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4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江码头,无数朝鲜贵族和官员百姓,都前来迎接大汉天子。这已经是三年内,刘钧第二次前来汉城。不过上一次来的时候,刘钧还只是明朝崇祯皇帝的义子,如今却是大汉天子。如今的朝鲜越来越信赖大汉,不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

现在鸭绿江南岸以及东海岸诸岛,甚至南部海上的耽罗、巨济等岛,都先后成了汉军的军事基地和租界,朝鲜的沿海港口,也都向大汉全面开放贸易。

大汉的海陆军驻扎在朝鲜的四周,甚至有一支舰队直接就驻扎在汉城的汉江口不远,用枢密院海军参谋长的话说,如果需要,仅驻于汉江口的这支舰队,就能在一天之内攻占朝鲜都城。

朝鲜在经历了日本入侵以及满清的几次入侵之后,国家虚弱无比。大汉军队在朝鲜的驻防,朝鲜上下并没有人反对,反而大多是持欢迎态度,少数几个提出异议的官员,无不马上就被贬官夺职了。

除了军事,大汉对朝鲜人影响最大的还是经济影响和控制。

早年,朝鲜人吃了日本的亏后,开始闭关锁国。当大汉进来后,他们全面向大汉开放贸易,结果就是这几年大汉资本全面进入朝鲜。

现在朝鲜八道。从京师汉城到南方港口的釜山,到处可见大汉的银行、钱庄以及各种商行等,上至朝鲜王室、两班贵族甚至普通百姓,都争相把钱存进了大汉的银行。大汉的银元铜元和银元券货币体系,甚至已经完全取代了朝鲜旧有的自身货币体系。

朝鲜人更喜欢大汉的货币,精美好用,不容易做假,也不缺斤少两。而且大家都乐于接受。特别是银元券,一张纸而已,携带方便,因为其坚挺的信用,现在成为大宗交易的结算货币。

朝鲜人把自己的金银铜钱纷纷存进了银行,还有利息可得。而朝鲜朝廷也乐于向银行借贷,用以购买军械、官府开支等,王室也借了不少钱,在银行的建议下,他们干脆用朝鲜的盐税和海关以及常关税做为抵押。而为了保证汉人能得到盐税收益,朝鲜干脆把这些税收的征收权利,全部交给了大汉代收。

因此现在朝鲜的盐税、海关和常关税,都实际掌握在了大汉的手里。

这几年,各种各样的商品通过海上运到朝鲜,大到军械,小到火柴肥皂,从玻璃香水等奢侈品,到铁钉缝衣针等小生活用品,朝鲜几乎成了大汉重要的商品销售地。

一千多万人口的市场。一块很大的蛋糕。

相比起朝鲜本土的商品,大汉的商品更精美,也更便宜。就如一根简单的缝衣针,朝鲜依然用的是最传统的手工制造。从铰铁条到拔细抛光。再磨细针头,装针后边的鼻孔,然后包装到一个纸盒里,一个熟练的工匠,一天最多生产不超过二十根针。这根小小的针,价格也并不便宜。

可大汉的针厂却完全不同。他们将针的制造生成了十八道工序,每道工序由一个工人分工制造,十八个人组成一条完整的流水线。每人只做一道工序,第一个工匠拉出铁丝,第二个工匠把它弄直,第三个工匠把它剪断。。。

这样下来,这个简易的针厂,每个工人能完成四千八百根针的加工,十八个人就制造出一根完整的针,平均下来,这组流水线,每人平均一天生产两百多根针,是朝鲜工匠的十几倍效率。

而且还有一个更加厉害的地方在于,朝鲜人制针,一个人完成整个工序,需要的熟练工匠。而在大汉的针坊,分工流水做业,每个人只需要掌握一道工序,其中多数工序都非常简单,根本不用熟练工匠,普通工人就可以完成,甚至有不少环节还能用专门的工具加工完成。

而且这样的生产方式,受到的限制非常低,只需要少量的熟练工匠,然后招募大量的工人,就能复制出无数条生产线,将产量百倍千倍的扩大。

分工合作,以及规模扩大,意味着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这些质量丝毫不下于朝鲜工匠加工制造的针,价格却比之便宜许多,大量的汉造厂涌入朝鲜各地,迅速的就抢占了朝鲜的针市场。

如针一样事情,在其它各种商品流入中重复的发生。

物美价廉的大汉制造,一边让朝鲜的工匠和商人们大呼狼来了,一面却又让朝鲜百姓称赞不已,纷纷抛弃朝鲜本地制造商品,转而购买更物美价廉的大汉商品。

甚至一些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产业,一些聪明的大汉商人更是直接跑到朝鲜开设工坊,在本地招募工人,以比大汉本土廉价数倍的薪水雇佣朝鲜人。

而结果朝鲜人不但不会说大汉商人黑心,反而感激大汉商人给他们提供了赚钱的渠道,连朝鲜官方也感谢大汉商人在这里开办工坊,给他们创造了税收。

大量的朝鲜产的原材料,棉花、矿产、药材、粮食等,以极低廉的价格被采购,然后运回大汉。然后在帝国加工的各种玻璃、蜡烛、肥皂、毛线、呢绒、火枪、船舶、马车、钢铁制品大量销往朝鲜。

对于大汉来说,朝鲜这近两千万人口,已经成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市场,既是原材料的供应地,也是加工商品的出口地。

刘钧可不希望朝鲜乱起来,混乱就意味着可能影响到现状。

“陛下,我们派去的御医已经确诊了,朝鲜国王怕是没几天了,回天无术了。”

“到底是什么病?”

“突然中风。”

现任的朝鲜国王完全是大汉一手扶持起来的,他即位之后,也立即将女儿嫁给了刘钧,并从此紧紧跟随着大汉。对朝鲜国王,刘钧是非常满意的。

他如果去世,也是大汉的一个损失。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朝鲜国王没有儿子,他的儿子在不久前在一起骑马中意外摔落马下而死,朝鲜国王的中风,未必没有受此事的影响。

现在朝鲜王世子比朝鲜国王先死,而朝鲜国王又并没有其它儿子,眼看着朝鲜国王中风,且要不行了,朝鲜两班贵族们围绕着该选谁来继承王位,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朝鲜两班贵族想拥立谁继承王位?”

“有部份人想拥立麟坪大君李濬,也有人想拥立凤林大君李淏。”

这两人都是仁祖大王李倧的儿子,李濬是次子,李淏是三子。当年清军入侵朝鲜时,李倧降清,他的三个儿子包括世子都被掳回沈阳为人质。后来汉军入朝鲜,朝鲜部份大臣兵变,废掉李倧,迎汉军入汉城。

此后大汉收复辽东,李昊兄弟三个被送回朝鲜。

在当今朝鲜王世子坠马而死后,朝鲜王中风,因此掀起了世子之争。原本最有希望继承的是李倧世子李溰,结果李溰不久前暴毙宫中,被认为是食物中毒。

李溰一死,贵族们却发生了分歧,部份人拥立李濬,部份人拥立李淏。

刘钧眉头皱了皱,他对这两个人选一个都不满意,仅一个他们是李倧之子的身份,就足以让大汉不喜了。当初他们的父亲可是被大汉支持的朝鲜兵变赶上台废黜,且随后暴毙的。他们若是继位,谁知道他们对大汉是否会心怀怨恨,然后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来。

而且刘钧在拿下了日本后,也对朝鲜有了进一步的想法。

“朕记得朝鲜不少贵族大臣对我大汉向事心怀仰慕,甚至听说曾有人提出应当让朝鲜归入大汉直辖,成为大汉帝国的朝鲜省。”

锦衣卫提督冯胜一听到皇帝这话,不由的心中一动。皇帝这话,莫非是打算把朝鲜也顺便吞掉?

“如今不少朝鲜贵族,确实心向大汉,但如果说让朝鲜变为大汉的一个省,只怕还会有不少人反对,尤其是朝鲜王室。”

“如果朝鲜国王也同意并入大汉帝国呢?”刘钧笑问。

冯胜沉默,这个几乎不可能啊。

“冯胜,朕觉得现在朝鲜大臣们选的这两个继承人都不太合适,你去见一下朝鲜国王,转达一下朕的意思。”

“陛下,那谁可为继承人?”

刘钧微微一笑,“朕觉得大汉皇子,吴国公刘和坤就很适合,吴国公生母是朝鲜公主,当今朝鲜国王之嫡亲外孙。在国王无子绝嗣情况下,朕认为拥有大汉皇室与朝鲜王室双重尊贵血脉的吴国公,非常适合朝鲜王世子之位。”

冯胜目瞪口呆,一时间有些转不过弯来,让大汉二皇子吴国公去做朝鲜王世子?

这是要汉朝合并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680章 狗急跳墙'

龙汉二年九月中旬,小兴安岭的连绵山区,细雨绵绵不断。

多尔衮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汉军大举进攻,丝毫不肯给他们半点喘息的机会。清军费了半年时间,结果都没能吞掉上游的索伦各部,屋漏偏逢连夜雨,谁也想不到那些该死的索伦野人,他们宁死不肯归顺大清,却转身就跪伏了汉人。

而从八月就不断从黑龙江下游传来消息,一支汉军的舰队自海上而来,他们进入黑龙江口后,逆江而上,派驻在下游地区沿河两岸的清军和据点,正一支支被击退,一个个据点被拔除,那些该死的海东女真人也和上游的索伦各部一样,转身就投靠了汉人。

一南一北两支野人,正跟随着汉军向女真在黑龙江干流中断的大本营瑗珲杀来。

如果仅仅只是这两支人马,多尔衮还不会这么绝望。

现在在南边,一支汉蒙大军,正一路北上。

这才是真正的最大威胁,多尔衮自率部迁到瑗珲后,就在南面的小兴安岭一线修筑堡垒,设立防线。他在这一线部署了不下五万人马。

这是大清最后的一支主力部队了。

可现在,一个又一个的堡垒被攻破,任他们如何拼命防守,再怎么占据地形,弓箭也敌不过火枪,简易的小炮,也轰不过汉军的重炮。

汉军三面合围了。

多尔衮的心情就如这秋季里连绵的雨一样,阴冷无比。

三面都是敌人,三面都在一步步败退,随时都有崩盘的可能。到处都需要增援,各地救援的信使一个接一个的赶来,但多尔衮根本已经拿不出援军了。

瑗珲城里。现在只剩下了三千八旗子弟。

他原本还指望着漠西蒙古人能给刘继业制造一些麻烦,牵制一些汉军兵力,甚至当他听说刘继业一面对西南的东吁用兵,又一面东征日本的时候,还暗自兴奋了许久。认为刘继业四处出兵,那么可能不会再北上远征女真了。他们终于能有个喘息之机了。

他也因此不顾可能引起海东女真以及索伦各部的反抗,而对这些部族实行强硬政策,增加税赋,强行把各部按八旗制度划分,让他们出兵出粮。海东女真没反,索伦反了,多尔衮认为可以出兵征服,万料不到汉人反应会这么急速,迅速支援。

也许大清应当继续北撤。越过黑龙江,撤去精奇里江一带,或者更远的地方。

天已经凉起来,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下雨,然后河流冰冻,万里冰封。

多尔衮绝望的摇了摇头,没有用的。他们哪怕逃到天涯海角,这些汉人也会追过来的。他们根本不肯放过大清。他们已经没有力量可以再往北迁了。

大清的力量一而再的衰减,现在衰弱的不敢想象。今年的对索伦各部的征服,就充分的表现了出来。抽调了许多兵力,打了半年多,却始终攻不下几座索伦人的寨子。若是放在几年前,整个关外地区。谁敢跟女真对抗?

随便派几千八旗兵,就能将他们整族屠灭。

他的目光又望向南面的小兴安岭一线,这里是大清最后的主力了。

可是大清从来不向于防守,他们更强于进攻,凶悍顽强是八旗的风格。他们最擅于集中力量,猛攻一点。当年他们与明军做战,就是不管明军几路来,他们只一路去。在对付明军的关宁防线时,也习惯围点打援,以野战决胜。

他们从来不擅长防守。

更别提这简陋的防线,到处都是漏洞,跟一个大筛子一样。

而且如今的他们缺少军械粮饷,许多八旗战士连饭都吃不饱了,有经验的老战士也损失太多,现在军中太多的新兵,甚至许多才十来岁的小崽子。尤其是缺少火器,他们几乎失去了所有的炮,火枪也少的可怜。

连箭矢都缺,铠甲也不足。

最可怕的还是女真人的士气被打没了,过去,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面对汉人的时候,哪怕三千对十万,人们都不曾怕过。可是现在,却反了过来。听到汉军的名字,已经让许多人心悸了。更别提听到汉人的火炮轰鸣声,往往就能让年轻的战士胆气俱丧。

建州女真人兴起迅速,当他们击败了海西女真后,如风卷残云一般的扫过了整个辽东大地,甚至征服蒙古朝鲜,吊打大明。可如今,他们败的更快,势力不足全盛之时的十分之一。

如今的战局已经清楚的告诉多尔衮,他寄以厚望的小心安岭防线毫无用处。甚至汉人在黑龙江上下游的两支兵马,都能随时打到瑗珲来。

“王爷,我们能做些什么?”小皇帝福临的母亲西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木布木泰隔着一张珠帘望多尔衮。

“我们什么也做不了。”若是在以往,多尔衮是绝不可能说出这样无助的话的。可这里只有三人,一个什么事都不懂的四岁小皇帝,另一个就是个妇道人家的西太后,多尔衮也就不再掩饰了。

“什么也做不了吗?”木布木泰一脸无助。母族科尔沁部族已经被汉人连根拔起了,木布木泰唯一的依靠也就只剩下了年幼的皇帝儿子。可现在汉军即将兵临城下,她只能求助于摄政王多尔衮。

多尔衮长叹一声,转身离开了。

能派的兵他都已经派出去了,瑗珲城现在就是一座空城,一旦攻来的三路汉军,任何一路突破拦截,大清就完了。

距离瑗珲城仅三百里的黑龙江下游,逊河汇入黑龙江的河口处,童海峰的舰队因为河水暴涨,而不得不暂时驶入了逊河河口,并找了一处稍微水流平缓的河湾下锚停船,士兵上岸扎营避风。

从黑龙岛一路过来,沿途留下了近千名战士,此时这支舰队人员却不减反增。拥有近七千人。

除了四千舰队成员,还有三千人搭乘着他们的舰船随行,这三千人都是下游地区的海东女真各部。这些部族响应童海峰的号召,派出了部份青壮随行北上征讨建州女真。

营地修在逊河的南岸,这处地方北面是黑龙江,西面是逊河。而东面不远则是库尔滨河,四周非常开阔,是一片平原地带。

之前派去上游侦察的巡逻快艇带回了敌情报告,在上游不远,发现了数个炮台,还有清军的营地,驻有不少军队,起码有超过五千人把守着那段河段。不但有火炮,还有投石车等。他们甚至在江边发现了许多木船和木排,想要强行闯过这段江面,估计很难。

他们把守着附近最狭窄的一段江面,只有百多丈的狭窄江面,使得他们要通过这里,必然完全暴露在清军的攻击范围之内。

虽然几名舰队都认为完全不惧,以舰队的数百门火炮的强大火力,能将他们的江边炮台工事轰的稀烂。不过童海峰还是很谨慎的。

尤其是这里距离瑗珲还有三百里远,这个关卡绝不会是最后一个。这只是第一个,后面肯定还有更强的拦截。

现在河水汹涌,童海峰打算等江水平稳点再考虑。

七千人马轮流上阵,冒着雨干了三天,在那块开阔平地上建立起了一座大营。

童海峰打算暂时在这里扎营,然后派几支侦察队出去。打探敌情,看能不能弄明白如今这里的具体情况。他相信朝廷一定还有陆军进攻,若能与他们取得联系,自然更好。

下了几天的雨终于停歇了,忙碌了几天的将士们。也终于能够摆脱那潮湿的衣服,能裹着毯子在帐篷里睡个好觉。

一夜相安无事。

清晨,营地被一片浓雾所笼罩,能见度只有不到十米。

营地里的士兵们依然在睡觉,只有少数士兵在值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