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列强时代-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609章有法不依
要对付洋人的鸦。片走私行为,对于吴可和两广而言就简单得多。
反正大烟已在国内泛滥成灾,不是说禁就能禁的,牵扯的利益实在太过广泛,就是吴可贵为堂堂的两广总督,此时也没实力挑起这个大梁。
一旦涉及到内部利益纠纷,事情就会变得十分麻烦,单纯的对付洋人走私大烟,事情反而简单得多。
两广水师只针对外洋走私商船,对于老老实实交纳关税的洋烟不予理会,这也是避免与列强发生激烈冲突的手段。
两广水师虽然在他的鼎力支持下实力提升迅速,但比起英国驻远东舰队还是差了太多。
因为他吴可的存在,英国远东方面对两广前所未有的重视,原本抽调至上海租界界的分舰队,除了留下必须舰只保持威慑之外,其余全部实力都集中在香港,目的便是防备震慑两广总督吴可。
英国佬这一手确实给两广总督衙门带来极大压力,吴可在作出针对洋人的决策时,不得不有所顾忌和收敛。
如果在陆地上拼的话,就算英国军队人数更多吴可也不畏惧。英国陆军实力从来都不是强项。虽然比起二战时的渣渣表现肯定强上不少,但比起血勇拼斗的话东方人比西方人强太多了。
可是英国海军乃是世界霸主,此时整个西方以及美洲国家海军,能比的上英国海军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都难得,更不要说还处于浅海摸索时代的两广水师了,尽管对手只是区区的英国远东舰队,那也不是两广水师敢轻掠其锋的。
所以,针对洋人势力的时候,两广官府显得十分小心,一切都按照规矩办事,让洋人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正常的进口鸦,片两广水师不好妄动,可是针对走私鸦,片却是没任何问题。
不管放在哪个国家,走私总是跟违法犯罪脱不了关系,尽管列强通过种种手段甚至发动战争,争取了一系列在华特权,此时更受握所谓的‘领事裁判权’,可是面对两广水师大力打击艘司大烟的行径,却也说不出任何质疑的话来。
其实针对外来鸦。片输入形成的泛滥之势。朝廷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禁烟法令以图阻止外来鸦。片的疯狂输入。
然而在当时贿赂公行的腐败吏治下,又由于查禁外来鸦,片的大小官吏有法不依、执法犯法以及大清国力衰弱等原因,使朝廷颁布的一系列禁烟法令成了一纸空文,外来鸦,片输入依然如故而且越发肆无忌惮。
这道禁烟法令规定兴贩鸦,片者,照收买违禁货物例枷号一月发遣边充军,私开鸦,片烟馆诱发良家子弟者照邪,教惑众律拟绞监侯,为从者杖一百流三千里,船户、地保、邻佑人等仗伏一百徒三年兵役,涉及官员人等借端需索计赃照枉法律治罪,失察之汛口地方文武各官并不行监察之海关监督,均交刑部严加议处,尚未及吸食者也将受到官府严厉警告。
由于开始时的鸦,片输入尚未形成泛滥之势,因而这道禁烟法令并没有明文规定定禁止鸦,片的入口。加之当时雍正皇帝对鸦,片输入的政策是贩,卖毒品严惩不贷,严格区分药用鸦,片和毒品鸦,片烟毒品,毒品鸦。片严禁药用毫不干涉且照顾到小本商人的正当利益,烟禁的情况执行得倒是不错。
因此这个时期的鸦,片输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当的鸦,片输入如供医药材之用等,另一种是非法的鸦,片输入,这专指鸦,片毒品的输入。
对于第一种情况只要贩,卖者能照药材纳税则是准许输入的,而对于第二种情况朝廷在法律上规定则是采取严励打击的措施。然而这两种情况是很难以区分的,贩,卖鸦,片毒品者可以打着药材之用的幌子使鸦,片输入名正言顺。再说这个时期鸦,片的输入每年不超过200箱,对于整个大清而言算不得什么天大祸害,此时的吏治情况也没后来那么败坏,朝廷的禁烟政策还是能够贯彻施行下去。
因而这个时期的鸦,片输入,自然不会引起朝廷的多大重视。然而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时,当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始实行鸦,片专卖政策之后,鸦,片的输入量便急剧增加,开始影响到大清沿海地区的方方面面。
不过短短时间,因为巨大的利益驱使鸦,片输入已经开始形成了泛滥之势。面对鸦,片输入开始形成的泛滥之势,而鸦,片所带来的种种危害已日趋暴露了出来,鸦,片的大量输入不仅毒化了当时的社会风气,而且还使朝廷府库里的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财政吃紧。
于是禁止鸦,片的输入断其来源的问题,自然也就成了朝廷此时的当务之急。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朝廷频频颁布禁烟法令,严厉禁止鸦,片的入口,同时大力打击各地的大烟馆和与之相关的势力。
特别是在嘉庆五年之时,朝廷更是明文规定禁止从外洋输入鸦,片和大清境内种植罂粟,违令者的惩罚可是相当严厉的。
而在1813年朝廷又颁布了关于官吏、兵弁及百姓吸食鸦,片的治罪条例,1815年又颂布了查禁鸦,片烟章程,同时还确立了官吏禁烟奖惩办法。然而所有这些禁烟法令及章程,还是没有能够阻止外来鸦,片的继续输入。
其实在这时鸦,片对大清的影响很小,最多就是沿海地区的一些富商公子哥贪图新奇玩一玩,纯粹的消耗品对百姓的生活影响真的不大。
可随着时间推移情况越来越糟,白银大量外流给朝廷财政带来严重冲击。朝堂上也是有能人的,就在这种情况自然想出办法应对,依旧还是以颁发律条形式严禁鸦,片继续扩散。
就在1821年即道光元年,朝廷再次颁布了一些禁烟法令,其中有些禁烟条令还是相当严厉的。
如该年朝廷颁布的一道禁烟法令规定,凡洋船至粤先令行商出具所进黄埔,货船并无鸦,片甘结方准开仓验货。其行商容忍事后查出加等治罪开馆者议绞,贩,卖者充军吸食者杖徒。
这道禁烟法令不可谓不严。然而禁之愈严而鸦,片偷漏愈盛,治罪愈重而鸦,片走私愈多,朝廷的禁令像是帮鸦,片做了推广宣传一般。
到1823年面对居高不下的鸦,片输入,以及严重的财政危机朝廷再次颁布了一项禁烟条例,要求地方官吏认真禁烟如果对私种罂粟夹带鸦,片、煎熬鸦,片、开设烟馆等情节有失察的都要给予严重处分。
1831年因为情况越来越不利,朝廷更加严厉地规定了买食鸦,片烟罪名的条款,同时还在全同许多省份调查鸦,片种销情况严厉查禁鸦,片。
然而现实无情地嘲弄了这些禁烟法令,其结果出现的是愈查禁而鸦,片输入量就愈多的怪象。不仅外来鸦,片数量急剧增多,白银外流现象进一步加剧,就连大清内部种植鸦,片的风潮也开始越演越烈。
这些情况说明朝廷颁布的一系列禁烟法令,到这时已经是形同虚文、法如虚设了。外来鸦,片的输入依然还是有增无减。
朝廷颁布的这一系列法令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越禁鸦,片的扩散速度反而越来越快,其根源不外乎吏治腐败朝廷的命令到了地方,根本就得不到贯彻执行,下面的官员阳奉阴违加上巨大的利益促使情况越发糟糕。
各地官员有法不依,根本没把朝廷的严令放在心上。随着鸦,片的输入及其形成的泛滥之势,朝廷虽然颁布了一系列禁烟法令,然而那些负责查禁鸦,片的许多地方官员却很少按照这些禁烟法令去执行。
那些负责查禁鸦,片的各地水师警备官员,当他们遇到有运载鸦,片的走私船只时,常常是登上这些船只的甲板象演戏似地高声宣读禁令,而后等着船东老实孝敬好处。
这些官员把禁烟法令宣读完后不是去收缴鸦,片,而是被运载鸦,片船只的船主领进船仓借机向这些鸦,片贩子索取默许费。
只要默许费到手了什么禁令不禁令的,全被这些有法不依的官员们抛在脑后。在邓庭桢主政两广期间,时署督标中军副将韩肇庆及其下属的一些官员对鸦,片贩子不是绳之以法而采取的是一种明查暗纵的态度。
这种行为助长了鸦,片走私贩子的嚣张气焰,本来在针对鸦,片输入及对待洋人等问题上朝廷是有许多明文规定的。然而这些法律在一般的执行中,他们的条文经常被忽视。在此时很多其它法令都有同样的情况。在实施过程中只有制造麻烦和敲诈的机会。
在这种有法不依的现实情况下,朝廷颁布的一系列禁烟法令,设有能够阻止鸦,片的输入自然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儿了,甚至还可笑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第610章形势
从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大清官场的风气到底有多渣,朝廷颁布的法律条文下面官员不去认真执行。这些法律条文就算再好也将是毫无意义的。
吃拿卡要这还算好的,朝廷禁烟面对的最大困难,其实还是地方官员知法犯法,拿着鸡毛当令箭以自身所掌特权,参与到违法犯罪的勾当中去。
对于朝廷颁布的一系列禁烟法令,如果那些负责查禁鸦,片的地方官员都秉公执法切实查办,那么鸦,片的输入以及扩散是完全有可能阻止的。
林则徐在担任湖广总督期间的禁烟成效,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然而遗憾的是在当时负责查禁鸦,片的大小官吏中,大多数是一些知法犯法的官场油子,其中有些官员甚至自己就参与了鸦,片的走私活动。
走私鸦,片的利益实在不小,就像抢钱一般轻松简单。只要能把鸦,片安全运进国内,其它什么事都不需要管就等着数银子就是。
面对如此诱惑,本就风气不良的满清官员很少能有抵挡得住的,就算本人不亲自参与走私鸦,片的违法事情中去,却也可以收取不菲的好处费。
更不要说有些官员无耻之尤,利用手头全力干脆将身后家族拉了出来,一起做那走私鸦,片获取暴利的可恶勾当。
不仅如此一些在执行追缉鸦,片的巡缉官船,还常常用作鸦,片走私之用。这样的事情经常出现,在地方上都成了一种默认的潜规则,至于朝廷的法令根本就是一纸空文得不到贯彻执行。
而这种露骨的知法犯法行为,显然是不可能阻止外来鸦,片输入的。所谓欲正人必先正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
地方官员都是如此地公然践踏朝廷禁令,所谓上行下效想要他人跟着遵守,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妄想。朝廷虽然颁布了一些较为严厉的禁烟法令,但是由于执行者的践踏破坏使得这些禁烟法令变得毫无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禁止外来鸦,片输入,以及打击鸦,片走私行为显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而事情也确实如此。
而在官以贿成刑以钱免的清朝社会后期,上至朝廷下至吏胥兵弁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鸦,片受贿集团,想要禁绝鸦,片扩散显然触动了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这也给朝廷禁烟造成了极大困难和阻力。
可以肯定地说,鸦,片之所以屡禁不止与这个庞大的鸦,片受贿集团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必要的时候这个庞大的鸦,片受贿集团,就完全有可能摇身一变而成为鸦,片走私集团的保护,伞,从而为鸦,片走私大开绿灯。
特别是那些在地方上直接负责查禁鸦,片的官吏、兵弁,更是直接的走私鸦,片受贿者。他们要么收受鸦,片烟贩的现银,要么收受鸦,片烟贩的鸦,片,从而在鸦,片贩子的手上捞取丰厚利益。
当时水师有费巡船有费、营汛有费、差保有费、窑口有费自总督衙门以及关口司事者无不有费,可见走私鸦,片牵连的利益之广泛。
吴可之所以不愿意轻动国内土烟,就是因为这事牵连的利益团体太过庞大,稍一不慎就可能闹出不可收拾的乱子,而且这事还与乱党起事有根本区别。
别的不说,掌握土烟种植上游大头的无不是各地权势人物,他们要是联合起来整人就连当地父母官都撑不住。
吴可虽贵为两广总督,两广地区第一人权势滔天,可也不怎么情愿闹到后院起火,然后把自己给搭进去那般犯傻。
他可是知道,有不少封疆大吏朝廷重臣都参合进了走私鸦,片的利益链条之中,他们则往往是通过下级官员各种形式的送礼纳献而间接分润受贿,同时也拿取走私鸦,片里利润的大头。
在这种贿赂公行的情况下,朝廷一次又一次所颁布的禁烟法令,实际上已成了那些鸦,片受贿者向鸦,片走私分子索取更高贿赂的一个又一个筹码。因为在贪污成风的清朝官场中,查禁鸦,片一般都成了发财致富的手段。
朝廷颁布的一系列禁烟法令,之所以没有能够阻止鸦,片的输入,这与当时贿赂公行的社会风气是有着密切联系的,道理很简单大清官吏在接受贿赂以后一般的事情都会睁只眼闭只眼的当作没看到的。
所谓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就是这个道理,朝廷颁布的一系列禁烟法令在这种贿赂公行的情况下,其法令对禁烟问题诚然就不会发生任何作用,外来鸦,片输入也就自然会一如既往。
再加上大清国力衰弱,无力使它颁布的禁烟法令对西方列强生效,既而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无视,这些洋人连朝廷都不愿招惹更何况地方官员?
要知道鸦,片战争以前的大清虽然内乱不断,却还是一个拥有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强大封建国家,它并不是历来就落后。
在中国封建史上有过象汉唐盛世的繁盛局面,然而当历史发展到大清统治后期时,由于封建专制统治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大清国力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衰弱趋势,国内政局不稳各地更是叛乱频频情况糟糕之极。
特别是在嘉庆、道光年间大清国力更是每况愈下。在这种国力衰弱的情况下面对西方列强一年高过一年的鸦,片输入,朝廷虽然颁布了一系列禁烟法令,然而这些禁烟法令却遭到了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频频践踏和破坏。
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几年,西方列强的鸦,片走私贩子更是无视大清的禁烟法令,由暗中偷运已发展到公开强运。这些鸦,片走私船只如果碰到大清巡船要检查,鸦,片贩子们就以武力抗拒嚣张霸道之极。
对于西方列强的这种武力对抗,实力衰弱的朝廷显得无能为力。他们所能采取的唯一措施,便是实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完全中断与西方世界的联系。
闭关锁国的政策最后证明是行不通的,即使如此西方列强还会用船坚炮利来践踏大清的规定和法律。1840年6月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朝廷之前所颁布的一切禁烟法令,在西方列强的枪炮声中也就灰飞烟灭了。
这一残酷的事实,告诉了骄傲自满的大清朝廷,任何一个国家如果要想在国际事务中推行自己的意志和法令,那么首先自己必须强大起来才有可能,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物质前提。
否则你所制定和颁布的任何法令法律,随时都有被强于你的敌国所践踏和破坏。朝廷颁布的一系列禁烟法令,最终没有能够阻止鸦,片的输入,这与朝廷国力衰弱西方列强的破坏有着直接关系。
总之在大清统治后期在贿赂公行的腐败吏治下,由于查禁鸦,片的大小官吏的有法不依和执法犯法,以及朝廷实力衰弱等原因从而使朝廷颁布的一系列禁烟法令成了一纸空文法如虚设。
就是这时代最为著名的禁烟人士林则徐,当初那般强硬不也在洋人的坚插利炮面前不得不低头认输,而后将鸦,片贸易强定为合法贸易么?
禁烟在此时绝对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计,吴可此时的实力也不好轻易触碰这个雷区,所以也只能在打击走私鸦,片这上头做做文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