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英雄-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沉闷而连贯的,比较轻脆的雷声则必然会伴随着闪电。而这些声音是来自空中的爆炸声。如果不是己方队伍进行的测试,那极有可能就是敌人在这样的天气下为了进攻不迷失方向所采取的一种手段。

战备动员就这样施展开来,烘干的火药在烘干之后开始不断的填装到仅仅同不过三四尺长的劈山炮炮口之中。

不同性质的战场环境下就会诞生出相应的最佳武器,在防护装具和各种车辆已经非常成熟的欧洲,即便在拿战时期火炮发射的霰弹往往也比大口径滑膛枪发射的子弹还要重。以确保在中远距离上的威力乃至对任何可能出现目标的杀伤力。而对付几乎就没有什么精良铠甲的,大量的人在进攻中缺乏基本有效防护的南方明军,李峰离开第三旅的指挥岗位负责兵工生产之后就开发了专门针对南下作战的“劈山炮”

太平天国时期的劈山炮弹药型制缺乏固定的规矩,火药性能也不稳定,还不愿意用材料费比较贵的铜来制造,因此性能上往往也多有局限。而新朝以接近19世纪初的工艺标准制造出来的“劈山炮”本质上更像是“12磅山地榴”的缩小版本。为了适应传统中国下落后于西方的骡马条件乃至考虑在山岳丛林方面的以人力携行,炮管的重量大概也不过七十公斤大概一石有余。这是此时代的一匹普通马或者两个战士能够方便的进行驮载的一个上限。

经过对青铜成分的不断改良,这七十公斤的炮管平均每公斤重量所能承受的能量终于超过了千余焦尔。可以把三百余枚二十克重的15毫米铅弹以每秒一百四五十米的初速发射出去。这种二百焦尔左右的二十克重火枪铅弹对于板甲或者后金那种厚重的双铁甲没有什么效果。而对于皮甲棉甲之类的软甲乃至简单的木盾之类却可以在百米之内构成有效的杀伤,杀伤人体的后效因为是铅弹及比手枪更大些的口径也更好些。就算是对上一些拥有厚重防护的敌精兵,三百枚弹丸在十余米的有效射程上散射宽度上也能够形成密集的弹雨。进攻之中往往没有有效防护的膝盖及以下乃至头部目标依然有极大的概率被命中。当在极近的距离,十倍身管的短管炮也不足以把散弹散射到足够宽度的时候,炮手可以发射有木尾支撑的散弹以近一步减少霰弹在身管内的运动倍径,还可以采用侧射的方式增加杀伤面积。虽然百米的距离上面对快速的冲锋往往不过只有两轮或最多三轮发射机会,却可以有效的具备每炮在战场上杀伤至少三四十人的潜力。

除了发射威力合适的霰弹以外,这类火炮也可以使用过去常用的步兵臼铳及重火炮通用的六两铅弹,一次可以将三十枚六两铅弹以每秒一百四五十米的速度发射出去,以威胁某些特殊的重防护目标。在发射实弹的时候则可以勉强威胁大部分车盾等目标。

在不断的测试中李峰等人还发现:如果以每公斤身管的青铜炮威力来说:太重的火炮或者太轻的火炮都会影响到平均重量下的威力。这种七十到一百公斤身管级别的火炮同等条件下的能量和寿命要比九斤弹青铜炮高出不少。因此如果要像九斤弹青铜炮那样挖掘寿命潜力来进行“极限射击”还可以把双倍于标准的铅弹和弹丸发射出去,这种情况下的寿命不至于低到不可接受的程度。很显然:九斤弹青铜炮的装药占身管标准本来就高过历史上的12磅拿破伦炮,而70公斤劈山炮的初步标准却十分接近历史上的12磅山地榴。

这样的轻炮仅仅配备了少量的骡马,就让一个七人的炮组可以完全负责从火炮到弹药的全部后勤,每个步兵连都可以配备四门劈山炮组成的加强炮排,步兵营则用十二门劈山炮组成的轻型炮连代替了原来的营炮连。步兵旅依然配属了拥有12门四百斤身管的青铜炮用于攻城等特殊任务。不过在必要的情况下,标准的九斤弹青铜炮依然可以用大概二百米每秒的初速发射上千枚二十克15毫米铅弹构成的轻散弹用于侧射,或是发射实心炮弹。

雨夜里并没有良好的视界,当第四旅四周阵地内的炮兵感觉到不远处似乎有些动静的时候敌人似乎已经从四面八方接近了。如果不是这么规模庞大的敌军不可能都是精锐,这样天下的潜伏进攻几乎是很难在几十米到百米的距离上被发觉的。

“敌人的大营在哪里?真的有么?我们怎么找不到?”雨雾中两个提着微弱光亮灯笼的人大声的说道。依靠兵力的优势,这些人似乎不害怕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暴露位置,但在寻着余中飞火神乌进行寻找的时候却没有发现白天侦察的时候曾经看到过的那种帐篷。

“这伙狡猾的强敌有可能在任何方向出现,诸位小心,随时做好近战准备。遇到情况不要慌乱。”远处的一个声音高声回道。

不过这些话炮垒和战壕里的新军主力战士们虽然听不懂却也明白敌人的临近了。

第356章 雨夜火力

第四旅方型步兵阵地四角处的炮兵阵地实际上是由集中起来的两个劈山炮连组成的直线边长约二十五米蜿蜒曲折的堑壕,只不过在胸墙上加了被覆,构成了如同简单棱堡一样的方型炮兵阵地。炮兵阵地也似乎是步兵那样蜿蜒曲折的堑壕,不过深度要更宽,被覆乃至整个射口的位置也要更高。

整个七十公斤的劈山炮炮身在拥有足够重量,后坐动量也不比82迫发射重弹的时候大多少,而且在累计发射次数上没有太高要求的情况下战士们在训练演习模拟对抗中得来的经验是把着身管只有一米多的炮像步枪一样架起来瞄准敌方,沿固定重锤水平尺略靠大一些的角度瞄向敌方,可以伸缩并以插销固定长短的简单炮架直接顶在堑壕的后辟上发射以承受后坐力。整个火炮因此还能具备极强的机动性。

漆黑的雨夜中虽然听到不少人的说话声,但炮垒战壕和工事内的战士们却一时还难以确定敌群的大致分布状况。甚至并不清楚这一次降临的敌袭会有多大的规模,敌人的精悍程度又如何。是几千精锐的决死突击还是几万平庸之地的围攻,又或者只是小股敌人的骚扰与疲兵之计,就像几天前队伍所经常遇到的那样?

“各连注意!炮连的九班炮组准备以硫磺进行进行空弹发射!”负责第四旅炮兵各指挥足的营连军官们依照事先的推演和演习的预案乃至队伍上的准备下达命令到。

空弹装药并不是真的没有炮弹,而是以十几斤从敌人那里缴获的最劣质黑火药发射比口径略小的木质猛火油炮弹。这些烈质火药的木炭与硫磺比例很高,硝的比例却不高。整个七十公斤的火炮沿着被覆工事的射缝向外发射的时候如同黑夜之中喷吐出去的巨大火舌,火舌在把非铁质的炮弹以很低的初速抛射到几十米外的时候又似乎发生了巨大的爆炸性燃烧。这种“喷筒”的实战效能其实并不高。但是却在短短的瞬间,于漆黑的雨夜将工事外面数十米内的景物都照亮了。

两个连的各一门炮组发射“照明炮弹”虽然只是选择了人声比较嘈杂的地方开火,却让阵地上从各处的步兵乃至各炮的炮垒明白了敌人大致所在的位置及阵地面临的实际情况:整个以战壕及被覆为核心覆盖着的阵地上几乎到处都是敌人,炮垒及其蜿蜒曲折的堑壕其实已经被敌人的人海所“淹没”了。只是敌人似乎还不明白新军主力部队着完全不同于传统古代军队格局的大营其实就在脚下。

如同大号喷筒一般的照明炮弹让不少地方的敌群一览无余后随着而来的就是早已填装好弹药的被覆工事内的炮垒战士以最快的速度调节好炮口的方向,向敌群最密集的地方展开了自由射击。

八十八门七十公斤身管的劈山炮以及十二门二百五十公斤身管的九斤弹加农炮在第一时间就接连不断的响了起来,把三万八千多粒十五毫米直径左右的铅弹成百上前的沿着不同的角度喷射出去。

应该说进攻的敌人并不是乌合之众,也了解新军火器的威力。因此在进攻中选择了兵力密度并不是很大,平均起来方圆一丈左右才有一个士兵,这已经是兵书上兵力密度松散的极限了,但纵深却很绵长的队形。这样也能够依靠人力上的优势来在黑暗的白沙镇附近的原野上找到新军主力部队的所在。不过这样松散队形在横着看来却似乎与密集队型区别无异。上百门火炮的开火还是在第一时间就让阵地附近大约千余左右的敌人中弹倒地。火炮开火的火光照耀下,堑壕里早已做好战斗准备的战士们也开始向在光芒照耀辉映之下的敌群展开了射击。

燧发排枪清脆的枪声一时间在黑暗的雨夜里如同海潮,也如同声音放大了的雨声一般绵密的响了起来。四个步兵营十二个步兵连两千左右的步枪兵以四管燧发排枪打出了八千多发子弹。这些子弹可不像之前的霰弹那样有局限的开火,而是在炮口火光的辉映引导之下向四周的敌人开火,还有一些是新战士在惶恐之中向敌人的大致方向开火。

这些子弹虽然因为雨夜乃至敌军队形的分散没有白天同大股敌人交战时的那种命中率,不过平直的弹道和较高的子弹初速还是让弹丸只要不偏离地平方向太远,不是打中五十米处的敌人,就是打中六十米处或更远距离上的一些敌人。包括重复杀伤算在内,也四分之一左右的命中率。

而在这个时候,对于火炮性能已经有了些熟悉并且也在枪炮的火光中发现进攻的敌人中身穿软甲也不多见的情况下,各炮垒炮营战士们展开了第二轮开火,开始按近每炮发射四千枚二十克重铅弹的标准展开了射击。并不算大的铅弹以倾斜着的角度如雨点一般的向敌人泼去。

短时间内不过后世排级阵地范围上的一百余门霰弹炮及两千支排枪八千根枪管的开火,让方圆一百八十步左右的阵地范围内如同到处从地面喷吐出火舌的地狱陷阱一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杀伤了三千余分布在此附近的敌人。

雨夜中散布在第四旅阵地上的敌人在这样的火力打击下大部分选择了逃跑。也有大约一千左右因为火力威胁比较小而比较镇定的附近的敌兵在慌乱之中以标枪向暴露出火舌的战壕地堡投掷标枪。还有的取下身上的三眼铳和弓箭向附近暴露的火力点开火。

不过一千余支标枪,几千支箭弹从几十米外的距离上临战状态下对高度不过三四寸的战壕乃至地堡的射孔不过几十分之一的命中率而已。只有大约一百发支左右的弓箭乃至弹丸外加几十支标枪射入了阵地的射孔内。堑壕内的士兵密度毕竟比现代军队的堑壕工事密集了很多,尽管在开火的时候各班班长注意到让战士们轮流执行向外开火任务,可因为黑暗中袭来的箭支及标枪难以躲避还是有四十多人伤亡于对手的投射兵器之下。

阵地附近遭到打击的数千敌人之中也有大约二百名没有在火力威胁之下逃跑精强勇敢的人逼近到战壕乃至炮兵地堡暴露出来射口处,以长矛和短刃展开近战攻击。刺伤了至少几十名战士,不过自身也在枪铳的还击之下大部分被打死。

以李魁奇熊灿为首集海内外大部分能战之兵趁着雨夜进行的第一波大规模的进攻被瓦解了。不少人在黑暗中成群结队的向更远的地方逃去:北方这股强敌前所未见的火力和工事在这样的夜里是那样的令人望而生畏,似乎完全没有战胜的希望。

“要不撤退!”熊灿此时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对李魁奇的口气也再也没有了以往的那种自居其上。很显然:看着样子大明的江山是没什么希望了。仅仅不过几千人的一个旅竟然如此强悍,这样的雨夜突袭也不能取胜,还在极短的时间内付出这样的代价。即便有东虏的助剿又能怎样?而看着新朝的样子,自己这样的官员恐怕根本讨不了什么好处,跟着这些海主们流亡海外或许是自己想要保住富贵的话唯一具有可行性的出路了。

性格一向强硬的李魁奇面对这种震撼也思考了片刻:现在这种情况下队伍如果撤退会怎样?毫无疑问,按照预先比较充分的准备队伍的主体完全可以收拢到福州城下。在雨夜这些依托工事以火器为主的敌人也不太可能展开有效的战术反扑。但是那样的话这些人会对自己强横的战力更加自信,在今夜之后更加大胆的攻略整个福建。就算自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资财转移到金门等地的一些岛屿上,如果失去了福州泉州的船队及其家属,面对这些毫无估计的对手也未必安全。要知道相比秋冬季节,夏季的福建等地的外海虽然也时常有台风,但在没有台风的时候却是一年之中最适合航渡登陆的时节了。

正在李魁奇和犹豫不决的时候,从作战前各个队伍中编组负责联络和报信的人终于按照约定以火箭发出了特定的信号。这些信号表明虽然在最初队伍在那个如同火力陷阱一般的阵地中伤亡惨重,但各队的主力都还完整,并且撤退到了安全而且恰当的距离上。

“我们不能就这样撤退!”李魁奇见到数万规模的队伍从整体上说暂时还没有遭到重创,李魁奇下定了决心:在天色亮起来之前,一定要给这些暗堡中的敌人以教训。不能让他们毫无顾及!

短暂而激烈的战斗就这样匆忙结束了,似乎敌人的进攻被轻易的打退,不过此时的王新盟却并不感到轻松,四周敌人的声势似乎并不似乎当年那些北方决战中的规模,真的只有阵地附近所看到的这些敌人参加进攻么?

第357章 战壕近战

进攻第四旅的队伍中始终有一些人并不参加实际的战斗,而是在黑暗中观察战场的动向。这也是不少人从夜间做案的时候得来的印象。

再加上那令人印象深刻的密集火力,因此虽然是在雨夜的昏暗中,但整个第四旅那并不算很大的阵地范围还是被大致确定下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这股强敌只有临时挖开的地堡而没有大营。

如果不是北边来的强敌有强悍的火力的话,这种战壕与简单地堡构成的工事体系并不是对抗冷兵近战的良好选择。

“他们只能沿着那些地堡缝隙射击!而且这些北佬来白沙镇的时间不长,不可能构筑起多么坚固的堡垒。我们只要悄悄摸过去,从地堡上方的缝隙中以短铳向里打,用长矛或标枪向里刺那就没问题!”负责组织或协同进攻各队的人们传达着李魁奇手下不少人想出来的办法。

黑暗固然给进攻一方带来不少的便利和好处,但也使得成员之间的相互督战变的困难了,尤其是要向前爬行敌人还在之前显现出了那么强悍的火力。

好在数万人拥有的五百辆无数的大小车马车手推车在微弱灯笼的引导下被从大队人马的后面推了上来,堆上了米代插上了不少简单盾牌后好似一面从四面八方聚集起来的盾墙一样掩蔽着低着甚至甚至匍匐在泥水中爬行的人们从距离第四旅阵地百步到一百五十步不等的距离上推进。

因为雨夜之中炮口以“火油弹”进行射击的时候照明的范围也有限,因此直到敌人从四面八方推进的时候声音动静足以被战士们发现的时候,炮垒上的炮火才施展开来。

百余门火炮在近距离上的开火即便是发射霰弹也因为足够的能量打翻了近百辆敌人来袭的车辆,杀伤了几百名底着或者干脆匍匐在地的敌人。不过这个时候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的敌群已经逼近到距离队伍不过二三十米的范围上了。

进攻之敌的队形虽然也很密集,不是现代步兵连的标准队形可以类比的,可因为在黑岸中低着身子前进也大大降低了燧发排枪的命中率。如同海潮一般的燧发排枪开火声伴随着连成一片不断闪烁着的火力线反而让整个阵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