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云枫却好似豁出去了一样:“陛下,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此不仁不义之事,若是传将出去,陛下脸面何在,大顺脸面何在?”

陆承启猛地一拍龙椅,站起身斥道:“朕无愧天地,朕从不认为朕乃君子一个!脸面这个东西,能当饭吃?你看过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吗?你见过边境是怎么样的吗?朕知道,你们现在一个个锦衣玉食,自认为高人一等,殊不知没有朕的子民,你们算个什么东西!朕为朕的子民做事,无愧天地,无愧祖宗。你们这些官员,除了一个个自认清高,目空一切以外,还能有什么作为?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朕不过养了些废物!”

这话真的有些过了,陆承启虽然在含沙射影,可大部分官员听了,还是恼怒地看向了发飙的小皇帝。耶律仁先没想到,萧韩家奴也没想到,一向以礼仪标榜的中原皇朝,居然在例朝上,皇帝如同泼妇骂街一样,把文武百官喷了个狗血淋头。一时间,他们也没了看戏的心情,不由自主地想起一潭死水般的辽国朝廷来。辽国何尝不是如此,大局被耶律乙辛、萧虚烈他们把控着,先前还能有个皇太叔掰掰手腕。现在好了,皇太叔耶律重元反了,朝局就是耶律乙辛和萧虚烈两人的天下了。准确来说,应该是耶律乙辛的天下了。萧虚烈年近六旬,又领兵在外,能活多少时日?日后不就是耶律乙辛一家独大,耶律洪基言听计从?

耶律仁先和萧韩家奴对望一眼,不再幸灾乐祸。大顺的今日,他们其实还是很羡慕的。起码大顺的皇帝有魄力,有野心,而耶律洪基呢?“唉!”萧韩家奴突然叹息一声,也唯有耶律仁先能明白他在叹息什么。

云枫憋红了脸,反驳道:“陛下此言,忒伤臣子心!”

陆承启冷笑道:“伤心?朕就不伤心?朕的子民,已然被掳去六十多年,每每回望故国旧土,这份情怀你们可懂?朕告诉你们,政治并不是讲仁义道德的地方,只有实力强大了,别人才会尊重你!辽国为何要向大顺低头,你们想过吗?那是因为朕把他们打怕了,打趴了,他们才不敢吱声。换成以前,你看他们会怎么做?”

既然已经撕破脸皮,陆承启也不藏着掖着了,当着耶律仁先的面,毫不迟疑地说出这句话来。耶律仁先初时听了很是愤怒,幽州城下一败,非他率领,他还能有脾气;可滦河行宫一役,还是败了,这就说不出话来了。

倒是萧韩家奴气不过,站出来说道:“陛下此话,不怕挑起顺辽两国战事吗?”

陆承启歪着头,疑惑地说道:“朕说的不是事实吗?”

耶律仁先使劲地拉了拉萧韩家奴,萧韩家奴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站回来。

陆承启接着说道:“顺辽两国,既是领国,又是恩怨颇深。毕竟土地就那么多,谁实力强大,谁就占有更多的土地。这一向是你们契丹人的规矩,对吧?放在我们汉人里面,也是一样的。诚然,之前是我大顺实力不济,被你们辽国掳去了百多万户百姓。现在我大顺实力强了,用钱赎买回来,这也不算什么吧?买卖的东西,你情我愿的,朕没逼迫过你们吧?”

耶律仁先已经对陆承启的“无赖”,有了一定的免疫力,并未说什么。而一些好脸面的大臣,则低头遮眼,不想看到这“丢脸”的一幕。左谏议大夫云枫,更是气得直喘粗气,低声说道:“大失脸面,有失国体!”

右谏议大夫钱宗方牢牢地拉住他的衣袖,不让他再做傻事。高高在上的陆承启,其实看得一清二楚,心道:“回头再收拾你!”

“既然如此,那朕依照先前谈好的价格,一共支付你们辽国一百六十万贯钱,你们辽国得归还十五万户汉人百姓,对吧?”陆承启数学还是挺好的,一下子就算出了准确答案。

耶律仁先说道:“回陛下,确实如此。”

陆承启快刀斩乱麻,当即说道:“礼部尚书何在?”

礼部尚书冯承平连忙出列说道:“臣在!”

“冯尚书,你执笔写出明细来,一式两份,让辽国使臣都过眼了,再呈与朕一观。”陆承启淡淡地说道,“若无要事,今日例朝便到这吧,退朝!”

看到陆承启起身走下台阶,高镐连忙跟上脚步,一边大声扯着鸭公嗓道:“退朝!”

文武百官施礼道:“恭送陛下!”

陆承启走过云枫的身旁,重重地哼了一声,拂袖而去。留下脸色阴晴不定的云枫,和一脸叹息的钱宗方:“云大夫,你和陛下争执些什么,如此直谏,不是误了你前途么!唉,当时要是你忍住了,回转我们联名写封奏折,难道陛下会置之不理?唉……”(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三章:有功不赏是为何?

小皇帝离开了大庆殿,例朝散去,文武百官聚起自己的小圈子,纷纷讨论起顺辽的战事。即便没有太多的信息,但大家都知道了,这一役居然又是大顺打赢了!

这可是个了不得的大事,要知道六十多年来,大顺对辽国一共只赢了两场,一场是小皇帝掌权第一年,在幽州城下赢得酣畅淋漓,一洗多年憋屈。第二场,便是刚刚才得知的,居然孤军深入到辽国腹地,在滦河边上打了个打胜仗!

能打赢契丹人就是奇闻一件,更奇怪的是,这场胜利,居然是由辽国使臣说出来的。要不是耶律仁先道破,这些文武百官,还蒙在鼓里,根本不知情!

文官们都不傻,小皇帝这般动作,这一下就值得玩味了。为何不把这件事公告天下,里面肯定有内情!第一个内情嘛,大家都心知肚明,便是顺辽两国去年才签下的互不侵犯条约。小皇帝不想公诸于众,肯定是不想悍然撕破脸皮。这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这一点确实不太符合人君的行事准则,小皇帝懂得藏拙,文官们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第二点,那就不是每个人都能猜得到的了。按理说,大顺朝里面掌控兵权的,除了皇帝以外,就是枢密使、枢密副使了。可小皇帝能下密旨,绕过兵部,绕过内阁,指使奉圣州边军百里奔袭。这里面要说没有猫腻,说出去都没人信。

大顺的兵制,其实很简单。大部分兵权掌控在皇帝手中,也就是兵符缺了皇帝的授予,根本调不动一兵一卒。往常要出兵,皇帝还会装模作样地询问一下兵部的意见,询问一下枢密院的意见。毕竟兵部尚书、枢密使虽说是武职,可一般都由文臣担任。这也是为了防止武将擅权的防范手段,只是如此一来,大顺赖以立朝建国的悍将勇卒,就等同废了一半。

没办法,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因为是文臣担任武职,大战略方针拿捏不准,导致了六十年前幽云边境的惨败。虽然大顺边军战力犹在,可六十年来,大顺朝廷不仅没有痛定思痛,反而置之不理。这下好了,辽国年年南犯,把大顺当做了一只绵羊,不停地来剪羊毛。

而谁都忘了,小皇帝掌权以来,可不仅仅是废了宰相,设立内阁制而已,同时还设立了一个军事参谋部。以枢密使姜瑜,副枢密使潘兴艺和彭金康,威远候的韩帆等一干功勋子弟为军事参谋部的成员。这下好了,小皇帝完全有能力通过军事参谋部,绕过内阁,绕过兵部,凑齐兵符,密旨发兵。

此刻回想起当初小皇帝设立军事参谋部时,没人反对,也没人敢反对。那时候小皇帝杀心正重,两百多贪官锒铛下狱,朝廷中人人自危,哪里敢捋小皇帝的虎须?就这样,小皇帝毫无阻碍地完成了对政权、兵权的双重掌控。这真的是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年轻人能想得到的吗?

那边厢,户部尚书林镇中悄声地询问内阁首辅徐崇光,是不是他出的主意。徐崇光一脸无辜地说道:“若是老夫能有这等本事,就不会只是一个内阁首辅了。”言下之意,就是徐崇光对内阁首辅这个职位,还是有所不满的。想当年宰辅的风光,如今的内阁首辅,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林镇中叹道:“这么说来,那时的皇上,就已经有如此打算了?”

徐崇光点了点头,说道:“皇上的眼光,远甚你我啊……”

而枢密使姜瑜身边,却没多少人敢问他实情。唯有威远候韩帆走来低声问道:“姜枢密使,这事真的是皇上的授意?”

姜瑜点了点头,两人心照不宣。

其实他们都猜错了,这只是陆承启和枢密院之间的密谈,并不关军事参谋部的事。要不然,怎么会连韩帆都不知情!在陆承启看来,这些功勋子弟,并无甚么真本事。要是给他们掺合进来,说不定会走漏什么风声。所以在第二日,就以军事参谋部“专业技能”不足为名,把连带韩帆在内的功勋子弟都丢入皇家军校之中,美曰其名为“回炉再造”。这日例朝,大多的功勋子弟并无实职,所以并不用上朝。而韩帆领了个枢密直学士的实职,才来上的例朝。这一下朝他就要回皇家军校继续完成他的“学业”了。

文武百官小声说着话,不多时已经到了宣德楼前,面对着这些御前侍卫们,文武百官都自觉地闭上了嘴。

世间果然没有不透风的墙,翌日的报纸上,赫然就是对这场百里奔袭的各种报导。反而是大顺的“官方报纸”《大顺民报》,却毫无声息。

当然了,这都挡不住大顺百姓的猜测,不出两日,此事已然天下皆知。

酒楼茶肆,歌馆舞舍,都在议论为何皇上不给有功之臣封赏,难道是要黑掉这份功劳吗!

当然了,高手还是民间多,不乏有见地之人反驳道:“此事不宜大肆封赏,辽国使臣还在长安城里!顺辽两国去年签了互不侵犯条约,要是皇上这么做了,辽国只能大举兴兵南下了。这一场战争,大顺不想打,辽国也不想打。既然打不起来,那就只能谈判解决了……”

众人附和,更有人猜测道:“嘿嘿,有功不赏,恐怕还要罚呢!”

这些都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主,纷纷追问道:“怎么说?”

“你们想啊,这件事摆明了就是皇上的主意。可皇上不能有错啊,那是谁的错?只能是奉圣州边军,奉圣州州牧的错!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那人不紧不慢地说道。

“话不能这么说,说不定等辽国使臣回去后,皇上的封赏就来了呢!”

“哈哈哈……”众人大笑起来,都说这人天真。“难道辽国使臣回去后,他们就不知道这事了?这分明是不给辽国面子啊,辽国不恼羞成怒才怪哩!”

那人憨笑地挠了挠后脑:“是这个理儿!”(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四章:皇上的人情

三日后,大顺边境,长城以内的奉圣州城中。

“爹爹,你看这都算是什么事啊!”

杨文广最小的女儿杨闹红,拿着一张宣纸,隐隐看见是《时政报》三个大字,怒气冲冲地闯进杨文广的书房内,惊得杨文广在宣纸上留下一滩墨迹。

“怎么了,闺女,这奉圣州还有人敢惹你不成?”

杨文广也不着恼,他都这个年纪了,很少事情能让他内心翻起一丝丝涟漪了。不过家人,始终是一种牵挂,更别说是最小的女儿了。他也是最忧心这个女儿,都二十四了,别人都是两个孩子的妈了,她倒好,“美名远扬”,至今连个婆家都找不到。作为一名父亲,有什么事情大得过儿女的亲事?

所以很正常的,一旦杨闹红有什么情绪上的波动,杨文广都会往这方面想。没办法,杨闹红已经是“大龄姑娘”了,能挑的机会少之又少。或许嫁一个鳏夫(死过老婆的男人),还有点出嫁的希望。可杨闹红眼光这么高,能嫁一个这样的男人吗!

杨闹红脸色不太好,杨文广看得出来。可没想到这句话一出,杨闹红就沉下脸来:“爹爹,都甚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情开玩笑?”

杨文广愕然地说道:“发生了什么事?”

“你看!”

杨闹红气呼呼地把那报纸甩给杨文广。别看奉圣州地处边陲,可文教一事,在杨文广的大力推动下,并不输给其他州府。再加上杨家的世代威名,商人也乐于来奉圣州做生意。无他,有杨家的庇护,生意也会好做很多。同时,商人也会把长安城新奇玩意带来奉圣州。奉圣州的百姓也很快便适应了报纸这个新鲜事物,其接受能力并不比长安城的百姓差。只是报纸的价格嘛,就要多些了,要五文钱一张。所以很多奉圣州的百姓,都选择去茶肆听茶博士读报。

杨文广有些疑惑地拿起这张《时政报》,仔细地看了起来。杨闹红以为杨文广会勃然大怒,却没料到杨文广看完之后,淡淡地说道:“原来是这般啊……”

杨闹红惊讶地说道:“爹爹,你……你怎么这般,皇上这么做,你一点不满都没有吗?他这般薄情寡义,对得起死去的弟兄们吗!”

杨文广斥道:“怎么说话的,皇上有皇上的难处,再说了,不是有一道密旨过来,说战死的弟兄们都有抚恤金吗!”

“可我们拼死拼活,就换来一个抚恤金?那爹爹的军功,诸位兄弟的军功呢,就这么被吞没了不成?”杨闹红不敢置信,大顺朝廷吞没军功的事情,时有发生。可还没有一个人,敢在杨家头上都土,因为他们都知道,杨家惹不得!

现在是大顺权力最高的那人,抹掉了杨文广的军功,杨闹红怎能不急?

杨文广沉声说道:“大顺与辽国现在,有着盟约在身。我们出兵,已然坏了规矩。皇上这么做,无可厚非。这些事,不是你这个女孩家来操心的,你要是有闲工夫,不如去学学女红,好寻个婆家嫁出去……”

话还没说完,杨闹红转身便走。杨文广连忙起身喊道:“闹红,你去哪?”

杨闹红头也不回地说道:“我去找那个书生说道理去!”

“书生?哪个书生?难道是闹红的心上人不成?”

杨文广一时间没品味出来,直到他脑筋不抽了之后,才明白原来杨闹红说的,乃是长安城来的禁军统领王韶。“坏了,闹红这一去,怕是要闹出事情来!唉,这闺女一天到晚舞刀弄枪,也不给我消停会,摊上这样的闺女,也是前世作孽啊……”杨文广把笔搁下,连忙跑了出去。

这时,风风火火的杨闹红,再次闯进了王韶的屋子里。王韶在屋里正襟危坐,手捧经书在诵读中。见到杨闹红一身女装的进来,真有点被惊艳到。说真的,杨闹红面容精致,不输江南女子。再加上常年练武,身材极好,把一袭襦裙撑得另有一番风味。只可惜一开口,便暴露了她的本质,让王韶的欣赏,变成了一丝厌烦:“你这书生,给我讲清楚,报纸上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王韶一愣:“甚么报纸?”

“你还装傻,我不信你不看《书社报》,不看《时政报》!奉圣州边军私自调兵,已然传得沸沸扬扬。你是传旨授兵符之人,你不给我说清楚,我找谁去?”杨闹红一把揪住王韶的衣襟,恶狠狠地说道,完全不顾自己的肌肤,离王韶的脸庞仅有几寸的距离。

王韶轻轻地拨开她的手,却发现徒劳无功。杨闹红的气力不是开玩笑的,比一般男子都大。见硬的行不通,王韶开始缓缓地讲道理了:“我乃朝廷将领,陛下有旨,自当奉行。至于事非成败,与我何干?滦河一役,陛下有碍于顺辽关系,不承认这个过错,也是正常。莫说你爹爹,便是我,也可能降职受罚,你还有什么不满?”

杨闹红嗤之以鼻:“莫道我什么都不知道,你是皇上的心腹爱将,他如何会罚你?”

王韶笑了笑,说道:“陛下的心思,谁能猜得到?只是你放心,陛下自有分寸,不会亏待功臣的。哪怕是一时降职,也说不定会调你爹爹回京城之中,担任个枢密使哩!”

杨闹红哼了一声,说道:“谁稀罕去长安?我们杨家在奉圣州就挺好,为何要去长安,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