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英雄-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学塾弟子说着的时候也将参加验兵作战战士们的报告递了上来。
张海也是参加过白天轮战的人,知道这些人虽然还不是合格的战兵,但如果依托更坚固也更有心理优势的城头作战,不再会是像盐山或东昌那些临时征集来的民夫一样的表现。只要有足够的兵备是能让这样高的城墙起到应有的防御作用的。
。。。
第111章 青州攻坚
经过种种考验接受选训的五千多青壮以淄川的煤矿工人占了多半。虽然煤矿工最初的总数并不占主流。类似世纪之交山西那些煤窑年百分之一左右的死亡率再加上后来的发达国家也难以完全杜绝的各种职业病外加上逃亡,这些人没有几个熬到三十岁以后的,大多是少年和年轻人。但即便如此,也只有大约一千五百左右新来工作不超过五年的少年和刚刚成年不久的人还保持着尚算健康的身体。在这些人中青州城下验兵仗表现较为突出的八百人左右被做为张家队伍新吸纳兵源的候选。
“一万几千青壮中最多选八百,我看戚家军当年在义务东阳选兵也不过如此了。”见张海还是这样苛刻,**也笑着叹道。
张海却一贯的一本正经的答道:“这不能相比,戚家军并不是只收未成年的人,有买卖和工作的大龄青年也收。即便如此也不过从两县的几万矿工农民中选拔出四千左右性格合适的。当年浙江那些沿海民众饱受倭患之苦,不少人与倭患有血海深仇。我们要建立一支更为优秀的队伍以达到更大的期望,以尽可能的精干免除管理漏洞和军阀隐患,即便在这民风淳朴的优良兵源之地也要建立更为严格的标准才行。我们的训练标准管理方法虽然当年的戚家军也无法相比,但是戚少保当年有几年的时间,而眼下的我们没有。”
“攻城器具和及方案准备的怎么样了?”张海忽然向刘洪涛问道。刘洪涛及李峰等人都没有参加白天的验兵轮战,包括这些人在内的大多数核心弟子都在临时的老营随同李师傅及杨秋霞等人忙碌着准备攻城器具。
虽然张海说月底以前拿下青州都没有问题,但是队伍才刚刚扩充,尚缺乏几百里内的战役情报能力是谁都知道的事。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风险与隐患,在验兵完成之后攻城只能尽快展开。
“这城实在是太高了,附近又没有什么高大的树木。要用多段木材制造云梯车虽然不是不可行,但是没有数天的时间是根本无法完工的。即便完工,那也很不安全牢固,十分容易被准备充分的敌人用城墙后的投石车甚至是集群的投石索破坏。不过这一昼夜的时间上千名工匠的忙碌,云梯倒是准备了不少。”李峰有些愁眉不展。
张海苦笑道:“那也无所谓。看来为师又要亲自登城陷阵了。好在这青州城有战斗力的守军不算多,这十三里的城头除了城门附近防备到不算很严密。”对此张海其实早有料想。依靠自己少见的战斗力亲自登城陷阵当然是对方难以仿效的手法之一。而且看起来虽然有很大几率负伤,风险却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师傅如今已是万人统帅,攻城怎么可能总是依赖于师傅亲身登城陷阵?尤其是这高达三丈半的城头落到地上已经有重伤的危险了。我看还是只能采取攻盐山时的老办法。”刘洪涛想了想说道。
“你是说推土攻城?这太难了。几万石的土方很难在**内于一处完工的。敌人肯定也会以类似的手段加高城墙并且破坏我们的城下作业。”李峰不知道刘洪涛这样说。在他看来,对于拥有完备火器防御的高大城池,唯一的破城之法也只有城下爆破作业了。可城秒爆破作业依然面对对方种种对抗警戒手段的变数。
“最终目的和堆土助攻差不多,只是在实现手段上要力争一次完成,不被对方判断出我们的意图。”刘洪涛继续说道:“我们难以为对手短时间所仿效的优势除了精锐武力当然还有爆破和投石。就像在梁山水泊河口之战时一样。”
张海等人瞬间就明白了大致的手段。
就在张家众人紧锣密鼓筹划攻城的时候,青州卫守将也不敢闲着。虽然自夏天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城防,可兵临城下的两天以来依然组织人手尽一步加固城头。整个青州城的大部分城垛都用土木工事包裹起来变成了《守城录》里那样有顶盖的堡垒。能够抵御投石索、六两铅弹抛射、甚至是简单投石机抛出的几斤重的石块。为了防止掘土爆破还在城墙每个不远就埋设听嗡。并且寻找了不少失明已久的盲人负责判读。
“报!岱宗门外有动静!”就在兵临城下的第三天,时刻准备迎接贼众进一步行动的守将终于接到了警报。
“城外的贼人已经开始在贷宗门百米之外开始掘土作业了么?”见来的人青州参将就大致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当亲自登城观望的时候不由笑道:“这群人获得了这么多矿工做这种事儿也这么外行。居然在城外六七十步的地方就开始图省事儿掘土攻城。这不是明摆着告诉我们他们要在哪里突破么?传令!准备我们的人也开始对挖,并且准备好万人敌!让他们连城们也摸不到!”
张海刘洪涛等人当然没有选择在城门外百米的地方掘土作业。而是由上百名从各队抽调的学塾弟子连同几百名负责协助的少年战士用三天左右的时间在用线尺的丈量监督下,在精确的挖了数千个倒三角状的抛射坑。
几乎与此同时,三千多名征集起来的青壮工匠及其亲属被动员起来从城西南的群山中几天内的时间开采并加工了万余枚百斤左右的石块。并用在淄川矿场寻来的黑火药做为补充准备了万余枚抛石坑。
最后装弹添药的时候几乎都是在兵临城下后的第四天夜晚突击完成的。
城头上的敌人似乎觉得有些不对,在第三天开始的时候就不断以火箭和抛射做为干扰压制,不过终究被负责掩护的投石雷抛石坑射出的百斤石弹所压制。
“不会有太大问题么?”张海有些怀疑那些搜集来的火药质量。
“这些日子以来我们缴获过不少黑药并做过详细的测试,对于成色和用量还是有大致把握的。百米以内的误差应当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负责火药和爆破的学塾弟子最后说道。
。。。
第112章 青州攻坚(二)
阳历10月30日的凌晨,隆隆不断的沉闷炮声犹如闷雷一般伴随着一连串的烟雾在青州西城门外响起。
西城门楼及城墙上的并没有闲着,几天前就调集了不少精锐骨干和五百余战兵数百辅兵轮班进行重点防备。已经有人猜测到对方很可能要进行土工爆破作业,也有人预料到对方可能以火药爆坡石块进行攻击。可却没有想到抛石雷攻击准备的规模如此之大,也如此之集中。
抛石攻击的重点放在了敌人兵力防御最为密集的西城门楼上。几千枚接近一人重的巨石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被抛了过来。
要把这六七十公斤上下的石块抛到百米左右的距离上,或者把三十公斤左右的巨石抛到二百米外,用弩炮来发射需要历史上创世界纪录级最大型号级别的弩炮。而如果用配重投石机来发射,则至少需要两丈两尺以上的投臂外加上万斤配重的投石车才有可能。几千枚这样的巨型石弹则相当于数十部大型配重投石机把可靠寿命消耗掉大部分发射出的能量。
原本高耸的西城门楼在巨石雨短暂而猛烈的轰击之下加杂着无数的血肉和悲哀号彻底的垮塌下来,虽然大部分的碎石木屑乃至砖瓦越过了城墙塌落到城墙的后方形成高达城墙一半高度左右的半个斜坡。但也有不少巨石及砖瓦落到了城门之前。
紧接着的第二轮更为猛烈的轰击开始了,数千枚石弹略低角度的攻击虽然没有彻底击毁着厚达两丈左右的高耸城墙,却让城墙前面形成了一个由**下来的巨石搭起的石堆。
**千枚六七十公斤重的石块乃至凋落下来的砖瓦木梁让原本相对高度十二米左右的城头在局部变成了只有五六米垂直高度如县城城墙高度一般的城头。
此时的天色已经开始蒙蒙放亮,早已准备好的数十架联装云梯搭借助石堆的支撑搭在了城头,这样就不再担忧强度不够或牢固度不够。云梯的最前段还仿造楼梯般的模样安装了木梯板以便以最快的速度登城。
重点攻击之下已经没有多少箭弹从早已成为废墟堆一般的城头上射来,甚至在威慑乃至重点的箭弹抛射阻击下少数打算来援的敌人也被遏止住了。
张海、刘洪涛、李峰等人亲自带队,选拔了包括三十名弟子二十名优秀战士组成的精干突击力量沿着还不到四十度的乱石破和木板梯展开了冲击。
也有零星的人力投石机抛出的石块乃至箭雨从城门楼之后的远处袭来,但守军的力量还是过于薄弱了,分派在西城门在巨石雨的威慑之后依然敢于坚持作战的人寥寥无几。
向城头分批冲击的队伍虽然几次不得不停了下来,但最终还是在没有付出什么伤亡的情况下等上了早已成为废墟的西城门。
在张家队伍经历的几次攻城作战中,青州之战因为人手众多准备充足算是首轮登城突上城头的力量最强的一批,也是过程最顺利的一批。
张海率领二十五名先锋分位五排向北沿城墙进攻,而刘洪涛及李峰率领二三十名先锋负责向南沿城墙进攻,陆续上城的火器中队的少年战士们紧随其后。
部署在靠近城门里坊内的的敌人终于被足够的力量从城头完全压制住,而张海在几名战士持盾掩护和送箭帮助下一个人以每分钟六十发左右的射速射出的箭矢就压制住了不算赶来的敌人。刘洪涛及李峰因为天赋的原因武艺要比张海逊色不少,但在两个人及火器中队赶来的战士接连不断的臼铳火力下也压制住了从南面增援赶过来的敌人。
在西城头站稳脚根这后,队伍采用当初在东昌之战时的连绵不绝于狭小区域递送轮装火器的办法形成强有力的扫荡力量沿城墙推进。
而与当初东昌之战不同的是:因为对之前铅弹压制火力的需求小了。八千余件自制及缴获来的臼铳可以由几百名战士及辅兵携带一次型的逐轮开火,而无需调动不少的人手负责装弹,这样腾出来的人手就可以负责清理和掩护沿城头土木工事内残余的敌人。
短短一分钟之内可以发射几千发弹丸的猛烈火力压制之下,南面的阜财门及北面的瞻辰门很段时间内就被拿了下来,只有数名战士在进攻城门楼的是否负伤。
打算从东面的海晏门撤退的敌人遭到了早已埋伏在那里的一个弓箭中队及火器中队乃至不少临时战勤人员协助下的阻击,最终只能退回海晏门在张海及刘洪涛等人所率领的队伍夹击下不是伤亡就是投降。
同那些不大的县城攻坚战不同,在控制了整个青州城头之后战斗并没有随即结束。因为城池方圆足有几里之大,已经不是靠抛射火力相交就可以完全控制了。
在五千多名青壮等上城头负责协助掩护之后,张海等人集中起十个主战中队群的兵力拉网式的逐次清理那十余个里坊。
零星的战斗持续到阳历十月底左右才算结束,整个作战中队伍还是不可避免的遭遇了伤亡。一名火器中队的少年战士在城门楼作战的时候因为倒塌的梁柱而战死,另一人在巷战的过程中被鸟枪击中头部而亡,负伤的也有十数人。张海还有跟随冲锋陷阵的多个骨干虽然没有再次流血负伤,也被流矢箭弹制造了几块舆青。
“这青州卫不是以营兵为主,抵抗到还算坚决,不逊色于东昌卢象升手下那些人。知府和参将可曾抓到?”针对城内府库的清理工作完成之后张海问道。
刘洪涛平时是一个习惯了忙碌的人,可如今面色似乎也有些疲倦,但还是认真的回道:“没有,很可能化装潜逃了。不过我们在城里府库里获得的军资却是不少,已经有些腐朽的不算,光是各种堪用的火器就有一千三百多件。再加上于城内缴获的两千余件各种兵器铠甲再补充一些我们的队伍能有富余的臼铳也足够武装起五六千人的队伍了。辅兵也可以利用凿碎了的碎石等物协助守城作战。”
张海再没有继续询问俘虏和从城外转运物资等方面的情况。队伍过去还是不到千人单位的时候,对于参谋、医疗卫生、传令等正规建制辅助机构的依赖还不是很大,而当统帅下的队伍扩充到至少数千人的级别的时候,一套完整的建制体系的完善就显得较为必要。
。。。
第113章 扩军商讨
青州之战之后刚刚处理完收缴工作、队伍及青壮家属的整编工作后的阳历11月2日,张海就在青州东城门楼的城头临时指挥部召集除了担任轮值任务负责从周边转运粮草物资之外的所有弟子商讨队伍扩编及留守人员组成的问题。
早期的预想上来说:张海自童年时开始花了很大精力选训出的一百三四十名弟子大致就可以做为拥有两三千战兵的一个战兵营的军官力量。即便按照基层军官到类似排一级单位的近代标准也完全足够了。
近一年时间以来的带兵实践上来看:行军作战中的队伍并没有在张宅时那样好的管训条件,童年与少年、自己这样有天赋和威信的人同一般弟子负责管理的服从性差别也大差别。要做到不打折扣的确保监督落实日常每一个刻的管理,军官骨干至少要到班或小队一级单位。
在重新商讨建制问题的时候,刘洪涛就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传统军队里的二五制基层编制其实并不完全符合我军作战时的情况,尤其是上次邹县之战面临面临与我们总实力相差不大的规模庞大敌人的时候,中队一级的指挥员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要负责五个小队有所力不从心。我们的学塾弟子及弓手中的战斗骨干在小队一级单位则有浪费的情况下。一个伍有时不得不安排两名以上战斗骨干。”
张海其实也感觉到这些实践指挥上的问题。二五制基层单位的建制原则起源于很早的时代了,行伍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多次推演中看来,是因为冷兵器时代条件下的横队纵深至少要由五名,一般情况下是十排战士组成。而对于如今张家队伍基本以投射火力为主要战斗力并且相比对手有极大的战斗力优势的情况,部队的作战队形密度实际上已经达到了米尼步枪时代横队的程度。或者说与民国中前期的中**队很大程度上类似:在作战中完全可以用以单列密集横队迎敌作战。按照最有利于灵活管理的原则至少在连以下的基层建制上应该采取三三制原则。
“小队扩充为中队,中队以下新设班级单位。中队部由正副中队长及两名传令兵及一名卫生民情员组成,下设三个战斗班及两个战勤班。班为十人,班长一人战士九人。战勤班的二十个人可做为预备队也可做为补充数各班负责臼铳填装及携带箭支兵器等任务,不编入原由的战兵而只编入原有的战勤兵。这样十一个人的小队就扩充为五十五人的中队了,中队部及战斗班的正副班长为原有人员,大家暂时有什么意见没有?”张海问道。
这个改动不算很大,但明眼人都看的出这是为了未来更为强化中队一级的独立作战能力而设定的。五六十个全副武装起来的一线参战人员按照张家队伍的原有战斗力标准,至少相当于一个上等的明军奇兵营,只要不犯严重错误不是那样容易轻易的被地方上的牛鬼蛇神们所威胁的了。
没有人质疑十人班是不是小了点儿,二战时期的步兵班曾经有过十二人或更多编制的,但那是因为现代班级支援火器需求的缘故。而如今的队伍里并没有那种独特地位的支援火器,十人班也就显得更为适用。
“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