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笑了起来,不得已地跟着走进了和丰楼。

一进如和丰楼,那小二立马迎了上来,职业的笑容挂在脸上,殷勤地说道:“这几位客官看起来面生,可是第一次来小店?”

陆承启点了点头,那小二继续说道:“那不知道客官所需多大的桌子?”

陆承启回头看了看,淡淡地说道:“三楼可有雅座?”

小二闻言,立时赔笑道:“客官有所不知,小店三楼乃是打尖之所,不提供酒食。不如客官请移步二楼雅座?”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带路吧!”

那小二说道:“好咧,客官,这边请!”

“这台阶有些高,客官请慢点……”

“客官,这便是临窗雅座……”

……

陆承启不得不说,这小二的眼真尖,就冲着他一身紫袍,拼了命地给他服务。至于身穿儒袍的王安石和张载,以及那些便装的小太监和御前侍卫,却不见小二这么殷勤。

待得坐下,小二立时拿来看盘,给陆承启观看。陆承启进过两回迎客楼,亦知道这看盘便是菜谱,也不多说,拿过菜谱,一边看一边问:“你这酒楼,可有甚么好菜好酒?”

小二笑道:“客官有所不知,小店的鱼子羹,乃是长安一绝,更有百味羹、鱼头羹、新法鹌子羹、三脆羹、二色腰子、虾蕈羹、鸡蕈羹、浑炮羹、旋索粉玉棋子群仙羹,皆是远近闻名。酒水,更有咱京兆府的天禄酒、舜泉酒、陕府酒、蒙泉酒、莲花酒、冰堂酒、上酒、静照堂、玉泉酒、江汉堂、瑶泉酒、清洛酒、清心堂、清白酒、风州酒、回酒……”

陆承启被他说了一通,都听蒙圈了,把看盘还给他之后,不耐烦地说道:“选最好的五个菜,两种好酒,开两桌。”另一桌,自然是给身后那些跟班的。

小二闻言,大喜过望,说道:“好咧,客官,这就给您唱菜去!”

“且慢!”

小二正待转身,却见陆承启叫住了他,将一把铜钱放在他的看盘之上,淡淡地说道:“这是打赏给你的,要是我等吃得好了,还有赏!”(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三章:大儒说,食不可语

那小二大喜过望,麻利地接过那把铜钱,利索地说道:“客官,您稍坐,酒菜马上就好!”说罢,带着小毡帽的脑袋一扬,把毛巾往后一搭,便“蹬蹬蹬”地下了楼,想必是给陆承启张罗饭菜了。

要是重生前,陆承启哪里有过这等豪气的时刻?就算是吃碗稀饭,都要一毛不少的找回钱。至于付小费,还是上大学那会,约一个想追的女生去吃西餐,硬是打肿脸充胖子,给了五十块钱的小费。结果女生没追到,还得吃上一个多月的方便面。

往事不堪回首啊!陆承启心中暗叹,自己现在倒是风光无限了,却再也回不去了。陆承启的感慨,自是不会理解,这是拿小太监的俸禄在显摆。好在那小太监年纪尚轻,不懂钱银好处,也不觉得如何心痛。

落寞的坐在正对门的上座,陆承启自个发了会呆,倒是觉得前世的记忆,越来越淡薄。或许是自己刻意遗忘的结果吧!

张载和王安石见陆承启这般模样,都以为这小皇帝在沉思着国家大事,对视了一眼,不敢去打扰。过了好一会,陆承启才算抛开纷杂的思绪,见张载和王安石颇有默契的模样,心中有些吃惊。

他记得王安石和张载,在正史上并没有多少交集。张载的关学隶属理学的一种,而王安石的新学,却是那时最火的学说。正史上,张载不过一个小小的官员,登进士第之后,先后任祁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著作佐郎、签书渭州军事判官等职,而在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开始,宋神宗召见张载,问他对变法的看法。张载认为自己刚调入京都,对朝廷王安石变法了解甚少,请求等一段时间再作计议,后被任命为崇文院校书。当时王安石执政变法,想得到张载的支持。有一天王安石见到张载,想得到他的支持,张载一面赞同政治家应大有作为,但又含蓄地拒绝参与新政的行为,遂渐引起了王安石的反感。后来张载之弟监察御史张戬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与王安石发生激烈冲突,被贬知公安县,张载估计自己要受到株连,辞官回到横渠,两人的冲突才告一段落。

当然,不是历史出身的陆承启,不会知道这么详细。他是根据逻辑来判断的,要是王安石和张载的关系好的话,那历史书上肯定大书特书了。可历史上只是分别记载了两人的成就,却没有半点描述他们的关系,本来就是一件不合逻辑的事情。要知道,这两个大儒,都是同一时代的人物。出现一个都不得了,现在一同出现两个,却在历史书上只得只言片语,岂不是说两人的关系,恶劣到一定的地步了?

可现在让陆承启大跌眼镜的是,在这个时空,张载和王安石居然配合默契!这只能说,时间果然没有固定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王安石做不成拗相公,张载自然也当不了他的对头了,两人的学说,都是以实用见长,甚至都能成为挚友。不得不说,世间的事情,有时候就是这么奇特。

陆承启开玩笑道:“你们两个不是一见面就要争辩的吗,现在怎么不说话了?”

王安石老脸难得一红,说道:“公子见笑了,介甫先前小觑了天下英才,才致使闹了笑话。子厚兄博学多才,介甫所不及也。”

张载闻言,立即谦虚地说道:“介甫兄过谦了,介甫兄的学识,才是冠绝天下。子厚不过拾人牙慧,惭愧惭愧。”

陆承启听了,哈哈大笑道:“你们就不用互相夸赞了,我看得出来,你们算是化干戈为玉帛了,很好。王安石,我且问你,你可愿像子厚一样,去皇家大学教书育人?”

王安石闻言愣在那里,好半天才为难地说道:“介甫……恕难从命……”

陆承启皱起了眉头,想了想也释怀了:“既然介甫不愿意屈就,那便算了吧。若是日后还有这种打算,皇家大学是很欢迎你的。皇家大学的宗旨,便是海纳百川,只要对大顺有利的,都可以进入。介甫要是想宣扬自己的学说,随时可以给我上书。”

王安石不知道,为何陆承启会这般看重自己,这怀才就像怀孕,只有到一定的时间,才会被人看出来。难道这小皇帝看人之准,已经当世无敌了?王安石也知道那是无稽之谈,世间怎么可能会有未卜先知之人。于是,一时间有些感动,说道:“公子厚爱,介甫消受不起。非介甫不愿,实有难言之隐。我王家已有几代未曾出过进士,我儿比介甫尚有不如,此际介甫能参与科考,必定先了先父遗愿。若登科之后,公子尚且不弃,介甫愿终老皇家大学!”

王安石正说话间,那小二已经把酒菜端了上来。也不知道这小二是怎么练就一手端菜功力的,五样菜式加两壶好酒,就靠着一个木托盘,滴水不漏地端到了桌子上,讨好地笑道:“客官,请慢用!”

陆承启见这和丰楼的菜式,都是一些羹汤,倒是颇出意料之外。要知道,此时的羹汤,就好像后世的炒菜一样,是家常便菜。能把家常便菜堂而皇之的当做招牌菜,想必是有独到的功夫。就如同金庸大师笔下的《射雕英雄传》写的,越是普通的菜式,想要做得美味,就越难。

陆承启好奇之下,拿起了筷箸,笑着说道:“介甫言重了,今日得见介甫胸中之学,这进士想必已是囊中之物。闲话且慢说,先尝尝这道羹。”

夹起那道看起来平平无奇的鱼子羹,放入了嘴里。“咦”,陆承启大喜过望,这鱼肉入口即化,清淡中又带着点河鲜味。陆承启迫不及待地用汤勺再尝了尝鱼肚子中的鱼子,发现这鱼子弹牙爽口,配上汤汁一口咬下,鲜嫩的滋味绝对是以前从来没有试过的。

如同嚼口香糖一样,嚼了好久仍是口有余香,陆承启忍不住叹道:“人间美味!”

听了这话,张载和王安石异口同声地说道:“食不言,寝不语!”(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四章:人间美味

被两个当世大儒一同教诲,也是没谁了。陆承启愣了一下,才明白过来。苦笑地摇了摇头,不再做声了。

其实张载和王安石,几乎是凭着本能说出这句话,小心肝都吓得扑通扑通乱跳。陆承启的好相处,让他们有些忘乎所以,都不记得眼前这人,在大顺境内说一不二,权势滔天。一国之君,又岂是他们能教诲的?

心中忐忑之下,却见陆承启不再理会他们,一个劲地拿菜肴出气,心中稍安。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面前就算摆着龙肉,他们都吃不出什么味道来了。

倒是心宽的陆承启,根本不在意这等旁枝末节,一道菜一道菜的吃着。不得不说,这和丰楼能远近闻名,确实有他一套。羹,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烹饪手法,能流传几千年之久,总是有他存在的理由。

夏商周时期的烹饪,总要把羹摆在一个显著的位置,并以调鼎的方式来展示羹的魅力。鼎是加工汤羹的炊具,调是烹饪汤羹的手法,二者合一,则可以产生特殊效应。钟鸣鼎食,说的便是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其中便包括了羹。羹在上古,指的是把肉食煮烂,带着肉汁。《史记》的《殷本纪》中记载商汤初期,有名士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伊尹将调鼎的道理比拟于国事,其意义已超越烹饪的狭小范畴。

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变,到了大顺,也就是对应着历史上的中古时期,羹慢慢演变了成了汤羹,可荤可素,可浓可淡,成了大众食馔,被广泛地推广开来。及到后世,岭南地区的广东人,一餐无汤便觉得食之无味。更是把汤匙叫做匙羹,意谓之食羹。可见汤羹文化,有多么深厚的影响力!

这不,陆承启依次尝了这鱼子羹、百味羹、鹌子羹、三脆羹、二色腰子,都是难得的美味。更神奇的是,这五种菜肴混杂一起,依次食用,上一种的鲜味还在唇舌见游动着,下一种滋味又开始萦绕起齿缝间了。

这还不算,一连吃了五种,五种滋味都混在其中,实在难分轩轾,却一样的回味无穷。陆承启平生第一次觉得,原来这吃饭,也是种享受。

至于那两壶酒,陆承启是不敢碰的。这副身体对酒精过敏,一碰就倒,实在不适合饮酒。不过陆承启倒是记起了刚刚被眼前这两个怪叔叔痛斥了一顿,拿过酒壶说道:“本公子今日心情好啊,来来来,喝酒,喝酒!”

说罢,给他们每人倒了一杯满满的。可怜的张载和王安石,菜都没吃几口,就被陆承启硬灌了一杯酒。好在这酒的度数低,也就七八度那样子。要是高度烈酒,此时就有他们受的了。

陆承启再给他们添满一杯,才注意起这两壶酒的名字。这瓶身上面,煅烧着酒的名字,分别是莲花酒和冰堂酒。这酒壶乃是和丰楼独有的,只提供给食客用餐,完了之后是不能带走的。要是想沽酒,得自个备个酒壶,前去掌柜那登记,好上交酒税。毕竟大顺朝实行的是酒榷,酒是国家专营的。为什么这般做?陆承启先前想过这个问题,大抵是太祖觉得酿酒耗费粮食,而大顺立朝那会粮食产量不丰,才出台这个政策。

不得不说,这做小二的眼光也是毒辣,看得出他们是个读书人,又是个富贵人家。这莲花酒和冰堂酒,听着名字就清新高雅。

闻着淡淡的酒香味,都差点勾出陆承启这个不爱喝酒的人的馋虫来了,可见这酒确实独树一帜,不愧是招牌。

见他二人举杯而尽,陆承启坏笑着说道:“二位好酒量,当再浮一杯!”

张载的心眼比王安石的多,见陆承启只是给他们灌酒,自己却没喝一点。再联系到小皇帝嘴角上扬的笑意,有着一颗玲珑心的张载明白了,这小皇帝记着刚刚的仇,变着法子讨回颜面呢!

只是陆承启的地位摆在那,张载便是抗拒都不行,只得端过酒杯,再次一饮而尽。

王安石见张载都喝了,也旋即明白了其中关窍,心中暗道:“这小皇帝真是记仇啊!”不得已,也喝了一杯。

陆承启见他们又喝了一杯,嘴上的笑意更甚,连忙又给他们斟满,说道:“有道是连喝三杯,人生无悲。今日难得见到两位大贤,当再喝一杯!”

张载和王安石相视苦笑,若不是对面是小皇帝,以他们的口才,是不肯这么给人灌酒却不曾回击的。无奈之下,又喝了第三杯。

陆承启看了他们再一次一饮而尽,心中奸笑道:“任你们奸似鬼,还是着了我的道!”想当年做小销售的时候,陪酒什么的,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对于劝酒什么的,早已耳濡目染,今日一试,果然功力不是这些古人能抵挡的。

于是乎,这一杯又一杯的,不曾停过举杯的张载和王安石,一人喝掉了一壶酒。好在这时候的酒度数低,不然的话,两人恐怕已然醉眼醺醺了。

陆承启的招式,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在劝酒的同时,陆承启还未曾停下过筷箸,一口接着一口的吃菜,先填饱了自己的肚子。这也是陪酒练来的招式,此际用将出来,简直爽得不行啊!

两壶酒见底的时候,一桌子的菜已经狼藉不堪。张载和王安石欲哭无泪,菜没吃到什么,倒是被灌了一肚子酒。此际酒意上涌,隐隐感觉到肚子一阵翻腾。不敢再说什么,两人连忙吃了几口残余的菜肴。

灌完两壶酒,看到张载和王安石都差不多意思的时候,陆承启才心满意足地坐下,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用饭。倒是第一次觉得,原来大儒在饿极了的时候,也是和凡人差不多的。孔夫子都说了嘛,食色性也。吃饭,本来就是人的一种本能,不管他身居高位,还是街边乞丐,都是需要填饱肚子的。有时候,吃得太好,反而没有吃一些糟糠野菜来得长命些呢。

就在两位大儒都在填肚子的时候,楼下传来一阵喧闹声,连带二楼的雅座间都能听闻得到。陆承启皱了皱眉,对着一个御前侍卫说道:“出去瞧瞧,外面发生啥事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五章:余音绕梁

那御前侍卫走出雅间之后,陆承启的耳中,突然听到传来一阵古琴声。

陆承启有些纳闷,怎么好端端的吃饭地方,跑来个弹琴的?不过想一想,后世的西餐厅,也不都是有琴师弹钢琴的吗?也就明白了,原来古代酒楼,也搞一些副业吸引顾客啊!只不过钢琴那是没有的,只有古琴。

就是不知道,弹琴的人是谁,居然琴声一起,刚刚那些喧闹声都静止了下来。就连张载和王安石听得琴声,都不约而同地放下了筷箸,闭上了眼睛,欣赏了起来。

听着还算舒缓的曲调,陆承启有点好奇,心道:“难道是我的审美观,和这些古人都格格不入吗?”看着沉醉在音乐世界中的两个大儒,陆承启真的怀疑自己对音乐的看法了。

不可否认的是,这琴声真的挺幽然的。哪怕是后世的什么古筝大师,也未必弹得出这种韵味来。额,在陆承启的认知中,这古琴和古筝,是同样的乐器。

这时候的古琴,唤作“琴”,亦称“瑶琴”、“玉琴”、“丝桐”、“七弦琴”。七弦琴,顾名思义,便只有七根弦。其音色深沉,音域宽广,余音悠远,是为自古以来君子乐器。琴是中原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需要知道的是,自古以来,“琴”指的便是古琴,到了后世与钢琴区分的时候,才改称古琴。古琴初为五弦,汉朝起定制为七弦,故名七弦琴。

而“琴瑟”一词,包含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