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兵在1917-第10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土共最拿手的战术就发挥不出来了。

反正如果胡宗南真的向陕甘宁北部运动,土共方面办法不多,弄不好就会爆发全面的摩擦,那时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名存实亡,老蒋和刮民党可以放开手脚的进行反共活动了。

土共的困局甚至引起了苏联政治局的注意,毕竟土共关系到东北的战局,甚至是日后苏联的国际形势。帮助这个小兄弟渡过难关,是老大哥应该尽的义务。

“一方面应该警告刮民党,打消他们的非分之想。不过这不一定有用,从最近两年刮民党的行动看,已经在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了,而且由于我们选择了支援土共,两国关系陷入了低谷,很有可能刮民党方面不会把我们的警告当一回事。”

托洛茨基顿了一顿,很严肃地说道:“所以,我认为,必须要用武力表明苏联政府的态度了。只有敲打一下刮民党,才能让他们知道苏联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真实立场。我建议,布柳赫尔同志组织外蒙古军队和部分外贝尔加尔红军在该地区进行一次演习,如果能吓退刮民党更好,如果不行,就小规模的打一仗,打疼刮民党!”

不得不说,除开西线战局,在其他方面托洛茨基还是一如既往的睿智,估计是图哈切夫斯基拉低了他的平均智商。不过托洛茨基的策略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比如捷尔任斯基就提出:“敲打刮民党我不反对,可以这个度量怎么把握。如果力度太大,将其退往了日本那一边,怎么办?”

托洛茨基回答道:“我认为这并不是问题,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蒋某人卖身叛国的可能性并不大,这个人更多的还是想保存实力,以备将来打内战抢地盘,他不可能完全投靠日本。而且只要我们能控制好战斗的规模,只打疼刮民党的军队,将他们赶走就是了。”

托洛茨基说得很轻松,但是要做好就比较困难了,首先,红军在远东兵力是比较紧张的,算上外蒙古友军,在这场战役中,也顶多投入两个军。其次,还必须速战速决,打疼了胡宗南,这些部队就必须从新投入对抗日军的第一线。

也就是说,这场战役,红军必须以少胜多(胡宗南方面大约要投入15万人,而红军方面只有两个军,不到8万人),还必须速战速决。那么让谁去指挥比较合适呢?

军委列了一个名单,包括一批红军的老将,比如铁木辛哥、秋列涅夫、莱万多夫斯基、杜博沃伊、费济科、韦利卡诺夫。其中呼声最高的是铁木辛哥,不过他也是被排除得最快的,因为在马上爆发的基辅解围战役中,沙波什尼科夫需要铁木辛哥。

而剩下的这一批人,说实话,哪个去都够资格,但是哪个都不合适。用李晓峰的话说:“这些老古董能派上什么用处?我们需要锻炼年轻人,应该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那李晓峰所谓的年轻人是谁呢?其实包括三个人选:朱可夫、科涅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未完待续。)

233转变

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科涅夫,这三人无论哪一个在后世都是家喻户晓的苏联将星。朱可夫这厮就不提了,牛逼闪闪。华西列夫斯基也收复过克里米亚解放过柯尼斯堡,甚至比苏联红军陆军的三驾马车中的罗科索夫斯基和科涅夫知名度更高。

最后一个科涅夫,这位算是怪才,之前说过,这位不是纯粹的军事指挥员出身,最早是搞政治工作的,算是半路出家。但牛逼的是,科涅夫不光政治工作干得好,军事指挥上步炮协同上冠绝苏联。不像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这是玩铁甲洪流的达人,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装甲力量给他们,那是发挥不出全部实力的。

科涅夫不一样,这位没有足够的坦克支援一样能打漂亮的胜仗,在库尔斯克,科涅夫可没有足够的坦克,结果他解放了哈尔科夫,让斯大林激动的命令224门礼炮鸣放20响。

那么在这三个人选当中,李晓峰更中意谁呢?其实,某仙人觉得这三位都行,此时的朱可夫仅仅是个军长,还在基辅厮混,完全没有历史上那么风生水起;至于华西列夫斯基,这位神父的儿子还在总参谋部给图哈切夫斯基打下手,仅仅是个少将而已;科涅夫混得也不怎么样,卫国战争爆发之前,这位刚刚被调到中亚军区任军区参谋长。众所周知,中亚军区根本就是打酱油的存在,卫国战争爆发后,中亚军区唯一的任务就是给其他吃紧的战区提供增援部队,委实是没什么事做。

反正这三位都属于不上不下的将领,跟老一辈的老资格比,他们差资历,而更罗科索夫斯基、卢金这样的新锐将星比,又缺后台。总而言之,如果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他们恐怕会非常高兴的。

按照李晓峰的想法,提出这三个人选之后,军委唯一要做的就是随便选一个,接下来就有胡宗南的苦头吃了。只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他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了。

最开始军委觉得朱可夫不错,老朱虽然属于斯大林—伏罗希洛夫集团的余孽,但是才华够高,而且之后的表现也不错。在基辅保卫战期间,他的步兵军打得有声有色,得到了沙波什尼科夫的高度赞扬。甚至特里安达菲洛夫同其交流之后,也认为其能力突出,应该破格重用。

让朱可夫去内蒙打一仗,完全没有问题。可是沙波什尼科夫却坚决不放人,老沙的理由是:“我这里的迫切地需要朱可夫,在解除基辅包围的战斗中,朱可夫的作用更大。这时候怎么可以将其调到千里之外的不毛之地收拾几个不知所谓的土鳖呢?”

按照沙波什尼科夫的说法:“朱可夫是乌克兰方面军最杰出的代表,他必须留在基辅,这至关重要!”

不过多年以后,沙波什尼科夫回忆为什么拒绝放走朱可夫时,却是另一种说法:“朱可夫有能力,只要给他一个机会,很快就能展现出才华,而基辅解围战,将是最好的舞台。此时将其调走,这不是莫名其妙埋没人才吗?”

说白了,对于李晓峰安排的那个舞台朱可夫并不感兴趣,他已经有了更好的选择,自然是不想去远东厮混。

朱可夫没戏了,华西列夫斯基那边也很快就掉链子了,理由很简单,图哈切夫斯基不放人,作为总参谋长助理,他干得相当的不错,以至于让一向挑剔的图哈切夫斯基都非常满意。而对于图哈切夫斯基来说,未来最重要的明斯克反击战还需要这位出色的助理帮着出谋划策,怎么能调离呢?

在图哈切夫斯基看来,李晓峰就是不安好心,就是打着敲打刮民党的幌子来削弱他在总参谋部的嫡系,打乱他明斯克反击战的筹备工作。自然,图帅不可能让某仙人如意,很快在图哈切夫斯基的授意下,华西列夫斯基晋升中将军衔,并担任陆军作战部副部长一职。

三个人选已经去掉了两个,似乎只能花落科涅夫了,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科涅夫对此也没有太多兴趣。卫国战争爆发之后,科涅夫一直就在走关系,试图调回西线任职。几个月的奔走下来,他初步已经有了去向,波罗的海方面军准备接纳他。

所以科涅夫对于去华夏也是兴趣缺缺,是的,对于红军将领们来说,西线远比东线有吸引力,虽然都是保家卫国,但是东线总有点低西线一头的感觉。任何有追求有抱负的将领都愿意跟纳粹过招,而不是去欺负小鬼子。

所以科涅夫也直接向军委表示,他更愿意去西线打击纳粹,而不愿意去东线的华夏厮混,反正听他的口气似乎有点受歧视的意思。

这给李晓峰弄得哭笑不得,原本他还想给这三人一个展现才华的机会,谁想到这三位却畏之如蛇蝎,真心白费了他一片好心了。有那么一瞬间,他都有心给这三位一点颜色看看的意思,不过后来一想,也没必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进取心是好事,既然这三位都“人各有志”那也别勉强了。反正教训区区一个胡宗南容易得紧,他们三个不去,还有很多人选嘛!

比如什么崔可夫、梅列茨科夫、马利诺夫斯基、索科洛夫斯基、托尔布欣,反正某仙人随便都能找出一大批备胎。李晓峰是准备更换备胎了,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军委却被朱可夫等人的态度激怒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如今军委都下了决心,区区几个少将和中将就敢唧唧歪歪推三阻四。尼玛,究竟是你们当家还是军委当家,这个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必须严肃处理!

严肃处理?那处理谁呢?这时候就能看出有没有靠山的重要性了,朱可夫有沙波什尼科夫和铁木辛哥背书,而且给出的理由也勉强过得去;华西涅夫斯基那边有图哈切夫斯基撑腰,腰板那是梆梆响,自然也是不怵。

科涅夫呢?他有啥?啥都没有!你想想,科涅夫如果有给力的后台,能给扔到中亚军区坐冷板凳?三个人中间就属他最没有后台,军委不捏他这个软柿子都对不起观众了!

很快,科涅夫就被军内和党内严重警告,军委命令他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抵达乌兰巴托,立刻将惩罚刮民党的任务挑起来,否则军法论处。

这真心就是欺负人了,反正科涅夫是差点吐血,然后呢?然后科涅夫就只能带着一肚子的闷气前往乌兰巴托上任了。反正当时的科涅夫是很气愤很受伤,不过在他抵达了乌兰巴托之后,情绪倒是平稳了不少。

倒不是科涅夫认命了,像他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认命?遇到一点挫折就唉声叹气就破罐破摔的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取得像样的成绩,更不可能成为所谓的“人上人”。科涅夫之所以能从政工干部变成军事家,而且是苏联乃至世界首屈一指的军事家,就源自他有一颗永不服输的心。

科涅夫绝对不会认命,看看历史上他屡屡受挫时的表现,他怎么可能破罐破摔?科涅夫不光没有破罐破摔,反而在积极的总结经验教训。

那科涅夫自认为获得了什么教训呢?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朝中无人事难办,没有一个给力的靠山,他哪怕就是才高八斗也只能当踏脚布。看看朱可夫、看看华西列夫斯基,跟他一样都顶了军委,为啥受罚的就只是他?道理很明显也很简单,谁让他没有靠山。

科涅夫是那种特别冷静而且野心勃勃的人,发现了自己的短板之后,他就会想方设法的弥补。那么他找到了弥补的办法没?在抵达乌兰巴托之后,他有了初步的想法——我似乎能搭上安德烈。彼得罗夫斯基同志的线?

科涅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很简单,在乌兰巴托他看到了全盘惩罚刮民党军的作战设想,其中某仙人的大名就落在上面,而且刚刚从重庆赶赴乌兰巴托的崔可夫也向他暗示,是某仙人在军委推荐了他科涅夫。

科涅夫当时是又惊又喜,惊讶的自然是自己之前的不识时务,竟然敢拒绝在军方如日中天的安德烈同志的提名,这尼玛不是找死吗?政工出身的科涅夫太清楚某仙人的能量了,收拾他这样军一级干部就跟玩儿一样。

科涅夫立刻是出了一身冷汗,对于只被党内和军内警告处分感到无比的庆幸。当然,在庆幸的同时,他也有些小欣喜,某仙人只给他一个警告处分,这充分说明某人还是很看重他的,否则就应该直接一棒子敲死了,而不是逼着他来乌兰巴托上任。

也就是说,他科涅夫已经进入了某人的视线,只要表现出色,绝对不愁没有出头之日。而这让他是无比的欣喜,之前还担心找不到足够硬的后台,现在后台已经送上门了,不抓住这次机会,科涅夫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了。

这还是科涅夫放平心态的第一重原因,第二重原因则是他惊讶的发现配属给他的作战部队并没有那么垃圾。一个外蒙古骑兵军,一个标准的红军步兵军,两个军六个师编制是满满的,而且补给上还有优先权。这么看的话,国内还是很重视这次行动的,否则,完全不需要从兵力十分紧张的远东红旗方面军抽调出一个军的兵力。

既然指挥这次行动不是受歧视,科涅夫自然心气就更舒畅了,立刻投入了工作。科涅夫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了解对手的情况,按照土共和KGB获得的情报,参与这次行动的刮民党军乃是胡宗南的第34集团军。

第34集团军,司令官是胡宗南,副司令是宋希濂和陶峙岳,下辖丁德隆的第一军、董钊的第十六军、李铁军的第七十六军、赵锡光的第三十六军和孔令恂的第八十军。

一个集团军下辖五个军,这是满编得不能再满编了,可见光头对于陕甘宁是多么的重视。而且这五个军中还有第一军这样的御林军,其战斗力在国军当中算是很强了(至少装备很好)。

刮民党出动了五个军,而科涅夫手头上只有两个军,似乎实力相差异常悬殊,这个仗似乎并不好打。可是科涅夫却一点儿都不犯怵,在他看来敌人的数量虽然占优势,但战斗力并不是特别强,至少以红军标准来看,这个第34集团军所属的部队大部分连轻步兵都算不上,严重缺乏重武器,尤其是大口径火炮。

而在这方面,红军就拥有绝对的优势了。比如配属给科涅夫的红军第53步兵军,隶属有第107、第133和第178步兵师。原本第53军是没有加强军属火炮的,但是为了增强该军的火力,远东红旗方面军临时将原本配属给第55步兵军的第207军师炮兵团调拨给了第53军。

请注意,红军的军属炮兵团分为两种,一种是拥有36门火炮的三营建制,另一种是拥有48门火炮的四营建制。其中三营建制的军属炮兵团通常拥有12门107加农炮、12门122加农炮和12门152榴弹炮。当然也有一种特殊的三营建制军属炮兵团,其装备有36门152榴弹炮。

而第207军属炮兵团属于四营建制,编有12门107加农炮、12门122加农炮和24门152毫米榴弹炮。可见其火力比一般的军属炮兵团还要强大。

而与此同时,刮民党的部队里,军一级的想要有150毫米级别的火炮都属于做梦,集团军一级都很难获得150毫米火炮的支援(老蒋拢共就进口了那点150榴弹炮,抗战初期就损失了一批,而且弹药基本上消耗得差不多了)。

不光是缺少重炮,在中口径榴弹炮和加农炮上刮军也是相当的弱,105榴弹炮的数量都极其有限,可以说国军的支援火力也就是点76毫米级别的山炮或者野炮了,而且炮弹供应还有问题。

反观红军方面,师属火力都足够让刮军喝一壶的了,按照图哈切夫斯基制定的1941年标准步兵师编制,每个步兵师拥有一个重炮团、一个野炮团、一个反坦克炮营、一个独立高炮营。就是这,红军同德军的交战还认为反坦克炮数量过少(一个师35门45毫米反坦克炮)。

讲心里话,一个红军的标准步兵师就足以碾压刮军的一个军,甚至对上了刮军的一个集团军,在重武器上都还有优势。

反正当科涅夫看到刮军的编制时,心中有一万头草泥马在狂奔而去。我勒个去的,这尼玛也叫集团军?要炮没炮要车没车,还没有哪怕一辆坦克,这是什么鬼的集团军?

崔可夫只能向他解释道:“伊万。斯捷潘诺维奇同志,你不太了解华夏的现状,这个国家积贫积弱,几乎没有任何重工业,除了步枪之类的轻武器可以勉强自给自足,其他的包括相当一部分机枪、迫击炮和绝大部分中大口径火炮都依赖进口……实际上这个国家除了人口,什么都缺!”

科涅夫目瞪口呆了,他无法想象,一个连弹药都谈不上完全自给自足的国家怎么去打赢一场现代化的战争?难道光用人头去填?那得死多少人?

崔可夫苦笑了一声,继续解释道:“实际上,胡宗南的第34集团军在刮军当中已经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