头发,翻身上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