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城一线?”朱由校似乎明白了朱由检的意思,“但向山海关修路,朕怕是修不起吧?听说水泥路修建可是要大把的花银子。”

“皇兄可以修改大明律法,征收工商税。为做表率,臣弟的水泥厂带头,按照农业税十五税一的标准,向朝廷纳税,请皇兄派人监督水泥厂。”朱由检顺带向朱由校推销工业富国的思想,免得将来自己征收工商税时,满朝的儒官呼天呛地。

以朱由校的性格,朱由检也不指望他是中兴之主,哪怕工商税执行得不彻底也没关系,只要有了开始,自己将来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嗯。”朱由校点点头,思索了一小会,“征收工商税就免了,朕明天与六部商讨修路之事,五弟,你也来参加吧!”

“参加讨论?”朱由检心想,我只是个武略将军,信王只是虚衔,看来,皇兄对修路的事动心了,自己得早作准备。

第二天朝会之后,朱由校留下了六部的十几位尚书,加上刚刚进宫的朱由检,开始讨论修路的事。

朱由校开明题义:“信王造出了水泥,水泥路不仅便利了行人商贾,更有利于朝廷军事物资的调拨。如果从京师向山海关修一条水泥路,可以让运往辽东的物资更为快捷。众卿看看,这条路该不该修?”

“修路?”尚书们窃窃私语,他们并不知道朱由校打算修路的事,这么大的事突然摆出来,他们需要时间消化,不过,这些朝堂经验丰富的尚书们,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兵部尚书李春烨对朱由检的军事才能赞美有加,虽然看不出修建水泥路对军事上有什么大的帮助,但爱屋及乌,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工部尚书黄克缵和朱由检没什么交情,但他看过了东直门外的水泥路,的确能为商贾和行人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自然也不会反对,有几位尚书和他的想法差不多;吏部尚书王绍徽、礼部尚书薛三省、内阁次辅黄立极、兵部尚书崔呈秀等人,从政局的大方向上看出,此事与朱由检有关,这位年轻的王爷并不是对方的人,便觉得没有反对的必要,而且从开场白中可以看出,皇帝是赞同修路的,皇帝一贯很少对国家的大事做出决定,好不容易做一次主,自己就不要反对了,万一触了皇帝的眉头,怕没什么好果子吃。朝廷在辽东的战事,一直不顺,谁都没有什么好办法,如果现在提出反对意见,将来皇帝追查辽东失利的原因,有人翻起现在的旧帐,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第30章第一大道

但主管钱袋子、知道国库空虚的户部尚书李起元不干了,他皱着眉头,看也不看朱由检一眼:“水泥路虽然能造福于民,给行人和商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臣以为,此时不应修路,理由有三:一、从京师到山海关,全程超过七百里,全修水泥路,大明国库严重不足;二、水泥路便于大明运输军事物资,同样适合建奴的骑兵,一旦三海关有失,建奴的骑兵倍道,两、三天就可以直逼京师;三、京师和山海关之间,山水极多,修路极为不易。”

不怪李起元反对,大明六部,各负其责。打仗由兵部负责,修桥补路有工部负责,而每项活动都需要钱,这就需要户部充分用好大明的钱袋子。

“哈哈,五弟有什么看法?”朱由校打个哈哈,将球踢给朱由检,因为修这条路是朱由检提出来的。

“李大人言之有理。”既然皇兄将球踢过来,自己只好接下。

朱由检相信李起元的考虑不是为了私利,一次性修这么长的路,支出难免令人心痛,而且,水泥路的优点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

“本王相信,李大人的理由是出于一片为国为民的公心,但大明现在面对的最大威胁,也不能不考虑。”朱由检先将目标引向辽东战争,现在的辽东战事不利,谁也不敢在这上面大包大揽,否则,你就等着掉脑袋吧。

“辽东建奴,已经定都盛京,也就是大明的沈阳,辽西已经处在建奴的直接威胁之下。建奴的目标,不言而喻,一旦山海关失守,建奴的骑兵就会直下京师,大明不是丢地伤人,而是亡国灭种。所以,本王对李大人的意见不敢苟同。一、修建京师到山海关的水泥路,的确耗费甚巨,但水泥路便于商贾通行、财物周转,减少周转周期,扩大贸易量,大明可以增加税收,而且,几百里的水泥路,要想修好,非一日之功,户部也不需要一次性付款,修一段付一段,应该不会给国库带来太大的压力;二、水泥路只能保障大明的军队供给,对建奴却没什么用,建奴的骑兵以劫掠为生,根本没有供给,要水泥路何用?三、大明对北方用兵,非军队数量不足,而是军用物资的供给瓶颈。一句话,大明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打的不是军事,而是物资供给。昔年成祖远征蒙古,士兵不足三十万,却有一百万人运送粮草物资,这才臣服了蒙古各部。如今建奴威胁山海关,一旦粮草供应不上,长城必定难保。京师与山海关之间,有高山和恶水阻隔,交通不便,加大了大明军队粮草的运输难度,一旦遇到阴雨天,道路泥泞难行,谁能保证粮草及时供应?如果因为粮草原因,造成战事不利,谁能替兵部承担责任?”不知不觉中,朱由检将兵部的几位尚书拉到自己的一边。“修筑水泥大道,可以减少弯道,缩短道路距离,既能减少物资运输的时间,又能减少物资运输的费用。”

“你就是要推销水泥,想为自己积攒财富。”李起元气急,竟然使出了人生攻击。

“本王蒙皇兄恩惕,贵为信王。有金碧辉煌的信王府可供居住,有成群的奴仆侍女伺候,有千亩良田的稳定收入,上无老人需要赡养,下无妻子儿女需要抚养,更无亲戚朋友需要接济,要许多钱财究竟有什么用处?本王已经向皇兄做出承诺,水泥厂将按照农田的十五税一的标准交纳税赋。水泥厂赚钱子,大明户部也会有一份收入。李大人,你说,本王是不是纯粹为了自己敛财?”朱由检的气势,明显压倒了李起元,加上水泥厂的收入,有一部分要交税,算是绑架了户部的其他几位尚书。

水泥厂的纳税,将是大明的第一份工商税。路只有一条,而水泥厂的收入,是长时间的,只要厂子存在,税收就会源源不断。现在大明国库空虚,如果过分在这件事上纠纷,说不定皇帝重提征收商税的问题,对于依靠江南工商业养活的李起元,以及他背后的东林党,绝不是一件好事。

现在还不是东林党一党独大的时期,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已经笼络清流派,随时可能发动对东林党的致命一击。

“可眼下正是农忙时节,哪来壮丁修路?”李起元本来不死心,但他没有得到声援,甚至东林党人都没有支持他。因为他们现在面对的不是他们的政敌,而是皇帝和信王,既然不是东林党的公敌,那就是你李起元自己的事,再说其他的尚书也不太敢提出反对意见,即使能忽略年轻的信王,却不能忽略皇帝,从他的开场白中,傻子都能看出皇帝对修路的支持。

这只是一点银子的事,不是原则问题,上纲上线也上不了,如果皇帝连这么点小事都不能做主的话,万一他发飙,乾纲独断,别人也没什么办法。

既然大家都不反对,自己何必找麻烦?所以李起元虽然顺着原来的思路继续反对,但他找了一个自己都认为站不住脚的理由。

朱由检也看出李起元不再反对修路,他只是需要一个台阶,否则他无法面对同僚。明朝的大臣们还是比较在乎名誉的,一旦名誉丢了,就会遭到士林的集体轻视,政治前途基本上就结束了。“那依李大人看,怎么解决壮丁的问题?”

这世的朱由检,虽然还未成年,但他有两世的记忆,这样的场面还是可以应付的,虽然朱由检已经有了想法,但他将球踢回给李起元,就是希望在修路已是大势所趋的时刻,李起元也能为修路尽一份力,从而让他真正支持修路,不会在将来的资金拨付过程中使绊子。

“能不能让士兵参与修路?”李起元闭目思考一会,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李大人的主意实在是妙。”朱由检的目的是修路,既然大局已定,给李起元一顶高帽也没什么不可以。但这顶高帽子要送得自然,不然效果就适得其反了。“李大人,依本王看,李大人的主意有一石三鸟之效。其一,士兵的组织纪律性好,有利于管理;其二,人呀,对自己生活过或者做出贡献过的地方,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这些参与修路的士兵,将来会更加爱京师、爱山海关、爱大明;其三,士兵本来就是由朝廷供养的,让士兵去修路,索性连酬劳都省了。李大人,不知本王的分析,是否有遗漏?”

自己想到的,人家想到了,自己没有想到的,人家也想到了。李起元只有机械地点头,平时非常自负的他,在这还未成年的王爷面前,只有崇敬的份,果然是皇家天威深不可测呀,假以时日,朱由检更加成熟,那是怎么可怕的人呀!

不仅是李起元,平时对朱由检赞赏有加的李春烨更是感觉一股兴奋的火在体内乱串,看来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没有错,朱由检是自己值得追随的人。

连平时和朱由检没有多少交集的王绍徽、薛三省、黄立极等人,也是向朱由检投去赞赏的目光,信王还是如此年轻,他究竟是如何想得这么深远?

崔呈秀也在偷偷打量朱由检,看来以前对他的轻视是大错特错,自己必须重新给朱由检定位。

最后,朱由校在一片赞同声中拍板,调五军营中四勇营的士兵修路,工部先行组织人员测量、绘图,确定路线。这是大明修筑的第一条正式的水泥路,就叫第一大道。

第31章释放柔情

从乾清宫出来,朱由检并没有回信王府,他带着徐应元,在路边随便吃了点午饭,就急匆匆出了东直门,直奔军校的建设场地,工程的进度是他非常关心的事。

“殿下,这么热的天,你怎么来了?”王慕九带着一班人在工地上指指点点,看到朱由检,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作为奋武营的特战队长,朱由检事实上的亲兵,他已经知道朱由检就是信王。

“工程进展怎么样?”看到王慕九头上的汗水,朱由检知道他已经尽力了,连监工都忙这样了,匠人们谁还敢磨洋工?没办法,在没有机器的年代,工程进度很难尽如人意。

“场地已经平整了一部分,现在开始兴建第一幢房子。但天气热,工程进展很慢。”王慕九犹犹豫豫,担心自己的工作让朱由检不满意,作为朱由检事实上的亲兵队长,他已经将自己的前途完全压在朱由检的身上。

“天气热,工程进展慢点也正常。”来自后世的朱由检,知道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他不忍心为了进度,过分虐待建造军校的匠人们。“我来看看,看有没有加快工程进度的办法。”

朱由检仔细观察,发现工匠们用青石建房,不仅要修各个棱角,还要上下左右前后都吻合,哪像深圳的国贸大厦,三天一层。“砖,用红砖。”在没有足够混凝土的时代,朱由检立刻想到用红砖代替。

“慕九,立即派熟悉地形的人,去附近找找,看哪儿有大量的黄土。”

“殿下,要黄土有什么用?”刚刚讨论建房子,一转眼却要找黄土,王慕九的脑子转不过弯来,难道黄土能造房子?

“与建房有关,你先派人找找,到时候就知道了。”朱由检看着瞪着眼睛显得傻儿巴叽的属下,心中暗暗发笑。

“是,属下这就去办。”王慕九立刻命令几名士兵去附近的山中寻找黄土。

朱由检迅速在脑中回想红砖的烧制方法:取优质黄土,放在木模中压实,用刀削成砖型,风干,放到窑洞中密封加热。工艺中除密封加热稍有难度外,其余的环节并没有难度。其实大明好像就有烧砖的工匠,不过烧的是黑砖,时间较长。

离开军校的工地,朱由检本来准备去火器局看看,但发现太阳已经偏西,索性打道回府。

魏府,魏忠贤正在大骂被他召来的朝臣。

“九千岁,我们当时也没想这么多,我们的目标是东林党。”崔呈秀赔着一千个小心。

“没想?你有脑子没?朱小五在皇帝面前如此得意,以后还有你的好日子过?上次就是你让他去奋武营,现在可好,人家如鱼得水。”魏忠贤越想越气,最近朱由检的风头越来越盛,真要盖过自己了。其实修什么第一大道,魏忠贤还不关心,但不能有朱由检提出来,最近皇帝对朱由检越来越信任,让他有一种不安全感。

崔呈秀吓得一哆嗦,再也不敢说话,特别是田尔耕,上次刺杀朱由检不成,还折损了一员大将,看到魏忠贤正在气头上,赶紧往人群中躲了躲。

见众人都是低着脑袋,一副挨训的样子,魏忠贤还是比较满意,没有人敢挑战自己的权威。“都给咱家记好了,以后凡是朱小五要做是事,你们一定要全力反对。”

“九千岁见教的是。”众人一起作答,比在皇帝面前还整齐。

朱由检却不知道发生在魏府的事,与他今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他和徐应元优哉游哉地回到信王府。

“殿下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婉儿听到马蹄声,早就倚门笑迎,一脸的灿烂,说不出是意外还是兴奋,或者两者都有。

“嗯,本来准备去火器局看看,一来天色已经不早了,二来准备建个砖厂,所以留下点时间想想。”朱由检从婉儿身边走过,缓缓进了府,顺便抹了把汗,这七月的天,依然是热,如果能下场雨就好了。

“殿下,奴婢去给你打水,你洗洗脸吧!”婉儿好像才清醒过来,转身进府,飞奔而去。不一会儿,端着一盆清水回来了。

朱由检将整个脸都埋到脸盆中,清凉的井水就一个字,“爽”。

过了好久,朱由检终于把脸从清水中抬起,擦干了沾在脸上的水珠,突然闻到一股淡淡的香水的味道。“婉儿,你用了什么香水呀?怎么……这么……嗯,清淡而悠远,幽雅而绵长,像茶香而稍淡,若酒香而不醇。”

“哪有呀?殿下。”婉儿伸出柔嫩的小手,轻轻推了一下朱由检身前的空气,娇羞不已。“殿下,你刚才说的什么砖厂呀?”她赶紧转移话题。

“砖厂就是生产一种砌墙的红砖,比用青石砌墙方便多了,建起来也快。”后世的红砖是极为普通的建筑材料,大姑娘小媳妇都知道,但这个世界还没有红砖,朱由检不知道自己的解释,婉儿能否听得懂,不过,没关系,婉儿并不会对红砖感兴趣。

“那红砖可以喝水泥比吗?”婉儿本来是朱由检的贴身侍女,两人通过房之后,她打算就这么平平淡淡富贵一身算了。朱由检修出水泥路,轰动京师,婉儿更加崇拜朱由检了,所以听到红砖这样的新鲜事物,就拿来和水泥比一比。

“红砖还真和水泥有关系。本来水泥只能用来修路,和普通人没什么关系,但有了红砖后,用红砖砌墙,必须在墙的表面抹上一层水泥,墙体才会牢靠,这样就会增加水泥的销量,看来,水泥厂要扩建了。”朱由检开始在思考,红砖是不是也像水泥一样,能为自己赚上一笔。

现在的他,最缺的就是银子,没有银子奋武营的高强度训练就无法进行下去,那他的心血就白费了。此外,修建京师到山海关的水泥路,可能也需要钱,虽然理论上是工部出钱,但一旦工部的资金出现困难,就会无限地拖延拨款的时间,到时间除非自己垫资,否则修路也会无限地拖延下去,万一遭到言官的弹劾,水泥路可能就可能成为烂尾工程。

朱由检虽然是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