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金时代之大宋王朝-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盐业最多最发达的那几年,整个运河之上,运盐的驳船一艘接一艘的,但食盐的买卖实在是有利可图,官府将制盐作坊内将盐低价收上来,然后掺入泥沙等物,再高价去卖,由此获取暴利,老百姓自然不傻,他们宁愿去买质好价优的私盐,官府已经收了无数私盐贩子的好处,对此根本不闻不问。

不但是是食盐这一行,徽宗朝时,凡事官办的各种作坊,实业,全都存在这种现象,制糖、米业、茶叶等等都是这样,没有官方许可的私人买卖自然会被查抄充公,但这种事情却是屡禁不止,官家卖不过私家,凡是官营的全部亏本,官吏们尸位素餐根本不作为,能贪就贪点,能捞就捞点,这就是现阶段大宋官场的基本现象。

萧明不管大宋官府的腐败到底是烂到何种程度了,食盐是属于非常暴力的行业,日昌隆怎么可以不参与呢?现在的制盐基本上还都是属于手工制作,在日昌隆这中具备大规模工业化操作的大商家面前,别人根本不具备任何竞争的优势。

古代制盐业从最早的四川蜀地的井盐到后来的海盐,全都是使用烧煮的方式来制卤的,这些盐的的颜色发黑,结晶块也不规则,甚至土腥味都很重,对于此萧明立马开始在浙江沿海寻找了一块海岸,在这里建了一排厂房,决定利用当时未被污染的海水开展大规模制盐。

首先是使用水泥建造几个大型的储水池,在修建海水渠道将海水引进来,这些东西全部都由萧明和丁建鹏提供图纸,而工匠们照图施工就可以了,根本也没有什么技术难度。

蒸发池、调节板、结晶板、结晶池……名词听起来挺复杂,实际无非是一些大大小小的水泥池子。不过建设时的位置稍微要挑选一下,保证涨潮时能有足够海水灌入水库,而晒盐滩本身不能受到潮汐或风暴影响。

先做一个实验用的流程工序,那就需要全手工来做了,为了将水库中的海水提升到蒸发池中,就建造了若干架脚踏式水车,把水库里的海水提升到蒸发池去,然后再一级一级抽入调节板(又称调节格)和结晶板(又称结晶格),最后进入到卤池。盐卤经卤池澄清后灌入结晶池,晴天时只要十二小时,结晶池内的卤就能凝结成粗盐了。

这种实验一旦成功,下一步就是采用蒸汽动力的装置来进行全自动化的制盐了,粗盐被从结晶的木架上取下后,在经过粉碎就成了一种雪白精细的盐面!这种场面是的当地任何干活的工匠看的忍不住热泪盈眶!几辈子都再吃那种掺加了沙土的官盐了,这样雪白精细的盐,都是打从娘胎里出来头一次见到!

“尽管典籍上记载北宋时就有用日晒法获取食盐的例子,但奇怪的是长期以来日晒法仅仅被作用于内陆湖盐井盐,而对于规模最大的海边盐场,古人却一直习惯于“煮海为盐”的落后方式。最多也只是用太阳晒出比较浓的盐卤,然后还是要用柴火煎熬获取固体盐——因此古代的盐场工人被称为“灶户”丁建鹏告诉萧明。

丁建鹏道:“史料有时候也看不懂,用滩晒法制盐是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流传,到咸丰时才大规模推广开来,在此之间民间最常用的一直是煎熬法,这些本地人可能真没见过象我们这样大规模晒盐的。

灶户们一连几代都是煮盐的。海陆取卤,日晒火煎,煮海熬波,卤水成盐……这些人小时候想必吃过不少苦头。对于制盐的艰难困苦印象深刻,如今被萧明这样的做法就能得到了这么好的雪盐,大概都会受点刺激!

“西北缺盐为何不直接去青海湖取盐哪?”丁建鹏问道。

萧明一拍额头叫道:“靠!我都忙忘了,他们距离那么近,只需翻阅祁连山就可以抵达青海,直接去青海湖取盐要方便的多啊!回去就要给阿立玛写信!让他们从宣化府直接向西就可以了!”

有了盐就算不用同西域和西北进行贸易,也可以对高丽和扶桑和海外南洋做生意,这个不是问题,关键是要取得食盐专卖许可,这个可不是闹着玩的!私人卖盐不是不可以,但你一定要取得官府特批的许可证,并且还要上税,而商家肯定会把这种税款的成本再摊派到百姓头上的,但萧明是什么人,东南地区最具实权的二品大员,这些对他来讲本就是简单的事情。

大规模制盐也有一一个时间限制,那就是在六月到九月期间,东南沿海的台风季时,尽量减少开工的时间,但在其他时间则是全天开工的,制成的雪盐,被装成一袋一袋的,并打上日昌隆的标志,然后大规模的走私,路上走私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海上走私却是非常红火。

于是大量的“日昌隆”牌的雪盐被走私到高丽、扶桑、吕宋、琉球等地,换取了大量的白银和黄金,因为这种盐是在是太好卖了,价格比米价要高得多!很多客商都排队等候批发“日昌隆”牌的食用雪盐。

萧明似乎志得意满,但他心中还有一件事情一直搁在心中,其实这件事情说白了也不新鲜,那就是日昌隆早就布局的烧瓷业!而瓷器正是日昌隆进行大规模海外贸易的主要产品,这东西说什么也是要抓在手里的……

第242章刀剑相拼

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中有四个都是在北方的中原地区,只有一个龙泉窑是在东南地区,而这个龙泉窑正是萧明盯上的目标,除此之外,日昌隆在江南西路的景德镇地区也开始大范围的扶植窑厂,而这则是萧明授意进行的。

这件事情,萧明觉得事关重大,于是亲自前往处理,龙泉窑的地址是在浙江龙泉,龙泉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东临温州,西接福建武夷山,素有“瓯婺入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境内层峦叠嶂,溪流纵横!

龙泉等地制窑的历史可追溯到晋代,到五代之时,此地则已经遍布窑址,而这里面最终名就是章氏兄弟的青窑了,而东南等地的窑业发展,也是在此时才声名鹊起的,章氏兄弟他们吸取越窑、婺窑、瓯窑的制瓷经验,开始烧制青瓷。

章氏兄弟烧纸的青瓷,由于土质奇润,呈现一种鱼子般的纹路,令人十分的惊叹,市场上很受追捧,也有人发现章氏兄弟的龙泉窑很有当初钧窑的特色,也曾怀疑章氏兄弟就是,当初钧窑因为杨戬落势之后,被史家移走的那一大批著名的工匠之一,但传言总归是传言,破不足信。

萧明此行并不张扬,只带着顾小六、郭守信二人随行,武松本要跟来,却被丁建鹏抓了劳工,让他帮助实验最新式的一种气球飞行器去了,萧明觉得此行也没什么危险,于是就带着郭、顾两人前往龙泉。

龙泉不仅是龙泉窑的重要产地,还是著名的龙泉宝剑的产地,从春秋的时候,就久负盛名,这说明,龙泉当地的冶金和炼铁的技术非常发达,萧明也是抱着寻求人才的目的而来的,中国古代历来对冶金锻造方面非常重视,很多能人异士都是掌握了非常特殊的金属成分的配比秘方,所以锻造的刀剑锋锐异常。

东南隶属古越地,众所周知的极大铸剑名家全部集中在此,不管是欧冶子、还是干将莫邪等人全部都是古越地人士,所以这里自古就有铸剑锻刀的传统,而萧明对此并不在意,现在自己的兵工厂已经能够量产热兵器的时候,再过分关注冷兵器似乎不智。

但其实,这是一种狭义的想法,改进金属成分作用,在用发展各种功能钢铁材料,譬如硬度达到一定比例的刀具钢材;专门用来用于弹簧制作的弹簧钢;能够抑制生锈氧化的不锈钢等,这才是萧明寻找人才的目的。

三人抵达龙泉之后,安住在客栈之内,随后出门吃饭,一面随便逛逛,毕竟此地的风光和景色也算相当不错的,三人走走逛逛,一面欣赏风景,一面向人打听章氏兄弟的窑厂所在地,但奇怪的是,当地人竟然根本不知道本地竟然会有一家章氏烧瓷窑厂!

这让萧明很是奇怪!“怎么会这样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顾小六道:“主公别急,定然是这些人并不是窑户,不知道章氏窑厂也情有可原。我们慢慢打听就是,只要问一下真正的窑户,他们同行之间,定然会知道的”

萧明想想也对,于是向龙泉最繁华的集市走去,那里听说有最好的龙泉刀剑出售,龙泉的集市正好建在这里有名的古剑坊旁边,很多周边的铸剑户都在这一带铸造刀剑,集市上也还算热闹,龙泉当地的茶叶也比较有名,还有龙泉青柚,都算当地的特产。

来往此地的外地人非常少,除了订购大量瓷器的磁商,就是一些镖局武馆的武人,他们也是冲着这里有名的龙泉剑而来,这些年来,龙泉剑的名气虽然在外,但实际上的质量并不好,当地的铸剑户基本上都成为了小作坊主,龙泉剑也成为了一种作为摆设的工艺品了!

沿街铺面中有一个刀剑铺,叫做:“高氏泉光”装修摆设都与四周的铺面不同,古朴典雅很有品位,萧明走近一看,与其他铺面兵器谱一般的摆设不同,这间铺只在正堂摆了三把剑,堂上再有一个品剑台,显得极有格调。

萧明左右看了看,店铺的伙计青衣小帽,朴素干净,并且面带笑容,俗话说有实力的店铺自有有实力的伙计,萧明一看那名伙计就不同一般的小厮,于是上前询问他。

“请问贵宝号难道就卖三把剑吗?”

“回这位官人的话,敝号只订做龙泉,不似别家有那么多成品可卖”伙计回答不卑不亢。

“噢?可否详说一二?”

“大官人容我细说,我们敝号的掌柜也是高氏炼坊的掌柜,也是我们这里最好的铸剑师,俗话说,剑是兵器之王,这个铸剑与打铁不同,每一把剑在铸造的时候都必须要铸剑师给他赋予灵性才行,否则不能称为好剑,只能叫做是兵刃!”

“还有如此一说吗?”萧明不禁有点感兴趣了,“非但如此,而且每一柄剑都不可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这世界上不可能有两把一模一样的剑,不管是长短,轻重,刃口的高低,还有型款都不能一样,而且灵性也不一样,所以说一般的铁匠固然会打造长剑,但却并不轻易去做,而宁愿打造刀具,剑!是需要铸造的,而非铁匠打造的!”

萧明道:“所以你们的掌柜就为人订做长剑,而不是成批的制造兵器是吧?想来你们掌柜也是一位出名的铸剑师吧?”

“那是当然!龙泉这一代,我们掌柜的无人不识,他正是本地最著名的铸剑师!您看到堂上供奉的那三把剑了吗?”

“看到又怎样?”

“那边是我们掌柜早年铸造的三把名器,一曰流风、一曰白虹、一曰绝水!凡是客人要订做长剑,可以先在品剑台,把玩品味一下三把剑,然后再下订单!”

萧明顿时来了兴趣,他迈步上了品剑台道:“那我也品评一下如何?”

“当然可以,不知道官人要品评哪一把剑呢?”伙计说道。

萧明略一沉吟道:“拿那把白虹来吧,我看一下”

“仓啷——!”一声脆响,白虹剑被执在了萧明的手上,萧明细观此剑,只见一泓秋水一般,剑身雪白,寒气割面,萧明听到此剑出鞘的声音就知道,此剑的材质很脆,说白了锋利是锋利,甚至可以吹毛立断,但却强度不高!

萧明伸指一弹剑脊,“嗡嗡!”作响,他嘴里赞道:“好剑!不过只是一件摆设!”

那伙计不服气道:“怎么能是摆设呢?此剑名曰白虹,当是有名的利器,当真是削铁如泥……”萧明打断他的话道:“可否一试?”

那伙计道:“如何试法?”

萧明一伸手,顾小六从腰侧“刷!”的将腰刀拔了出来,递与萧明,萧明接过一摆对那名伙计道:“普通腰刀一把,兵器比试即可!”

伙计突然脸上突然有些发红,对与有些神兵利器来讲,要试其锋锐如何一般都是是丝绸锦缎或者毛发,看看它吹毛立断的的锋利或者现场宰杀活物,验证利刃不沾血的光滑,很少有人使用兵器比拼的,这已经无疑是砸场子了!

但那伙计之前已经把话说圆了,当下就算赌一口气也不能退缩的,但他还是没有敢于自作主张,他请萧明稍待,自己回到内堂,像是请示去了,不一会,一个满脸短髭的汉子,跟随他一同出来了,看到萧明也不说话,只是拱手一礼,就站在了旁边。

比试直接就在品剑台内进行,顾小六的佩刀在下,白虹剑在上,刃面相对,迎面向格,最后看结果,只听得轻微的一声”叮!“响,白虹剑突然一段两截,前半截掉在了地上!

这种结果是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顿时把在场的全都惊的怔在当场,萧明哈哈一笑道:“含硫含磷太高,脆而无弹性!”他一摆那把刀对伙计道:“制式产品!太平号出品”

顾小六大喜道:“主人!我们的太平号的佩刀竟然这么锋利啊?”

短髭汉子更是跨步上前向萧明拱手道:“这位大官人可否借佩刀一观?”

“当然可以”萧明直接将佩刀扔给了他,那汉子细瞧佩刀,忍不住嘴里喃喃而语道:“这湛蓝,是如何形成的?真是好材料啊!”

萧明知道这种佩刀是太平号专门为虎卫量身订做的,采用了最新式的碳钢技术,并且经过冷轧一次成型,乃是一种专门用来制作刀具的锋钢钢材!白虹剑不是不好,但由于其中材料中,硫磷的比例和碳的比例实在是不能和太平号相比,并且强度和韧度都有限,材料上讲,还远达不到钢材!

那短髭汉子向萧明问道:“阁下可是徐州太平号的人?”

萧明笑着点点头,又摇了摇头道:“我知道你想什么,你的长剑铸造的非常好,但凡天下铁石精矿都是一样,为何有的坚硬锋锐,弹性极佳,为了有的却很脆哪?那是应为其中的硫磷的比例为掌握好,这种东西很重要,如果掌握不好,就算你得到了北冥的玄铁,也不一定能打造神兵利器!”

短髭汉子恍然道:“我观有些析出物十分像是磷物,但却没想到却能影响剑的材质,真是受教了,比人此间的掌柜高黎锋,还未请教官人的名姓?”

“在下萧明。”萧明回礼道。

“久仰久仰!”高黎锋打着哈哈,“还请贵客入内上座,高某也好讨教一二!”

萧明道:“你说久仰,其实却是并不认识我,也许也没听说过我,你出于礼貌对我礼遇有加是不是想讨教这脱硫脱碳的方法?”

他这话说的高黎锋满脸通红,辩解道:“大官人误会了,你的那把刀我看到了一种特殊处理的淬火的痕迹,一直有特殊的湛蓝色,这种技术传闻只有杭州顾氏炼坊的顾老板所掌握,今日亲眼见到,忍不住想……”

萧明笑道:“高老板作为龙泉铸剑师,本身就身怀绝技,但现在来看,我们重视材料的选择和制造的确已经领先于你们传统的这种铸剑技术所用的材料,顾守贞与我是朋友,高兄如果真的想要了解这些材料的秘密的话,其实也不难,我会让老顾对你倾囊相授的!”

“啊!您……您究竟是何人啊?顾氏炼坊的不传之秘都能够倾囊相授吗?”

顾小六在一旁插口道:“那是当然,我家主人就是日昌隆元老会的当家人!顾氏炼坊也是日昌隆的一部分而已!”

第243章收购章氏窑厂

高黎锋真正了解到萧明的身份后不禁肃然起敬!他将萧明迎入后堂的客厅之内敬如上宾,言谈之中,不失恭敬,萧明也适时地发出了邀请,高黎锋似乎有点故土难离的犹豫,萧明劝解他道。

“萧某通过冶金炼钢铁,不仅仅是为了谋取财富而已,更是为我中原大宋发展真正的钢铁材料,这些技术我并不想藏私,日后钢铁材料是我们普通百姓都要应用的必需品,如果可能我希望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