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列强时代-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可在安徽整得太平军抬不起头,就差临门一脚将安庆收复,整个安徽基本上便掌握在手。

湖北好几万清军兵围武昌,太平军韦俊部只能闭城坚守以待援军。

江西太平军则强势无比,将之前风光无限的湘军首领曾国藩堵在南昌狠揍,眼看着败亡在即。

眼见安徽危急,太平军西路军与金陵之间的陆上通道被断,金陵城受到江南大营清军威胁不能稍动分毫。

本想一鼓作气将南昌拿下,以曾国藩的项上人头鼓舞士气的石达开坐不住了,急令手下人马兵分两路,一路乘船直入安庆,另一路则从景德镇进入安徽境内,过黄州直扑宣城,打开与金陵的同道。

南昌城压力一轻的同时,两路援军近两万人马水陆齐进,浩浩荡荡向安徽境内杀奔而去。

吴可部当即做出调整,分出一部五千人马从安庆杀奔黄州而去,看这架势目标显然是太平军江西近万陆路援军!

一时间,两支敌队大军如滚滚洪流般朝相同地点杀本而去,皖南大地战云密布气氛万分紧张。

……

“梦臣,为何不一鼓作气拿下安庆?”

此次左宗棠也随军出征积累大兵团作战经验,他对于大军顿足于安庆城外很不满意,明明己方有一战而下安庆的能力啊。

“拿下安庆做什么?”

吴可此时所有精力都放在桌上的地图上,闻言不假思索问道。

左宗棠被说得好一阵无语,轻佛摸额头没好气道:“长毛西路主力正气势汹汹杀奔而来,不先拿下安庆免了后顾之忧,再与敌人一决雌雄?”

“正是因为要为敌援军一决雌雄,我这才刻意放过安庆的!”

吴可撇了撇嘴依旧没有回头,无论是他还是左宗棠,都没将兵力不足万的安庆守军看在眼里,想要拿下不过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此话何解?”

对于吴可漫不经心的态度,左宗棠倒也没太过在意,大家合作了这么长时间早熟悉对方脾性,吴可没有一点轻视他的意思。

“安庆还在长毛手中的话,季高老兄认为长毛援军会如何做?”

吴可转过身来,看向左宗棠笑着问道。

“自然是全力救援了!”左宗棠想也不想回答。

“那要是安庆早早落于我手,长毛西路援军又做何打算?”

吴可接着问道。

“这个……”

左宗棠一脸迟疑,不确定道:“可能直接打通去金陵的路,也可能返身而回,更有可能……”

“是不是觉得可能性太多一时不好判断?”

吴可轻笑着问道。

“是啊,长毛的选择太多,一时很难准确判断!”

左宗棠也不恼被打断话头,老老实实点头应是。

“这不就结了?”

吴可一摊双手,似笑非笑道:“既然拿下安庆后不确定因素太多,那还不如干脆放在那不管,先对付必定来援的长毛援军再说!”

“你小子……”

左宗棠一脸恍然,这才明白吴可打的什么主意。

“没错,咱就是指着安庆吸引源源不绝的长毛援军,而后在来个围点打援!”

吴可挥了挥拳一脸自信道。

“围点打援么?”

左宗棠脸上露出既兴奋又有些担忧的神色,不安道:“你就这么有信心,能把长毛的援军全部拿下?”

“当然!”

吴可一脸自信,目光望向黄州方向肯定道:“这点信心都没,还出来混个屁……”

第337章大战连连

事实证明,吴可所行‘围点打援’之计十分正确……

从江西救援而来的近万太平军西路军人马,紧赶慢赶于黄州城外与杀来五千清军人马相遇。

一番大战太平军胡以晃部虽不敌火枪大队,却依旧从容退入黄州城内,没给清军吴图苟(土狗)部多少可趁之机。

甚至土狗部的几次攻城作战,都被胡以晃部轻松打退。

此战尽管火枪大队表现一如既往亮眼,投石机中队和弩炮中队也表现不俗,但胡以晃部似乎早有准备一般,尽管在中远程重火力对轰中处于明显下风,但清军之前无往不利的炸药包此次却令人惊讶的连遭失败。

消息传回后方吴可手上,让他立即明白吃了几次大亏之后,太平军已经有了防备,再想如之前那般轻松可不容易了。

土狗部五千清军与太平军胡以晃部上万人马,僵持于黄州城一时谁也奈何不了谁。

让左宗棠惊喜的是,太平军胡以晃部困守黄州,却并没有分兵袭扰清军后方的宣城,好似突然变成一根筋的愣头青,只想冲破土狗部五千清军封锁,打通与安庆之间的陆路通道。

他这才明白吴可所言‘围点打援’战术的精妙,不仅仅只侧重于‘打援’,被围的那个‘点’也十分紧要,能引得回援太平军无暇它顾就是胜利。

跟太平军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他可是知道太平军流动作战的威力有多强悍,一旦让太平军胡以晃放开手脚不顾一切,不要说刚刚拿下的半个淮南大地,就是安徽清军的老巢淮北也不得安宁。

眼下情况就不同了,为了解安庆之围,太平军胡以晃部可不敢胡作非为,只得老老实实窝在黄州城里跟土狗部清军互拼消耗。

不是胡以晃没有其它选择,而是局势逼得太不得不如此,因为丢失安庆的责任他根本承担不起,除非能一口气杀回金陵城保卫天京,可那也只不过从一座城市缩到另一座城市而已,本质上没啥区别。

当然,太平军不会老实坐以待毙……

就在土狗部清军与太平军胡以晃部对峙于黄州城时,从水路增援安庆的太平军西路军人马赶到安庆,使得安庆太平军人马一下子达到一万五千余众。

有了如此多人手,安庆守军自然不可能在龟守城池不出,当即派出近五千精锐发动试探性反扑,结果自然被打得抱头鼠窜狼狈而回。

接下来安庆守军依仗强大的兵力优势,时不时派遣几千人马,对围堵城外的吴可部主力清军发动连续反扑,尽管每次都在两千火枪手身上吃了大亏,铥下好几千条人命但也将吴可部主力牢牢吸引不得脱身。

战局在淮南膏腴之地再次陷入僵局,安徽清军拥有陆地上的绝对优势,将太平军压制在黄州跟安庆两城狠揍。

但太平军也占据水路绝对优势,能够源源不断的给安庆守军以支援,并且在战斗中逐渐适应了清军的火枪队攻击模式,逐渐的慢慢挽回之前一边倒的局势,能够给予清军有效杀伤不容小觑。

最重要的是,安庆守军人数激增,吴可部近万清军再想拿下安庆可不容易,除非不顾巨大伤亡冒着减员过半的风险,重创安庆守军还有那么点机会,否则都不一定能够拿下安庆。

期间淮南各路地方民团纷纷来投,让吴可没想到的是,由当朝侍郎吕贤基办的民团也过来凑了个热闹,跟在吕贤基身边的青年助手竟然叫李鸿章!

他本来还想尝试看有没有收复的可能,不过青年李鸿章傲气得很,对于吴大军门的态度不冷不热,一点都没上杆子往上爬的行动。

吴可一见顿时熄了招揽之心,他又不是没了李鸿章就混不下去。眼下的李鸿章还只是个热血青年而已,有他在大清搅合还能不能成才都两说,爱咋地咋地哥们可没拿热脸贴别人冷屁股的爱好。

当然,眼下的李鸿章并不知道他错过多大一场机缘。只是跟随侍郎吕贤基一起临时加入吴大军门阵营,听任吴大军门指挥调动而已。

就当安徽清军与太平军于淮南大地对峙之时,湖北跟江西两地战士也发生不同变化。

在湖北战场,于1856年2—4月间,武昌、为了打破包围汉阳太平军转守为攻,多次出城主动攻击。

2月份,武昌守军7次出击,每次少则干余人,多至数千人,日间同清军野战于双凤山、大东门、小东门、沙湖、五里墩等地,夜间身着白衣冒大雪偷袭敌营效果不显。

汉阳守军于2月16日、20日、24日3次出城与清军鏖战。

4月上旬,太平军从九江、黄州、大冶等地调来了大批援军,武昌守军暗中穴城多处作为突门。

4月6日,武昌守军多路出击,稍后撤退回城,罗泽南率军追至城下,突门忽开,太平军从各突门直冲而出,罗军溃败,罗泽南弹伤左额,后不治身亡。

战斗中安徽援军吴水牛部三千人马依旧表现神勇,多次击退太平军突击部队,给予太平军重大人员伤亡之余,自身损失却是不大,受到湖广总督兼钦差大臣官文连连表扬‘虎将’。

而江西战场又是令一番风景,尽管有安徽请军帮忙减轻压力,但已丧失锐气的残余湘勇依旧只能窝在南昌苟延残喘。

到1856年4月,西征太平军已占领了江西13府中的8府46县,曾国藩哀叹说:“自鄂渚以南,达于梅岭,贼踪绵亘数百里,众号数十万。”对湘军以后的前景很不看好。

为了挽救江西的危局,曾国藩本欲急调在武昌城外攻坚的罗泽南回救。罗泽南为迅速攻破武昌城以回救曾部,加紧攻城却被太平军击伤致死。

如此一来,曾国藩所依靠的湘军陆师两大悍将双双毙命,处境愈加艰难。

要不是淮南战场吸引石达开太多精力,需得源源不断增援人手物资,只要南昌很难坚守下去……

第338章大动作

曾国藩困守南昌,文报不通,联系中断,连送家书都不得不用隐语蜡丸,化装潜行。可即便如此,送信人往往还是被太平军识破,被捕杀者达百人以上。

曾国藩后来描写当时的情形说:“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船之上驶,则绕屋彷徨”,“方其战争之际,炮震肉飞,血瀑石壁,士饥将困,窘若拘囚,群疑众侮,积泪涨江,以夺此一关而不可得,何其苦也”,“余昔久困彭蠡之内,盖几几不能自克”,可见曾国藩当年的处境是何等狼狈。

石达开在樟树镇击败周凤山军后,大可乘胜直捣南昌,活捉曾国藩。

但可惜的是,安徽清军兵围安庆,迫使石达开不得不将手头兵力分散,由大将胡以晃率领解安庆之围,一时被拖在黄州动身不得。

从江西搜刮的大笔物资也通过水路,源源不断送往安庆跟天京,被分了心神的石达开就算再厉害,也无法短时间内拿下湘军残部死守的南昌坚城。

等到安徽战局处于对峙状态,石达开刚刚腾出手来,准备对南昌下死手的时候,天国首领杨秀清突然将石达开调回天京,准备参加攻破清军江南大营的战斗,顺便带走了大批的太平军,使曾国藩得以死里逃生。

而石达开部主力调动,南昌城里的曾国藩一无所知,却被侦骑四布的安徽青军斥候第一时间发现。

“逆匪石达开部主力回援安徽,让弟兄们都小心一点,免得被这位长毛大将抓住机会吃了大亏!”

吴可得到消息之后,立刻召开了一个小规模的紧急临时会议,将情报通传给小弟们之后,不无担忧告戒道。

“大人,是不是有些过于谨慎了?”

二狗有些不以为然道:“就算那逆贼石达开厉害,咱也不差啊!”

“是啊,我安徽清军并没使出全力,不然逆贼胡以晃岂能安坐黄州?”

二牛也跟着起哄道。

此时吴可身居安徽提督之职已有年余,可惜一直没啥大仗可打,手下小弟获得快速提升的不多,也就之前跟他一起打天下的那帮弟兄官职品级升了上来,因此会议当中敢如此大大咧咧说话的也就水牛几人。

“你小子,本事没学到多少傲气倒是不小!”

吴可没好气白了这小子一眼,接着便将石达开的战绩娓娓道来。

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

对于太平天国这位大名鼎鼎的翼王,吴可可是收集了他不少资料。

眼下一一说来,除了在广西初起兵时的艰难,还有围攻长沙时的不顺,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他几乎可以说得上每战必胜。

太平军第一次拿下武昌,太平军直取金陵,太平军西路人马战湖北,征江西,过安徽,哪一战都有石达开的影子存在,或亲自或侧应无不表现惊绝。

在江西,风头正劲的湘军被打败,整得现在凄凄惨惨狼狈不堪,太平军的指挥者正是石达开。

湖北之战,太平军其他将领在清军优势兵力下表现都一般般,就石达开表现惊人,轻松拿下鄂南不说还整得湘军悍将罗泽南灰头土脸无可奈何。要不是石达开带人离开湖北赶赴江西的话,湖北战局会怎么变化还不好手。

石达开到了江西后,倒霉了换成了曾国藩,被按在南昌狠揍差点就没缓过气来,要不是安徽清军帮忙牵制了大部分石达开部精力的话,老曾现在什么情况还真不好说。

听完了介绍后,一干骄兵悍将们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是好,这也太牛了吧?

这些事儿要都是真的话,石达开妥妥的名将风范没跑。

这时代的名将也够廉价的,只要军事能力稍微有那么点突出,做人不要太过古板,基本上只要打了几场胜仗那就是名将没错。

当然,太平军前期将领一向生猛,石达开只不过是其中比较突出的而已,要是按照清军这边的情况,妥妥的都是名将之材。

就像吴可吴大军门,此时在清军的宣传中,那也是名将一流,谁叫他战功大还几乎没怎么吃归败仗呢。

就算江西那次被音德布狠狠坑了一把,最后突围之时太平军的伤亡数量,也绝对在乡勇队之上。

吴可等人正商量着怎么对付石达开这种强人呢,谁知道人家根本就没走陆路通过黄州,而是乘船先赶到安庆而后直奔金陵而去。

对此一干安徽清军将领也是无可奈何,安徽水师早已名存实亡,安徽段长江江面纯粹就是太平军水军的天下,吴可等人就是想做点手脚都没办法。

不过他们也十分好奇,石达开如此急切赶回金陵是有何事发生?

安庆太平军没有做出过分举动,依旧是不死不活的跟安徽清军耗。黄州那边也一切正常,土狗部三千清军,在数千地方民团的瞥和下,依旧死死压制黄州城里的胡以晃部太平军,也没发生什么让任意想不到的巨大变故。

湖北那边的局势也陷入僵持阶段,被围在武汉三镇的太平军出不来,围攻的各路清军人马一时也攻不进去。

至于江西方面,被打残了的湘军龟缩与南昌坚城根本不敢出来,庆幸逃过一劫还来不及,哪有精力和实力发动反扑作战?

可以说太平军与清军的几处主战场都处于僵持阶段,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太大变化,除非出现什么意料之外的变化。

可惜的是,吴可对这一段太平天国的历史不是很熟,假如他了解这段历史的话,就会知道太平天国首府正在蕴量一场针对清军的大行动。

原来自1853年5月以后,太平军的精锐部队分别调往北伐、西征战场,天京附近兵力大为减弱,以致经常受到江北、江南大营清军的威胁。

1854年7月,清廷从广东所调的五十只红单船陆续驶抵镇江一带江面,太平军的“龟船”和部分营垒相继被其击毁,对天京的水上运输威胁甚大。1855年,形势更趋严重。

继北伐军于当年5月全军覆没之后,天京西翼重镇太平府和芜湖又于次年被安徽清军攻占,加上皖北重镇庐州早早失陷,天京的东方屏障镇江及其对岸的瓜洲,也屡遭清军进攻,使天京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

好在自1855年初起,西征战场转败为胜,太平军又重新夺回了武汉以及湖北、江西部分地区,湘军陷入了兵分数处,被动挨打的局面。

这就使天京当局有可能从西征前线抽调大军东援,摧毁江北、江南大营,改善天京处境。

尽管出了个安徽清军搅局,淮南大部分地区重新被清军占领,但太平军依旧控制了几处要地,特别是安庆在手保证了其在长江航道上的优势。

就在各处战场局势僵持之时,太平天国的反攻有计划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