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英雄-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己多半也是靠这少年以来所长成的并不算夸张身前健子肉。
“海哥哥!爹在李师傅那里叫你!你快看看去吧!”这时远处忽然传来柳香的声音,张海起初不明所以,仔细一想才猜测出了大概:八成是新造的三石强弓已成了。
果然不出所料,其实早在起事不久的时候**也同样有了进一步改进弓型的想法,只是他更多考虑的不是所有持弓弟子,而是张海本人这个对队伍的战斗力也起不小作用的射手。
新完成的三石强弓花费了数斤重的鱼胶和牛筋,弓身立起来足有两米,新造的重箭重量也足有约莫四两或一百五十克左右。
已经过了身材体力成长速度最快的年纪,经过这些日子以来的锻炼,张海的肌肉和气力还是稍有加强。可依然感觉到这崭新的三石强弓所需要花费的气力大为不同也已感觉出来:
比较长的弓梢增加了力量接近最大时的包线。
第一箭瞄向的目标是一张板条大盾后披着锁甲的七分厚的木板,尽管新的重箭比寻常箭支重出了一两,可似乎箭道却依然近似以前那样平直,如同强弩射出的最优的轻箭。
第二箭瞄向的目标是三张张披了锁甲的七分厚的木板衣架。经过多次战斗的实战,张海与弟子们也大致总结出一个规律,一名敌兵身体自身的防御阻力在弓箭面前与七分后的木板相当。
从寨子所在的山腰到目标所在的山头足有二百多米远,但索性在晚间的风不算大,两箭都没有射偏目标。可近距离观察的时候张海却不由的有些失望,虽然箭支将两张披着铠甲的木板完全穿透却终究没有力量再杀伤第三个披甲的人了,同之前相比在远距离的威慑力或许有所提高,但并不是本质上的提高。
“再试试这支,向内屋的墙壁上射试试看”父亲**说道。
第三支箭粗如轻标枪一般,重约莫十一二两足有四百克左右的样子,拥有三寸左右特制长钉般的铁箭头。在新制的优等三石重箭之下似乎也以毫不比寻常箭支逊色多少的箭道钉如墙中,入石至少深达两寸。张海终于意识到这有这怎样的意义:“能够以弓箭射速发射的踏撅箭!”
。。。
第70章 近战兵器
张海知道自己所能直接射出的踏撅箭意义也并不大,除了自己以外整个队伍又有谁有把握在登城陷阵突击的时候能够把伤亡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呢?除了自己几乎没有这样的人。即便是一些出众的弟子,张海也不愿意让他们在没有自己的协同下独自面临那样的风险。而且除了自己,也没有人能够拉开这三石强弓。不过这类似轻型标枪一般的巨箭对于阵战配合作战的意义倒是巨大的。
“这类的强弓能不能制成多做几张改制成小型**?多占数个人工及大半年时间也无所谓?”张海询问道。
**闻听又有些皱眉:“孩子你难道又要打算在以后依然像以前那样么?”
战阵之上,张海知道自己实力强悍也并不敢保证自己万无一事绝对不会伤残牺牲,他不想出现万一后给后人留下“天父杀天兄,倒都一场空”的士气打击,只能实话实说的叹道:“如今我们的队伍人数少力量有限,按朝廷那里的正规编制我还算不上什么‘一军之主’,为了克服战斗中的某些困难,我又怎能袖手旁观让弟子们去填命?不过我可以像父亲保证,当我们的队伍明年或者更晚一些的时候近一步有质量的扩充,真的能够让我这个‘逞匹夫之勇’的人起不了多少影响的时候我会退到更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去的。这一点父亲应该相信。”
杨秋霞及柳香等家人的脸上还似是有些忧虑,但张海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有时张海回忆起事以来的那些冲锋陷阵乃至近战中所冒的各种风险的时候也是心有余悸。两米枪剑做为单手兵刃再配和上大盾并不是专门依据自己的身材力量所做的近战兵器,只能说是即兴发挥临时凑合而已。虽然已自己的力量即便是这种临时凑合的兵器也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一次至少能砍断两根来袭长兵的身杆,但还远远不能将自己拥有的潜力全部发挥。枪剑是参考普通人所可以使用的陌刀或马剑所做的一种双手长兵,在弟子们当年平时的各种比试推演中如长枪般长度的斩马剑或长型陌刀是一般阵战最佳的兵器,用法如同长枪。
而对于自己这个身材与力量级别的人来说,两米左右的枪剑已经远不能满足要求了。按照五倍于健壮常人的力量计,再考虑应对战场的结构强度,自己所用的双手兵器至少有五米长,六公斤左右。按照五倍的力量大概相当于一个普通战兵运用与身高差不多的四公斤带长刺刀步枪所需要的力量,或者一个很普通的人运用普通七八尺大枪使所需要的力量。兵刃与身管重量比较均衡又相当坚固的情况下,至少应该有两公斤左右的一米半剑刃,枪头如同日耳曼大剑一般形成比较大的出招时的扫荡面积。
“李师傅,这样的一丈五尺十斤枪剑,身杆包铁的话需要多长时间来打造?不需要太过精艺求精,满足一场大战的基本所需即可。当然还有满足六十个勇气和力量表现较为突出战士的近战兵器。”私下里的时候张海询问道。
张家的家匠大多是起事以来经历过与张海一同的战斗的,也了解这个拥有神力孩子的潜力,哪怕如此规格的长兵,要在实际的战斗中经历住杀伤至少上百个人的考验质量也绝不可太差。
“白木枪杆不难,包铁与刃身的打造,要与上次那六尺枪剑的质量相同的话,我与师弟一个月左右的协作问题不大。再加上数十件常人所用的类似兵器的话,规格小一些要在大半年的时间内完成恐怕也要占用十个人工。”
“只要不太过影响弓箭与臼铳的进度,这不是问题。”张海并没有太大的失望。
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张海注重开始强化自己的近战技艺。
习武练劲用的“大刀”利用比纯吨铁还重的铜包铅打造,“刀”头臃肿如锤一般一看就不是实战用的兵器。兵器全重约莫一百二十斤七十公斤左右的样子。即便张海的力量超过常人数倍又有一定身材优势可挥舞这并不算长的七八尺长的练劲大刀还是感到笨重无比,与那实战用的兵器是天壤之别,攻防的速度甚至连常人运用普通兵器都不如。
张海以前是个务实派的武者,对于兵器套路并不怎么看重。可经历了几次上规模的战场实战之后看法却有了改观。
如果是擂台上两个人在没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比武,那些什么三十六路六十四路之类的兵器招式套路意义不大。可要是两个心理勇气都并非顶级的普通人以命相搏,就很难有见招拆招的心境了。通常都是以乱对乱,以攻对攻,就像两个普通少年在教室里打架一样,心理素养不行,通常都是拳脚对攻。
当不是强强相搏,而是战场上一个身材魁梧心理素质优秀的顶级高手面对众多的敌兵的情况下,有些兵器套路就不完全是没有价值的了。
这一百二十斤的训练用大刀按照过去学过的几招套路舞动起来的时候,即便以张海远超出常人的身材和体重也感到有些下盘不稳、重兵器的惯性带着身子稍不留神就摇摇晃晃。
弟子们不是没有练过武的人,对这练劲兵器的重量当然是有概念的。有人不由的叹道:“那些评书里动不动就几十斤百把十斤的兵器重量,我看是胡扯。如果真能有人把这练劲的兵器挥舞如常,那得怎样的身重才能镇的住?”
独自挥舞了几阵兵器的张海始终觉得这样练效率并不高,近战习武训练不论是拳脚还是兵器,根本离不开对抗性练习的,便停下来笑道:“《梦溪笔谈》中说古之三斤才当现在之一斤,要是这样算,至少那些运用小几十斤的猛将也并非夸张,只是师傅我可能还赶不上那些人而已。对了,找些麻绳和棉包把这重兵的前面包起来,我以这重兵与你们实战比试几下,才能更清楚的看到问题在哪里。”
上百斤的沉重兵器重到大幅度的降低了张海运用武器时的反应和速度,与拿着缠布棍棒的普通弟子们对练交手时也大为吃亏。要是按点数计算,张海与那些比自己低一头的孩子们比武交手就是单对单也要挨上十余下才能有一下得手。不过这上百斤的“大刀”即便是包了很厚的棉包,砸在人身上时却完全抵的上甚至反超那十余下了。
近一个月艰苦的对抗训练后,喜讯终于传来:新的丈五枪剑终于制成了。
。。。
第71章 初临会剿
类似枪法一般的长兵动作有很多,可最基本也是用处最多的也只有拦与扎两类,拦就是寻常人拿上长兵对敌使也懂得的来回摆动枪头形成一个扇面用于防御。对于整个长兵前端近三分之一的部分由厚重如斧一般的大剑组成的枪剑来说,拦拿摆杀之术就更为重要,它不仅是防御的基本动作也是进攻的基本动作。因为相比长枪,前端扫中敌人也能形成致命的杀伤。
张海右手握住五米枪剑的最底端,左手握在距离底部不到一米左右的地方借助披了板条铠甲的右腰为杠杆左右手来回相反方向用力摆动起来的时候,原本似乎在铁皮的包裹下丧失了弹性的白木身杆似乎也在巨大的力量下展现出如大枪一般的弹性,前段近一人长度的大剑以单手兵器远不能达到力量和威势在山头上的演武场上挂起呼呼的风声。
对于常人而言,即便是不包铁的五米长兵也基本丧失了摆动时的灵活性,只在密集方上有用,而在此时的亚洲密集方阵极为罕见,为了散阵所需寻常的长兵大多在四米的长度左右。而对于张海而言,这却成了一件在任何场合下都极为趁手的兵器。唯一的不足可能就在于挥舞枪剑时的威力使得平日里与弟子们灵活的实战对抗变的很难了,即便上鞘包软物也极有可能给弟子们带来意外。唯一的实战演练办法就只能是十几名或更多弟子模拟敌阵的第一列以众多长兵器搭在有内凹的矮墙上。张海面临众多长兵组成的敌阵在左右两名持盾弟子的掩护下扫击矮墙的凹处同时尽可能的避免被攻击。
当在矮墙凹面处摆上模拟敌人兵器或腿部的木头进行实测时,利用长度优势直接越过敌枪阵摆动枪剑时的左右两次左右猛烈扫击就将十多根木头扫断。
农历三月来临的一天,正当张海在寨外的一作山冈上与弟子们一起练武的时候,阴沉的天空中响起了滚滚的雷声。为了避免意外发生张海及陪练习武的弟子乃至外利用铁杆在周边测距绘图的弟子没有继续在山上作业,而是赶回寨子进行室内的劳作与学习。
“冬天以来连续几个月都无雪无雨,但愿这贵如油的春雨能使家乡今年不再是个大灾之年。”一名少年营的弟子在作训间歇的时候感叹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了无牵挂的孤儿。
包括张海在内的大多数从军之人却并不喜欢雨季甚至是夏天的来临,雨季或夏天不仅仅会带来弓弩甚至刀枪锈蚀,还会使疫病高发饮水也不再清洁。更重要的是在战场上披甲对阵更成为一种艰熬。或许只有对装备要求不那么高的农民军才会喜爱在夏季进行作战。
可正在此时,在十几里外负责伦值侦察警戒的雇佣的民间坐探乃至少年营战士却穿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
在馆陶附近出没的莫名其妙的商人似乎有些反常的增多了,行为也有些反常。刘洪涛派遣持弓弟子抓了几个舌头进行仔细询问的时候才发觉即有河南彰德府当地派遣来的人,也有外省不明来路的人。
“是远在大名府的卢某人又坐不住了么?或者还是彰德府的那些人又坐不住了?”弟子李峰颇为自信的笑道。
“要是只有两府的营兵们前来攻山,我们是能够取得大胜的,而且不会付出太大的代价。可上次北直隶各省能够抽出的骑兵都有三千,周遍三省能够出动的兵力只有两府么?”身为张海言传身教多年的大弟子刘洪涛所想的远要更广泛些。朝廷的力量虽然不像原来想象中的那样强大,但却有所了解。在多次推演中,没有至少几千的精兵如果面对多声大规模的围剿长期的在一处生存下来是很难的,唯有远离京师的流动作战才是可能的。
张海也感到了一丝迷茫和恐惧,现在队伍的力量过于弱小,起家的时间也不算长。根本没有能力经营属于属于自己的情报网络。而自身的力量还没有三打开封时李自成那种正面抗衡朝廷全力的水平,真的要在这里坚持到秋季么?又回想了一遍起自记事以来所得到的所有外部讯息,这今世的大多数事情还没有发生太大的变故。而自己自河间以来的起事和战斗,只会使可能于今年五月发生的闻香教起事提前,而绝不会使之推后,从而终究下定了决心。
“南方之乱朝廷至今未平,东虏之祸依然牵制了边军大部分力量。即便天帝所暗示的山东起义因为一些偶然并未发生,我军被几万战兵困于这馆陶山寨之中的最坏局面发生,那也未必是绝死必输之局。如今抓紧战备准备应敌,依然是我们最佳的选择!”张海对弟子们坚定的说道。
而在此时京师大内的皇宫之中,年过天命之年刚刚执掌司礼监不久的魏忠贤同样处于人生中最不得清闲的时候。底层出身又有过皇宫内外多年经验的他深深的明白要牢固的掌握天下的权力,一直属于自己的近卫亲军同样是不可少的。
宫中演武的小操场上传来阵阵整齐的枪炮之声,上千武阉组成的新军正在天启皇帝面前进行着演练。
“好,这一年来这支强军终于成军了!朕也不是孤家寡人了,如今要是有人还敢像去年邢部刘某人那样出言不逊,朕就给他们点儿颜色看看!绝不会再姑息!”
“皇上也不可操之过急,等到着内侍亲军扩编到万人以上的时候再与那些假道学们摊牌不晚。给事中惠世扬、尚书王纪等人贬职即可,罢免到不必。”
回到司礼监的时候魏忠贤也终于通过自己的渠道了解到外面的一些政务消息。
“又是大名知府卢某的折子?听说最近有个头目为**的强寇人数不过千余,就在河间在庆云城下一次折损北直隶各府上千精兵?倒是很行啊。就让这个卢某人闹一闹吧。最好联合北直与山西两省军镇的精兵去这深山中探探这伙人的虚实。如果他们元气大损,也不用给某些人养寇自重的机会,要是更蹦掉周边军镇的几个大牙当然更好。这朝廷内外的力量越弱,我们相对的实力才更强。”
。。。
第72章 三省会剿
会剿武安馆陶山寨的消息再次传到北直隶各府的时候,再也没有人像以前那样积极求功了。哪怕朝廷上面下发过来的开拔费远高于当初。
北直隶军镇各路大军分批汇集在大名府的时候以胡思仲为首的各府总兵巡抚们似乎早已是心灰意懒。
“我说建斗兄,你也是亲自领兵参加过庆云之战的人,同那伙人没少交过手。你跟我们摆自信没有用,可曾问问你手下的那些千总把总们愿意不愿意为这几两开拔费同那伙人拼命?要是平地突袭伏击什么的各省要是能齐心合力的话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让我们去这伙人驻守的山寨?不是我长它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那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我们能在山下把营寨扎下来完成围困就已经是稍高香了。”
“是啊,山西九边那群人不是很自觉得了不起么?二十多年前他们不是也去过武安么?让他们亲自去攻这山寨试试去。”
各府总兵纷纷议论的时候胡思仲等人却是沉默不语,按他的看法,大名知府这个年轻的进士即有了参战的经验不应该是个不知深浅的人。
“关于攻馆陶山寨,下面士兵议论最多的是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