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人生-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琛到是没想到,这只梅瓶所使用的青料居然是大名鼎鼎的“苏麻离青”,这个发现让他的精神为之一振,能使用这种青料的青花瓷,往往都不一般。
不过让他觉得有些奇怪的是,这只梅瓶的上的青花发色,无论是和永宣时期,还是和成化时间的“苏麻离青”的发色,都有些不同……(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三章 空白期

最关键,也是最让楚琛感到奇怪的是,这只梅瓶居然没有任何款识!
要知道,这只梅瓶无论从器型和画工,还有胎骨来说,楚琛都可以肯定它应该是一件明代的官窑瓷器。而一件明代官窑烧制的青花梅瓶,而且还是使用的苏麻离青料的瓷器,居然会没有款识,这种情况在明代可是非常少见的。
也只有楚琛记忆中的那个时期才可能有这种情况出现,而这个时期,正是陶瓷界基本上每个人都多少有些了解的“空白期”。
宣德以后,明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变革,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外患与内讧相继,经济萧条。所谓空白期即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历时近30年。
在这一情况下,瓷都制瓷业受到了很大影响,官窑瓷器基本停烧。到目前为止在传世的以及出土器中,能明确确定年代,写有纪年款的传世瓷器楚琛还没有看到过,虽然如此,但也不能说绝对没有。
正因为如此传世品中至今未见一件署年款的官窑瓷器,所见瓷器均为民窑所产,故学术界有“空白期”和“黑三代”之称。
而也正是因为现在发现的这三朝的瓷器均为民窑所产,导致许多专家都认为当时并没有官窑器烧制。
不过楚琛以前也查阅过相关的资料,从这些文献记载中得知,这段时期无论官窑还是民窑,虽说有禁烧与减烧记录,但都仍在烧制。
只是当时的窑厂瓷器因时局动荡从而不书写年款。工艺特征和时代风貌与前朝后世相比不甚鲜明,甚至含混不清。为现在的断代和鉴赏制造了层层迷雾,而其中的正统瓷器尤为显得扑朔迷离。
眼前的这只青花龙凤纹梅瓶。就有很鲜明的空白期的特征,而且楚琛如果没判断错的话,以其工艺特征来看,非常像是正统年间的瓷器。
想到这里,楚琛的精神就为之一振,连忙从口袋里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起来。
此瓶胎体比较厚重,胎质细白滋润,釉色白中闪青,光亮透明。玻璃化程度较高,底足内施白釉,口沿施酱釉,青花发色有浓艳,有锈斑,但和宣德或者成化时期的苏麻离青的发色相比,看上去还是要显得逊色一些。
另外此器的器型看上去有着宣德时期的风格,不过底足修得稍显不太仔细,可以看到有火石红斑痕和粘一些星星点点的窑渣在底部。这应该也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动荡,导致工匠的水平降低所致。
此瓶的画法采用明早期一笔点画技法,笔法粗放,特别是中锋运笔。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画面简洁,布局疏朗,空间较大。而且从梅瓶上的龙凤纹来看。绘画的技法虽然不如宣德时期,但比起景泰朝时的粗糙。无疑要细致精湛许多。
最后,楚琛又细致的观察了一些其它特征。觉得此只青花梅瓶应该就是一件空白期的官窑瓷器,而且还是非常少见的正统年间烧制的一件精品。只是他以前并没看到过正统年间的官窑瓷器,对此并不能够百分之百确定,于是他又使用了一次异能。
“小琛,这只瓶子是真是假?”米家英看到楚琛把梅瓶放回了原位,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确实是件真品!”楚琛很肯定的点了点头。
“真的?”陶家辉先是一脸的惊喜,随后有些疑惑的问道:“那它是什么年代的?我听别人说,像这样的青花瓷,大部分应该都是有纪年的吧?难不成这是元青花?”
“你觉得这如果是元青花,你那朋友会给你吗?”米家英嗤之以鼻的说道。
“这到也是!”陶家辉呵呵一笑道。
楚琛笑道:“一般来说,除了元青花之外,确实绝大部分的青花瓷,都是有款识的,不过在明朝正统到天顺三个时期,因为社会动荡,以致于官窑的烧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这三十年间的许多瓷器是没有款识的。”
“小琛,你的意思是说,这只瓶子就是当时生产的吗?”陶家辉恍然道。
“对,我觉得正是当时正统年间烧制的。”
楚琛点了点头,随后问道:“家英姐,这只梅瓶你们有出手的打算吗?”
“能卖的话,我们当然会卖啦!”陶家辉苦笑道:“你看看我们家现在这个样子,还有什么理由可以不卖?”
“你也真是的,说的这么扫兴话!”
米家英埋怨了一句,随后对楚琛说道:“小琛,东西可以卖给你,不过有一点,你可不能用太高的价格来买,不然我们可不接受!”
“对对对!”陶家辉也连连点头道:“小琛,你如果真认我这个姐夫,那就给个合理的价格。”
见两人这么说,楚琛想了想,随后说道:“那就算三百万吧!”
“多少?”
“三百万?”
听到楚琛给出的价格,陶家辉一家全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这只瓶子能值这么多钱,最关键的,这只瓶子还是抵债抵来的,这让他们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过了半响,米家英才回过神来,说道:“小琛,你可别骗我,我虽然不懂古玩,但问个价格还是能问得到的。”
楚琛苦笑道:“家英姐,这我怎么可能会骗您呢?”
“那也不会这么贵吧!”米家英皱着眉头说道。
楚琛解释道:“您难道忘了我之前说的吗?因为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导致当时官窑烧制的器物非常少,更不要说是其中的精品了,而这只梅瓶就是一件当时烧制的精品青花瓷。所以虽然这只梅瓶以工艺来说,并不比宣德或者成化的青花瓷来的好,但物以稀为贵,三百万肯定是不贵的。”
听了楚琛的解释,一家子多少算是接受了一些,不过米家英又想到了一件事情,说道:“小琛,你现在开的是市场价吧?”
楚琛呵呵一笑,算作默认了。
米家英摇头道:“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别以为我一点都不懂啊,古玩这东西的市场价只有参考价值,平常买卖怎么可能按这个价来?”
楚琛呵呵一笑道:“家英姐,您听我说,像这样的东西,如果上拍卖会的话,肯定价值更高一些,说起来,我还赚了。而且按照现在的古玩行情来讲,过个几年,也许这只梅瓶能值五六百万,我还怕到时你们会觉得后悔呢!”
“你这小子,将来的钱哪能和现在比?无论如何三百万肯定是不行的!”米家英嗔怪道。
“现在毕竟是特殊时期嘛,而且师傅如果知道我还压你的价,那他准得揍我,你总不想让我的屁股开花吧?”
楚琛可怜巴巴的说道,那模样引的大家是乐不可支。
“小琛,我问个问题,现在古董的价值是不是都像这只瓶子这么高?”陶家辉开口问道。
楚琛回道:“这两年古玩的价格确实比前几年高出很多,不过您要说一定高那也不见得,关键还是要以东西的好坏来判断。”
陶家辉点了点头道:“那好,我家还有两件古董,麻烦你帮我估估价值,至于这只瓶子的价钱,咱们一会再说,你看行不行?”
米家英闻言就有些不同意见:“家辉,那两件东西可是你爸留给你的,还是不要卖吧!”
“不卖留着干什么?而且看到它们,我就想起以前的事情,还是卖掉吧!”说完,他就向里面的房间走去。
听了夫妇俩的对话,楚琛和吴可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这事毕竟是别人家的家事,他们虽然有些好奇,但并没有开口询问。
不过紧接着,米家英就把事情的原由讲了出来。
原来,陶家辉的父亲是个酒鬼,而且脾气又不好,一喝醉就对母子俩打骂,陶家辉就在这样的阴影下过了十年。
有一次,陶家辉的父亲又喝醉了,但这次不知道他发了什么疯,居然把陶家辉打得胳膊都骨折了,这下陶家辉的母亲再也受不了,等陶家辉稍微好了一点,就决定离婚,虽然陶家辉的父亲不肯,但在报警的威胁下,也只能同意了下来。
有些时候,人就是这样,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对于陶家辉的父亲也是一样,等到离了婚才发现母子俩的好,但此时后悔已经晚了,就算他是真心想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陶家辉的母亲都不同意复婚。
之前他已经发过无数次的誓言,但最后还是我行我素,就像狼来了说多了,最后真有狼来了,人们也不会相信一样的道理,最后没办法之下,他只得找了别人组成了新的家庭。
前年,陶家辉的父亲得了绝症,临死之前就留了两件古董给陶家辉,本来他是不想要的,但看到父亲那哀求的眼神,最后还是不忍心拒绝,只好收了下来。
但因为小时候的阴影,这两件东西陶家辉也只是看了一眼,就一直被他束之高阁,要不是因为这只梅瓶,他都不会想起这事。
本来楚琛和吴可还在奇怪,既然资金问题既然已经能够解决,怎么陶家辉还会想到把父亲留下来的遗物卖掉,听了米家英的述说,他们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四章 两件古玩

过了片刻,陶家辉拿着一个书画锦盒走了出来,随后就把锦盒放到了楚琛面前。
“这幅画画的是佛教人物,我之前看过一次,觉得上面画的人物还算不错,你看看怎么样。”陶家辉先是解释了一句,随后把盒盖打了开来。
“好的!”
楚琛点了点头,随后戴上手套,把盒子里的画拿出来,平铺在了桌子上,不过看到画卷上面所画的内容时,他却不禁为之一愣。
此画描绘的是维摩诘向释迦牟尼遣派之舍利佛文殊师利进行辩论之情景,所用笔法如行云流水,线条流畅,虽方寸人物而衣物、形态均以线描而出,可谓栩栩如生,高度洗练,精彩之至。
楚琛之所以觉得惊讶,是因为上面的内容和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马云卿所作《维摩演教图》完全雷同。
《维摩演教图》一共有两个版本,除了故宫馆藏的马云卿原版之外,还有一幅则为王振鹏临摹的《维摩不二图》,而此幅作品看上去要更似《维摩不二图》。
当然,两幅图除了内容相同之外,其它的多少有些不一样,像《维摩不二图》是一幅水墨绢本,而此图是水墨纸本。
另外,两图在画法上都是采用白描法画成,这里的白描,指的是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色彩的一种画法。但两幅作品的白描手法虽然形似,但神却不似,楚琛的眼前的这幅明显要比王振鹏那幅略逊一筹。
而当他看到这幅画作的款识和铃印时。顿时就明白,两者之间为何会有如此差别。盖因这幅水墨绢本的作者是明代著名画家丁云鹏。
丁云鹏字南羽,号圣华居士。为明代中晚期著名画家,他是仇英之后最著名的人物画家,他工致的笔法不下仇英,而高古文雅似又过之。
丁云鹏最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无不精妙。潘天寿曾赞其“白描,酷似李龙眠(李公麟)”。也因为其非常出众的白描技法,而在当时名噪一时。
而也正是因为,丁云鹏的白描技法酷似李龙麟,所以才在此图的艺术表现上。没有王振鹏那幅出色,原因也很简单,王振鹏的画法正是继承了李公麟的衣钵,而丁云鹏又没有把李公麟的技法发扬光大,两者之间当然会有所差别。
不过这算如此,丁云鹏的这幅临摹的《维摩不二图》也是一件难得的精品之作,按现在丁云鹏画作的市场价来算,这幅作品的价值应该三百万左右。
“小琛,怎么样?”见楚琛放下了手中的放大镜。陶家辉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这确实是一幅明代丁云鹏的真迹。”楚琛微笑着说道。
“是真迹就好。”陶家辉高兴的说道:“既然是明代人画的,那这幅画应该多少能值点钱吧?”
楚琛闻言就奇怪的问道:“难道你们都没听说过丁云鹏吗?”
众人全都摇了摇头,表示没听说过。
乔茜笑道:“我们都没怎么接触书法的人,怎么可能知道丁云鹏是谁。况且这人又没什么名气,我们知道才怪了。”
“谁说丁云鹏没名气的?”楚琛摇头失笑道:“仇英你们知不知道?”
“仇英当然知道了,明四家嘛。难道这个丁云鹏还比的上仇英?”吴可惊讶的问道。
楚琛微微一笑:“如果以名气来说,他当然是比不上仇英的。不过他的笔法却并不比仇英逊色多少,他算是仇英之后。最著名的人物画家了,尤其以佛教的人物像最为擅长。”
“那这幅画作的价值?”陶家辉一脸激动的问道。
“以现在的市场行情,我估计在三百万左右吧!”楚琛给出了一个又让陶家辉一家非常震惊的价格。
等到米家英回过神来,她马上就难以置信的伸出三根手指,问道:“真的是三百万?”
“确实是三百万!”楚琛笑道:“而且我这是比较保守的估价,如果遇上特别喜欢的人,这幅画的价值应该还要更高一些。”
“你呀,肯定又往高里说了。”米家英摇了摇头道。
“我说的都是千真万确的!”楚琛解释道:“有道是术业有专攻,我主要的收藏现在还是以陶瓷和玉器为主,书画作品我虽然能够识别的出真伪,但市场行情,我了解的就不是太深了,因此,我给出的价格应该并不算高。”
当然,楚琛这么说其实也只是一个说辞而已,就凭他的记忆力,各个拍卖会的价格他可是牢记于心的,只是书画这东西的价格真得不太好说,遇到特别喜欢的,别说三百万,就是四百万都会把它买下来。
楚琛的这番话,到是让夫妻俩多少有些信服了,但他们也不觉得楚琛的价格开得低了,至于说有人会花四百万买他们肯定是不会相信的,三百万都已经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了,更别说四百了。
“早知道今天这样,我还拿什么房子去抵押啊!”陶家辉暗自嘀咕了一句。
此时,楚琛把画收起来,重新放进锦盒里,随后问道:“对了姐夫,您不是说有两件东西的吗?还有一件是什么啊?”
“啊!”
楚琛这句话,让陶家辉回过了神来。
“啊什么啊!小琛问你另外一件东西在哪!”米家英没好气的说道。
“对对对!在这里呢!”
陶家辉连忙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看上去好像翡翠制作的饰品,递到了楚琛的面前。
陶家辉并不是古玩界的人士,也并不知道古玩并不能直接用手相递,对此楚琛也并没有多加解释,直接把东西接到了手中,此时他才发现,陶家辉递过来的东西原来是一只翡翠翎管。
翎管是清王朝特有的产物,是随着冠制的改革而诞生的。简单点说,翎管,就是在顶珠下用来安插翎枝的管子,一般如旱烟管粗细,长两寸左右。
这翎管在清朝,可不是个等闲之物,这是因为,翎管在当时是官员身份地位的标志,按律例文官至一品镇国公、辅国公才能用翠玉翎管。武官至一品镇国将军、辅国将军才能用白玉翎管。
故在清代,佩带翡翠翎管和白玉翎管常为一品文武高官的象征。花翎如此高贵,因此在清朝特别被人重视、向往。有清一代,翎管经常作为宫廷赏功之物赐于大臣,以示嘉奖。
曾国藩在《江忠烈公神道碑》记载:“上嘉公功,赏二品顶戴,赐翎管、班指诸物。”
楚琛手中的就是一支翡翠翎管,而且这件翎管用料非常上乘,是用老坑玻璃种制作而成,切磨规整,看上去质地通透莹润,青翠欲滴,在当时应该并不是一般人能够使用的。
只是让楚琛觉得可惜的是,这只翎管早年间已经入过土了,表面的入土痕迹非常的明显,这大大的降低的这只翎管的市场价值。
要知道,入过土的翡翠和玉是完全不同的,不管原来的翡翠质地如何,翡翠入过土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