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列强时代-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是标准的内部矛盾,没必要让洋人参合进来。这些实力强大的外人一旦将实力延伸近内陆地区,再想驱除可就不是那般容易了。

要不是清廷的一步步退让,也不会搞到后来内忧外困那种尴尬局面。

除了引狼入室之外,最让吴可不爽的是,清廷几乎拒绝了洋人们所有的正式官面交涉,也不知说他们高傲呢还是害怕那帮洋人呢?

公元1853年1月31日,美公使马沙利到广州,要求叶名琛接见,面交国书,被拒。

这事发生在去年年底太平军刚刚拿下武昌之时,要不是查看襄阳府的公文存档他还真不知道。

他就不明白了,如此正式的会面请求,尼玛那帮满清大臣就只知道一味的拒绝呢?

虽然他历史知识一般般,但也听说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诸国列强驻华代表的官方会面请求,清廷就没答应过一次。

尼玛这不是逼得那帮洋鬼子找麻烦么,清廷一味的避而不见,人家逮着机会自然要好好的教训一通。后来京师不也搞出了条使馆街么,真是犯贱!

话说清廷不是有个衙门叫做理蕃院么,拥有丰富的处理外蕃属国事务经验,怎么在对待洋鬼子方面就那么拙劣呢?

心头一边想着这些有的没的,一边跟江忠源还有罗遵殿讨论公文中所述事情,这就是最近几天时间吴可经常干的事儿。

捻匪被赶跑了,军务也处理得差不多了,一些后续事宜自然有小弟代劳,他只需掌总就可。

从武昌出发到现在也过了一个来月,除了这几天轻松些之外,其它时间不是着急赶路就是跟捻匪周旋,一直没功夫和心思了解外头变化。

这不,好不容易清闲下来,加上罗遵殿还有襄阳知府的热情挽留,手下人马也确实需要一段时间休养生息,乡勇队跟楚勇都没急着离开在襄阳待了下来。

没了军务缠身,吴可自然想要多多了解一下外界事务,而是便找上襄阳知府,要求借阅附近一段时间朝廷往来公文资讯。

他一直都有这个习惯,无论是在通城之时,还是在武昌的时候都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外界信息。

作为穿越人士,别的可能差强人意但对历史大势的了解绝对不差。只有对时事有清晰深刻的了解,才能在某些机会来临之时牢牢把握住。

没想到他的这番举动确实引起江忠源跟罗遵殿的好奇之心,于是也跟着来了一会他们也要了解外界情况不是?

结果那次三人就国内局势进行深入讨论,那两位被吴可虽觉荒唐但细思却很有道理的言论吸引,觉得吴可是个有自己想法的武夫值得一交,结果便来得勤了些论着论着也就形成习惯了。

有时候就他们三有时候襄阳知府也会加入进来,对某些公文上的事儿共同谈论发表不同意见,就像刚才的‘上海组建洋人义勇队’的事儿一般。

不得不说,襄阳不愧为鄂北重镇湖北门户,这里存档的来往公文着实不少,其中还不乏那种机密要闻,吴可在咸宁之时完全接触不到的消息。

就是在武昌之时,由于官位相差有些大,他也不好因为想要了解外界信息,就时常跑去打扰署理湖广总督张亮基,很多机密事情更是两眼一摸黑,直到此时才能了解个大概。

也正是有这些当时最真实的信息,再加上江忠源还有罗遵殿在辩论时的补充,他对整个清廷局势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宗旨一句话,眼下的清廷情况很糟糕,而且随着太平军转战南北,很多内部矛盾突兀爆发,加上处理外交事务上的生涩,怎么看都给吴可一种内外交困风雨飘摇的感觉。

尼玛看着这些信息不觉心头窝火,感觉很是憋屈,很多事情在吴可看来完全没有发生的必要,可事实上这样的事儿不仅发生了,而且还向最恶劣的方向发展。

洋人的事儿,太平天国的事儿,还有捻匪的事儿,都是清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稍一不慎都有可能闹出天大麻烦。至于官场还有民间那点龌龊事儿,他都懒得琢磨实在太耗心神了。

眼下他最需关注的,就是乡勇队能在这一系列事儿中能得到什么好处……

第288章汇合

悠闲的日子来得快也去得快……

乡勇队跟楚勇在襄阳一直修养了半月有余,这才在武昌总督府的催促和朝廷的命令下不得不拔营离开。

被总督府催促离开的是吴可跟乡勇队,眼下湖北局势虽然还算稳当,但四下也是困难不堪,正需要乡勇队这样的强军弹压。

而受朝廷调令要离开的则是江忠源和他手下楚军战士,他们这次可要赶赴江南大营出省作战。

由于江忠源表现实在抢眼,(襄阳之战他是援军老大)咸丰帝认为这厮有大才,于是便调他去向荣主持的江南大营襄赞军务。

同时朝廷的封赏也下来了,江忠源官升两级提为署理江苏巡抚,手下将官各有封赏皆大欢喜。

吴可直接从四品都司提拔为正三品参将领副将衔,赏顶戴花翎成为真正的高级将官,最起码在湖广官场那也是数得着的高级将领。

手下弟兄也没落下,除了普通战士获得大笔钱财赏赐外,像土狗,蚊子他们这样本就有官职在身的核心弟兄,基本上都官升一、两级钱财封赏也不在少数,升官发财这两样好处都没落下。

吴可跟江忠源都是行事利落之辈,既然上头有招呼他们立刻拔营启程,反正休息这么些天手下弟兄早就从之前的大战中缓过神来了。

在襄阳知府衙门吃了一顿送行宴后,乡勇队跟楚勇两部人马立即拔营启程,直接坐船返回省府武昌。

随行人员中除了两部官兵外,还有新任湖北按察使的罗遵殿一家。话说老罗因力守襄阳不失得到朝廷提拔,顺便顶了江忠源之前的位置算得上迈入封疆之列,就是不知道此去武昌结局是好是坏了。

毕竟在襄阳罗遵殿虽说不上只手遮天,但怎么说也是官位最大的那一位。可是到了武昌头上多了好几位老大不说,武昌的局势也说不上多好,指不定啥时候太平军又杀了回来那处境就危险了。

不过看老罗那一脸高兴的摸样,显然升官的事儿还是很让他开心的……

“梦臣,愿不愿意到江南大营好好干一番事业?”

楼船平稳行驶于江面上,吹拂着迎面而来的不大江风,江忠源站在甲板上满脸郑重邀请道。

经过几个月时间的修养生息,此时的长江江面又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往来船只逐渐增多不像太平军刚走时那般冷清。

“江南大营?”

吴可被江忠源突然的邀请搞糊涂了,下意识的反问了句。

“对,就是江南大营,也是围剿长毛乱匪的第一线!”

江忠源郑重点头,还以为吴可心动了呢脸上都忍不住露出一丝喜色。

只有跟乡勇队配合过一段时间,才知道乡勇队的实力有多强大,尤其实在大兵团作战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余地就更大了。

邀请吴可跟乡勇队加入江南大营,也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长毛乱匪可不是之前干翻的捻匪可比,无论战斗力还是数量都远远超出,想要以少胜多真不是件容易事儿。关键是与长毛乱匪战斗,清军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人数劣势,不得不让江忠源引起极大警惕。

要是能邀请到乡勇队的话,两家再度配合不是不能做出一番事业来的。当然他也不是没私心,做为文职官员手头能掌握的兵马太少。吴可不同此时已高居副将之职,手下可领一协人马真要齐装满员的话人数可不少。

“江南大营啊!”

吴可忍不住感叹出声,心情一时复杂之极。

公元1853年年3月24日,钦差大臣湖北提督向荣率军一路尾随太平军,从武昌自安庆抵芜湖即舍舟登岸,由陆路绕道秣陵关,于31日到金陵城东沙子冈,旋于钟山南麓孝陵卫一带,建立起清军江南大营。

尼玛江南大营就在金陵城外啊……

前世他隐约听说过,江南大营好象被太平军捣毁过不止一次,他要是不知死活的参合进去,那真是嫌自家命长了。

“怎么样梦臣,咱兄弟再次联手,就不信干不出一番事业来!”

见吴可脸带‘犹豫’,江忠源趁热打铁道。

“这事太过突然,可否容我回去多想想?”

吴可自然不会答应这样的糊涂事儿,但他也没直接回绝而是玩起了拖字决。

“好好好,不急不急,反正时间还有不少,梦臣老弟好好想想……”

江忠源脸上露出开心微笑,拍了拍吴可肩头很是亲热,而后挥了挥手转身哼着小调离去,显然心情十分不错。

嘿,可能要让抚台大人失望了!

吴可在心中暗道一声,而后摇了摇头返回自家船舱,既然答应要好好‘想想’那样子就要做足,免得无端惹来仇隙就不好了。

果然,走水路速度就是快,吴可这还在琢磨着找什么理由拒绝江忠源的邀请呢,一行船队便已赶到武昌码头。

码头上披红挂彩锣鼓喧天,一干武昌文武官员在总督张亮基代表心腹幕僚左族棠的带领下,热烈欢迎得胜之师顺利凯旋归来。

之后又是那一套,互相恭维吹牛打屁,而后移师总督府接受总督跟巡抚两位老大的恭贺,再之后便转驾黄鹤楼大摆宴席胡吃海喝。

吴可被灌了个酩酊大醉,等身边心腹亲兵将他护送回到城里的临时居所,时间已到了晚上十一点多。

“呵呵水牛你们都来了啊,等会我脑袋有些晕喝碗醒酒汤先……”

进了房间见许久不见的水牛二牛兄弟,还有土狗弟弟二狗,以及堂哥吴天志都已等候多时,他轻笑着摆了摆手摇摇晃晃一屁股坐到堂屋椅子上。

之前下船的时候,他便在码头上看到水牛这小子的身影,当即明白后续人马已经赶来。

可由于当时忙着跟上官下官们寒暄打屁,只得先应付完接风宴再说。

别看他此时醉醺醺好事喝大了,其实脑子清醒着呢,谨慎小心习惯了怎么可能让自己彻底醉翻?

“都坐都坐,自家弟兄不用客气!”

接过小丫鬟递来的醒酒汤,挥了挥手将堂屋里的仆役全部赶走,这才笑呵喝跟这帮心腹小弟们招呼道。

“早说了吗堂哥就不是那种人,天志老哥你现在该放心了吧?”

水牛跟二牛没有客气,一屁股坐下还不忘调侃一把老实憨厚的吴天志。

“你们两个家伙……”

吴天志老脸发红,急忙坐下狠狠瞪了这两小子一眼,不好意思的冲吴可笑了笑。

“呵呵,水牛说得对,咱们可都是族亲心腹弟兄,用不着那些对付外人的招数!”

吴可轻笑出声,没继续这个话题转而问道:“弟兄们都来了吧?”

“来了来了,一共两千一百余人前都来了!”

吴天志急忙回答,脸上不由露出一丝兴奋红光。

“天明堂哥那留了多少人手?”

一口闷掉手中醒酒汤,吴可接着问道。

“三百精壮,都是跟着咱们横扫鄂南有丰富战斗经验的棒小伙!”

这话依旧由吴天志回答,作为后勤大总管这些事儿都挂在心上。

“很好,一路上没出啥问题吧?”

吴可满意点头,心中大石放下一大半,笑呵呵继续问道。

“顺利,一切顺利!”

吴天志脸上闪过一丝犹豫,不过很快消失连连点头说道。

“顺利个屁,一路上打主意的家伙可不少!”

岂料这时水牛突然暴了粗头,一脸愤愤不平爆料道。

“恩,路上有人打你们主意?”

吴可脸色一沉,目光炯炯盯住了堂哥吴天志,有些不悦问道:“堂哥,究竟是怎么回事?”

“就你小子事多!”

吴天志先是不满瞪了爆料的水牛一眼,而后不好意思冲着吴可笑了笑,脸上神情有些尴尬:“也不是啥大事,就是有地方官员想让弟兄们留下继续维护治安!”

“这还不是大事?”

吴可的眼神一下子变得凌厉起来,目光炯炯沉声问道:“堂哥说说吧,都有哪些官员打咱们弟兄的主意,我倒要看看他们吃了什么熊心豹子胆?”

“不是没事了吗,用不着如此大动干戈吧?”

吴天志被吴可阴沉的语气吓了一跳,老实人性格发作满脸担忧道。

“事儿不是堂哥你说的这么简单!”

吴可靠在椅背上眼中凶光闪烁,头向后扬语气低沉淡淡道:“这涉及到了咱们乡勇队的面子问题不容小觑,要是处理不好的话以后随便来个小鳖三都敢跟咱呲牙裂嘴!”

“没这么严重吧?”

吴天明吓了一跳,认为吴可有些小题大做。

“官场之上无小事,该是你的东西要维护好,不然的话想要撬墙角的人多的是,咱们哪有那个空闲一一处理?”

吴可一脸郑重告戒道:“是咱们的就要坚决拿下,不是咱们的咱也不主动招惹,这就是官场常态不能有本分马虎!”

说着点点头问道:“说说吧,都有哪写家伙胡乱伸了手?”

“好吧,你是老大全听你的!”

吴天志也是无奈,吴可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要是再扮老好人就是不识趣了,只得无奈将之前发生的事儿原原本本道出……

第289章汇报

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嘉鱼知县跟埔圻知县担心境内匪患重燃,所以强烈要求驻扎于两县的乡勇队人马留下……

这事不是不能商量,毕竟乡勇队的老巢就在鄂南,给当地官员方便也就是给自己方便,吴可也不是那么蛮不讲理的角色。

可千不该万不该,这两位新近上任的知县大人不该擅作主张,连个招呼都没打就想强留驻扎当地的乡勇队战士。

这可是官场大忌!

尼玛,这两货根本就没将他吴某人放在眼里嘛!

就算同级文官地位要比同级武官高得多,甚至七品知县可以不拿五品千户当回事,四品的知府在地位上比三品参将都高。可是吴可之前怎么说都是堂堂的四品都司,眼下更是准二品的副将,尼玛小小的七品知县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幸好那两知县刚刚上任,手下根本就没几个听命之人,驻扎当地的乡勇队强行离开却没办法阻止,这才没爆发激烈冲突。

不过就是如此,吴可也非常不爽,感觉被扫了面子的他打算好好给那几位不知天高地厚的七品知县深刻的教训。

强压下心头怒火,了解清楚来龙去脉之后,吴可只表示这事他来处理就没继续这个话题,转而问到了弟兄们到武昌后的生活状况。

左宗棠还算给面子,虽然没有像接待吴可一般接待手下这帮小弟,但是该有的待遇却是一样都不少。

新来的两千弟兄依旧安置在洪山,与之前来的弟兄所立大营连成一片,各种生活还有训练物资全由总督府一手包揽。

吴可听得连连点头,心道张亮基还算不错左宗棠更够意思,以后找机会好好报答一番,他吴某人也是懂事知恩图报的讲究人。

不过接下来水牛他们说的事情,就让他高兴不起来了。

乡勇队后续两千人马陆续赶到武昌后,还没摸清楚周围情况就有绿营中人找上门来大力招揽。

有不少弟兄确实没经受住巨大的好处诱惑,纷纷脱离乡勇队加入武昌绿营,人数大概有近百之多。

水牛说得十分气愤,挥舞着手臂一脸愤恨,言道要不是担心给堂哥惹麻烦,他早就带着小弟大闹武昌绿营了。

同时破口大骂那帮受不住诱惑的家伙白眼狼,当初要不是乡勇队大方哪有他们今日的能耐,没想到却是经不住一点诱惑走了叛徒。

“绿营那帮混蛋,迟早有一天会找机会收拾他们!”

吴可气得咬牙切齿满脸狰狞,脸上青筋根根爆起动了真怒。他没想到武昌绿营那帮家伙竟然敢撬他的墙角,他不记得什么时候得罪了那帮绿营大爷啊。

至于之前的酒楼斗殴他根本就没放在心上,武人嘛打架斗殴都是寻常事而已,输了的话下次再赢回来就是,每必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