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称雄-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镇江市场的开市,也引来许多明朝的商人们载货前来。
“镇江、义州、铁山、皮岛诸地现在已经重又聚起了二十多万百姓,我们甚至把各城周边的田地都又耕种起来了,马上就到了秋粮收获时候了。”驻守这里的监军佥事瞿式耜向刘钧禀报道。
“这是好事,不过这么多人口,我们今冬到明春的粮食储备足够吗?”
瞿式耜笑道,“已经足够了。”
“就已经足够了?”刘钧惊讶的道。
“今年夏天我们在辽东抢的粮食可不少,金州到镇江六百里沿海岸上近百里范围,今年的夏粮可基本上都是被我们收走了的,再加上大帅自朝鲜和日本运来的粮食,还有我们今秋即将收获的,措措有余,一万多驻军和二十余万百姓一年的口粮都有了。”
“很好,粮食是第一重要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所有的粮食一定得保护好,全都存储到各城堡里面去,绝不能让鞑子细作给烧毁了,要严防鞑子细作。另外。秋收在即,也得派兵做好警戒,我们夏天夺了鞑子的夏粮,可得防着鞑子来夺我们的秋粮。”刘钧交待道。
“我们现在粮食是不缺的,关键还是缺许多其它商品。如布匹针线油盐等等,都得靠从朝鲜或者山东运来。马上就要冰冻了,到时很长段时间商人来不了了,这方面的物资还得做些存储。”
“这都不是问题,只要有利可图,商人们会比我们想的远的,我们只要适当的提高点价格,他们立马就会争着运我们需要的商品过来。”
由于鞑子的迁海令,使得今年金州和义州这边的局势都很好,双方并没有战事。只是对峙僵持着,这种局面对于楚军来说是极好的。楚军得以从容的控制了这两片新占领区,同时还安全的把城堡炮台都建好了,甚至还迁置吸引了大量的百姓过来。
而鞑子迁海五十里,设置的这片无人区,也使得明军的这两处地方安全的多。
瞿式耜与刘钧在镇江要塞军议大厅中坐下,瞿式耜亲自给刘钧倒了杯茶奉上。然后他给自己也倒了一杯,坐在刘钧下首。
“吴总兵在松山大捷,真是大扬国威,如今朝廷都是欢欣鼓舞。击败鞑虏,收复辽东只怕不远了。”
刘钧回到镇江后,也听说了许多吴三桂松山大捷的消息,具体的情况他都已经透过刘侨和王之心的厂卫得知。虽然大捷里有点水份。可依然得说,这仗确实是大捷,朝鲜多年来都不曾有过这样的大捷了。
就算刘钧率楚军入辽以来,打了许多仗,可都没有一次跟三千八旗硬战,取得斩首过千的战绩。不得不说。听到这消息时,刘钧也十分惊叹于宁远军的勇猛敢战。
“吴总兵确实盛名不虚,这一下鞑子只怕得撤锦州之围了。”刘钧笑道。鞑子吃了这么大一个亏,连郑亲王济尔哈郎都丢了一只胳膊,损失千多精骑,鞑子也必然大受震动。在眼下这种形势下,鞑子只能撤去锦州之围。
再围着锦州,那么明军在松山大捷的鼓舞下,说不定就真要大军赶到锦州与鞑子决战了。而现在这种情况,刘钧以为黄台吉决不愿意决战的。
但也仅是解锦州之围而已,若说马上就能反攻复辽,那也是不现实的情况。稳妥的选择,还是继续压迫消耗清军,如今已经解决了朝鲜,如果朝鲜一面守着宁锦,一面还能再把蒙古各部拉回朝廷这边来,那鞑子就是势单力孤了。
这样跟鞑子耗几年,清军肯定就得崩溃。
不过刘钧觉得松山大捷,会让朝廷错误的估计形势,许多人肯定又会忍不住高喊着反攻复辽了。
瞿式耜对刘钧道,“我听说内阁有意在辽东重设官衙,派驻官员。金州及周边诸岛重设旅顺府,而镇江这边新设鸭绿府,派知府知县来管辖民政事务。”
“这是好事。”刘钧笑笑,对此并不太在意。
瞿式耜转过话题,问刘钧,“如今朝鲜、日本事务皆了,不知大帅可否有新的出兵计划?”他身为监军佥事,看到吴三桂松山大捷,又听说最近朝廷里有意反攻复辽,便也希望刘钧能够再次发兵。
“嗯,马上就是秋收了,鞑子有可能要来搞点破坏。防总是防不胜防的,最好的防御还是进攻。如今城池堡垒也筑好了,将士们也都休整过了,是时候进攻一波了。我打算来一波秋季攻势,把北边的凤凰城和东面的宽甸这两片地区的清军堡垒扫荡一遍。”
发起新一波进攻,主要目的不是要占据凤凰城和宽甸一带,而是要打击消耗下清军在镇江周边的实力,以免等他们在秋季甚至到了冬季之后再来袭扰。
不过开战之前,楚军得完成新一轮的轮换休整,并且还要完成冬装的配发。如今九头鸟倒是不缺银子了,入辽以南,抢了近千里的海岸线,抢了上百个城堡集市,直接抢掠的钱财以及转卖给那些商人获得的钱财,加起来得有几百万,因为抢的太干净,楚军的收获相当的喜人。
这些各种成色的金银乃至铜钱,和珠宝等,最后都变换成了银子,然后转入银行,兑换成了银元,入辽半年,九头鸟搞搬迁业务,换来了银元千万元银票。这些钱刘钧最后一部份用做军饷,一部份做为赏赐,还有则是军械弹药补充,铸炮造枪,生产弹药,以及生产士兵们的铠甲军服,城堡炮台码头等等的开销。
一千万银元不少,不过对于现在拥有十万兵马的楚军来说,也差不多就是一年的各项军费和福利开支。好在楚军并不要靠攻城抢劫供军,这千万银元的收入其实算是额外收入。
如今楚军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备的后勤供应体系,从火炮火铳到铅弹火药,从绵甲头盔到靴子手套,大到战舰小到水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工坊专门生产,质量可靠,速度保证。
现在楚军不能生产的也就是军马和粮食,还有最基础的许多材料了。
建立这一套完整的体系花了不少钱,可都是值得的,现在这套体系不但能够满足于楚军的装备需求,甚至还开始源源不断的为楚军提供收益。甚至这套体系的诸工坊,还吸收了大批楚军的家眷在里面工作,赚取薪水。
如今楚军的财政情况很稳定也很充足,将士们的底津和各种津贴奖赏也是节节上升。正因为有了优厚的薪饷和良好的福利待遇,才使得九头鸟虽然如今扩张到了四镇的规模,可战斗力却依然一如从前,保持良好。
特别是这些将士们也还都对刘钧这位大帅充满感激,这种感激也是刘钧一直以来都在追求的,感激是能转化为忠诚的。(未完待续。)
PS: 谢谢冯家第四少,谢谢兄弟的支持!
'正文 第323章 京观'
“鞑虏日前派使者至宁远,要求议和。”
秋高气爽,鸭绿江口两岸的玉米也都开始收获。夏末抢种的玉米是晚熟种,经过三个月的生长,终于成熟。连绵的青纱帐已经变了色,玉米果穗包叶渐黄,上部的籽粒也开始变硬。
新到任的鸭绿府知府领着镇江、铁山、义州等地新到任的官员们,组织着百姓抢收玉米。原本关外冬季太冷,不能播种小麦,便都是开春后种植春小麦。夏末收获过后,刘钧下令,在鸭绿江口和地开始种植晚熟种玉米,另外还种植了土豆、番薯等抗旱高产的作物。
今年干旱,但玉米和土豆、番薯都较为抗旱,收获喜人。
刘钧安排了不少楚军巡逻,防止鞑子来破坏秋收,他则率兵沿着鸭绿江逆江而上,开始发动秋收攻势,以战为守。
天高云淡,楚军行进顺利,一路上几个小堡的清军发现明军出动,早就弃堡而逃。瞿式耜赶到军中,向刘钧禀报了鞑子要议和的最新消息之时,刘钧已经到达了宽甸六堡最南面的长奠堡下。
长奠堡与其它五堡并称为宽甸六堡,也称为六甸。是在万历元年之时,由边将宁远伯李成梁在宽甸地区所筑六堡。经略辽东的熊廷弼称之为八百里新疆,每一堡管理一段辽东长城,迫近女真的根基建州,当年曾经扼守女真向西南拓展的出口。
长奠堡在最西南,距离鸭绿江不过数里,城堡周长八百步,城墙为块石砌成,高约一丈二,只开有南门一门,东西北三角各筑一角楼,南门上有城楼。
清军闻镇江明军来攻,早已经放弃周边的小堡寨,把兵马都收入长奠堡中。此时堡中军民不过两千余人。而在城下,则是楚军一个整师三协一万五千余人,还有水师的一些船只前来。
清军如同缩头乌龟一样的躲在城中不敢冒头。
刘钧听说清军想议和,并不惊讶。大明跟女真打了这么多年。其实除了这两年,早先那些年,虽然女真一直在对明作战中取胜,可他们一直都想要和谈。只不过明朝以前哪怕输的再惨,被打到京师城下。也一直不肯议和。
在刘钧看来,鞑子以前想议和的态度还是很认真的。女真虽然一直军事上取胜,可毕竟部族就这么点人口,明军输了一次又一次都可以很快再抽调兵马,而女真却是死一个少一个。在他们征服蒙古和朝鲜之前,女真很希望能与大明议和,双方休兵罢战,以得到更多的休养生息,发展壮大的机会。
倒不是说女真鞑子是什么和平爱好者,这不过是一种发展的策略罢了。
直到他们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又对黑龙江流域的其它女真部落征服后,黄台吉才算是真正的有些不把明朝放在眼中,对和谈也没有那么在意了。
可现在,局势却迅速的对女真不利起来。
先是大明中原的农民军被击败镇压,紧接着明军反攻辽东,朝鲜又倒向明朝。而锦州的三千清军新败,被两万明军打的损失近半,这让黄台吉不得不重新考虑起议和之事来。
“鞑子的条件是什么?”刘钧问。
瞿式耜道,“黄台吉提出的条件是两国平等,结为兄弟之邦。双方以小凌河为国界。从此休兵罢战,互不侵犯。遣返对方逃人,清军从锦州撤军,明军则撤出辽东。其四。双方开放互市,明朝每年给清黄金万两,清则报之以人参、貂皮。”
“呵呵。”刘钧忍不住笑出声来,黄台吉都到这个时候了,还提出这种条件,明朝上下根本不可能答应。明朝的清议力量还是很强的。尤其如今东林党人当政,更是谁敢出来说要议和,谁就会被攻击为卖国贼汉奸。
不过出乎刘钧意料的是,崇祯居然答应议和了。
不过崇祯却也提出了自己的议和条件,这却是让刘钧有些始料未及的。
“皇上提出什么条件?”
“皇上的条件是让黄台吉易去年号,遵奉正朔。退回辽东长城以东,回到建州之地,送还历年被占领掳掠的人口。”
退出辽东长城这个条件可就相当的苛刻了,辽东长城还是当年女真尚未崛起之时所筑。其位置大致就是南面以鸭绿江为界,西南以九连城为界城。其北端以镇北关为界城,位置在后世大约四平南面。
这等于要满清把几十年来所夺取的辽海、铁岭、抚顺、沈阳、辽宁、凤凰城、辽东半岛乃至辽河平原的所有城池土都都退还给大明。此外还得去除国号,改易年号,重新尊奉大明为宗主,向大明称臣纳贡。而且还得把控制的汉人百姓都交还大明。
这样的条件,根本不是苛刻,而就是不想谈了。
刘钧笑笑,觉得很正常。若是崇祯真的开出什么有诚意的条件,那才见鬼了。现在开始对明朝很有利,崇祯肯定不想和谈。
不过刘钧心里觉得,其实现在双方的实力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个时候其实和谈对明军也是有利的。不过和谈不能按着清军的想法来,明军自己可以放宽一些条件。
比如先议个停战协议,约定一个三五年的停战时间,再以双方实际控制区划定临时界线。大明更需要时间来恢复,这些年又是灾荒又是兵乱,大明底子早打空了,有个机会就当好好喘息一下。
不过明朝君臣最是硬骨头的一群人,当年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人抓了,押到京师城下,大明臣子宁可另立一个皇帝,也不妥协。
后来与隆庆议和,还是高拱、张居正在其中出了大力,当年隆庆议和,明军与鞑靼部俺答的议和,表面上也还是鞑靼请和求贡请封。
不过清朝与鞑靼人的情况还是不一样的,一来清朝实力比之当年的鞑靼人更强大。二来,现在朝廷对清军的形势大好,犹豫是在松山大捷的鼓舞下,现在朝廷上下都一力主战。这个时候议和,谁肯。
“黄台吉要求议和期间双方暂时罢兵,为表明议和诚意,他已经下令包围锦义锦州的清军撤回义州和广宁。”
“他撤锦州之围,那是他围不下去了,和议不议和无关。”刘钧说完,便向长奠堡下的明军下达了命令,“派个人向城上守军劝降,给他们一刻钟时间。如果一刻钟到还不开城,那我们就拿炮轰破城门。”
议和与刘钧没有半点关系,只要崇祯没有向他下旨要求停止进兵,那刘钧就不会改变自己的作战计划。
宽甸地区的诸堡,是这次刘钧的扫除目标。趁着黄台吉现在还被拖在锦州辽阳一带,孔有德等又还在金州,刘钧若不趁机拔掉这些堡垒,那才是愚蠢。
一刻钟时间到,长奠堡里的清军拒不出降。
“够种。”刘钧竖了个大拇指,然后翻转过来朝下,“既然你们选择送死,那我成全你们。”
刘钧向着城堡一挥手,早已经装填好的大炮对着南门就轰响了。
毫无意外,小小的长奠堡南门面对着重炮标的重型攻城火炮,仅仅十余发就给轰塌了。
重步兵们身披重甲,举着大盾开始向城堡移动,后面是一队队的被称为轻步兵的火铳手。榴弹炮在后面为他们放炮开路,整个进攻井然有序,配合默契。
硝烟中,一队清军叫喊着举着刀兵冲了出来,可迎接他们的却是一排排的子弹,将他们打倒在地。
鞑子前仆后继的冲了出来,就跟在自杀一样。也许他们知道活不了了,想死的有尊严一些而已。
城堡很快被占领,一名军官跑来报告。
“鞑子全是些畜生,他们在我们破城之前,已经把城里的百姓屠杀一空,不但杀了汉人百姓,也把他们自己的家眷都给杀了,老人孩子统统都没放过。”
刘钧的脸色变了变,他没料到鞑子如此的凶残。
“好好安葬死去的百姓,把那些鞑子的首级全都砍下来,在堡前垒一座京观。”
“长奠堡需要驻守吗?”
长奠堡距离镇江有八十里路,刘钧想了想,“先留着,用作我们这次进军的兵站。驻留些兵马,等这次打完宽甸六堡后,我们再全都毁掉。”
瞿式耜忙问,“宽甸不守吗?”
“不守。”
宽甸地区都是山区,没多少田地,人口也少。而且这些地方距离镇江等鸭绿江口太远了,马上又将是冬季到来,那个时候防守会更加困难。刘钧可不想到时鞑子来围攻,救援不及。现在而言,楚军只守着镇江等鸭绿江口附近就好了,那样防守不会拉的太开,支持也能及时。
“继续进军,我们争取快点把六堡都扫平,不要再给鞑子屠城的机会。”
九月底,刘钧发起秋季攻势,沿着鸭绿江而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风卷残云一般的将宽甸六堡以及周边诸寨堡扫荡一空,歼灭清军一千余人,解救百姓两万余口。十月初,取得宽甸大胜之后,刘钧摧毁宽甸诸堡,随后撤回镇江。(未完待续。)
'正文 第324章 削兵夺权'
辽阳。
黄台吉扔下刚送回来的大明和议条件,无力地长叹一声:“当初一时没把朱慈烨放在眼中,如今他却已经在辽东生根发芽,成为心腹之患。现在我大清精锐尽在凌河辽河,辽南与镇江空虚,根本无人能制楚兵,如今两地糜烂,其患更胜宁锦明军。”
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恨恨的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