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列强时代-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熊光宇便带上两名得力心腹,与黄鼎凤炮钎的一小队精干人手,悄无声息的返回了离开不久的广西地界。
随行那一小队精干人手进入广西之后立刻与熊光宇分别,说是要去联络广西各地还在坚持顽抗的地方反清武装,看能不能拉到谅山加入隆国公麾下,以增补隆国公手下的损耗。
熊光宇不知道这话是真是假,当然这跟他没多少关系也不想追究,与黄鼎凤所派精干小队分开之后,他带着两位心腹小弟也不避讳,直接跨过半个广西赶赴广东而来……
第584章幸灾乐祸
“活该!”
吴可看着手头收集整理的情报,心中快意忍不住轻笑出声。
所谓现世报还得快,之前曾国藩为了调兵一事没少跟两广总督衙门打嘴炮,现在可好遭报应了吧?
他手中情报,正是手下精干人员收集的关于石达开部离桂之后的行动详略,见到石达开祸害湘军他心中说不出的痛快。
话说石达开亲率本军四万余人离开广西进入湖南之后,就严格执行军令,计时赶路风雨无阻。遇到大股清军尽量回避绝不恋战,遇到险地抛弃辎重轻装前行。
队伍首尾相距数十里,但是全军上下一心,都想早日打到天府之国的四川去。经过两个多月的急行军,他们于1862年1月下旬感到湖南省西北边境的龙山,随即渡过湘鄂边界的北河,在前来迎接的兄弟队伍热烈欢迎之下,进驻湖北来凤县城。
要知道自1859年底,石达开部太平军驻扎广西庆远时,遇到天灾军粮供应不上,部队不得不分散就食造成离散现象。其中有一支队伍有宰制曾广依率领,直接进入了贵州省境活动。
当时贵州的清军兵力空虚,他们得以顺利进军,在一年多时间里,从贵州南部一直发展到西北部。
到1861年8月,曾广依命令其部下傅丞相与李检点率领一支队伍由贵州进入四川綦江县。这就是最先进入四川的一支太平军。在刚进入四川省境之时,这支队伍不过数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攻克黔江之后,已经发展到三万余人。
待传来翼王石达开已经率领本军从广西进军湖南,准备奇袭四川军行急如风雨的消息时。傅丞相与李检点大喜过望当即决定前往迎接,就于1861年10月16日下令全军撤离黔江,分兵两路进入湖北省境,连克咸丰,来凤等县,一面进行休整,一面等到石达开的大军到来。
1862年1月31日,两支太平军兄弟队伍在来凤城内大摆筵席欢庆会师。附近虽有清军驻防,但都畏惧太平军势大不敢正眼相看,太平军就在这里高高兴兴渡过天历新年。
两支队伍中的老兄弟久别重逢畅叙离情,新兄弟则是在湖南各地,或是在贵州和四川各地参加的互不相识,这时也通过介绍成为亲如手足的一家人。
石达开本军离开广西时有四万余人,沿途又招收了不少新兄弟,这时总数也已有六七万人。前来迎接的兄弟队伍也有三万多人。为了以后进入四川时每一支队伍里都有熟悉四川情况的兄弟作为向导,两支大军在来凤休整的时候全部改编,混合编组全军人数超过十万。
两湖地区可是湘军的大本营和粮仓,如果突然出现上十万太平军部队,又是由名将石达开统帅,身处安庆前线的湘军主帅曾国藩新镇忧急可想而知。这厮病急乱投医之下竟把主意打到进入广西的湘军头上,结果却碰了一头包。
石达开部在来凤休整了一个月之后,全军欢欣鼓舞地向四川进军。沿途经过咸丰,宣恩,绕出黑洞卡,避开清军匆忙布下的堵截直趋利川。
利川是鄂西进入四川的门户,石达开命令全军以急行军的速度,由小道直趋四川,其部于1862年2月17日胜利进入四川省境。
石达开扬鞭跃马登上了两省分界的分水岭,富饶的四川已在眼前。这时既已进入了四川的大门,可以不必再偃旗息鼓,而是大张旗鼓地向着川边的第一座城——石(石主)厅前进。
就在十万太平军豪情满怀地进入四川之时,四川的局势已经有了很大变化。简而言之这种变化对太平军十分不利,四川境内清军云集正以逸待劳的等候石达开部到来呢。
也就是两年前,四川地方官都是些无能之辈,而且地方兵力空虚不堪一击。1859年冬,李永和蓝朝鼎所率领的反清武装从云南进入四川时,可以用一呼百应所向披靡来形容。
当时李部反清武装人马从几千人迅速扩大到二三十万人,就连四川首府成都都岌岌可危。
太平军如果这时入川不难席卷全省,可惜他们错过了这个大好机会。
1861年太平军石达开部大将曾广依的部下首先入川,朝廷误以为石达开本军到来大为震动,急调老奸巨滑的湖南巡抚骆秉章入川布防,不久就提升他为四川总督统调四川军政。
骆秉章得到朝廷倚重办事极为卖力,他先出手镇压李蓝两部反清武装,使出朝廷对付叛军惯用伎俩,又剿又抚各个击破,不长时间就击败了李蓝部反清武装的主力人马,之后便腾出手来沿着长江北岸布防,以后太平军主力的到来。
因此,当石达开部十万太平军进入四川之时,等待他们的已不是遍地的反清烽火,而是严阵以待的四川清军。
两广清军一直严密关注石部太平军动静,广东与湖南还有广西与湖南交界之地都有重兵囤防戒备,一直目送石部太平军主力入川才松了口气,却也气得手头缺兵少将的湘军主帅曾国藩够戗。
太平天国战争爆发以来,太平军主要活动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朝廷为了镇压太平军起义四处绸缪,把号称天府之国的富庶的四川定为协济省,尽量利用四川的人力物力财力接济战区各省。
从这也看出四川对于朝廷的重要性,此时四川总督又是湘军大佬骆秉章,给予正在两江奋战的湘军主力极大帮助,曾国藩自然也不愿意四川被石达开部太平军祸害了去。
可惜的是曾某人的心太大,一直把主要目光集中在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之上,此时湘军又陷入惨烈的安庆攻防战中不得脱身,能给予四川清军的直接帮助十分有限,因此对于‘袖手旁观’的两广清军自然十分不爽。
可他再不爽又能怎样,反正两广总督吴可跟曾某人的关系不睦,没落井下石一直供应湘军部分粮饷已经很仗义了,要是曾某人再剧场不休的话真以为吴可是好欺负的不成?
话说尽管石达开部太平军主力已经杀入四川,可两广清军依旧不敢有丝毫大意,生怕四川清军不给力顶不住石部太平军的冲击。要是太平军腾出手来,直接穿越清军兵力空虚的贵州,刚刚平息大致战乱的广西又得倒霉。
因此石达开部在四川的行动,依旧极受吴可关注不敢有丝毫懈怠。
石达开率领的十万大军进入四川境内,即分兵三路前进。
由人台左宰辅李福猷领前军,经蚕溪、大中坝等地径攻石(石主)厅。石达开自领中军继进。又天台左宰辅赖裕新领后军,经悦来场、鱼池坝等地直抵长江南岸,然后沿江而上,打听渡口情况,相机渡江。如果得不到渡江的机会,就前往涪州(今涪陵)会师,共同围攻涪州。
说起来湘军真是人才济济,早在几年前已故湘军大佬湖北巡抚胡林翼便对言谈下情况又所预料,又对此情形做出了鞭辟入里的精准分析。
作为眼下大清数一数二的重臣,吴可想从朝廷弄到一些机密资料真是小菜一碟,看到石部太平军如此作为时忍不住想起这篇早已拜读的奏章,如今看来真真忍不住惊叹胡林翼的高瞻远瞩。
一旦太平军入涪州,则大江之险必失。大江之险失,则湖北必无安枕之日,此异常之大变。贼计果逞,必于近一二年内闭关不出,自谋巢穴。一年之后,乃图四川。
十年、二十年之内,鄂不得安,而关中亦必危矣。古今谋吴楚必争上游,盖取高屋建瓴之势也。千里金陵,一日可至。王睿、杨素之造州于蜀也。秦之破楚,必先取巴蜀以出口关。贼之志在此,鄂之所患亦在此为大。湖南之辰永等府,不能阻遏于前,而从后尾追,是送贼于蜀也。
……
对于四川局势,吴可既有担心又抱着幸灾乐祸的想法,巴不得巷军越倒霉越好,省得曾某人没事就惦记两广清军。
也就在太平军刚刚入川不久,意气风发跟四川清军打得不可开交之时,熊光宇带着两名心腹弟兄返回广西的消息传到他耳中,顿时便将投入四川的光住目光收了光住回来,急忙派遣心腹手下前往广东与广西边境连接之地迎接,相比与太平军在四川的战局他更关心大成国残部黄鼎凤部人马在安南的近况。
虽然通过镇南关还有一些奔走于大清与安南国境线的商人口,大致了解了一些黄鼎凤部在安南的风光事迹,可他想知道更为详细的情报,因为这关系到他心中的一个大战略,如今熊光宇突然返回大清让他又惊又喜。
可还不等熊光宇赶到广东向他汇报黄鼎凤部在安南的详细情况,广东布政使便急匆匆找上门来,向他禀告了一个十分让人意外的消息:安南国派来外交使者,此时已经乘船登陆广州港……
第585章安南使者
“一帮喂不数的白眼狼!”
吴可满脸不爽,回到后院正厅一屁股坐下怒喝出声。
刚刚他会见安南国突然跑来的外交使者,固定程序的客套话才刚说了两句,那安南国外交使者便毫不客气的反客为主,质问两广清军为什么放一股人数达到十万的土匪进入安南国?
吴可当时差点没盆了,还人数达十万的土匪?
明明不到四万的!
特么的安南国干不过四万土匪,竟然还有脸来质问老子?
吴可的脸色立时就变了,要不是顾及外交礼节的话,他当场就能拂袖走人!
有大清国土匪进入安南国,人数还达到十万以上,这怎么可能?
既然人家这么不给面子,吴可自然就睁着眼睛说瞎话。
“怎么不可能?”
安南国外交使者一急,说话就忍不住带了几句安南土语出来,又是大吼大叫又是手舞足蹈的还得靠翻译才勉强搞清他的意思。
这厮也知道家丑不可外扬的道理,含糊几句就把‘十万大清土匪’在安南的‘丰功伟绩’揭过,而后以一副‘受害人’的架势义正言辞要求两广清军出兵解决这帮土匪,以缓和两国之间出现的信任危机。
去尼玛的信任危机!
吴可当时差点没忍住破口大骂,见过无耻的就没见过这么无耻的,求人还求得这般大爷,真以为老子是傻子啊,不知道安南国发生的那点破事?
既然安南国外交使者这么不给面子,他自然不会拿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于是他很‘诚恳’的表示,安南国可以肆无忌惮的剿灭这股无法无天的土匪,大清这边不会有任何意见,这一点他可以保证。
安南国外交使者脸色当即涨得通红,神色间的尴尬和别扭一闪即逝,而后大义凛然表示既然是大清跑过去的土匪,假手安南国部队解决有些说不过去,还是两广清军亲自出马解决的好。
吴可表示十分为难,安南过毕竟是大清藩属,想派兵过境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他直言自己做不了主还要看朝廷的意思。
安南国外交使者顿时不乐意了,合着说了这么多废话,眼前这位年轻的两广总督做不了主了,安南国内的情况可是危急得很,容不得他在这里浪费时间,而是很不客气要求吴可向朝廷通报情况,并催促朝廷尽快做出有利两国邦交的决定。
尼玛的这时候想求朝廷帮助了,之前干什么去了?
吴可心中那个快慰啊,自然不会轻易遂了安南国来的这孙子的意。他很为难表示兹事体大恐怕在奏折里写不清楚,要不请贵使亲自走一趟京城?
只见安南国来的那孙子脸色变来变去,像吃了苍蝇般憋闷得难受,一再确认非得要京城一行的必要性后,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萎了!
好不容易甩脱了安南国来的孙子,吴可回到后院后脸上努力维持的微笑顿时被寒冰取代,心中怒火熊熊燃烧喷薄欲出。
原本还想上来劝劝的幕僚张松,见东主这般恼怒也就熄了心思。
他跟着吴可混了这么多年,自然知晓吴可的心思,尤其最近一年在广州的经历,让他明白安南国可不是啥好鸟。
两广水师如今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围剿海盗行动,背后就没少安南国动的小手脚,那些纵横伶仃洋的海盗有不少竟是安南过在籍军官!
当时两广水师费尽心思拿下一家盘踞广东外海的大海盗势力,损失人手超过五百战船两艘,好不容易逮住了这股海盗的大首领,水师将士兴高采烈讲其压到广州请赏时,那海盗首领竟嚷嚷着他是安南国武官,两广总督衙门无权处理他!
在确定了这厮的身份之后,吴可毫不犹豫的秘密将之处决,而后对两广水师下达密令:以后抓住的海盗首领不要押到广州,直接就地处决!
因为这事,总督府核心成员都对安南国隔应得很,巴不得他们越倒霉越好。
作为吴可的核心幕僚,吴可的大部分谋划他都有份参与,自然知晓突然杀奔安南的大清土匪是怎么回事,这事儿根本就是东主吴可一手操作而成。
他虽然不明白东主心里到底打的什么算盘,但隐隐约约也有个模糊猜测,显然自己这位年轻东主野心不小,早早就在安南布下棋子,显然对这位邻居很有兴趣,只是不知道东主的野心到底有多大。
当然安南国外交使者的表现也让他大开眼界,尼玛的自家国内解决不了的麻烦求到两广总督衙门这边,口气竟还那么强硬态度还这么嚣张,丫的那副施舍摸样摆给谁看?
他当然不知道熊光宇这条暗线的事儿,但也猜测得出吴大总督肯定在黄鼎凤部安插有极为重要的内线,不然吴可一个两广总督没事对邻国的事务那么上心干什么,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而且朝廷一直都对安南这个桀骜不逊的小弟十分恼火,从清初乾隆年间便对安南不怀好意大动干戈,只是可惜当时的两广总督孙士毅太不争气,把大清直接入主安南的大好机会白白浪费。
事情是这样子滴,乾隆五十一年安南王室为了争权夺利爆发内乱,最后却被眼下阮式王朝开国之祖阮文惠得利,失败的一方为了避免杀身之祸逃到了广西太平府作为国际难民被广西巡抚孙永清收留。
而那时的两广总督孙士毅心知好大喜功的乾隆帝对安南的野心,认为此时正是以护送安南王黎愍宗回国,讨伐阮文惠平息内乱的名义,并顺利接手安南的大好良机,他这一想法自然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于是呼孙士毅就忙开了,调集广东和广西各5000士兵,以及和二十门轻便的劈山炮,从镇南关到黎城设立十七个后勤补给站,发广西存银和附近省份支援的八十万两白银作为出战经费。
一面又派遣水军从富良江乘做装有30斤火炮的多桨战船助战,水陆并进并且发布公告,清朝大皇帝为了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已经调遣了几十万大军分路进剿阮氏叛乱,相关人等为了不被大清朝通缉还是快快投降的好。
乾隆五十三年11月8000清军号称10万进入安南,一路上山路崎岖植被茂盛清军行进艰难,而后续运送粮食的近六万民夫更是艰难多感染疾病死去。
11月13日大雾弥漫,刚刚摸进安南才几天的清军就有点摸不着方向了。这日清军拥挤着来到了寿昌江,开始砍伐竹林准备搭桥过江。
前队的南澳总兵张朝龙带领1500名士兵刚刚过江,突然发现对面山上树立起来红、白、黑各色旗帜,三声炮响鼓声大震,安南叛军猛地从山上大喊着冲了下来。
南澳总兵张朝龙,都司富桑阿,游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