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列强时代-第3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然则法人也不是无错,首先天津法人教堂行事自我,在谣言四起之时竟不知出面辟谣,导致天津百姓不明,真相最后酿成大祸……”
“另有法人领事嚣张跋扈,出事之后不思迅速平息事态,反而一味骄横跋扈找当地官员麻烦,最后导致事态失控,责任应全在法人身上……”
“好好好,说的好,法国人实在太过嚣张,天津百姓虽于教案有首过,但后续过错全在法国人身上!”
待到报纸上内容堪堪念完,便有茶客忍不住兴奋说道。
“没错就是这个理,咱有错在先不假,可天津教案最后闹得不可收拾,法国人的责任更大,凭什么将过错全部推给朝廷?”
“就是,法国人也太嚣张了,还施之以武力威胁,真当我大清无人乎?”
“……”
《广州官报》上的内容,一下子让整个茶楼都沸腾了,所有茶客不管情愿不情愿,都不由自主参与了有关天津教案的讨论当中,气氛热烈个个唾沫横飞化身民间军机处,说得兴高采烈拍桌子踢凳子之声不绝于耳。
吴可怎么可能将舆论阵地拱手让人,既然国人还没办报纸的想法和动作,他不可能让洋人报纸一家独大,《广州官报》便是由总督衙门直接发行,专门供百姓了解官府和朝廷动态所办。
为了给后来者提供一个标准,《广州官报》以朝廷内部发行的邸报为核心,加上两广各地官府所施政策和解释为内容,一经发行便大受百姓欢迎。
针对一些百姓十分关注的热点或者有争议的话题,《广州官报》上的评论便是两广官府的态度,随着时间流逝百姓们也逐渐习惯了这一点。
要说最近什么事最热门,同时又最受百姓关注,当属天津教案无遗!
两广总督衙门发出的声音自然要与朝廷保持一致,当然一致归一致两广总督衙门也不会一味跟着朝廷的步子走,总要发表一些独特的观点。
对于朝廷的决定和直隶总督曾国藩的处理办法,《广州官报》上只是平铺直叙详细介绍,完全以中立者态度报道,没有加入任何评论和意见,全由看报暴行自由发挥和脑补。
不用多说,百姓们对于朝廷的做法十分不爽,对于曾国藩的表现更是失望不已,有那性情直爽的看完报纸后便忍不住直接开骂。
曾国藩这次算是把名声全丢了,他的处理办法让百姓有种兔死狐悲的悲凉之感,能给他正面评价就见鬼了。
曾国藩自毁名声,遭致民间漫骂声一片,而朝廷饿表现也没好到哪去,尤其当朝廷屈于法国人的武力威胁,准备低头服软时,百姓们心头瓦凉瓦凉,只觉得心中堵得慌实在不吐不快。
其它地方的百姓可能畏惧法国人的武力威胁,但两广百姓却是不怕的。
《广州官报》对安南战事可是不遗余力的大肆报纸,其中细节之详细让两广百姓坐在家里,就能了解发生在安南的战事。
法国人在安南战场的表现实在一般,依靠强大的火力优势虽然占了不少便宜,但是与之对战的黄鼎凤部,以及后来以黑旗军为标志专搞游击战的数支民团武装,却也给法国人造成不少困饶和伤亡。
黄鼎凤部是个什么情况,黑旗军又是什么货色,有《广州官报》的介绍,两广百姓对他们可是熟悉得很,都是清军的手下败将,在大清境内实在混不下去了只得跑去安南发展,结果他们却在异国他乡混得风声水起。
这样的现实情况,让两广百姓有一种不真实的错觉,认为被清军逼得没了活路的黄部和黑旗军都能给法国人制造极大麻烦,要是清军亲自出马的话,法国人也不见得一定能讨得了好吧?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观念和想法,两广百姓虽然担心战火可能燃烧到两广地界,可说实话他们并不害怕与法国人作对,因为他们觉得两广清军的战力,不比骄横的法国人差多少。
两广百姓能有这样的心气实在难能可贵,这都是吴可和手下近十年来,努力达成的结果。
正是因此,所以两广百姓对朝廷的软弱态度十分不满,认为朝廷不该在法国人跟前如此低姿态,法国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为了削弱法国人在两广百姓心中的威慑力,吴可和总督衙门可是想尽了办法,在舆论方面给法国人制造了不少负面,报道。
法国人虽然号称世界第二列强,但细究起来他们丢脸的事儿实在不少,别的不说刚刚结束不久的普法战争,便将法国人的底子露得干干净净。
吴可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打击法国人声势的好机会,直接指示《广州官报》编辑部,义勇收集到的所有有关普法战争资料,连篇累牍的将之报道出来……
第708章哪冒出来的?
“没想到骄横的法国人,也有如此狼狈的时候!”
依旧还是广州西街某座老牌茶楼,茶客们一边喝茶吃点心,一边拿着新鲜出炉的《广州官报》看得津津有味,不时还摇头感叹一番,只是脸上幸灾乐祸的表情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是啊,谁能想到气焰滔天不可一世的法国人,竟内外人打破国都割地赔款,这待遇可比咱大清还要凄惨!”另有茶科幸灾乐祸调侃道。
“活该他们倒霉!”
有茶客拍桌奋然道:“也就是朝廷被法国人的假面给唬住了,有了《广州官报》提供如此详细的情报,想必朝廷的腰杆应该能挺起来!”
……
现在整个两广被都一份报纸上的内同吸引注意力,那就是两广总督衙门开办的《广州官报》,最近一段时间其上大肆介绍有关普法战争的内容。
两广百姓之前关注天津教案,除了事关洋人之外,就是负责经办此事的直奴总督曾国藩所作所为让百姓寒心之余大为不满。
明明天津百姓是为官府出头,可到后来官府却将百姓推出来顶罪,这种作为自然让满腔热诚的百姓们感觉被出卖了,心中的愤怒可笑而知。
同时法国人如此肆无忌惮,也让大清百姓十分不爽,所以才会对这事保持极高的关注度。
可是《广州官报》上所言内容,却是介绍法国佬在欧洲被普鲁士揍出了翔,最后竟然还被别人攻入国都,还很丢脸签定了割地赔偿条约,这样国人喜闻乐见的希奇事儿。
这一下,两广官民的注意力全被报纸上的内容吸引。
虽然洋人所办报纸也有这方面的介绍,但这时代懂洋文的国人虽有一些,但相比整个两广百姓数量而言,只能用珍稀来形容。
两广总督衙门可是托了不少关系,才从欧洲搞到详细战报,一经报道立即在两广地区引起极大反响。
通过《广州官报》对普法战争的详细报道,两广百姓这才明白法国人纸老虎的面目,幸灾乐祸之余对法国佬的那丝畏惧也消失得干干净净。
同时百姓们通过报纸,也第一次详细了解到了发生在万里之外欧洲的战争,这种新奇的体验慢慢改变了一些百姓的概念和生活习惯。
1866年的普奥七星期战争,普鲁士以快而惊人的胜利搅乱了欧洲的均势。早先,法国的拿破仑三世有支配欧洲大陆之势,虽然法兰西第二帝国内部并不巩固,然而凭着法军在克里米亚战争和奥意法战争中不断获得的军事胜利平息了不少内部矛盾。
然而此时的普鲁士在首相俾斯麦的筹划下,正积极使得自己在德意志联邦中扮演重要角色。1866年的普奥战争的胜利确定了其在德意志联邦中的领导地位,严重威胁到法国在欧陆的霸权。
法国当局意识到普鲁士的崛起对其地位的威胁,因此国会中的帝强硬派分子遂提出一积极的对外政策,他们甚至把此政策看成是对国内慷慨让步政策的补偿。拿破仑三世要求俾斯麦同意,把莱茵河西岸的巴伐利亚和黑森·达姆施塔特的部分领土合并于法国,作为对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守中立的报偿。
俾斯麦断然拒绝,并立即把拿破仑三世的这个意图通知了巴伐利亚国王及南德诸邦政府,从而在南德诸邦造成了对法国恐惧的心理。
利用南德的这种心态,俾斯麦遂与它们缔结了秘密的攻守同盟条约。在这种情势下,只要打一场普法战争就可以激发南德诸邦的民族感情,就可以推动它们与北德联邦合并。
1870年战争的起因是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1868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因为私生活放,荡,政局混乱而遭放逐,致使王位虚悬。西班牙的内阁会议决定寻找适合的继承者,其中与普鲁士国王有远亲关系的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似乎有希望成为候选人,消息不幸在6月底走漏,结果大大激怒了法国外长格拉蒙公爵,在当事人本人拒绝后他还威胁威廉一世,要求保证永远不染指西班牙王位,威廉圆滑的的拒绝了对方的要求。
但俾斯麦却在电报上做文章激怒了法国舆论界,正愁找不到出兵借口的法国皇帝,号称杜伊勒里宫的狐狸,神秘的斯芬克斯的拿破仑三世马上宣战。
……
通过《广州官报》的大肆报道,两广官民不仅了解了法国人是如何的丢脸,同时也对欧洲古怪的政治生态大感好奇。
同时对于能击败排名世界第二的列强,还能打下法国国都的普鲁士,有了那么一丁点了解。
越是清楚两国在开战前的实力对比,就让读者越发对普鲁士这个新兴欧洲国家好奇,妥妥的吊丝逆袭高帅富的典范啊。
普法战争前夕,实行普遍征兵制的普鲁士军队是西欧兵力最强大的军队。北德意志联邦军队(包括德国南部诸邦军队)的兵力战时可达100万以上(其中作战军队69万余人)。几乎是法国兵力的2倍以上。战时,各军统一编为若干个集团军。德军炮兵装备有克虏伯兵工厂制造的钢管线膛炮,其有效射程为3。5公里。
早在1868至1869年之交的冬季,普军参谋总长老毛奇将军就已拟定战争计划,老毛奇预料法军会首先发起进攻,而且进攻方向一定选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尤其在斯特拉斯堡(附近渡莱茵河,因为这里是法国东南的一个突出部,直接面对莱茵河东岸德意志土地,根据法国铁路的情况,毛奇轻易就可以计算出,斯特拉斯堡铁路没有能力集结全部法军主力,有一多半法军(15万)应该在斯特拉斯堡以西靠北一点,法国腹地的梅斯下车集结。
这样,法军梅斯集团和斯特拉斯堡集团势必被孚日山脉分开。毛奇把他的三个集团军集中在梅斯和斯特拉斯堡当面的莱茵河背后,并不主动进攻,因为他要孚日山脉隔开法军,不想让山脉分隔自己的进攻部队。
而一旦判明法军进攻方向和兵力,普军可以集中兵力击败分开的法军,然后对阿尔萨斯和洛林发动坚决的进攻,在总决战中歼灭敌人主力,并占领巴黎。
该计划还规定,一旦奥匈帝国站在法国一方参战,普军将对其采取军事行动。法军总兵力战时不超过57万人,其中作战军队仅33至34万人。
法军当时实行常备兵制度,部队久经战阵,各级指挥员经验丰富,打遍了欧、亚、非和美洲。但法军体制平时不设军、师两级编制(近卫军除外),临战时方仓卒编组,故不能保障部(分)队应有的协调,这是法国军事首脑机关一个重大失误。
法国事先没有制定周密的战争计划,而仓卒制定的计划存在着很多错误。
这样的兵力对比不要说看报纸的两广官民大吃一惊,就是当初刚得到战报时,上至总督吴可下至编辑部编辑都被这个情报所震惊。
尼玛的,有谁能告诉他们,军力如此之强的普鲁士是从哪冒出来的?
就连吴可都不清楚,德意志的前身普鲁士,竟然在这时候就如此牛气,军力之强放眼欧洲除了北极熊外,陆军当属普鲁士为第一。
两广官兵惊诧万分,不知道欧洲怎么又冒出个普鲁士这样的列强?
不过不管怎么说,普鲁士能将法国人揍成猪头生活不能自理,这便是极让两广官民喜闻乐见之事。
再看报纸上介绍普法战争详略,有识之士都看出来了,欧洲又一顶级列强出现,法国人的纸老虎表象显露无遗。
1870年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但在此之前的数天法国已经开始动员,很多热衷的法国人支持这场战争,而包含极高比例之职业军人与经验丰富之退役军人的法军一致被认为无人能敌。
但由于法军介入太多的殖民战争,使他忽略对付这个欧陆大敌时,应该在动员前先行计划,到7月底才集结于边境8个军约22万人,由拿破仑三世任总司令,勒布夫为总参谋长。
拿破仑三世将自己的军队作了3线部署:第1线为主力莱茵军团,辖3个军,配置在法德边境的提翁维尔和比奇之间,开始由法皇亲自指挥,后由巴赞元帅指挥;第2线为2个军,配置在斯特拉斯堡和麦茨,由麦克马洪元帅指挥;第3线为预备队2个军,配置在南锡和夏龙。
这本来是一个先发制人的进攻部署,计划集中兵力迅速越过国界,向法兰克福突进,切断南北德意志的联系,迫使南德意志各邦保持中立,全力击败普鲁士。
但与此同时,普军由威廉一世为总司令,毛奇为总参谋长。计划集中优势兵力,进攻阿尔萨斯和洛林,力图将法军主力歼灭于普法边境或将其赶到法国北方,继而进攻巴黎。
“这才叫做强硬!”
有看到报纸内容的百姓忍不住伸出大拇指,对普鲁士这个新冒出欧洲强国表示钦佩,道:“敢于正面应敌,并且还喊出御敌于过门之外的口号,后霸气……”
第709章惊讶
“这个吴梦臣,还真有些本事!”
坐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李鸿章手里拿着一份油墨报纸,清矍的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惊讶。
“是啊,谁能想到骄横不可一世的法国人,才刚刚经历那样的惨败?”
马车上不止李鸿章,还有跟随他近十年的信服幕僚周馥,手里同样拿着一份油墨飘香的报纸,脸上神情与李鸿章差不到哪去。
如果有两广官民在场的话,就会认出两人手上新鲜出炉的报纸,正是两广地区大受追捧的《广州官报》!
“这报纸办得不得,咱们以后也该办上一份!”
李鸿章没有接话,只是扬了扬手中报纸说道。
“是啊,两广总督衙门搞的这份报纸确实不错,听说在两广境内十分受欢迎,每期销量都达到惊人的数十万份之巨,影响力更是不可估计!”
周馥跟着感叹出声,眼中闪过道道思索之色。
事实也确实如此,《广州官报》自从发行以来,在吴大总督的插手指点下,屏弃了那些刻板的官样文章,除了发布两广地区各级官府的一些公,文通报之外,其余内容含概了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商业方方面面的内容。
而在吴大总督的强烈要求下,《广州官报》又分为两版,一版为文言文版,专供读书人和文人准备。另一版自然是白话文版本,供应初识文字的普通百姓。
因为报纸内容的时效性,又都是官民百姓想要知道的东西,所以《广州官报》刚一发行便大受欢迎,销量一路上涨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
特别茶楼酒馆还有青楼等人流密集之地,更将期期订购从无遗漏,作为客人们消遣娱乐之用,还特别请了说书先生帮忙传播。
特别是最近几期介绍‘天津教案’以及普法战争的内容,更是吸引两广官民关注,因为这事涉及到朝廷跟世界第二的列强法国!
作为朝廷洋务派重量级大佬,同时又身在贵州山区剿匪,李鸿章自然很容易搞到两广的官方报纸,对其同样赞不绝口。
李鸿章这次是调任直隶总督,接替老师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那挡子破事。
被朝廷和尚在病榻上的慈禧太后狠坑了一把,一时名声扫地的曾国藩进退两难。在这个万分尴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