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列强时代-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云寺等据点,结果均未攻下,战船和兵员却遭到不少损失,不得不退回浔州。

这一作战行动摆明陈开没有认清,当时决定广西战局的主要环节,因而不能正确选定打击对象和作战方向,并采取灵活的战法。

1859年7月,原石达开部将石镇吉率部由广东进入广西,8月围攻桂林未下,转移至宾州。稍后,石达开军二十余万人又进入广西,于10月中旬占领庆远城。湖南巡抚骆秉章立即抽调正在湖南休整的广西布政使刘长佑部湘军十八营八千人、萧启江部湘军九营四千五百人进入广西。

尽管如此,湘军在数量上仍居于劣势,如果大成国武装力量与太平军密切协同,联合作战,仍然有可能争取战场上的主动权。但由于彼此互争领导权,没有形成统一的作战力量,给湘军造成了各个击破的机会。

当太平军石镇吉部撤围桂林转移至宾州以后,刘长佑一面令蒋益澧再次率部对付贺县的陈金刚部起义军,保障湘军的翼侧安全;一面自率湘军主力趁江水未涨之时,于1859年12月发动了进攻柳州之战。

面对湘军和团练共数万人的围攻,守卫柳州的数千大成国守军顽强抵抗,固守待援。陈开几次从浔州派水军北上援救,无奈水浅滩多,沿途又遭团练堵击,始终未能抵达柳州城下。

1860年1月31日,湘军炸开柳州东北城墙,攻入城内。大成国守军牺牲二千余人,损失战船二百余只,柳州再次失守。

1860年3月,刘长佑率部进攻柳城。陈开不是配合柳城守军侧击刘军,而是再次进攻柳州城。刘长佑率部及时回援,陈开率所部太成国部队与清军苦战三十余日,虽然使湘军受到较大损失,但自己的有生力量也损失不少,不得不于4月中旬再次退守浔州。

这时,石镇吉部太平军已在百色一带被敌人消灭。石达开部太平军则由于不断分裂他走而大量减员,石达开不得不于5月底弃庆远,率余部偏处广西西南部的宾州、武缘(今武鸣)一带。

在这种情况下,湘军、粤军便加紧了进攻浔州的准备。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刘长佑、蒋益澧等决定首先进攻据有贺县、怀集等县的陈金刚部和下郢一带的罗华观部。

7月,贺县、怀集失守,陈金刚率万余人走开建(怀集西南),下苍梧。9月,湘军围攻下郢,罗、陈等部因得不到陈开部的配合,作战一再失利。11月,罗华观部退入浔州,陈金刚部南走广东信宜。

在此期间,据有荔浦、永安(今蒙山)的张高友大成国公侯向清军投诚。这样,陈开部起义军便成了孤军,而湘军却打通了桂林至梧州的水陆交通,与粤军联成一气,造成了进攻浔州的有利条件。

而就在年初吴可刚刚赴任之时,为了彻底解决广西的大成国这个反叛势力,广西记名按察使蒋益澧、广东陆路提督昆寿以及广西布政使刘长佑联名上报,请求继续对广西大成国的征剿。

吴可自然乐得轻松,没这些家伙在身边碍眼,很多事情办起来也要方便不少,况且剿灭广西大成国反叛武装也是他任内重责,如今既然有人愿意挑头冲锋,他自然不会拒绝这样的好意。

这也正是他带着三万乡勇队盘踞广州府,却没有惹来地方清军激烈反弹的重要原因,几位广东清军大佬全都忙乎在广西剿匪,哪有时间和精力跟新来两广总督较力找茬?

吴可对此状况却是乐见其成,只要不给他找麻烦其它一切好说,他也不会一来就给广东清军什么下马威,也不会阻碍了别人剿匪立功的机会,就连向广西提供的后勤供应都从没断绝过。

反正不管广西大成国到底能不能短时间拿下,总之他这位两广总督的功劳怎么也跑不了,再说了他心中的某些图谋还需要剿匪前线将士‘配合’呢。

“回去之后告诉熊光宇,让他引导着广州天地会那帮家伙,向广西大成国那儿靠拢,如果能够打入其内部自然更好!”

“别紧张,本官没有要你们冒险的意思,只是要熊光宇做一个尝试一个引导。能不能成本官不管,就当作一个额外的活计就成,没必要搞得太过紧张,成与不成本官都不会计较!”

听完了熊光宇手下小弟的广西情况之后,吴可也没客气直接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量让广州天地会甚至广东天地会人马与广西的大成国连上线。

这样的任务虽然有些为难,但也不是不能完成的,关键要看熊光宇在广州天地会首脑心中的分量如何,以及他自身的真本事了。

最近一段时间广州天地会的日子不好过,更确切的说整个广州府的帮会势力日子都不怎么好过。

由新任两广总督吴可做为策划和导演,近万乡勇队精锐战士作为执行和演员的‘严打’风暴可不是开玩笑的。

凡是修缮官道的工程部队走到哪里,以此为中心附近百里方圆的地域,就成了随行乡勇队的‘严打’目标。

在军队这样的暴力机构面前,一府之内任何嚣张霸道的江湖势力都是渣渣。

更别说像乡勇队这样精锐中的好手,对付起一般的江湖势力来简直就是杀鸡的牛刀,轻松得不像话。

别说什么乡勇队是正规清军,不熟悉清剿江湖势力这样的活计,别忘了乡勇队就是靠剿匪起家的。就是之后混出了名堂,每到一地依旧不忘剿灭当地土匪武装。

从湖北到河南,又从河南到安徽,再从安徽到江苏,每新任一地吴可和乡勇队必做的一项传统保留节目,就是大力清剿当地土匪,能招安的就招安不能招安的直接干掉。

更何况广州府内的江湖势力,比起凶狠残暴的土匪武装来,不知要温和多少倍,大军一到还不立刻乖乖俯首任凭处置啊?

所以,在广州官府出面主持大力修缮官道的同时,府内的帮派江湖势力可是倒了血霉,平时做事不过分的还好只是受到警告,那些平时嚣张跋扈惯了的家伙可就受到乡勇队的重点关照,其下场如何可想而知……

第565章两江战局

不仅乡勇队在行动,广州官府也不遑多让……

广州知府本就被折腾得不轻,这次吴可大发慈悲放过了他们一马,围绕广州周边的那些州县衙门却是动作频频。

有两广总督在背后强力支持,又有三万乡勇队战士作为坚强后盾,这些赶鸭子上架的新官并没有缩手缩脚的意思,反而大刀阔斧的按照总督大人的心意,处理和改造治下环境。

动作不可谓不大,也引来了本土势力的反弹,不过在总督衙门与乡勇队将士的保驾护航下并没出现什么不可收拾的乱子,情况一切都还在掌握之中。

广州府的局势也在这样热热闹闹的氛围里逐渐稳定下来,不管是洋人还是地方乡绅,都明显感受到与之前不同的气息。

洋人在广州府的地界上,虽说还达不到横行霸道的角色,但也差不了多少。

怎么说香港距此不远,强大的英国军舰不时在外海耀武扬威显示一下肌肉,哪一次英国领事现身广州城,不受到广州城上至两广总督,下至广州知府的热情接待,甚至有时候热情得近乎谄媚。

为的,不就是想求洋人大爷们高抬贵手,不要在广州闹出事端折腾他们么?

本地乡绅也是如此,他们的声势自然远不比得洋人,可是大清实行的异地为官政策,却让他们这些地头蛇占尽了便宜。

他们还和官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以及地方上盘根错节的人脉,不管谁做上了衙门正堂里的那把椅子,都得对他们客客气气表现出足够的尊重。

因着这点,知府衙门能直接掌控的区域也就广州城和周围几座繁华城镇,广大的乡镇地区几乎都是地方乡绅的天下,衙门根本就没能力也没可能插手其中。

可自从新任两广总督吴可到任以来,这样的情况便开始出现缓缓变化。

广州官府面对洋人之时依旧客客气气,口头便宜随便占,就是面子上有点难堪也无所谓,可一旦涉及具体的利益纠纷,那对不起官府不能相让。

“这帮可恶的黄皮猴子,必须要让他们感受到帝国的强大!”

这是提议屡屡遭拒后,广州领事气急败坏在领事馆发出的怒吼,可惜他也只能发发牢骚泄泄怒火而已,广州知府衙门不理会也是无可奈何。

“哼,这帮洋鬼子真是欠收拾,要不是……”

吴可冲着前来叫苦的广州知府冷哼出声,‘要不是’之后的狠话虽没出口,但脸上明显的不满之色却是轻易惊出知府大人一身冷汗。

除了办事很不利索之外,来到广州的洋人郁闷发现,他们应该享有的那些特权,也在不知不觉中被该死的清国官府利用各种手段消弭于无形。

想要行使领事裁判权?

行啊,犯事那家伙以后也不用在广州混了,要是不老实乖乖离开的话,断粮断水断掉一切生活供应还是轻的,无论办事还是做生意都别想讨到好处,到最后享受领事裁判权的洋人除了灰溜溜的滚蛋不会有第二条道路可走。

“我抗议,严厉抗议广州官府使出的卑鄙手段!”

英国驻广州领事简直要疯了,他一个月几乎跑了广州知府衙门十趟,而且次次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任谁都受不了这种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

广州知府也是头大如斗,每隔两三天便要跟英国驻广州领事周旋一番,其中的凶险和煎熬让他有种饱受摧残的委屈,要不是新任两广总督态度坚决手腕强硬的话,他真不想干这种得罪人的活计。

“你既然做到这个位置,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不然你以为广州知府的位置这么好坐啊?”

面对广州知府的再次叫苦,吴可毫不犹豫嘲讽道:“如果你觉得不堪重负的话,那就主动向朝廷请辞,不然就给我老实闭嘴!”

广州知府被训得像灰孙子似的,屁都不敢多放一个灰溜溜离开。

开什么玩笑,广州知府怎么说也是堂堂的从四品大员,而且还是拥有实职的肥缺,他怎么可能主动向朝廷请辞?

英国驻广州领事也不是没来总督衙门找茬,可惜吴可根本就不买这厮的帐。

不管这位领事大人如何威逼利诱甚至是战争恐吓,都很难让吴大总督轻易点头答应其提出的过分要求,忍得急了甚至连拂袖而去的事儿都做过,很是让英国驻广州领事先生难堪了几回。

合理的要求吴可自然不会拂了领事先生的面子,但是那些明显过分苛刻的提议嘛,从哪来就滚哪去他没这闲功夫招待。

这位英国领事也不是简单角色,见吴可态度如此强硬也是大为光火,竟真当然鼓动英国驻香港远东舰队,刻意在广州外海耀武扬威一阵,其威胁恐吓之意昭然若揭。

谁想吴可更绝,英国军舰刚刚才在广州外海耀武扬威,驻扎于广州城外军营的乡勇队立即分出一万大军,奔赴沿海各县安营扎寨,又是挖壕沟立堡垒,又是组织乡民做演习排练,一副摩拳擦掌的架势倒是把洋人给惊了一跳。

直到这时那位英国领事才反应过来,吴可可不是之前的那些两广总督可比,这厮可是两次与英法联军于京畿大战不落下风,一点都不怕战争威胁,只怕这厮心中还想跟英军好好打上一仗吧。

而这时,身在上海租界的英国公使也发来命令,要求领事先生必须克制不要跟两广总督发生激烈冲突,更不能因此出现军事对抗这样的恶劣事件,有什么事等公使阁下回到香港再处理不迟。

领事先生心中早就打退堂鼓了,此时接到上海公使的命令自然顺水推舟,默不做声的萧然退走,再也没找吴可提那些过分要求。

知道吴大总督是个不好忍的角色,这位欺软怕硬的领事先生没有大事绝不来总督衙门自讨没趣,结果广州知府中招成是被骚扰对象。

吴可一边跟洋人领事斗法顶牛,一边花费大力气整治广州府和周边地区,一边还要关注广西战局不脱离掌控,可谓分身乏术忙碌异常,可就是如此他也没断了对外界局势的了解。

安庆那边依旧打得昏天黑地,先是太平军的五路救援计划,因为几大知名将领的各怀心思而破产。

先是陈玉成按合取湖北,围魏救赵的既定方针,开始向湖北进军。3月22日,陈玉成进至黄州。

武汉经过几次拉锯战早已残破不堪,关键的是英国刚刚获得在长江航道上的巨大好处,自然不会让作为长江中段重要城市的武汉出事。

驻汉口参赞巴夏礼这时跳了出来。照会威胁陈玉成不要进攻武汉。陈玉成上当,决定中止向武汉进军。除留赖文光率部驻守黄州外,分兵数路,于3月下旬至4月中旬先后占领湖北蕲州、黄安(今红安)、德安府(今安陆)、孝感、黄陂、随州、云梦、应城、麻城等地。

4月下旬,陈玉成鉴于安庆被围日紧,又不见李秀成部如期入鄂,遂决计放弃合取湖北的计划,亲率所部东下,再次直接驰援安庆。

而李秀成部于1860年10月下旬从天京出发,先是转战于皖南和浙江边境,直到1861年2月中旬才自浙江入赣。6月上旬分三路进入湖北:右路由武宁北攻湖北兴国州(今阳新),中路由义宁州北攻通山,左路西攻通城。

6月中旬,李秀成接到赖文光发自黄州的禀报,得知陈玉成早已回师东援安庆。李秀成对攻鄂本来不甚积极,便于7月上旬率部撤出湖北,折入赣西北地区。这样,太平军又一次失去了夺取武汉的机会,两路合取湖北的计划至此全部落空。

另一路杨辅清、黄文金部在皖南和江西战场虽经顽强作战,却是多次受挫,进军赣北、切断江西和祁门大营联系以解安庆之围的计划没有实现。

而李世贤、刘官芳部在皖南和江西战场也遇到湘军的顽强抵抗,没能攻克祁门大营,进军赣东的计划也因湘军其余部队的顽强抵抗而彻底落空。

就这样,太平军原定的五路救皖计划因为各路将领未能协调一致而宣告失败。

安庆自1860年夏被围后,太平军2万余人在谢天义张朝爵、受天安叶芸来率领下,一直坚守城池以待援兵。

1861年4月,陈玉成由鄂返皖,率军3万进至安庆集贤关,逼近围城的曾国藩部湘军。

4月29日,陈玉成与城内守将叶芸来分别率部扎营于城东北的菱湖南北两岸,并以小艇沟通两岸联系,拟以内外协同作战共抗湘军。

与此同时,金陵城里的洪大天王鉴于五路援军合取湖北以救安庆的计划未能实现,当即决定由干王洪仁轩、章王林绍璋自天京率兵直接救援安庆;定南主将黄文金也率部自芜湖西援。

也就这时,坐镇广州城两广总督衙门的吴可突然接到华北密报,那位后世大名鼎鼎的‘东方斯麦’也粉墨登场……

第566章淮军初现(一)

淮军这是要出来了么?

这是吴可接到淮北密信后,心中生出的第一个想法。

“姓李的这家伙,还真以为乡勇队是吃素的啊,想拉就拉哪那么简单?”

密信中还说了李鸿章竟然跑到淮北来拉人了,结果自然是无功而返,除了几位迟迟难以出头心生不满的中低层军官之外,其余所拉之人没一个答应跟他混的。

这也不难理解,原本历史上李某人组建淮军之时,淮北之地还是一片混乱,地方团练还有清军跟太平军打得不可开交,李某人从地方团练上着手自然一挖一个准,这才有了后世鼎鼎大名的淮系人马。

可惜这一世吴可和乡勇队提早了好几年入驻安徽,淮北更是被乡勇队牢牢掌控局势稳定,至于那些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淮系名将,大部分都老老实实参加了安徽清军,从底层一步步爬起。

真有本事的,此时已经做到了从二品副将之职,差一点的也是五品千户执掌一个大队人马,至于那些没本事的依旧还在吴品以下苦熬,或者干脆在连绵大战中魂归西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