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兵在1917-第1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丘吉尔认为,这项政策实施之后,胆小的犹太人要么乖乖的去集中营,要么就得逃离巴勒斯坦,这批人应该占据定居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的绝大部分。至于那些不肯去集中营不肯合作的犹太人,那是少数,交给巴勒斯坦人用暴力就可以解决掉。事发之后,大英帝国只需要掉几滴鳄鱼的眼泪就行了。
丘吉尔很满意这项策略,对于这项策略的提供者李尔文予以极高的评价,他说道:“这位女士特别善于用创造性的办法解决复杂问题,如果军情六处能够更早的发现她的能力,我们在二战爆发之前将完全有可能是另外一种状态……”
李尔文很厉害,将犹太人阴得死死的,但是,犹太人问题是李晓峰一手搞出来的,在这个方面他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英国人准备好了许多后手。
他对雅科夫说道:“英国人无非是想欺负犹太人势力弱小没有反抗的能力。他们以为可以像纳粹一样,吓唬吓唬犹太人,就能让他们屈服,让他们乖乖伸脖子等死。我只能说:呵呵!”
李晓峰为什么要说呵呵呢?因为现在已经不是1939年,巴勒斯坦不是德国,英国驻军也不是纳粹党卫队。后者的执行力比前者强得多,而且可以肆无忌惮。
相反,英国驻军人数很少,而且还不能像党卫队一样无法无天。这就给犹太人留下了可乘之机。如果有人能将巴勒斯坦当地犹太人武装起来,如果犹太人有能力用武力包围自己的家园,那结果将完全不一样。
那么有这样的犹太带头人吗?有的,李晓峰同本。古里安的会谈,其实就涉及到了这个问题,他建议本。古里安将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团结起来,最好能成立一支民兵自卫力量,这样一旦英国选择阿拉伯人,那犹太人还有反抗和自卫的能力。
本。古里安接受了李晓峰的建议,经过德国的教训之后,他也认清了一点,犹太人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有自卫的能力。很自然,李晓峰和本。古里安是一拍即合。东普鲁士立刻掏钱购买了一批苏联处理下来的二手武器(价格还是很优惠的),包括大量的最老版本的莫辛纳干步枪、马克沁机枪和部分迫击炮。这批武器由某仙人安全的运送到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手中。
也就在李尔文的隔离政策出炉的时候,巴勒斯坦犹太人自卫军已经在暗中成立了。东普鲁士抽调了一批军官充当顾问和指挥官,再加上犹太人不缺乏保卫家园的决心,这支数千人的武装力量还是相当可观的,甚至战斗力比当地的少量英国驻军来得强大。
当然,这一切英国人没有察觉,虽然李尔文建议丘吉尔一定要严密的封锁巴勒斯坦边境线,严格搜查每一个进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确保不能有一枪一弹流入。甚至她还建议打着维护和平的借口严格收缴当地民众的武器,将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手中的武器弹药搜刮干净。
前一条,丘吉尔听进去了,确实将巴勒斯坦封锁得很严,不管是走私还是正常渠道都不可能有大宗武器弹药流入(当然,我们知道,这对于神通广大的某仙人来说是然并卵)。而后一条,却遭到了阿拉伯人的强烈抵制,这些傻骆驼根本不明白英国的苦心,拒绝交出武器。
其实,傻骆驼真心该多想一想,他们手里的这些烧火棍交出去了,说不定转一个圈英国人就送还给他们了。毕竟大英帝国已经选择支持他们,而对于大英帝国来说,玩这种貌似一碗水端平,但实际上却暗通款曲的把戏实在是太擅长了……(未完待续。)
321下一代们
1942年8月,也就是在保卢斯集群即将覆灭的前夕。对于苏联人民来说,这场既神圣又可怕的战争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年头。在这一年里,苏联的方方面面发生了许多深远的变化。
咱们一个一个慢慢的说起吧!先说苏联的最高权力核心——政治局。政治局的总体格局同1940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但是不管是中央委员还是普通党员都能觉察出党中央确实在发生变化。
贯穿了整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的列宁派和托派的斗争似乎终于分出了胜负。托洛茨基和他的小伙伴虽然在政治局中占据了三把交椅,但是怎么看这都是最后的辉煌或者说回光返照。
为什么,数人头就行了,现在的托派除了以托洛茨基、乌利茨基和拉狄克为首的三巨头之外,剩下的几个值得一提的任务也只有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皮达可夫和斯米尔诺夫。
这三个人中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年纪最大,生于1886年的他现在已经五十六岁了,三年后的1945年换届时将年满59岁。也就是说,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最多再干五年就得退休。
再说斯米尔诺夫,这位仅仅比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小一岁,1887年出生的他,到1945年也就是再干五年的命。而且请注意,这位斯米尔诺夫同志还不是纯血统的托派份子。这位实际上跟工人反对派和柯伦泰是一路的,历史上是工人反对派的扛把子,被导师大人按倒之后捶得那个惨啊!
只不过在这个历史时空,柯伦泰还没来的组织工人反对派就被导师大人干掉了,所以这位斯米尔诺夫同志也就没有掉坑里。当然,他混得也不算特别好,他跟布哈林的政治意见更加接近,在布哈林和李可夫倒台之后,才投靠托派。托洛茨基说实话如果不是没人可用了,也不太喜欢他。
最后再说说皮达可夫,这位最年轻,1890年出生的他到1945年才五十五岁,妥妥的可以再干十年。而且从一开始这位就是托洛茨基反对派的核心成员,属于根红苗正。托洛茨基对他寄予的希望是更大,因为除了他之外,老托也真心再也找不到更年轻的接班人了。
不过皮达可夫也有弱点,这位太规矩了,处理政治问题时,太过于“照章办事”,在严重的政治问题面前缺少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说白了,出了大事,这位是有些靠不住的。
这么说吧,在这三位当中,托洛茨基最信任的其实还是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如果说托洛茨基是托派的灵魂,那么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就是最接近这位灵魂的人。在托派的理论建设方面,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是高参和军师。
所以,托洛茨基其实最寄予厚望的其实还是普列奥布拉任斯基,但是让老托郁闷的是,这位仁兄太热衷于搞理论研究了,而且其理论研究还每每有点挑战党内三观的意思。比如历史上导致他被开除党籍的《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好家伙这真心是要扒掉社会主义的底裤。
正因为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太喜欢搞理论,所以在处理实际问题上,他的能力相当有限,甚至还不如皮达可夫可靠。按照托洛茨基的设想,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将是托派今后的理论掌控者,皮达可夫负责执行,至于斯米尔诺夫,只能当替补打酱油。
按照这种规划,其实不难看出托派1945年之后的权力变化了,乌利茨基和老托是到点了,必须退,拉狄克正好60岁,再干一届,为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和皮达可夫撑撑场子。这样勉勉强强能坚持到1950年,算是给托派留下点发展潜力新人的时间。
实际上党内大部分人都看出托洛茨基的安排了,只不过,大部分同志认为,老托有点太过于一厢情愿了。因为他看好的这三位,地位实在有点不够档次。这三位仅仅是中央委员,进入政治局算一个台阶,成为正式的政治局委员又是一个台阶。要一口气上两个台阶,这个难度真心不小。
比如皮达可夫,完全有理由将他刷到候补局委这一档去。也就是说,皮达可夫很有可能在1950年换届也就是60岁那年才能成为局委。而这里面的区别就太大了。
更何况,列宁派会老老实实的给托派在政治局留三把交椅吗?这相当的难说,1935年是列宁力挺托洛茨基,老托才能多混一把交椅。而在1945年托洛茨基退下去了,那时候可没有第二个列宁会给托派面子了。很有可能托派的席位会萎缩,失去一个席位属于正常,失去两个席位也不算夸张。毕竟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这位老是发出那种惊世骇俗的言论,大家伙实在不看好这个家伙成为政治局委员。否则,在1940年,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就该是政治局候补委员。
也就是说,在1945年最糟糕的一种情况就是托派只剩下拉狄克一棵独苗,那时托派的日子恐怕将相当的不好过。
所以在1942年,托洛茨基很忙碌,一边要忙着卫国战争的各种事务,另一边也要忙着为他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和皮达可夫开路。他尽可能的在拜会老革命和中间派,为这两位是说尽了好话,目的只有一个,务必保证这两位都能进政治局,而且至少还得有一个是局委。
所以明眼人都能看出,从1942年开始,托洛茨基是显著的老了下去。63岁他的看上去像73岁一样老,甚至比休养中的导师大人还要显得精力不济。
连一旁看戏的李晓峰都不由得感叹道:“现在的托派完全由托洛茨基一个人撑着,他要是倒下了,托派就完了。我们必须吸取托派的教训,要给年轻的同志更多的机会,合理的完成了新陈代谢,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世世代代的进行下去……”
能够听李晓峰讲这些话的人自然也是不一般,结合某仙人讲话的语境,肯定是李系人马的嫡系。有哪些呢?我们熟悉的雾风耶维奇和布尔加宁,还有我们不熟悉的乌斯季诺夫。
前两位能够聆听某仙人的指示很正常,不正常的是后面这位乌斯季诺夫。你如果知道这位刚刚34岁,而且不久之前才担任刚刚成立的苏联武器装备人民委员会人民委员,你就知道他有多牛逼了。
不少同志了解乌斯季诺夫还是从他跟戈尔什科夫之间的交锋中获知的。作为航母的铁杆反对者,乌斯季诺夫可是给戈尔什科夫制造了不少麻烦,一度让苏联的重型航母发展陷入僵局。
当然,现在的乌斯季诺夫还没有那么牛逼,刚刚增补为中央候补委员的他是党内不折不扣的小字辈,比他小两岁的雾风耶维奇都可以在资历上压过他一头。
不过李晓峰很看好乌斯季诺夫,在卫国战争中,他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让苏联的武器装备生产变得那么不可思议。否则,以斯大林的挑剔,也不会让这样一个既没有资历又没有名气的小字辈掌管那么大的权力。
甚至,在李晓峰看来,乌斯季诺夫还有点大材小用,让他去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当主要领导其实更合适。当然,这个话暂时不适合说,因为此时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的老大是某仙人的小伙伴古比雪夫。
当然,未来乌斯季诺夫未尝没可能坐上这个位置,甚至连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也是可能的。实际上在李晓峰的设想中,在他退下去之后,雾风耶维奇担任党的总书记、军委主席,作为领导核心掌管意识形态、人事和军事大权。柯西金和乌斯季诺夫分别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做大管家,捷尔任斯基的人继续抓纪委监察工作,其他的资历够老但是能力一般的家伙扔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养老。这样的权力格局是比较理想的。
不过其中也有不少变数,比如布尔加宁,这位是有野心的,但是能力李晓峰真的信不过,而且这货还有点三心二意的意思。他最讨厌墙头草了,不过鉴于布尔加宁还算是他这边的骨干,为了团结自己人,多少还是得给这个家伙留个位置,而且以他的性格,苏维埃那边的位置,他恐怕是没兴趣的。
至少也得给布尔加宁一个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而这又跟古比雪夫有冲突,毕竟古比雪夫也是搞经济出身,去苏维埃和党组织机构工作不合适。再联想到1945年小斯还在,以小斯的尿性,人民委员会主席他肯定是当仁不让的,古比雪夫恐怕只能担任副主席。如果小斯干两届,那古比雪夫真心是悲剧到家了。
是的,李晓峰也为1945年换届的事情头疼,交椅永远是不够的,有野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李晓峰猜测,1945年那一届,小斯恐怕是要确保人民委员会主席的位置,并适时的向党的总书记发起冲击,他怎么也不能比现在的托洛茨基头衔少不是?
不过李晓峰真心觉得,托洛茨基那是特例,他那个党的总书记是导师大人对他丢掉军委主席一职的弥补。而1945年,谁去弥补小斯?至少李晓峰自己认为,小斯当人民委员主席、鲁祖塔克担任党的总书记,他当军委主席,给拉狄克留个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是最合适的分配方式。不说皆大欢喜,至少不存在特别的不公平。
当然,斯维尔德洛夫恐怕是不太可能接受的,反正到时候一场斗争是无法避免的。不过让李晓峰高兴的是,现在他这边占据上风。鲁祖塔克是满意这种分配方式的,有了他的支持,小斯恐怕必须给面子。可是也不能麻痹大意,毕竟小斯的年纪摆在那里,1945年他就60岁了,也只能干一届,对于这最后的辉煌,他肯定是要努力争取权力最大化的,否则,他真心是很窝囊了。
所以,李晓峰也做好了两手准备,小斯如果接受那自然是最好不过,如果他不接受,那就真刀真枪的干一场吧,反正政治这个东西,最后还是靠实力说话,而李晓峰并不认为自己的实力比小斯差。
这些还都是后话,某仙人提前考虑也是做一个心理准备。而这次将三个心腹召集起来,他更重要的还是减少将来的麻烦,最好是现在就给这三个人排定秩序,免得今后又要像列宁和托洛茨基,斯大林和小斯,以及他和小斯这样撕逼一回。有些斗争能比避免就避免,过多的内斗妨碍政治稳定,从而耽误大好局面啊!
“雾风耶维奇同志,说说你最近的工作吧!”李晓峰首先点了雾风耶维奇的名。
对雾风来说,最近这几个月他是老实不少了,经过上次的教训之后,他稳重了不少。在库尔斯克方面军当政委,不说大放异彩,至少算得上是兢兢业业。反正乌博列维奇很满意他的表现,对其评价是:“雾风耶维奇同志虽然很年轻,但却没有年轻同志的浮躁,稳重可靠,所有的工作都完成得漂漂亮亮,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尤其是对于他不太擅长的领域,能够及时的向其他更擅长的同志求教学习……不骄不躁颇有大将之风……”
能让乌博列维奇给予这么高的评价,足见雾风还是大有进步的。不过李晓峰不信某人经历过这一次就大彻大悟痛改前非了,至少是不完全相信。他觉得雾风耶维奇恐怕仅仅是暂时老实了一点,一旦风声过去了,不排除固态萌发的可能。所以对于这个第一顺位的接班人,李晓峰的态度是必须长期的磨砺。
所以当雾风耶维奇工作汇报完毕之后,李晓峰没有特别的表扬他,而是表示满意并激励他再接再厉。看得出,雾风的那颗小心肝因为某仙人略显平淡的表态有些颤抖了。
至于布尔加宁,卫国战争爆发之后,一直在波罗的海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工作,其实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别看他一度获得了苏联元帅军衔,但他压根就不是什么将才,也只能搞搞后勤和军政工作。
实际上李晓峰最不关注的就是布尔加宁了,甚至布尔加宁表现得越出色,他还越觉得麻烦。只不过,布尔加宁的表现真心是不突出。主要是波罗的海方面军实在没啥值得一提的战斗可言,战争这一年多以来都是在固守、固守、固守。
固守固然保证了东普鲁士和波罗的海这一线的安全,但确实是比较乏味的,在那个方向上的将领可以说战术水平还停留在一战的层次,就是通过密如蛛网的阵地拖延德军的前进脚步,仅此而已。
所以李晓峰不痛不痒的也表扬和勉励了布尔加宁两句之后,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