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枭风-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英王这个悔呀,早知道秦浩如此机警厉害,他就应该嘱咐了帐外的守卫不要动手,秦浩临死的言语,简直就是对他的恶毒诅咒。
英王所在的军营外,夜色下,狄平和三个属下互相看看,狄平果断的一摆手,急匆匆的逃离了。
“大人,我们怎么办?”三个属下惊惶的问道,事实上,秦浩前脚走远,狄平就带了三个属下跟了出来,结果听见了惊心的事情。
“我要去投晋国。”狄平回答道。
三个属下互相看看,其中一个道:“听说陆大人在周国做了驸马,如今周国大军进袭了江南,我们是不是可以去投奔了陆大人。”
狄平为之苦笑,他知道了陆七是吴王,但却是不敢了在这里告诉,否则一旦被传扬出去,只怕会害了在周国的陆天风。
“去晋国吧,日后我带你们去投靠了陆大人,如今不能去投,因为进袭了江宁的周军,未必与陆大人亲近。”狄平说道。
三个属下点了头,狄平当然不能这么的走了,他急去找了军中的佟光,让佟光去传开朱令赟和秦浩被英王杀了的消息,他可不敢去传扬。
佟光听了却是心喜,这可是为晋国建功的机会,立刻使人传扬了开去,一时后,镇南军出现了暴动,大批的将士在夜色下奔了英王那里,求证大帅是否安在,结果在接近英王军营的途中,发现了两具尸体,一看是朱令赟的护卫。
发现了护卫尸体,继而又在附近的一个水坑,发现了大量的尸体,其中就有朱令赟的尸体,朱令赟的死亡被证实了,镇南军的将士却是没有去了英王军营问询,而是返回了军中商议。
这时,三十万大军出现了乱象,很多军营开始了在夜色下拔营,一个消息随之传开,英王不仁,为了夺取军权而杀害了朱令赟大帅,实属可恨,与其为了英王卖命,不如去晋国谋了官位富贵。
一有带头拔营走离的,很多将士都出现了动摇,以至于出现了盲从的拔营离开,康化军和宁**出身的将士,最是响应拔营离开,之后镇南军也大批的拔营南去,一夜之间,三十万大军竟然走离了二十多万,都是奔投了晋国。
天亮了,看着只有了四万多的军队,英王脸色苍白欲晕,他昨夜使人阻止过,但没有效果,已然拔营的将士,都怕了英王日后算账,所以拔营了就不能有悔,而能够走离了二十多万大军,是各种因素的叠加造成的。
因素一是军中有人策动,这是最主要的,二是晋国对将士的待遇胜过唐国很多,三是将士们对征战周军没有胜利的信心,主要是对英王没有信心,将士们不知道英王会让了王文和主持,如果知道会是王文和主持战事,那最少能够留下十万以上的军力,四是愤慨朱令赟的被杀。
两日后,王文和率领七万军力抵达了宣城,与了英王军力会合,王文和已然知道了崩军叛离的事情,这位五十多岁的,面容普通的大帅,恭敬的给英王见了礼。
英王惭愧的扶了王文和,之后屏退了所有人,然后向了王文和一礼,惭愧道:“王将军,我受了奸人挑拨,那个奸人说朱令赟已然使人去了晋国和魏国,我大惊之下,又顾虑朱令赟与王将军不和,所以才做了糊涂事,造成了崩军的后果。”
王文和听了平静,道:“殿下不必了过于自责,其实崩军之事,是有人长久策划造成的,那个人对唐**力,影响很大。”
英王一怔,问道:“将军说的是什么人?”
“臣只是打个比方说一下,意思是说晋国很善于攻心战术。”王文和话头一转说道。
英王听了点头,道:“二十多万大军,却是都奔了晋国去了,晋国必然是策划了很久。”
王文和点头,问道:“殿下有什么打算?”
英王一怔,起礼道:“我只能倚重了将军,去救援了江宁。”
王文和摇头,道:“只凭了如今的军力,去了也是无用,反而是给周军送了礼。”
英王忙道:“将军,我已然使人去让了常州张氏出兵。”
王文和摇头,道:“没用的,常州张氏是不会出兵的。”
英王一怔,道:“不会吧,周国进袭了江南,若是立足,对张氏也会造成了极大威胁,除非张氏有心投靠了周国。”
王文和听了心下暗叹,心道那个人就是想借周国之手灭亡了唐国,那个人若非顾虑了弑君的名声会有不良后患,早就能够兵进了唐国,晋国如今基本是政通人和,国势步入了稳定,完全有能力自保和争雄。
“殿下,张氏是指望不得的,如今殿下只有两个抉择可行。”王文和说道。
“请将军见教。”英王礼问道。
“第一个抉择是据宣州守御,殿下可以立刻去调池州的水军战船来到宣州江畔,之后据宣州呼应江宁。”王文和道。
英王点头,神情也有些懊悔,他为了占据优势的进军歙州,却是调走了池州康化军,若是康化军全部留在池州,或许就能够及时的出动水军战船阻挡周国战船渡江,康化军就是防御大江的水陆军力。
“殿下不用懊悔,唐国没有了江州湖口军,基本上挡不住了周国的进袭。”王文和开解道。
他曾经也上书给李国主,让李国主加强大江防御,多备火攻之物,只是李国主就是听不进他和林仁肇的忠告,一门心思的想着对付歙州,王文和也是无可奈何。
英王点头,问道:“将军,第二个抉择是什么?”
“第二个抉择,就是归属了晋国,以殿下拥有的军力,可以要求了郡王之封。”王文和说道。
“什么?让我归属了晋国。”英王难以置信道。
“是,殿下现在归属晋国,能够获得了尊贵地位,臣这么说只是建议,臣认为,唐国如今被周国侵入,殿下想战败了周军,基本上不可能了,也就是说,日后能够一决胜负的,是周国和晋国。”王文和说道。
英王脸色难看了,摇头道:“不,我不投降晋国。”
“臣说了,只是建议。”王文和说道。
“王将军,如果归属,那还不如归属了周国。”英王有些激动道。
“周国之主一向忌封王爵,殿下若是归附周国,顶多获得郡公之封,周国的封爵,只能得了勋俸,无权无兵,另外殿下的兄长已然在了周国,日后晋国与周国争雄,无论那个胜出,你们兄弟都能够互助一下。”王文和说道。
英王默然,王文和又道:“这只是臣的建言,臣已年过半百,也早就想做了田舍翁,殿下若是抉择据守宣州一搏,臣愿助之。”
英王想了一下,问道:“将军,如果我以唐国称臣之法,向了晋国称臣,让晋国出兵共击周军,可行吗?”
王文和摇头,道:“唐国已然是周国的属国,如今周国却是没有容下唐国,殿下若是有那种想法,只能是得不偿失,最后活下去的机会都会很少,另外殿下也没有那个资格,代替陛下向了晋国称臣。”
英王脸色微变,想了一下,忽向王文和礼道:“我想据宣州一搏,请将军助我。”
王文和点头,道:“殿下既然抉择了,臣会尽心。”
第53章进退自如
英王召集了各军的高级将官,宣布了王文和为监军,有权代他调军作战,事实上就是拜王文和为了统帅。
王文和受命后,开始了整军,整军中,胡将军和两个主帅找上了王文和,在一起进行了密谈。
“大人,属下觉得,不能再为英王卖命了。”胡将军开门见山的说道。
“是呀大人,英王临阵诛杀了朱令赟,前不久国主也鸠杀了林仁肇,这父子二人简直是昏庸的不可救药。”另一个黑脸主帅言辞愤慨道。
“大人,属下也觉得,英王其心若鸠,不可与谋。”还有一个主帅文气的附和。
王文和听了平静,道:“吾知道你们是心寒了,是不是想去投附了晋国。”
“是,但属下等不愿有负了大人的恩德。”胡将军直白回答道。
王文和点头,道:“吾也知道唐国的气数已然将尽,不过我们身为了唐臣,应该有个始终,耐心的等等吧。”
三个主帅互相看看,胡将军起礼道:“大人的意思,莫非是在等江宁陷落,国主投降?”
王文和点头,道:“你的那个属下一直在耐心的等候,我们何不求得个清白归属。”
胡将军一怔,继而点头道:“属下明白了。”
“哎,老胡,大人说的,就是你说的陆天风吗?”黑脸主帅问道。
胡将军点头,道:“可不能传出去的。”
“理会得,放心吧。”黑脸主帅回应,明显是被胡将军策动才过来的。
王文和神情淡然,起身去取了一根竹筒过来,拔去塞子,取出了一卷纸轴,展开后平和道:“这是那个人在西部时书给吾的,他使人向吾口述求解西部形势,吾就回了他楚霸二字。”
“望山!好字。”文气的主帅赞誉道。
王文和小心的收起了纸轴,文气主帅又道:“望山二字,应该是高山仰止的含义,这是那个人对大人的敬仰,等同于尊崇了大人为帝师,官封就是太师。”
王文和淡笑道:“吾年过半百,能够求了清白就知足了,什么太师,都是过眼云烟。”
三个主帅起礼恭拜,这就有了明确的主心骨和日后的官途方向,只是望山二字,皇帝书给的,那意义不亚于圣旨,甚至还高于了圣旨的意义,因为望山二字,含有了王文和,曾经对陆天风有重大的建言功勋。
王文和放好了竹筒,平和道:“晋国的军制,基本上是军府制,你们若是现在去归附,只能被拆分去了各个军府,所以不如留在宣州与周军作战。”
“大人,若是只凭了我们,只怕是守不住了宣州。”文气主帅道。
“吾知道守不住,在江宁的周军,都是武备精良的善战之军,虽然只有二十多万,但其战力足以与晋国的六十万军力匹敌。”王文和说道。
“大人,据说晋国有了一种犀利的神臂弩,战力应该是不弱了。”胡将军说道。
“晋国是有一种神臂弩,不过晋国的军力素质却是不高,真正的善战之军,是需要一段时期训成的,晋国的军力经不起失败的打击,一败就会造成了溃乱,简称就是乌合之众太多,神臂弩就算犀利,但在数量上肯定有限,而周军的武备,盾牌多是铁制,甲衣也几乎都是明光甲,加上将士悍勇善战,很容易能够突破到了弩军阵营,那时,犀利的神臂弩就会成为了一种礼物。”王文和回答道。
胡将军点头,王文和又道:“所以,晋国若是明智,那就应该先采取了守御,而不是进攻,神臂弩用于防御,才是最犀利的,以静制动,一旦敌近就要有序的最先撤退到下一防线,由其他兵种抵挡之后,神臂弩再发其威。”
胡将军点头,道:“大人,是不是使人去晋国说一下。”
“就由你亲自去吧,直接去睦州的晋国武平军,找到朱武,让朱武与我们合力对抗周军进袭宣州。”王文和道。
“朱武?朱武在晋国的武平军?”胡将军讶道。
“晋国的武平军,就是在朱武驻扎歙州之后建制的,所以武平军明显就是为了朱武和王平建制的,如今唐国二十多万军力投去了晋国,可能会为朱武所先接收。”王文和说道。
胡将军恍然点头,王文和又道:“你见了朱武,让朱武立刻发兵去占据了池州,我们不能陷入了腹背受敌。”
“是,属下片刻就去。”胡将军起礼回应。
王文和点头,道:“但愿能够来得及,池州那里还有一万康化水军,战船千艘,只怕魏国已然有所行动了。”
“拥有的千艘战船,竟然成为了摆设,任由了周军在不远的下游渡江,镇守池州的康化军节度使,简直如同了傻子。”黑脸主帅忿恼道。
“镇守池州的马刺史,在军事上确实是个无能之辈,是个只会揣摩圣意的贪婪人物,周军渡江,下游江哨不可能不报的,应该是他不敢了出战船阻击,也可以说,是有心归附了周国,不然为何英王两日后才调大军离开歙州,肯定是马刺史隐瞒了军情不报。”王文和淡然道。
三个主帅点头,文气主帅道:“周国渡江之军,应该分军去夺了池州战船,却是没有那么做,未免是个失误。”
“也算不得失误,分军会有被吃掉的可能,毕竟那个时候唐国大军就在不远的歙州,魏国也是与池州毗邻,而且对周军而言,大军过了江,水军的作用就很小了,周军统帅的意图就是主攻江宁,拿下了江宁,或者是围困了江宁,就能够占据了战略主动,只要国主一投降,唐国的抵抗就会大弱了,此次渡江攻唐的周军统帅是赵匡胤,那是位善战的名将。”王文和说道。
文气主帅摇头,道:“国主尽用一些无能之辈,也难怪唐国会走向了衰亡。”
王文和看了胡将军,道:“你现在去吧。”
“是,属下告退。”胡将军恭应后,又向两位同僚拱礼,之后离开了。
“你们也回去,吾会整编兵力为万兵一军,你们还为了万兵统帅。”王文和说道。
“诺!”两个主帅愉悦恭应。
“报!”帐外忽有人急报,接着进来一名将官。
“禀报大人,池州那里已然被了晋国十五万大军占据,英王殿下的长史大人被扣在了池州,据说池州刺史已然投降了晋国。”将官急报道,却是随了英王长史急去池州调军的王文和近卫。
王文和听了平静,道:“英王长史被扣,你怎么能够回来了?”
“回大人,属下说是大人的近卫,晋军统帅立刻就放了属下。”将官回答道。
“那个晋国统帅是什么人?”王文和问道。
“名燕魁山,那个统帅说,他出身兴化军,对大人不能不敬。”将官回答。
“哦,知道了,你再去一趟,让燕魁山将英王长史放回来,另外告诉燕魁山,防御了魏国即可,宣州这里不会进袭了池州。”王文和吩咐道,将官恭应转身离开了。
王文和淡笑道:“晋国的反应却是不慢。”
“应该是唐军一离开了歙州,晋国就进军了歙州和池州。”文气主帅道。
王文和点头,忽笑了笑,道:“朱令赟死的不冤。”
两个主帅相顾愕然,黑脸主帅道:“大人是说,朱令赟真的背叛了唐国。”
“英王是少年,见识和军事才能有限,而朱令赟身为老将监军,最少也应该提醒了英王不能失了池州战船,可能是他知会了晋国。”王文和说道,两个主帅以为然的点头。
但真的是朱令赟知会吗?事实上,是佟光使人急告了晋军去池州夺船,朱令赟,被王文和故意的冤枉了。
第54章尊往昔
胡将军带了百名护军抵达了睦州,心情有些忐忑的去寻武平军驻地,昔日的属下,如今竟然成为了数万大军的统帅,甚至会统帅了更多的军力,而他,却是走了下坡路。
使出的护军斥候返了回来,告诉见到了武平军统帅朱武,胡将军细问了一下,得知武平军那里果然驻扎了庞大军营,具体军力多少,斥候无法知道,因为探问军情是忌讳,不过斥候可以肯定,军力必然过了十万。
胡将军与护军赶去了武平军,眼见了一眼望不尽的军营,胡将军很是感慨,接近军营时,不由神情一凝,因为他看见了几十将士立在辕门外,其中有七位身穿金甲,有两人的面容正是朱武和王平。
胡将军心头一热,差点眼涌了泪光,他驭马过去,下了马,但见朱武和王平大步迎来,到了他的近前,一齐单膝跪地,恭敬道:“属下恭迎将军大人。”
“请起,你们不可如此。”胡将军忙走前扶起了朱武和王平。
王平一咧嘴,笑道:“大人,我们很久没见了,今日总算是重逢了,我为大人接风。”
“好。”胡将军心暖点头,他知道王平好酒,性情直爽,是那种不作伪的人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