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游龙戏唐-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听陈子明如此说法,李恪的好奇心可就大起了,也没再多言啰唣,笑着一摆手之后,便又将视线投向了硝烟弥漫的演武场上。

“换开花弹,都给本官打起精神来,瞄准了再打,谁若是再脱靶,回头一律军棍侍候!”

隆隆的炮声不断响起中,三轮炮击已过,命中率依旧是一半多一点,这等成绩明显低于往日里的训练水准,娄师德可就有些看不过眼了,寒着声便下了道死命令。

“诺!”

娄师德年纪虽轻,可官威却是不小,这三个月的练兵下来,着实没少重手处罚不听指挥之人,军中上下无有不惧其者,这会儿一听其语气如此之不善,众炮手们的精神顿时为之一紧,自是无人敢稍有轻忽了去。

开花弹的构造并不算太复杂,也就只是个空心铁球里加装了炸药以及预制弹丸,又在炮弹的背部加装上个木托,以此来保证飞行时的平稳,炮弹上另装有引信,根据目标的远近来调节引信的长短,以弹丸的横飞以及爆炸的冲击波来取得有效之杀伤,当然了,理论上听起来简单,可要想造出合格的炮弹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的——别看陈子明早在七年前便已密令军械研究院根据原理来研究开花弹,可也就是到了去年年底方才真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纵使如此,炮弹的稳定性能与可靠性上还是有着不少的不足之处,倘若操作不当的话,便有着炸膛之危险,换而言之,眼下这等开花弹还相当之原始。

“轰、轰、轰……”

别看开花弹原始了些,可威力却并不小,随着十六门火炮的依次发射,残破的木墙处顿时便是一片的火海,弹丸四下横飞****,顷刻间便将原本就只是残存的木墙打得个七零八落,火势一起,瞬间便将木墙引燃,大火冲天中,满场权贵们当即便被震得个呆若木鸡一般。

“好,打得好,哈哈……,传朕旨意,重赏!”

这一见到开花弹那等惊人的攻击效果,李恪可就坐不住了,霍然站了起来,兴奋地大笑不已,一开口便下了重赏之旨意。

“陛下圣明。”

李恪的金口这么一开,刚从震撼中醒过了神来的众宰辅们自是不敢大意了去,紧着便齐齐称颂不已。

“子明,此火炮火枪可能量产否?一年最多能产多少?若以之编练新军又须得多少时日?”

李恪到底是雄才大略之人,兴奋归兴奋,却断然不会因此而乐昏了头,也没管诸般宰辅们是怎个反应,一连串的实质性问题便已如连珠炮般地向陈子明砸了过去。

“回陛下的话,据军械研究所郎中孙启泰之本章,此火枪火炮以及炮弹皆可量产,所需者唯时间耳,若按眼下之条件论,最快也须得两年之基础建设方才能有量产之可能,至于编练新军一事,也须得两年后方才能进行。”

以陈子明之睿智,自是清楚李恪如此着紧地追问出这一连串问题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无非是想着尽快成军也好尽快去平灭高句丽,以告慰太宗的在天之灵,对此,陈子明虽也同样很是期盼,问题是工业建设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断无一蹴而就之可能,这当口上,他也只能是据实作答了一番。

“两年?唔……,也罢,那就再等两年好了。”

正如陈子明所想的那般,李恪恨不得一口气便吃成个胖子,这一听量产还须得两年时间,高涨起来的热情立马便消减了许多,可也知陈子明所言断然不会有假,无奈之下,也只好敷衍了一句了事。

“陛下明鉴,此火枪火炮威力虽已不小,却依旧有着极大的提高之空间,另,我工部诸多工坊之技术也同样如此,若能有一机构专事协调技术之革新,于社稷实有大利焉,故,微臣提议设大唐科学院,置于工部之下,专事技术人才之选拔与培养,以确保我大唐之各项技术日新月异。”

陈子明之所以费尽心思整出了军演这么场大戏,不光是出于军制革新之目的,更重要的是为大唐科学院造势,以此来奠定科举人才在朝中之地位,从而确保大唐的科技进步能得以永续发展。

“嗯,此倒是好事一桩来着,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

见着了火枪火炮的威力,再联想到工部各工坊给朝廷带来的巨大利益,李恪对陈子明的提议自是不会再有甚迟疑,当然了,为了以示兼听,李恪在下决断前,还是照例征询了下诸宰辅们的意见。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此事恐有不妥之处,技者,非道也,不过旁枝末节耳,用之可也,以之列于庙堂之高,实有违圣人之道也。”

大唐科学院的设立就意味着那些能工巧匠有了晋阶上层建筑之可能,对此,身为儒家子弟的几名宰辅自是都不免为之皱眉不已,所不同的是于志宁与崔敦礼皆保持着沉默,而殷元却是不管不顾地站出来高唱起了反调,没旁的,他本心里便反对让那些泥腿子进入朝堂之中,更遑论此提议又是出自陈子明这个政敌之口,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说,殷元都断然不会让陈子明轻易得逞了去。

第541章 大唐科学院的诞生(五)

“哦?”

李恪之所以没一开始便同意陈子明的提议,担心的便是朝中大儒们会群起反对,没旁的,概因自汉以来,便是独尊儒家之格局,道与技之别实在是太过惹人争议了些,哪怕科技的进步确实给朝廷创造出了巨大的利益,可依旧不怎么被那些儒家出身的朝臣们看在眼中,要他们与那些个“泥腿子”同列朝廷之上,绝大多数臣工都断然不会乐意,对此,李恪自是心知肚明得很,这才会跟陈子明约定军演过后再议,就是想着用军演的成功来堵住朝臣们的嘴,可如今看来,效果似乎不甚佳,李恪自不免便有些个犹豫不决了起来。

“殷大人此言差矣,圣人有云曰: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何谓格物致知,当是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凭何格物?唯技也,技之极,近乎道,无技可依,自无格物之能,何言道哉?”

技与道之别,在儒家思想里可是有着定论的,真要以儒家言论从正面来驳斥此一条,根本就行不通,陈子明自是不会去做这等傻事,不过么,拿出千古以来就争议不休的格物致知之含义来混淆言论却是无妨,而这,早在军演之前,陈子明便已做好了准备,自是不会被殷元所难倒。

“陈大人休要混淆是非,技与道乃天壤之别,何可并列于世,如此曲解圣人之言,请恕殷某不敢苟同!”

一听陈子明这等离经叛道的言论,殷元登时为之大怒不已,哪怕明知道自家口才不及陈子明,也自不肯善罢甘休,气咻咻地便反诘了一句道。

“殷大人竟是如此尊道,陈某佩服得很,然,请问殷大人,何者为道哉?”

陈子明最不怕的便是跟人辩论,加之早有准备,又怎会怕了殷元的突然发难,也不给其喘息的时间,紧着便又是一个大命题砸了过去。

“道……,哼,陈大人何必拿此命题来为难殷某,自古圣贤皆在求道,谁人又敢言知‘道’,殷某虽不才,却也不敢落于人后。”

殷元正自火头上,张口便要说明道之含义,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妥,紧急刹车之余,又不甘地辩解了一番。

“殷大人这话就对了,自古圣贤皆在求道,如何求,异想天开么?当然不是,求道者,重在实践耳,所谓实践出真知便是这么个道理,而欲求道,不但须得有求道之心,更须得有求道之技,二者缺一不可,殷大人如此鄙夷技,莫非殷大人之求道便是坐等道从天而降么?”

殷元倒是说得个义愤填膺不已,却不曾想陈子明早挖好了坑,就等着其自己往下跳了的,这不,殷元话音方才刚落,陈子明立马毫不客气地讥讽了其一番,当即便将殷元噎得个面如锅底一般。

“你,你……”

被陈子明的犀利言辞这么一逼,殷元实在是找不出甚反击的理由,也就只剩下浑身哆嗦不已的份儿了的。

“好了,此事就不必再争了,依朕看来,技虽是道之末节,却也是道之所衍,由技求道亦属正理,从此一条而论,科学院成立也自无甚不妥之处,朕准了。”

李恪之所以培植殷元与许敬宗等与陈子明素有不睦的大臣,根本目的在于制衡,以免陈子明一家独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李恪便会无条件偏袒殷元,至少在事关国策的问题上,李恪对陈子明的能力与忠心还是信得过的,正因为此,这一见殷元已被陈子明驳得无话可说,李恪也就不想再坐视了,紧着便一挥手,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了最后的决断。

“陛下圣明!”

李恪之所言,正是陈子明之所愿,他自是不会有甚异议,紧着便称颂了一声。

“陛下,老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陈子明称颂之声未落,却见于志宁已是紧着上前一步,冲着李恪便是一躬身,面色肃然地打岔了一句道。

“仲谧(于志宁的字)有话只管直说,朕听着便是了。”

只一看于志宁那等架势,李恪便知于志宁要说的一准就是质疑科学院的话语,心底里自不免便有些不喜,然则考虑到于志宁乃是三朝元老了,又素来清廉耿直,也自不好不让其言事,无奈之下,也只能是强挤出了几丝笑容,和煦地鼓励了于志宁一番。

“陛下明鉴,老臣以为陈大人所言自是不无道理,循技求道也不失可行之道,然,技终究是技,实非道也,以之利国固是可行,却实不宜以之治国,故,老臣以为科学院可立,却须得与朝臣有所区别,此老臣之浅见耳,还请陛下圣裁则个。”

于志宁乃是侍中,本就负有规劝帝王之责,加之其一向就是个耿直的性子,哪怕看出了李恪的不愉之脸色,可该说的话,他依旧是不紧不慢地说出了口来。

“有所区别?唔,仲谧之意是……”

李恪打小起,学的也是儒家的那一套,虽说因受陈子明的影响,眼界已不再局限于儒家思想的范畴之内,可毕竟根子还长在儒家思想上,正因为此,尽管同意了科学院的设立,可对于让技术官员入朝一事么,李恪其实还是有些存疑的,而今听得于志宁这般说法,李恪对先前的决断自不免又犯起了踌躇。

“回陛下的话,老臣以为既是要有所区别,一是技者的品阶上须得严格把关,二么,服饰上也须得有所区分,如此,方可扬我大唐尊儒重道之虔诚。”

于志宁显然是早就打好了腹稿,这一听李恪见问,紧着便给出了两条建议。

“陛下,老臣以为于大人所言甚是。”

殷元正愁着没法子为难陈子明呢,这一见素来与陈子明交好的于志宁竟然在此际给了陈子明当头一棒,心中自是大喜过望,也不等李恪有所表示,急吼吼地便从旁附和了一句道。

“陛下,老臣也是这般想法,还请陛下三思。”

崔敦礼同样是儒家子弟,对技术人员本就瞧不在眼中,先前之所以不曾出面反对,不是不想,而是担心会得罪陈子明罢了,而今,见得两位同僚都已先后表了态,他也就不打算再保持沉默了,跟着也站出来唱和了一把。

“唔……,子明以为如何哉?”

一见三位宰辅之态度如此一致,李恪也自不好拂了众意,可又不免担心会令陈子明有所不满,自是不好紧着表明态度,这便满脸为难状地将问题丢给了陈子明。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于大人所言虽是不无道理,然,实殊不可取,在微臣看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既是技有利社稷,缘何歧视哉?若说压低品阶尤有可究之处,服饰区别则无疑过矣,微臣实不敢苟同焉。”

面对着三名同僚的一致反对,饶是陈子明生性沉稳,也自不免感到压力如山一般,然则他却是不想放弃最后的努力,这便给出了个妥协的建议。

“嗯……,如此也好,科学院之执掌便暂定郎中一级好了,至于下头各司之执掌,就定员外郎也罢,爱卿且拿出个章程来,且就在朝议上过一过,若是别无异议,也就这么定了去好了。”

李恪细细地琢磨了片刻之后,还是觉得应给劳苦功高的陈子明一个面子,也就没再征询其余宰辅的意见,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便下了最后的决断。

“陛下圣明。”

李恪既都已将话说到了这么个份上,四位宰辅自是都不敢再多言啰唣,不管心中作何感想,这当口上,也就都只能是齐齐称颂上一番了事……

“子明啊,科学院一事上,朕确是有些对不住卿家,奈何群臣们一力要如此,朕也自没得奈何,且就先依着朝议办了去,待得来日,朕再寻个时机,给技师们一个说法好了。”

帝王与诸宰辅们都取得一致的议题,在朝议上自然不会有甚关碍,虽有个别朝臣提出了些反对意见,却根本翻不起甚大浪来,不出意外,科学院的成立已成了定居,然则李恪却依旧不免担心陈子明心中会有疙瘩,这一下了朝,紧着便将陈子明请到了御书房,好言好语地安抚了一番。

“陛下圣明。”

李恪其实是过虑了,在儒家当道的年月,能为技术人员争取到官阶已然是个巨大的胜利,至于品级低么,大可让后世帝王去谋算,陈子明只做他力所能及之事,断然不可能去干强迫李恪之蠢事,感激涕零地称颂上一句,自也就是题中应有之意了的。

“罢了,不说此事了,娄师德的兵练得不错,子明看当得如何安排这一营之新军?”

见识到了新军的犀利之处后,李恪编练新军之心已是相当之迫切,对于现有的这支新军也有了些想法,但却并未明说,而是将问题丢给了陈子明。

“微臣以为此一营军当可为骨干之用,调之中央军事学院为教导营,如此自……”

新军的编练可不是件简单的活计,并非有了枪炮便能成事的,对此,陈子明早有腹稿,这会儿听得李恪问起,自是不慌,但见其一躬身,便打算详述上一番,只是话尚未说完,就见何欢满脸惶急之色地从屏风后天抢了出来……

第542章 迅雷之猛(一)

“嗯?”

李恪可不是啥好脾气之人,这一见何欢如此突兀地闯了进来,脸色当即便是一沉,虽不曾开口呵斥,可一声冷哼里却已满是毫不掩饰的寒意。

“启奏陛下,御史中丞柳如涛、柳大人在宫门处求见,言称有紧急要务要密奏,老奴不敢耽搁,特来请陛下明示行止。”

这一见李恪冷厉的眼神扫了过来,何欢心头当即便是一慌,忍不住便打了个哆嗦,好在人还算是灵醒,几个大步便抢到了御前,一躬身,紧着出言禀报了一句道。

“宣。”

一听是柳如涛前来求见,还说有紧急要务,李恪的眉头不由自主地便皱紧了起来,没旁的,自打将“新欣商号”的情报系统并入御史台之后,为了避免特务政治的嫌疑,李恪已是很少再接见柳如涛了,大体上有事都是让新任御史大夫来济转呈,而今,柳如涛竟然急迫地前来求见,足可见事情一准小不到哪去,一念及此,李恪自是不敢掉以轻心,紧着便道了宣。

“诺!”

见得李恪神色不对,何欢自是不敢稍有迁延,紧着应了一声,匆匆便退出了御书房,自去传唤柳如涛不提。

“陛下,微臣还有几份紧急公文要批,且容微臣暂且告退。”

要避嫌的可不止是李恪,陈子明同样如此,无他,柳如涛可是他陈子明的发小,又是他一手提拔栽培出来的情报总领,不管柳如涛要说的究竟是甚,陈子明都不想在此旁听,这便紧着提出了请辞之言。

“不急,且一道听听好了,不差那么点时间的。”

李恪乃是明白人,自是清楚陈子明此际请辞乃是出于避嫌之心思,不过么,却并未准了其之所请,挥手间,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了旨意。

“微臣遵旨。”

见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