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湖诡谈录心魔 系列-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耿博闻在心头惦量了一下,伸出三根手指,说:“三千两!”

  林家兄弟对看一眼,合上木盒的盖子,抱起木盒转身就走。

  耿博闻连忙说:“三千两已经是天价,那你们开出个价来听听。”

  大林双眉一扬,说:“八千两!”

  “什么?八千两!”耿博闻惊叫起来。

  小林笑了起来,说:“城西宝源参行开出了白银八千两的高价,因为你是我们的老主顾,所以先给你看看货。现在官府以万两重金为彩头,设下野山参王擂台赛,邀请东北各大参行参赛。我们这支纯货可是五形俱全,品质怎样你应该比我们更清楚吧?嘿嘿,我们还以为你目光独到呢!”

  耿博闻的额头忍不住淌下汗来。

  宫中每年的野山参用量是越来越大,而参资源却是越来越少,想找一支百年以上的老参,简直比上天摘一颗星星还要难。负责采办官参的地方官府,万般无奈之下,设下野山参王擂台赛,强令各大参行必须参赛,想借此机会采办到几支像样的纯货向皇上交差。甚至有人预言,这次大赛将对各大参行重新洗牌,拿不出上品纯货参赛的,会首先遭到淘汰。

  耿博闻本来就在为店里拿不出一支像样的野山参而烦心,要是能在擂台赛上一举夺魁,不但有万两白银的重奖,而且从此在同行中声名鹊起,可以说是名利双收。他沉吟一下,说:“八千两也太离谱!还从没听说过有哪家参行开出过这样的高价,你们可不可以再通融一下?”

  小林果断地说:“少一两也不卖,耿老板你自己拿个主意吧!”

  耿博闻犹豫了一会儿,咬牙说:“好,那我买下了!先‘过水’再付钱。”

  “过水”是野山参交易中的行话,新鲜的山参表面上有一层浅浅的泥色,收参人买下鲜参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参进行“过水”,反复清洗,看是否有破绽。这一洗,就像被擦亮的明镜,这支野山参越发显得仪态飞扬,参须总长有三尺多长;一过秤重达9两2钱4分,己超过“七两为参,八两为宝”的标准,十分罕见。

  耿博闻顿时喜上眉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野山参王(中)
七天后,野山参王擂台赛隆重举行,辽宁布政使李大人亲自主持,全省一百三十六家参行参赛,二十位资深“参把头”组成评委组,经过两天的品评,一品参行选送的“龙凤呈祥”野山参倾倒众位参把头,一举夺魁,并将作为贡品进献给皇上。一品参行不但可以得到一万两白银的重奖,还将获赐当今圣上御笔亲书的“野山参王”匾额一块,这可是参行中至高无上的荣誉。

  布政使李大人亲自颁奖,耿博闻春风满面,上台刚要接过匾额,突然有人大喝一声:“等一下,一品参行有作弊行为,这支‘龙凤呈祥’是拼接出来的假货!”

  这话石破天惊,在场的所有人全都大吃一惊,耿博闻更是心头一震,回头一看,说话的竟然是大林、小林两兄弟,惊讶地说:“这支野山参不是你们卖给我的吗?”

  林家两兄弟也不理会他,上前向李大人行了一礼,说:“我们卖给一品参行的是两支参,一支叫‘龙行天下’,另一支叫‘凤舞九天’,如果我们没有猜错的话,这支‘龙凤呈祥’应该就是那两支参拼接出来的,请大人明鉴。”

  耿博闻的心头闪过一丝不祥的预感,可那支参他细看过无数次,他十多年练就的法眼也看不出半点破绽。当下定了定神说:“大人,不要听他们胡说,难道在场那么多的参把头,就没有一位看得出来吗?”他这话厉害,一下子把那些参评的参把头全拉了过来,立刻有几个参把头骂林家两兄弟是无理取闹。

  大林告诉李大人,耿家有一套祖传拼接人参的方法,据说是用数十种树脂炼成的树胶,拼接人参可以做到天衣无缝,无人能看出其中的奥妙。但只要用苏打水一浸就会原形毕露,李大人要是不信,一试便知,他们两兄弟愿以性命打赌!

  李大人将信将疑,怕苏打水浸坏了野山参王,一时拿不定主意。小林眼珠一转,说:“大人一定知道二十年前发生在吉林的事吧,小心重演啊!”李大人一怔,额上不由地冒出汗来。

  二十年前,也就是嘉庆十五年,吉林进贡给朝廷的57斤9两野山参中,经查验,其中纯货才1斤12两,其余的全是趴货。嘉庆皇帝龙颜大怒,连杀官吏参商一百多人,震惊全国,就连当时采办官参的吉林布政使林振威也是在劫难逃,满门抄斩。一想到这,李大人连忙命人拿来一盒苏打水,把“龙凤呈祥”放入水中。在场所有的人全都屏着呼吸,紧张地盯着那支野山参王。

  耿博闻感觉自己的心快要跳出胸腔了一样。突然,只见野山参王的两个芦头中间冒出几粒细微的气泡,美仑美奂的“龙凤呈祥”竟然从中间断开,一分为两。“轰”的一声,耿博闻脑中一片空白,差点翻倒在地。

  李大人惊得面如土色,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气得暴跳如雷,命人将耿博闻打入大牢,一个月后问斩,以儆效尤,并立刻查封“一品参行”。

  耿博闻躺在阴暗潮湿的牢房中,连续三天水米未进。想到自己接管一品参行以来,尽管同行倾轧的厉害,但他待人处事小心谨慎,从来不得罪任何人。和林家两兄弟已经做了五、六年的生意,感觉这对兄弟不是唯利是图的小人,才那么放心地花八千两白银买下“龙凤呈祥”……他正糊思乱想着,听到牢役在喊他的名字,说是有人来探监。抬头一看,只见牢门外站着林家两兄弟,他也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从地上一跃而起,指着大林、小林破口大骂。问他们为什么要陷害一品参行。

  林家两兄弟等耿博闻骂累了,才冷冷地告诉他,因为二十年前那个错把“趴货”当“纯货”,进贡给朝廷的吉林布政使林振威就是他们的父亲,而当时为林振威负责挑选官参的参把头却是耿博闻的父亲耿聊生。耿聊生偷梁换柱,用大量的“趴货”换下“纯货”,却让林振威去顶罪受死,他自己畏罪潜逃到沈阳,改名换姓,用偷换下来的“纯货”卖得的钱开办了一品参行。林家两兄弟二十年来,无时不刻不想着要替父亲讨回公道。

  大林说:“父债子还,天经地义。耿聊生已经不在人世,他欠下的债自然由你来偿还。你家当初是怎样陷害我家的,我们今天如数奉还!”

野山参王(下)
耿博闻惊愕地说不出话来,过了好半天才说:“原来你们就是林振威大人的儿子,家父生前一直在找你们。”

  小林哼了一声,说:“是想把我们赶尽杀绝吧?”

  耿博闻摇摇头说:“你我两家的恩怨我不太清楚,家父一直不肯对我明说,只是他老人家临终前再三嘱咐我,如果有一天林家的后人找上门来,就让我告诉你们,林振威大人有一些遗物,埋在他坟冢墓碑前的地下,他的坟墓就在参王庙后院的竹林中。你们走吧,我不想再见你们!”

  眼看着行刑的日子就要临近,耿博闻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生机,每天好吃好睡,心中反而坦然了。

  这天,他刚吃过晚饭,突然感到腹中一阵抽搐,眼前一黑,砰的一声,倒在地上就不省人事。等他再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被关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又闷又热,想翻个身也难,还不停地上下颠簸。用手一摸感觉四周全是木板。他突然想到一件可怕的事,难道自己是躺在棺材里?有人在食物中下毒,自己晕过去后,被当作死亡而埋了,那自己岂不是要活活地闷死在这棺材里?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涌上头,耿博闻用尽全力向上猛踹一脚。

  哪知道棺材盖并没有盖严,砰的一声就飞了出去。耿博闻坐起身来,发现自己果然是躺在一口薄皮棺材里,棺材放在一辆马车上,马车正在茫茫林海中奔驰。车辕上坐着两个大汉,背影非常熟悉。

  那两个大汉听到声响,回过头来,说:“你醒了啊?”却是大林和小林。耿博闻吃惊地说:“你们究竟想干什么,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去?”

  林家兄弟止住马车,对耿博闻说:“下车休息一下吧,已经走了一天一夜,也有点累了。”扶耿博闻走下棺材。耿博闻心想自己死都不怕,还怕你们再玩什么花样。

  突然,“扑嗵”、“扑嗵”两声,大林、小林双双跪在耿博闻的身前。

  耿博闻吓了一跳,问:“你们想干什么?”

  大林说:“耿大哥,我们错了,毁了你家苦心经营的一品参行,更让你受尽折磨,从此无家可归。不过你放心,只要有我们两兄弟的一口饭吃,就绝不会让你饿着!”

  耿博闻见他们说话的态度诚恳,不像是戏弄人的样子,心中迷惑起来。问:“怎么回事啊?”

  原来,林家两兄弟那天从牢房出来,越想越觉得二十年前的事可能另有隐情,两人一合计,就去参王庙把父亲的遗物取了出来。这些遗物除了林振威当年写的一些诗稿外,还有一份写给耿聊生的手谕,父亲的亲笔字迹他们还是认得的。

  看了这份二十年前的手谕,林家兄弟惊得面无人色,在心底固守了二十年的信念,像雷峰塔般轰然倒塌。一直以来,吉林和辽宁担负着官参的采办任务,由于无节止的采挖,野山参几乎绝迹,品质上乘的纯货更是如凤毛麟角。而宫中对野山参的需求却是越来越大,当官的一级压一级,林振威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万般无奈之下,就写了份手谕给参把头耿聊生,要他以“趴货”冒充“纯货”交差。

  耿聊生认为这样做风险太大,坚决反对,但林振威一意孤行,终于闯下弥天大祸。耿聊生冒死救出林振威的两个儿子,又花钱托人赎出林振威的尸首葬在参王庙,那时大林和小林才七、八岁。耿聊生将他们两兄弟安顿在一处安全的地方,他自己改名换姓在沈阳开设了一品参行作为立身之本,挣钱养活大家。谁知过了五、六年,林家两兄弟突然失踪,并留下书信,扬言一定会回来讨还血债。耿聊生猜想他们可能知道了一些他们父亲的死因而产生误会。

  了解了当年的实情,大林、小林知道自己错怪了耿博闻,连忙找到布政使李大人,表示愿意用他们收藏的一支野山参,换回耿博闻的性命。李大人正因为收不到的野山参,而被上司逼得焦头烂额。再看林家两兄弟的那支野山参确是从没见过的参中*,当即点头同意,在他的心中一百个耿博闻也比不上一只野山参。

  但耿博闻的罪行是众目所见,死刑又是李大人亲口所判,总不能平白无故说放就放。就让牢役用药迷晕耿博闻,对外谎称耿博闻在牢中病亡,林家兄弟假装替耿博闻收尸,用棺材将他救出来。

  小林说:“耿大哥,真是对不起你。那些当官的家伙真够黑的,为了打通衙门上上下下各道关节,我们把你给我们的那八千两银子全化光了。”

  耿博闻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心中说不出的舒畅,哈哈一笑,说:“钱财是身外之物,理解最可贵!我们本来就是失散多年的一家人,再多的钱也换不回一家人的团圆、和睦和理解!再说只要人还活着,雄心不老,就一定还会有再站起来的希望!”

  题外话:收藏和投票少得可怜,亲们若有意见,尽管留言,就是骂我几句,我也感谢,你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先谢了…

铁血悲歌(上)
明正统十四年,瓦剌太师也先率兵攻打明朝。警讯传来,明朝当局一片慌乱,把持朝政的大太监王振,怂恿年仅二十三岁的英宗皇帝朱祁镇御驾亲征,不料兵困土木堡,朱祁镇也成了也先的阶下囚。

  为了不让也先用英宗皇帝要挟大明朝的阴谋得逞,留守京城的百官拥戴郕王朱祁钰继承大统,也就是景帝;遥尊被俘虏在瓦剌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可太上皇被囚在敌营也有损大明朝的威严,更何况传国玉玺也落在也先的手中。景帝朱祁钰一面与也先议和谈条件,一面暗中物色高手,伺机潜入也先军营,救出英宗,找回玉玺。经过再三斟酌,锦衣卫统领楚天歌,副统领南宫笑、李双成,以及他们的手下“燕云十八骑”为最合适的人选。

  楚天歌、南宫笑和李双成是义结金兰的三兄弟;楚天歌是老大,李双成最小。楚天歌是京师的第一高手,为人义薄云天,智勇双全。南宫笑在江湖上人称“霸王爪”,左手手指长有半尺,精钢铁爪,十分霸道,这只左手也就成了南宫笑的象征。李双成也有个绰号叫“断魂脚”,右脚脚底板又大又厚,无论是谁被这只脚踢中,谁都要命赴黄泉。

  这兄弟三人出生入死,拼肩作战,经历大小战役上百场。但这次面对的却是千军万马,九死一生,大家的心中都很清楚。

  出征那天,朔风如刀,白雪纷飞。“燕云十八骑”的亲人冒着严寒,相送到城外。南宫笑三岁的儿子,挥动着冻得红红的小手,嚷着:“爹爹再见。”李双成未过门的媳妇七巧,也忘了害羞,拉着李双成的手,泪水涟涟,欲说还休。

  楚天歌哈哈一笑,道:“七巧姑娘,你放心,只要有我楚老大在,就一定会把活生生的李三弟交还到你的手上!”回头看了妻子秦氏和八岁的女儿一眼,挥手一鞭,一马当先,绝尘而去。

  也先的军营驻扎在居庸关外,地势险峻。“燕云十八骑”在离也先军营十里的地方停下,楚天歌乘着夜色,独自出去打探军情,察看地形。第二天半夜,“燕云十八骑”倾巢而出。他们个个武功了得,绕过敌营的守卫,进入也先的大营,直奔朱祁镇被软禁的营帐。

  帐内还亮着灯光。李双成用匕首轻轻划破营帐往里一看,见帐内书案旁坐着一个年轻人,正是太上皇朱祁镇,他双手托腮看着灯光入神。李双成向后一挥手,八名锦衣卫跟着他从破洞进入帐内,九个人奔到朱祁镇跟前,跪下行礼,李双成低声道:“微臣等救驾来迟,请太上皇恕罪。”谁知朱祁镇听而不闻,甚至连眼睛也不抬一下。

  李双成知道不妙,朱祁镇显然已被人点了穴道。连忙低声叫道:“快撤!”可为时已晚,只听得一阵弦响,从营帐的四角射下无数支狼牙箭。惨叫声中,八名锦衣卫措手不及,被射成了大刺猬。李双成大吼一声,弹身跃起,飞出他的“断魂脚”,将营帐踢出一个大窟窿,飞身掠出帐外。

  只见帐外早已灯火通明,喊杀声从四面八方像潮水般涌来。楚天歌暗叹一口气,心中连转了几个念头,他本想再冲进营帐,抢了太上皇朱祁镇就走,可这样一来,必定会拖累大家,“燕云十八骑”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他回头看了一眼这些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手下,已有八位兄弟丧生,他再也不能失去剩下的几位。而朱祁镇留在这里,虽然成为也先手中的棋子,但暂时还不会有性命之忧。一咬牙,大喝:“撤!”手中利剑挥洒而出,冲在最前面的瓦剌兵倒下了一大片。南宫笑、李双成等人大喊着冲入对方军中。楚天歌大喊:“大家不要失散,向北撤!”说这句话的瞬间,又有七、八个瓦剌兵倒在他的剑下。

  瓦剌兵见楚天歌像天神下凡,势不可挡;其它几人也个个神勇无比。为首的瓦剌将领大叫:“大家退开,放箭!”雕翎箭像暴风骤雨一样袭来。楚天歌等人一边舞动手中的利剑拨打雕翎,一边向北撤退,又有三名锦衣卫中箭倒地。

  突然,瓦剌兵向两旁一分,马蹄声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