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小驸马-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述笑道:“本侯与太平教可以合作,但是所行之道不同。道长目标是推翻大汉,另立新朝。姜家目标虽是复国,内旨是让辖下百姓丰衣足食。道长行事必是雷厉风行,姜家却是厚积薄发。”

张角一愣,问道:“厚积薄发?愿闻高论。”

姜述正色道:“先让百姓丰衣足食,大治之后举事。练强兵,广积粮,缓称王。”

张角哈哈长笑,道:“公子果然大才,若是老道不起事,公子之法或可行之。可惜老道起事已是必然,三五年间大局可定,公子所行之事则为水中月也。”

姜述摇头道:“不然。太平教五年内不可能夺得天下。”

张角拱手道:“愿闻高论。”

姜述停顿片刻,道:“太平教详情本侯有所耳闻,教中壮丁虽众,但精锐之士与壮丁概念不同。朝廷精兵皆在边关,京师驻军次之,州郡之兵多为滥竽充数之辈。太平教众战斗力不及州郡之兵,如何斗过精锐边兵?”

张角点头道:“老道亦知此理,然而朝廷精锐数量有限,我教壮丁无数。以一人敌其一人必败,而以十人敌其一人必胜。”

姜述再次否认,道:“边兵皆习军阵,将士历经沙场,即便十人敌其一人也未必能胜。”

张角不服,道:“老道大弟子三十六人,皆习兵法战阵,有将帅之才。小弟子七十二人,皆武艺精通,可为大将。百余弟子尽选八州精壮,已经练成力士三万,假以时日,可以练成二十万力士,未必不是边军对手。”

姜述见张角如此自信,知其准备多年,耗费无数精力,因此信心十足,不再为此事辩论,改变话题,道:“钱粮如何解决?”

张角不假思索,答道:“官府仓库之粮草器械可夺,富豪大族之钱粮可济。”

张角话音刚落,姜述又问道:“初时尚可为之,若是相持日久,后续钱粮如何解决?”

张角皱眉苦思不语,姜述道:“钱粮为成败关键,若道长不能解决此事,万万不可起事,否则必败。”

张角长叹一声:“公子良言,老道受益非浅。然而事已至今,不得不发。若是侥幸攻入京城,姜家如何行事?”

姜述大笑,道:“若太平教成事,本侯何须劳心劳力?自当归附太平教,不过朝堂之上,当依我为主处置政务。”

张角大笑起身,与姜述击掌为誓,道:“贵客之言,他日勿践。”

第一卷姜述篇第53章贾诩归心

姜述也道:“彼时道长挟君临天下之势,岂是姜家所能阻挡?”

两人随即洒血为盟,商定张角起事不犯青州,姜家亦不得攻打张角。古人重誓,誓约以后,张角厚结姜述。姜述感念张角诚意,临行之前私谓张角,道:“道长诚意,在下感念于心,故有数言奉上。起事之初,定会顺利异常,且选海边某城,以为后路。倘若大事不谐,可以率众从海路退走,只须使人通知在下,我自会安排接应。”

在山寨住了一宿,次日清晨,张角亲自送姜述下山,又派十四弟子****义,率人护送姜述至城门。姜述此行如同做梦一般,望着****义远去,良久才回过神来。忽然思起一事,想要教导****义避祸之法,****义已走得看不见踪影。

姜述进城寻到郭嘉等人,众人见他无虞,皆大喜过望。姜述见诸人眼圈发红,定是昨夜担心未曾睡好,笑道:“此次着了诡道,幸得有惊无险。时间紧促,收拾一下,马上赶路。”

郭嘉跟随姜述日久,知他心怀异志,但并未存离弃之心,誓与姜述患难与共。姜述试探数次,知悉郭嘉内心想法,自此便倚之为心腹,机密之事皆不避开郭嘉。

郭嘉路上问道姜述,道:“何人摆了主公一道?”

姜述笑答:“此人大有名望,大汉祸乱以此人为最。”

郭嘉琢磨半天,也未猜出此人身份,姜述笑道:“张角此人如何?”

郭嘉拍额称是,道:“此人手创太平教,信众云集,若有异志,或致汉室纷乱。”

姜述点头,道:“正是此人。”

郭嘉静思一会,问道:“张角即便怀有异志,但是世人皆不识面目,民间声望甚高,与主公相见,何必费这等手脚?”

姜述答道:“张角心思慎密,自有算计。此次约我至山寨一行,可以显示实力,增加谈判砝码。倘若谈不拢,为防泄密,或会杀人灭口又不露行藏。若非我知此人底细,此时已与奉孝永别。”

郭嘉面有愧色,道:“也是我等失职,让主公受惊。”

姜述笑道:“张角势大,想是早在规划此事,又是有心算无心,我等再是小心,最终也必为其所乘。不过此次因祸得福,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郭嘉又道:“张角有异志,倘若谋反,莫受连累。”

姜述笑道:“我等无异志否?”

郭嘉不答,与姜述相顾大笑。

姜述得了灵帝赐婚,身份已是皇亲,与往昔身份大不相同。郭嘉原本为姜述幕僚,乃为生计故,不得不为之。如今姜述贵为皇亲,又素得姜述敬重,在这愿为知己者死的年代,郭嘉投靠姜述是自然而然的选择。郭嘉与荀、陈群出身不同,历史上曾在袁绍势大之时弃袁投曹,极有见识。郭嘉虽然入世不久,但从种种迹像早已看出姜述所谋甚大,不担心诛族之祸携家投靠,就是想施展才华,辅佐姜述实现宏图大业,成为名留青史的立朝重臣。

众人这次返回临淄,与上次更是隆重,几乎万家空巷,一齐来看皇家女婿。即使郑玄、胡昭这等出世大儒,对待姜述也是恭敬了许多,与以前大不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封建王权统治之下,皇家在万民之中的尊崇地位。

关羽等众见典韦已是尉官,不禁生出功名之心,又因姜述成为皇亲,皆生投靠之心。姜述先前费尽心力,招揽而来的诸位武将,此时才算正式投向姜述,但要倚为心腹,还需要磨合一段时间。

贾诩很是淡然,丝毫未因姜述成为皇亲而有异,这让姜述对他更为看重。根据后世易中天先生的研究,贾诩是曹操麾下最聪明的谋士,除了谋算精准,看事之深远,思事之长久,心机之毒辣,位列曹操众谋士之首。

荀、陈群历练不足,此时尚不足重用,况且两人大家出身,天下未乱之前,机密事情不敢让两人参与。此时左右文士只有郭嘉可以信赖,而郭嘉性情洒脱,不喜管理琐事,当成助手出谋划策最为合适。而掌管情报等机密事务,姜信等才智所限,按部就班执行尚可,拓展光大便无能为力。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虽然姜述穿越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时间惯性十分巨大,大方向暂时不会发生变化。黄巾起义即将到来,时间十分紧张,说服贾诩已是当务之急。姜述回到临淄,稍一安顿,即往贾诩府中拜访。

贾诩携族迁到临淄,最大原因是西北乱象已生,如贾诩这般智者,自然高瞻远瞩,遇到避祸良机,当然不会错过。姜述对贾家族人安置十分妥当,费了不少心力,也花费不少钱粮,贾诩精明过人,口中虽然不言,内心却十分感激。

贾诩于姜府右边宅院居住,原是姜战老宅,面积不大,但是布局合理,庭院内花木茂密,又有水景,收拾得十分干净,虽是冬日,但给人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

贾诩闻听姜述亲自登门,当即率领家中老少一同出门来迎,两人至客厅坐下,贾诩道:“听闻大人高升,得尚公主,在下不曾往贺,却劳大人亲至,委实失礼得很。”

姜述笑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朝堂不靖,危机已在眼前,君臣却依然奢侈无度,毫未觉察,大乱之象已生。尚公主,升高官,只是梦幻一场,如何避过大祸才是关键。”

贾诩行事谨慎,凡事先思退路,避祸之言直中贾诩之心。挥退家人,贾诩笑道:“大人布局多时,想必早有成算。”

姜述道:“本侯已是竭尽全力,但是一人之力,如同大海孤舟,如何躲过惊风骇浪?特请先生赐教。”

贾诩正色道:“诩身在国学,然并非不关心国事。依目前情况,若逢大灾,流民无数,若有人揭竿而起,乱像必生。诩观大人布局,欲趁乱得青州而自立否?”

姜述心头凛然,道:“素知文和之才,果然名不虚传。今日所言,皆与本侯之意暗合。本侯的确欲得青州自立,提前做了许多准备。”

贾诩摇头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汉底蕴深厚,即使生乱,国力也足以平之。然而大人布局,在下都能瞧得清楚,如何躲过天下智者耳目?当下若不警醒,恐怕大祸不远矣。”

姜述拱手施礼,道:“请文和指教。”

贾诩连忙止住姜述,道:“若有心人在朝中布局,将大人所谋明示,大人不得不反。成与不成,暂且不提,但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所得艰难也罢,就怕最终为别人做嫁衣。”

姜述闻言怵然大惊,前有张角后有贾诩,自己尚得意布局顺利,如今让贾诩剥蚕抽丝,逐一分析,发现漏洞委实太多。如果张角有心,将姜家布局明示朝廷,姜家不得不提前发动叛乱。如此一来,姜家便成为朝廷首要对手,而张角顺势而发,到时不是姜述利用张角,而是张角利用姜述了。

姜述拜谢道:“多谢文和指教,一语点醒梦中之人。文和大才,请助本侯一臂之力。”

贾诩笑道:“贾家已经举族迁来,倘若姜家有难,贾家安能自保?诩自当尽力,然才能不显,大人不弃方好。”

姜述大喜道:“奉孝之才可为臂助,然其历练不足,如今能力尚不足以倚之,今得文和相助,本侯如鱼得水也。当前情形,文和以为当如何处置?”

贾诩道:“闻姜公战欲谋青州刺史一职,此事万万不可。”

姜述道:“请讲。”

贾诩道:“青州七郡,姜家四百石以上官员,已达二十余众,皆掌军政实职,但无显赫州级职务。自恒帝时开始,豪族大家尚有先例可循。又因刺史、兵曹并非姜家人,州军皆为朝廷控制,即便圣上得到消息,亦不会生出太多忌惮,再得亲近人在旁为之辩解,此祸可解。倘若得了青州军政要职,自上到下,青州尽属姜家控制,何人能够忍耐?即使身为皇亲国戚,皇室亦必不能相容。”

姜述再次拜谢道:“若非文和提醒,险些误了大事。”

贾诩道:“依诩之见,掌控郡务,实为根本。若是天下生乱,各郡自行其事,刺史、兵曹束之高阁尔。若想夺得州军,只消设计除去为首数人即可,依姜家当前在青州之声望,只须在军中振臂一呼,众人安敢不从?”

姜述道:“受教。”

贾诩又道:“依目前形势看来,若是大乱生成,青州兵微将寡,如何自保?训练私军,为朝廷法度难容。到时仓促成军,战斗力却低,未知主公有何良策?”

姜述道:“已使族人在各地秘密训练精壮,但是担心朝廷警觉,总数不多。大乱生成之时,朝廷必会下旨地方练兵自保,彼时再行扩军不迟。又使族学开放兵科,训练族人百余,以为未来将校。不知文和还有何策教我?”

贾诩皱眉道:“大人计划已经详尽,再无补充。但是青州乱中保全仍是极悬。”

姜述道:“若是大乱生成,乱民或可不入青州。”乃将张角之约一事仔细讲述一遍,贾诩闻言大喜,道:“青州如此可安。诩有一策,届时可使青州尽归大人掌控。”

姜述得了贾诩相助,委实轻松许多。青州刺史、兵曹为职级虽然不高,但是权利极重,朝中诸派向来争夺激烈,因此为姜战谋取州衙要职甚难,但以姜战资历,出任太守、郡尉却容易不少。姜述写了一封书信,以飞鸽传书到京城,让姜信迅速送给刘辩,让刘辩设法为姜战谋取齐郡太守之职。

过了年,姜述十一周岁,已是穿越以来第三个年头。姜家战略部署随着贾诩加入改变许多,由谋取青州高级职务转为控制郡县一级实权,容易操作又十分隐蔽。所幸姜家族人多在族学就读学习,无论文武,能选出的青年才俊委实不少。贾家、关家等族人亦有出众之人,出仕地方更不惹人注意。

关羽、张飞、许褚、张合、徐晃、太史慈、乐进七人,已经正式归了姜述,姜述使许褚为典韦副手,取代姜乙,而让姜乙出任蓬莱县尉任职历练。让关羽、张飞、太史慈、徐晃暂时跟随左右,张合、乐进被委以国学武术教官,负责教授国学弟子武艺。

数人在历史上都是著名人物,但是目前还不成熟。将帅之才不是纸上谈兵,需要经历无数场大小战争,方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才。如关羽、张飞两将,经历过平黄巾、救北海、援徐州、拒曹操等大大小小十余场战役以后,方才崭露头角。随后又随刘备南征北战,到夺得荆州之时,才成长为独镇一方的大将。又如张合,年轻时表现平平,先随袁绍与公孙瓒交战,后又与曹操部下相争,降曹以后南征北战,年纪越大,经验越多,才能益发突出。

第一卷姜述篇第54章周瑜为徒

某些穿越客言得了历史记载的名将,年纪轻轻就能担当大任,其实诸位大家根本不懂。古时打仗,不仅需要个人武艺高强,能够服众。真正的将帅之才,不仅要深谙兵法,熟悉战阵,还要熟悉诸如安营扎寨、粮草征调、民夫运输等等,涉及知识面非常广泛。若是一个年轻人,没有军中历练过程,如何能够统领千军万马?

目前关羽等人的能力,实则与姜丁、姜乙相差不大,武艺高强不提,兵阵等方面皆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有实战经验,别说统兵打仗,就是做好一名称职的将领都在两可之间。

练好文武事,卖给帝王家,关羽等人皆有功利之心,出仕做官、光宗耀祖是古代人的梦想。但依照诸将家世,谋得县尉一职已是艰难,而追随姜述身后,谋取校尉之职只是探囊取物之事。

当初刘备黄巾之乱时起兵,战功不小,最终只是得授县尉,没有庞大势力在后支撑,小户人家出仕很不容易,升迁更是艰难。典韦因为追随姜述左右,轻轻松松授了校尉,这在关羽等人看来是非常难得的机缘,而这些人自诩文武双全,从心底里瞧不起典韦这般武夫,但是现实却让他们看清,跟对人才会有大好前程。这不是说众人品德不好,只想升官发财,而是古代人讲究出仕,获取政治地位光宗耀祖,因此众人此时追随姜述算是水到渠成。

姜乙、姜丁、姜信等追随姜述,皆得校尉军职,对于家丁来讲这是天大前程。家丁实则就是家奴,家奴得官,在古代十分少见,因为在平常人心目中,家奴是奴仆,没有地位身份,若有机会皆给兄弟族人,没有特殊情况不会送予家奴。姜乙、姜丁、姜信等自然感激涕零,而这又给其余家丁树立了榜样,姜家家丁看到了光明的前程,打心底里愿意为姜述卖命。

所有这一切,姜述运用得很好,其实关键点就是利益。如何整合文武贤才是一种艺术,将利益合理分割,让局中人心满意足,让局外人心生羡慕,能利用好关键点,把握好其间平衡度,就能证明个人能力。姜述能以少年之身,成为这个利益团体的核心,这种融合资源的能力显得十分突出。

正月末,司隶校尉刘度因故被贬为零陵太守,汝南太守周异升为司隶校尉。周异为庐江人,为姜述从舅父,此次得任司隶校尉是刘辩大力推荐。周异历经仕途,家族势力不小,探明此次升职与姜述有关,赴洛阳就职之前绕路至临淄,前来看望妹妹周氏。

司隶校尉是京师附近地区的军政长官,虽然与郡守同样为二千石官员,却可以上朝参政议政,与九卿职权相当,为朝中重臣之一。周异此行虽然低调,一路上仍瞒不住消息,前来拜见的官员络绎不绝,一路上耽误了不少时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