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

“嗯?”朱由检从沉思中惊醒,“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今后别再滥杀无辜了,他们也是人呀!”

朱由检赶紧结束了会议,这个问题,他真不好解决。

第二天,左路军强度大凌河,但皇家第一师李俊部,却是押着所有的战俘,沿着大凌河一路向东,直奔广宁城。

李俊不仅要将战俘送到广宁,更要从广宁接受粮食、弹药和人员的补给。

左路军暂时在大凌河北岸驻守,等待李俊回归。

当李俊到达广宁的时候,原来驻扎在广宁、锦州和宁远的第一集团军,早就离开驻地,现在的辽东三城,都是孙承宗的辽东军接防。

第222章偷袭

大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三月十五日,孙承宗的辽东军进入宁远,随后又进驻锦州、广宁。

由于新的第一集团军已经驻扎在辽东的最前线广宁,山海关、宁远和锦州,已经是明军的后方,只是各驻扎一万辽东军,广宁驻扎了三万辽东军,另有两万辽东军正在修筑锦州至广宁的水泥路,将京师至山海关的第一大道,延伸到广宁。

还有两万辽东军,则是担任北伐的辅军,专门运输粮草物资,京师将北伐军的补给送到三海关,而这两万辽东军,则从山海关接手,将补给运输到广宁,广宁成了北伐军的物资中转站。

三月二十日,集结在广宁的十万第一集团军,正式向东开进,开始北伐建奴。

在广宁以东直至三岔河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本来有正红旗、正白旗、镶白旗和镶蓝旗的散兵,但莽古尔泰被皇太极调回盛京之后,各旗的散兵也全部回到盛京,在这儿与大明对峙的,是多尔衮的正白旗。

正白旗一共有二十八个满员的牛录,士兵有八千四百人,但多尔衮的防区,主要还是在三岔河以东,辽阳至盖州一线。

三岔河以西,只有西平堡和三岔河堡两个据。

多尔衮虽然参加了与大明的和谈,但他到达辽东前线后,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

如果大明和大金真能签订和约,他将固守西平堡与三岔河堡,再相机而动;如果大明与大金,无法达成和约,以大明现在的态势,大金与大明,必然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西平堡和三岔河堡,就是阻击明军的第一道防线。

无论和约能否签订,三岔河以西的西平堡和三岔河堡,对多尔衮来说,都是战略要地。

但多尔衮的士兵太少,防守的区域太过广阔,所以,西平堡和三岔河堡,只能各驻扎四个牛录,另外,多尔衮已经和驻扎在鸭绿江附近的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取得联系,一旦战局有变,双方互为策应。

明军依靠巨大的数量优势和燧发枪优势,实力已经延伸到广宁以东,游骑也是在空旷的草原上耀武扬威。

西平堡附近,随时可能见到一小队的明军游骑,而女真人的游骑,只能龟缩在西平堡内,一旦他们外出,必然会遭到明军游骑的围攻。

多尔衮来到辽阳之后,曾经以和谈使节的身份,向袁崇焕派出过使者,希望双方的游骑能够和睦相处。

袁崇焕回答得很干脆,拿和约来,只要见到和约,明军就不会驱逐大金国的游骑。

和约还未最后生效,多尔衮也没什么办法,他以为,袁崇焕这么咄咄逼人,一定是大明希望早日与大金国签订和约。

不过双方并不是战争状态,而是暂时的心照不宣的和平,多尔衮向西平堡运送物资的时候,明军从来没有为难过。

担任北伐军中路军先锋的是俞冲霄的第三军,在崇祯元年收回辽东三城的战斗中,第三军从来没有参加过战斗,袁崇焕希望第三军有练兵的机会。

袁崇焕对俞冲霄简要交代几句后,命令第三军去攻打西平堡,务必全歼西平堡这的守军,跟在朱由检身边久了,袁崇焕也知道,女真人数量有限,一定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

这天中午,一队女真人的运输队,押运一批物资,快要进入西平堡的时候,遭到明军游骑的盘查,双方发生纠缠。

明军游骑放出焰火,隐藏在附近的大批明军,迅速赶到现场,他们连人带货,将女真人全部俘获,虽然女真人一再解释,但明军根本听不懂他的语言。

二更时分,女真人的运输队,出现在西平堡的东门。

“开门,开门,我们运输的物资到了。”运输队的头领用女真话大声向城头吆喝。

“运输队?你们怎么晚上才到?我们都快断炊了。”城头上的守军欣喜若狂。

“你以为我愿意冒黑赶路呀?要不是知道你们粮食紧张……快开城门,老子连夜赶路,累得全身都快散架了。”头领骂骂咧咧。

“等等。”守军将手中的火把从城头扔下来,借着火光,看到运输队身上穿的都是大金国的皮甲,这才放下心来。

“干什么?差扔到老子头上。”头领有些生气了,“难道有明军偷袭呀?你这蠢驴!”

“对不起,对不起。”守军连声道歉,生怕运输队一生气,将粮草运走了,“这是老规矩,我也没办法。”

“现在看清楚了?再不开城,老子将粮草原路运回。”头领将火把踩灭,城下又是一片黑暗。

“这就开,这就开。”守军一叠连声答应,“开城门,迎接粮草进城。”

城门上打开,守军在城门洞里等候。

粮草车进来了,运输队的头领走在最前面,他冲守军干笑两声,“就你们几个守城呀?”

“现在不是战争时期,守城的士兵不用太多。”

“也是,现在不用搞得草木皆兵。”头领四处打量一番,黑暗中什么也看不清,“这大明的运粮车,真是好用,如果依靠战马运输,这些粮草,至少需要五百匹战马。”

“那是,那是,大明的东西就是好用,可惜,我们不会制造。”

“你们不用制造了。”头领的话还未落音,已是手起刀落,将那士兵砍翻。

其余的几名守军,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也被其他的运输兵砍杀在城门洞口。

头领打个手势:“快,抢占城门,防止建奴反扑,阿四,将运辆车移开,小磊,放焰火。”

运辆车被倒拖出城门洞的同时,一支蓝色的烟火,在西平堡的东门高高升起。

潜伏在暗处的第三军第七师师长杜桐,早就在等着焰火的出现,当天空出现蓝色焰火的时候,他一骨碌从草地上爬起来,“快上马,他们得手了。”

“哒哒哒……”

马蹄剧烈撞击地面时发出的声音,在宁静的夜晚,能传得很远,也许还加上地面的震动,军营中的女真人也被惊动了。

但他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又不知道声音从何处传过来,稍稍迟疑了一会。

就是这短短的一刻,明军抢得了先机。

第七师将马匹丢在城外,趁着夜色,徒步抢进了东城门,杜桐随着前军上了城头,“快,占领城头,建立防守阵型。”

先期进城的士兵,立即在城头围城一个半圆形的阵型,士兵们在稳住阵型之后,缓缓向前方移动,给后面进城的士兵,腾出空间。

“哒哒哒……”

一阵急促马蹄声,从城内传过来。

明军都知道,女真骑兵来了,这些从来没上过战场的士兵,顿时紧张起来,他们紧紧握住手中的燧发枪,手心流汗了都不知道。

杜桐立在士兵的身后,他静静地看着声音传来的方向,但夜色中什么也看不到。

入城的士兵越来越多,他们不断加入半圆的后面,形成了三个半圆。

有了三排士兵,杜桐渐渐放下心来,他最担心的,就是士兵们紧张的时候,一股脑将子弹都打出去,然后都要装弹,出现较长时间的间隔。

真要这样,在士兵装弹的这段时间,只好任建奴冲锋,甚至杀戮了。

马蹄声越来越近,士兵们的心里也越来越紧,他们甚至相互倚靠,来减少身子的晃动。

杜桐也感觉到了,他冲着士兵大喊:“第一军和第二军,都打下辽东三城了,在燧发枪面前,建奴就是任我们宰割的羔羊。”

士兵们雅雀无声,只有建奴的马蹄声,重重敲击他们的心脏。

杜桐见效果不明显,他急得头上都冒汗了,万一士兵被建奴的骑兵吓倒,在关键的时刻掉链子,那笑话就闹大了。

杜桐加大声音的分贝:“马三,你还要老婆本吗?刘四,你老娘的病,还要不要治了?你们平时不是嚷嚷没有立功的机会吗?现在立功的机会来了。”

“要。”

“要。”

马三和刘四,几乎要跑到杜桐身边报名了,引得众人一阵大笑。

“既然你们想要立功,那就盯紧了前面的建奴,我就在在旁边看着,谁射杀的建奴越多,谁的军功就越高,得到的赏赐也会越多。”

“是,师座。”士兵们几乎同声回答。

“好,建奴就要来了,现在就看你们的了。”

马蹄声更近了,“哒哒”的声音越来越大,虽然这声音依然撞击着士兵们的心房,但士兵们再也不像刚才那样,被夜色无限扩张了恐惧。

“准备。”杜桐几乎能看到建奴的身影了,他赶紧提醒这群不是新军的新军。

士兵们早就端起燧发枪,瞄准马蹄声传来的方向。

“注意……射击。”

“砰。”

“砰。”

“砰。”

……

无数的燧发枪子弹,都朝前面的黑影射去,士兵们看不清单个的建奴,他们只能凭感觉射出子弹。

好在燧发枪足够多,最前面的建奴纷纷摔出了马背,不是人受伤,就是马受伤。

因为黑暗,燧发枪的命中率并不高,也因为黑暗,建奴的骑兵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当前面的建奴惨叫着,一个个坠落马背的时候,后面的建奴并没有放缓马速,他们只是听到一阵剧烈而又致密的声音,一贯张扬的建奴骑兵,并没有停下冲击的趋势,他们甚至连火把都没起。

“好,射得好,第二排,射击。”杜桐借着燧发枪微弱的火光,分明看到建奴士兵坠马了。

第223章俞冲霄的愤怒

还没等到第三排士兵出手,急促的马蹄声就消失了,只有无主的战马,在前面缓缓溜达。

“难道建奴就来这么人?”杜桐奇怪了,这仗还没怎么打,难道就结束了?

他环顾四周,无边的夜色笼罩着整个西平堡,除了伤兵在地上打滚、呼叫,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起火把,看看有没有装死的建奴,所有的人,都要补上一刀。”

士兵们一手举起火把,一手拿着马刀,将女真人倒下去的地方围起来,地上所有的女真士兵,不管死活,都被明军补上一刀,或在咽喉,或在胸口,或在小腹,都是致命的地方。

杜桐见士兵很快就完成了补刀,不禁皱起了眉头:“有多少建奴?”

“报告师座,有两百具尸体。”

“才两百?连一个牛录都不到?难怪战斗这么快就结束了。”黑暗中,杜桐耸耸肩,做了个夸张的表情,也不管别人是否看得见,“注意警戒,城内还有建奴的骑兵。”

“师座,刚才我们在外围找过,根本没有隐藏的建奴。”

“他们可能还在军营,也许就在来的路上。”杜桐不相信,这么密集的枪声,城内的建奴还能睡得熟,“以团为单位,相互协作,搜寻建奴,一个团把守城门,两个团沿城墙南北推进,接应城外的士兵入城,其余的六个团,独立搜索,注意相互保护。”

“是,师座。”

士兵们各自承担自己的任务去了,刚才全歼建奴,他们信心大增,不再像开始那样害怕了,原来在燧发枪面前,建奴根本没有还手的机会。

大明新军都是三三制编制,每个师有三个旅,每个旅有三个团,一个师就是九个团,每个团大约千人。

除了把守城门的那个团,其余的八个团,组成那个射击小组,都往城下去了。

黑暗中,明军看不清敌人,只要风吹草动,就是几发子弹。

城内到处是枪声,建奴慌了,他们情知明军已经大量入城,西平堡是保不住了,但他们希望保住性命。

镇守西平堡的甲喇额真竖起耳朵,仔细听了一会,“弟兄们,东门的声音最弱,我们赶紧从东门撤退吧。”

数百女真骑兵,借助夜色的掩护,向东门奔去,为了躲避沿途的明军,他们根据明军枪声,不时穿街入巷,又牵着马匹步行,以减小马蹄踏地的声音。

好不容易来到东城门,却发现东城门一带静悄悄的,根本没有明军,“咦?难道明军全部入城了,没有派人把守城门?”

“砰。”

“砰。”

“砰。”

……

话音未落,黑暗中就传来了燧发枪密集的声音。

“不好,有明军的伏兵,快将战马赶到前面。”

女真士兵都将战马赶到前面,利用战马庞大的身躯,阻挡燧发枪的子弹,他们猫着腰,跟在马匹的后面。

战马的体重太大,一两发子弹,根本不能将它击倒,女真士兵跟在后面,拼命用马鞭抽打战马的屁股,即使是伤马,都能向前跑上一会。

“不好,马匹冲过来了,快闪开。”前排的士兵大声喊叫,也不管建奴士兵是否听得懂。

枪手被迫闪向两边,将中间的道路让出来。

他们手中的燧发枪,还在继续射击,不过,已经有乱了。

幸好女真士兵只顾逃命,根本来不及反击,战斗要是发生在白天,这些明军枪手们不被屠尽才怪。

虽然有战马的保护,但步行冲过一百步的距离,时间还是太久了,明军已经射击了三轮,女真骑兵还是伤亡过半。

女真士兵飞跑着从明军中间的隙缝穿过,一起抢向城门,枪手们根据女真人的脚步声,一直在后面追杀。

战马太多,几乎堵住了南城门,特别是受伤的战马,赶都赶不走,女真士兵大骇,他们一边驱散战马,一边向前拥挤。

黑暗中,一些狡猾的女真士兵,奋力挤到人群的前面,利用同伴的身子,阻挡后面燧发枪的子弹。

城门太小,女真士兵相对集中,明军的燧发枪,也是非常集中,刚才躲过燧发枪的女真士兵,一大半倒在城门口。

百密总有一疏,尽管明军追着射击了一段,还是有近百女真士兵逃过了城门。

第七师的战马都是留在城外,女真士兵一旦出了城,就如鱼入大海、狼行草原,加上夜色的掩护,明军就算想追也追不上了。

南城门的守军垂头丧气,虽然他们射杀了绝大部分女真士兵,但不是全部,不知道师长军长知道后,他们到底是立功还是受过。

西平堡内,稀疏的枪声,一直延续到下半夜,才逐渐停息下来。

小小的西平堡,已经被各路明军搜了三遍,但谁也不能保证,没有建奴躲藏起来,四个城门的守军都没有撤除,他们一直在等待漏网的女真士兵。

明军小睡了片刻,天亮之后,士兵们又在堡内搜寻了两遍,仍然没有收获。

“搜集建奴的尸体,看看到底有多少建奴漏网了。”俞冲霄阴沉着脸,虽然智取西平堡,士兵没什么伤亡,明军算是完胜,但袁崇焕交代过,一定要全歼西平堡内的建奴,这个目标现在没有实现。

“是,军座,打扫战场的事,就交给第七师吧!”杜桐的第七师最先入城,按理说应该是头功,但建奴是从他的防区脱逃的,在俞冲霄面前,他就像是刚过门的小媳妇,专挑脏活累活抢着做。

“嗯。”俞冲霄头,“去吧,注意安抚士兵,这是他们第一次上战场,谁也不想出意外。”

“是,军座!”杜桐鼻子一酸,眼泪差就下来了,他低下头,将自己的眼睛藏起来,“都怪属下……没想到建奴趁夜突围,更没想到,建奴会利用战马掩护突围。”

俞冲霄摆摆手,“别说这些没用的,先去给建奴收尸,其余的话,等到总结会上再说吧!”

“是,军座。”杜桐给俞冲霄敬礼,然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