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兵在1917-第1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这些都算是小打小闹,真正在法国抵抗组织中扛大旗的除了戴高乐和其政敌领导的组织外还有法共。尤其是在这个时空,因为苏联对德政策跟历史上完全不同,所以法共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中流砥柱作用。
可能有同志要问了,为什么要说这个时空法共才是法国抵抗组织的中流砥柱呢?难道历史上不是吗?
历史上的法共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跟这个时空相比,程度上还是差了不少。原因也很简单,历史上苏联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而且两家合伙瓜分了波兰,为了不“触怒”希特勒,钢铁同志对德国也是在绥靖。当时共产国际甚至指示法共不要把矛头对准德国。这就给法共沉重一击,相当数量的法国共产党员甚至愤而退党。
当然,这是历史上,在这个时空苏联跟德国虽然也有交易,但没有做得那么出格。对于法共的指示自然也不存在什么不准针对德国。相反,在托洛茨基的要求下,法共从一开始就明确表示要跟德国人干到底,尤其是法国投降之后,法共是愤怒抗议,坚决不接受这个结果,并立刻在KGB的支持下开始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并第一个开始向纳粹开火。
这两年来,法共因为有了某仙人源源不断的支持,发展壮大得是异常迅速,初步拉扯起了十万左右的游击队,在法国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村都有法共的联络站。比如盟军登陆诺曼底之前,法共就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为盟军的登陆扫清了障碍。
这么说吧,现在的法共可是比历史上的法共强大多了,广泛活跃于法国每一寸土地,在城市里搞情报,在乡村打游击,弄得纳粹和维希法国的Milice们是焦头烂额!
比如说在巴黎,法共就发展了一万多党员,外围活跃分子和抵抗组织成员更是高达十万。可以说整个巴黎都在法共的监控之中。
对李晓峰来说想要给英美添堵,法共就是必不可少的力量,以法共在巴黎的影响力,不客气地说只要振臂一呼就能让巴黎换个主人。
当然,仅仅有法共还不足以给英美挖坑,毕竟法共虽然影响力大,但是对英美是根本说不上话,能代表法国跟英美谈条件的只有戴高乐,所以这次就必须跟戴高乐好好的聊一聊了。
双方的会见地点是冰岛,这样可以避免戴高乐去莫斯科那么敏感,也不至于在伦敦被英国人盯梢。从一开始李晓峰就开门见山:“戴高乐将军,鉴于解放巴黎的时机已经成熟,我认为是时候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了。”
戴高乐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俄国人叫他会面,除了想方设法的恶心英美之外,还有什么别的可能呢?当然,戴高乐并不排斥被利用一下,只要苏联开的条件足够好,为什么不合作一把呢?
所以他立刻就问道:“贵方也认为解放巴黎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吗?我认为巴黎的解放意味着一个全新法国的诞生,具有无以伦比的重要意义。”
李晓峰也连连点头道:“我同意您的说法,当前的反法西斯形势下,必须有一个真正能代表法国人民的新政府来履行责任,必须全面推翻和摒弃维希法国这个傀儡政权。只有这样法国才能真正解放和自由!”
明确了这一点之后,两只老狐狸脸上都有了几分笑意。很显然这个大前提让双方都满意。戴高乐现在最烦的就是维希法国这个玩意儿,只要维希法国依然存在,那他所领导的自由法国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之前就这个问题同丘吉尔和罗斯福进行过讨论,丘胖子倒是答应承认其合法地位,但是丘胖子也就是嘴上说说而已,实际行动上的支持还是比较无力的。至于罗斯福那边,仅仅是哼哼哈哈就不给个准信,明显的是不太待见他。这让戴高乐心里很是没底,毕竟谁都能看出来,现在盟国中真正的大爷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帝。
不论什么事儿,如果美帝不点头,其他人都点头也没用。但是戴高乐和罗斯福的私人关系真心是不咋地,大统领是真心不待见他。
而现在苏联方面表示愿意给他支持,也就是说三巨头中的两个已经投了他的票,这样一来美帝也必须多掂量一下,有了英苏支持的戴高乐就再也不是之前那个戴高乐了。
从本质上说,这对戴高乐有相当大的政治好处,而解放巴黎带来的荣誉加成也不可忽视,如果巴黎在他的主导下被解放,那他就是法国的大英雄,这将为他战后确定合法地位提供重要的民意支持。
当然,这不意味着戴高乐就欣然接受李晓峰的提议了,实话实说这还远着呢?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戴高乐心里头也是有一本账的,他既不准备全面投靠美英,也没兴趣去跪舔苏联。他所要确保的是法国的独立和自由,他必须确定一点,这次跟苏联合作不会给法国造成长远的恶劣影响。
戴高乐很清楚,此时英美和苏联正在较劲,谁能抢先进入德国,谁能占领德国,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从当前的形势看,不管是英美还是苏联都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他倒向哪一边,哪一边就能获得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戴高乐必须看看双方开出的条件,谁的条件更好,谁能让法国未来获得更大的收益,他才会倾向谁。而刚才,那仅仅是试探和起了一个头而已。现在则要继续深入的谈一谈具体问题了。
戴高乐很快问道:“巴黎现在正处于纳粹的控制之下,要解放巴黎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盟军大举进攻威逼巴黎,二是效仿华沙发动一次武装起义……”
李晓峰很清楚,第一条纯属于扯淡,那就是提出来凑数的,不管是苏联还是法国都没有能力替英美当家,如今英国和美国主意已定,是准备甩开巴黎直接奔赴德国,怎么可能愿意背上巴黎这个包袱?
说白了,戴高乐真正想说的话都在后面,都在第二段发言当中那么他忽然提华沙是个什么意思呢?好吧,事情其实是比较明显的,戴高乐这是在暗示李晓峰:“万一巴黎起义爆发之后,英美也选择坐视不理怎么办?”
戴高乐还是怕被坑,一旦他遇到了跟波兰擦脚布一样的情况,他找谁哭去?那时候他不光赚不到政治声望,反而可能被巴黎老百姓喷死。反正如果苏联无法保证这一点,那么他是断然不会入这个坑的。
李晓峰自然也知道戴高乐在担心什么,不过他认为巴黎和华沙完全不同。怎么个不同呢?那就要从几个方面说起了,首先巴黎的国际地位跟华沙不同。哪怕是法国在二战中沦落了,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法国再落魄也不是欧洲的擦脚布可以比的。这么说吧,巴黎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能够完爆华沙,华沙都不配给巴黎提鞋的。
红军之所以可以无视华沙,无非是欺负擦脚布而已。如果换做是巴黎,红军还敢堂而皇之的绕过去吗?真要那么做了,恐怕国际国内的舆论能用口水把红军淹死。
此外,巴黎和华沙的敌我力量对比也是相差悬殊。对德军来说。华沙是东线上重要的堡垒,自然是囤积了重兵把守,这对于华沙老百姓来说发动武装起义的难度自然是地狱级的。而巴黎则不一样,西线对于德国来说应该算二线了,本来德军在西线的兵力就是紧巴巴的,根本拿不出重兵来守卫巴黎。而与此同时,法共所领导的地下抵抗组织力量则比华沙的擦脚布强大得多,此消彼长之下,解放巴黎难度就低得多了。更何况此时德军的主力部队都被盟军牵制住了,根本没工夫去管巴黎的事儿。
所以李晓峰认为解放巴黎那是要容易得多,甚至只需要巴黎的十万法共振臂一呼,德国人就得歇菜。
当然李晓峰也知道,仅仅是这些还不足以完全打动戴高乐,因为他关心的最核心的问题并不是成功的可能性问题,而是关于其个人地位问题。
李晓峰立刻就给戴高乐送上了一枚定心丸:“共产国际将全面负责为您和法国共产党之间的合作搭建交流平台。法共愿意在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的框架内发挥作用,只要未来的法国政府愿意承认法共的合法性,允许其参与法国的政治生活……”
戴高乐自然能听出这是什么意思,无非是说只要戴高乐及其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承认法共(法国投降之后法共被宣布为非法,被强制停止活动),那么苏联就会让法共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听从戴高乐的命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等于是把巴黎武装起义的指挥权交给了戴高乐。
这对于戴高乐来说自然是非常重要,因为这象征苏联认为他戴高乐才是法国抵抗运动的领导核心,而这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为了坚定戴高乐的信心,李晓峰继续补充道:“为了帮助自由法国更好的开展解放巴黎的工作,苏联政府准备向自由法国军队提供十万只半自动步枪、足以装备五个师的迫击炮和榴弹炮,以及300辆T34坦克。”
戴高乐立刻就惊呆了,对于他来说最大的痛就是军队必须倚仗英美的鼻息,自由法国军队几乎是全套的美械,除了人是法国人,真心没有一样是法国原产的。这对于一个民族主义者来说,简直是急郁闷又尴尬。
当然,戴高乐还想得更远,在这场世界大战中,因为法国早早就战败投降了,根本就没能从战争中学到什么。法国本土的军事工业几乎还停留在战前的水准,从军事学说到技术兵器都亟待更新。比如说装甲力量上,如果说战前的法国还处于世界第一集团,而此时的法国已经是二流开外奔着三流去了。
实际上从战后的历史中我们也能看到,法国装甲兵尤其是坦克,那凄惨得简直不忍直视。一度只能拿摇摆炮塔的AMX13充门面,还得依靠美国军援提供巴顿系列坦克。
这里面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作为一个老装甲兵,戴高乐自然知道T34所代表的意义。300辆T34不光意味着法国可以摆脱美国军援的钳制,还可以学一学苏联的坦克设计哲学。作为装甲战斗最激烈也最残酷的东线,苏联的T34上有足够多让法国同行学习的地方。
反正这三百辆T34的单子砸下来,戴高乐都有点晕晕乎乎了,他完全没有想到苏联会这么大方。那一刻戴高乐真心是有点喜出望外了。
可能有同志要说李晓峰同志,你出手也太大方了吧?300辆T34就这么送给立场不明确的法国了,万一以后法国人公然投靠美国和英国怎么办呢?那不是肉包子打狗了?
其实没那么严重,T34之前已经给过美国人了,技术参数英美是一清二楚,保密等级实在没有多高。更何况三百辆T34对红军来说也不算什么,当军委已经做出用T54/55系列取代T34,在未来T34在红军装甲部队中也就是给二流部队用的。更何况早期型的T3476不管是技术价值还是寿命都已经大打折扣,乘着其还有一定价值的时候将其最大化难道不好吗?
反正李晓峰对T34的安排是既定的,五十年代以前,将所有的T3476全部处理掉,不管是赠送给友好国家(比如说T共)还是出口创汇,都必须将其清仓。苏联红军的装甲部队规模不能太臃肿。
至于T3485,还是可以慢慢使用,毕竟其还比较新,而且技术性能也不完全落后,等到了中东战争爆发,完全可以出口给犹太人赚点银子。
反正自从李晓峰提出了赠送T34之后,戴高乐的态度就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虽然还没有同意李晓峰提议,但是比会晤刚刚开始的时候态度要积极多了,很显然他已经开始动心了……(未完待续。)
503谈拢
动心就意味着离成功已经不远了,不过李晓峰却知道戴高乐并不是那么好说服的。虽然跟丘吉尔之类的职业老狐狸相比他还有差距,但经历过亡国之痛的戴高乐已经经过了一场洗礼,他正走在政治家的正确路途上。
李晓峰很清楚,要真真正正的说服戴高乐,他还需要再加一把火,因为他很清楚戴高乐真正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对于戴高乐来说确保法国的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是第一位的,所以哪怕是苏联开出的条件很好,短期内能够满足法国以及他个人的利益,但是从长远看,法国的国家利益跟苏联并不是一致的。
简单点说吧,在欧洲,法国之前一直谋求的是领导地位。但是很遗憾的是,这两百年来,法国的努力总是被英国和德国给搅和了,尤其是英国人,那真心是让法国满满都是泪。只不过最近三十年来,尤其是一战前后经过一系列的利益交换之后,英国和法国的国家利益冲突的关键性问题已经被解决了。两国的共同利益趋于一致,这也让两国在处理国际问题上是亦步亦趋。
相反,苏联在太多问题上跟法国人不对付,首先就是********上,法国人崇尚自由,而苏联推崇秩序,法国属于民。主一系,而苏联属于****。尤其是对待共产主义的问题上,两国几乎不可能谈拢。
这还是最次要的********问题,只要苏联不放弃革命输出,法国恐怕是不会有安全感的。甚至法国人只要一想到将来会有上百万红军蹲在莱茵河那一头虎视眈眈,就忍不住要打冷颤。
至少戴高乐是希望苏联离法国越远越好,哪怕是之前他同李晓峰的会谈中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苏联也做出了彻底解除德国武装并且各国都不应该在德国驻军的口头承诺。但这个口头承诺真的靠谱吗?当年希特勒跟张伯伦白纸黑字写得分明,结果呢?张伯伦可是被愚弄得相当的惨!
反正戴高乐是不愿意做第二个张伯伦的,这也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完全相信苏联的承诺。他恐怕唯一相信的是自己,甚至也愿意借助英美的影响力将苏联赶远点。
换成李晓峰恐怕也会有同样的念头,没有哪个超级大国愿意跟另外一个超级大国当邻居,尤其是********和国家利益有冲突的超级大国做邻居。看看当年T共和苏联反目之后是什么状态?两边其实都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导致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在无意义的对峙之中。
这就需要考验李晓峰的政治水平了,很显然一般性的条约是不可能打消法国顾虑的,必须让苏联和法国在欧洲至少是西欧利益问题上趋于一致,这样双方才能平心静气的坐下来和平共处。
李晓峰建议道:“我们两国在的德国问题上其实是可以达成广泛共识,我们的态度是必须干净彻底的解决德国问题,铲除德国再次发动战争的根源,永远的解除德国的武装,永远确保德国丧失再次发动战争的可能。而想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联邦制的德国,让加入联邦的每一个州都享有充分的主权和独立自主……”
戴高乐缓缓地点了点头,试想一下,如果德国仅仅是一个名义上的整体,就像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一样,各个邦都享有极大的自主权,德意志的精神不复存在,打断德意志民族的力量源泉,今后的德国还能对法国构成威胁吗?
只不过李晓峰想要说的比戴高乐意识到的多得多,某仙人又道:“当然,在战后的最初时间里,我们这些战胜国还是有必要监督新德国的重建的,我认为法国领导鲁尔地区的重建工作就很合适!”
戴高乐瞪大了眼,很显然,这是苏联人准备将鲁尔工业区交给法国了,这可是一块大得难以想象的肥肉,要知道一战结束之后,法国就曾经联络比利时试图借口德国未能履行赔款义务而占领过鲁尔区。只不过后来在英国和美国的压力下才作罢。
而现在,苏联承诺在战后将鲁尔区送给法国,这简直是想都不敢想。戴高乐第一开始有些失态了,开始觉得真的可以跟苏联合作一把。而他并没有意识到,李晓峰丢出的大饼还不止这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