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9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满的实际情况,抗联无法长期的在那里驻守大量的部队。
至少在眼下汽油储备几乎已经消耗一空,而补充又迟迟无法到位的情况之下,抗联是无法继续维持目前的兵力规模。但西满地区对抗联下一步作战展开的重要性,以及防止关东军随时可能出现的反扑,驻守的兵力又不能太少。
在经过反复思考,以及听取挺进军两位老帅的建议之后。杨震在交通便利,与根据地腹心有铁路相连的西满通辽、科尔沁左翼前旗、科尔沁左翼后旗方向,部署了两个步兵师外加一个骑兵旅,以及一个装甲旅的兵力。
这一线的通辽至开鲁一线,原本就是西满地区的主要粮食产地。这里的粮食,占据了整个西满地区的相当一部分。总体的粮食产量,虽说无法与南满相比,但是还是很大的。虽说无法在满足民众的需求,以及科尔沁诸旗蒙古需求之外,能够全部满足所有驻军的需求。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至少可以减轻部分后勤补给的压力。至少从通辽到林西补给线,要比从海拉尔到林西,距离上要近的多。再加上这里的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所以在经过仔细思考之后,杨震还是决定在西满部署重点,放在了通辽、开鲁一线。
至于翁牛特左旗以及纵深之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林西以及克什克腾旗一线,部署了配属了挺进军两个旅的一个步兵师,骑兵旅、坦克团各一个,以及挺进军骑兵部队改编的一个旅。
而挺进军已经收复的热河境内,叶赤铁路以西的围场、丰宁以及隆化部分地区。则由挺进军留下一个旅,连同撤到热西的原冀东军区部分部队,加强抗联抽调嫩江军区留守部队编成了一个团,就地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热西军区坚持。
同时扩建了林东机场、扎鲁特旗境内的鲁北机场,部署了战斗机两个大队,伊尔四轰炸机两个中队,以及苏二轻型轰炸机三个中队,一个独立运输机中队的航空兵。同时从后方抽调了六个高炮营,十二个独立高炮连部署到西满。
在完成部署调整之后,抗联在西满地区除了留守和换防来的部队之外,全部撤回根据地内部休整、补充和调整。所有调往西满参战的重炮部队等一些重装备,除了部分留下配合驻守部队之外也全部撤回大后方。
在撤退过程之中,不仅通辽一线的陈翰章所部装甲部队、骑兵部队,以及大部分的汽车和所有撤回根据地的部队,为了节省油料和减少零部件的损耗,缓解部队长期作战的疲劳,则全部采取了火车运输的方式。就连林西一线的部队调动,也是先徒步行军至通辽上火车。
第1451章杨震最头疼的事
同样也是考虑到补给的问题,原本就地休整、整训的挺进军除了留下坚持在热西地区的兵力,由驻守林西的考虑到补给部队负责整训之外。其余的主力部队,开到通辽与陈翰章所部会合之后,全部由双辽上车直接由火车到齐齐哈尔一线整训。
随同挺进军一起调到东北工作的大批地方干部,则全部交给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接受。至于晋察冀军区按照中央的命令,转交的从北平动员来的几百名大学生,也全部交给东北局分配工作。
忙碌了整整将近一个月之后,才完成全军最新的部署。但是各部需要的补充兵员,却是让杨震一筹莫展。新区工作刚刚展开,兵员动员极其困难。挺进军转交给抗联的几个新兵团的兵力,全部加在一起也无法满足补充需要。甚至连缺口的三分一,都无法达到。
陈翰章在通辽一线解救的劳工和伪满军俘虏,其中各项条件能够达到抗联征兵标准的只有一半,剩余的只能暂时先安置到生产建设兵团。或是安排到各个工厂基建队伍之中,利用他们给关东军做苦力,而锻炼出来的建设土木工程能力,加快工程的进展。
关东军此次征集的劳工之中,除了少量的从山东抓来的劳工之外。其余部分中的青壮年不到三分之二,剩余的人大部分都超过三十岁,甚至还有一部分的年龄在四十岁以上。再加上长期的残酷摧残,身体条件已经无法满足征兵需要。
而这些关东军强征的劳工,绝大部分家都在南满。现在日军虽说停止了反击,但是对抗联控制区依旧是严密的封锁。即便是给不符合条件的劳工发放了路费,这些劳工也无法返乡,只能暂时安置在生产建设兵团。
现在最大的困境,不单单是补充此次战役伤亡所需的补充兵员无法满足需要。最大的困难是为下一步,打通与关内交通线最关键的第二阶段会战做准备,需要的扩编部队,兵员来源甚至还没有一点影子。
虽说眼下抗联的兵力,还能满足现阶段防御作战的需要。但如果中央批准杨震的计划,那么第二阶段作战一旦全面展开,这兵力缺口就会相当的大。按照杨震的计划所需,在第二阶段会战全面展开之前,抗联至少还需要增加九师的编制。
除了打通交通线所需的至少十二个师的兵力之外,全面抢占热河,并在关东军全力反击之下守住热河、西满,以及防御整个根据地所需,都需要大量兵力的投入。这个规模,眼下抗联的编制远远无法满足需要。
但眼下北满老根据地内兵员潜力,基本上已经挖掘余烬。如果继续动员兵员,将会损伤根据地的元气。不仅会对各个工厂的建设与发展,会产生冲击性的影响,甚至还要影响到老根据地内农业生产。
新收复的地区,则因为地方工作机构才开始建立,还在进行清剿敌伪残余。军分区和各个县委的地方武装工作部,有的还没有设置。使得工作开展的相当缓慢,兵员征集相当的缓慢很是不让人满意。谈下无法征集到足够的补充兵员,已经成了最让杨震头疼的事情。
除了补充兵员数量严重无法满足需要之外,李延平与苏联方面交涉迟迟得不到结果,所有急需的物资运送不进来,更是让他恼火异常。眼看已经到了换装的时候,冬装的来源还无着落让他更是上火。
这是到了冬季,零下几十度的东北。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冬装,不用关东军来攻,就是冻也将部队给冻垮了。虽说已经想出一定的替代方案,但是这些替代方案并不能完全的取代原有制作冬装的棉花。整个部队换装所需的棉花数量,还是相当大的。
而且不单单是部队制作冬装,需要大量的棉花。还有整个根据地内连同新开辟地区老百姓制作冬装,也需要的大量棉花。最关键的是,眼看北满地区就要下霜了。如果通道在不打开,即便是到时候即便是另外搞到棉花,那么在时间上也来不及了。
还有急需的军工原料,以及目前最需要的汽油,都被卡在苏联港口运不进来。时间不等人,这些物资再运不进来,那么影响的就不单单是部队换装的问题了。严峻的形势,让杨震只能暂时放下召开作战总结会议,亲自出马与苏联方面谈判。
没有办法,即便美国人也施加了部分的压力,但是苏联人明显并不是很买账不说。与东北局和李延平的谈判苏联代表的态度,简直可以胡搅蛮缠来形容。无论李延平怎么开口,就是丝毫不退让。
苏联人不吐口,急需的物资就运不进来。部队过冬需要的冬装,也无法得到解决。而美国的运输船队,在苏联港口每耽搁一天,抗联就要向美国船东支付大量的违约金,也对抗联产生了巨大的资金压力。
美国人可不管你因为什么无法卸货,人家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规定来。只要你超过原定合同的规定,一天不能卸货就要支付一天的违约金。而美国的商船队都是私营的,美国政府也不好在这方面插手。
别说眼下美国人还没有开始动员,就算已经开始全国动员,转入战时轨道,但是美国人也是亲兄弟、明算账的。各方几乎同时来临的压力,使得杨震心中就算一万个不愿意,但是现实逼人。面对着严峻的现实,他也只能。
还有一点原因,也逼得原本打算坐镇幕后的杨震不得不亲自出面。就在此次会战结束的头一天,英国军事代表团找到李延平,同意抗联提出的抗联先不出兵东南亚。而是如果日军入侵英属东南亚殖民地,抗联则在发起攻势,牵制南下日军的建议。
为了增加抗联的战斗力,可以更多的牵制南下的日军。英国政府同意在十一月之前,将其原来答应的将其在北非缴获的意大利坦克,全部转交给抗联。同时额外增加一百五十辆北非英军换装下来的马尔蒂达二型坦克,以及十字军型巡洋坦克。
不过英国人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在德军的反坦克能力远高于日军的情况之下,希望抗联能够将美国人准备援助给他们的美制坦克,转交给英国人使用。英国人将使用自己的坦克,一比一的替换这些美制坦克交给抗联。
作为补偿,英国人将转让给抗联一批飓风式战斗机。如果抗联可以接受,他们还可以将因为散热器的原因,无法投入北非作战,只能在本土使用的盟约者巡洋坦克,提供给抗联五百辆。
考虑到抗联很难接受以性能优异的多的美制坦克,替换这些不咋地的英制坦克。而在眼下,英国人又不想过于得罪抗联。英国代表特地点出,这五百辆坦克是免费提供给抗联的。包括所有的运费在内,全部由英国人承担。
二,也是最关键的一件事就是交通线的问题。英国人希望抗联能够尽快的与苏联人达成协议,开放交通线。以保证这些装备能够在日军南下之前,全部运到抗联手中。英国人已经亲自出马在莫斯科与苏联人谈判,但是希望抗联能够尽可能的退让一步,以便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达成协议。
另外英国人还建议,抗联能够选拔出一批飞行员以及地勤人员,到英国接受远程轰炸和地面导航,以及防空作战的培训。以准备为未来,对某些敌对方面实施战略轰炸。这个敌对方面是谁,大家自然是心照不宣。
对于英国人的这个建议用意,杨震很清楚他们打的很精的如意算盘。抗联派出人员去英国培训,即便是派出老飞行员,也至少得大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训练。如果派出一批新飞行员,那么时间还要延长。
英国人现在开这个口子,无疑是别有用心的。培养一批远程轰炸机飞行员,绝对不是短时间之内就可以完成的。而相对英国飞行员来说,文化和知识水平都较低抗联飞行员,所需的时间之内能更长。
眼下虽说东南亚空气之中的战争硝烟味道,不是傻子都能闻的出来。但是毕竟屯兵于泰国边境的日军,还没有南下英属马来亚。并不想两面受敌的英国,还是尽可能的不想惹怒日军。在他们看来最起码能拖住一段时间,让他们的大英帝国喘口气是最好的。
而相对于大量的军事援助来说,培养飞行员对英国人来说即符合自身的利益,又不会触怒日本人,使其入侵的计划提前。因为现在自身也处于战争中,还需要美国援助的英国人,拿不出太多的装备,给距离自己整整半个地球远的抗联。
同时提供现役的装备,也容易给日本人南下进攻东南亚英属殖民地,以很好的借口。培养飞行员,就没有这个担心了。一是培养飞行员的时间不可能太短,而且在远离中国的英国本土。
这些飞行员到英国去,直接往军事基地里面一关,可以做到严格的保密不说,还可以避免刺激日本人。也可以在自身装备不足的情况之下,堵住某些人的嘴巴,让他们找不出挑剔的理由来。大大的减轻了英国人在军备上的压力,也让美国人的脸上更好看一些。
而一旦日本人如果真的南下入侵英属东南亚殖民地,那么英日两国也就等于公开撕破脸,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到时候这些飞行员一培训完毕,或是英国人提供一批重轰炸机,或是由美国人提供一批重轰炸机,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日本本土进行空袭。
削弱日本人的战争潜力以及军工生产,减轻东南亚英军的压力。就算做不到这些,但是也可以将南下的日本航空兵吸引回本土,减轻英国人在东南亚的空中压力。这对于英国人来说,根本就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如果日本人没有南下,那么将抗联的飞行员往回国一送也就万事大吉。反正只要不给他们英国的飞机,这些英国人培养出来的飞行员,爱轰炸日本人就去轰炸,对英国人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即便是被俘了,英国人到时候也可以来一个一推六二五死不认账。到时候日本人,也拿他们的大英帝国没有办法。
第1452章战略上的短板
甚至英国人心中未必没有与中国公开撕破脸皮,将这些人往自己损失惨重的重轰炸机部队里面一塞,部分解决自己远程轰炸机飞行员因为伤亡率过高,导致合格飞行员数量始终不足的想法。
反正在英国人看来中国人距离英国十万八千里,满洲周边也没有英国的殖民地,他们也威胁不到英国人的任何利益。只要没有了日本人的威胁,英国人是不会在意中国人的想法的。这一切对于英国人来说,只是浪费了一些航空汽油而已,几乎是无本买卖。
只是英国人的这个新算盘打的很精,却不知道相对于他们在装备上注定有相当一部分,只能是象征性的援助,杨震最看重的却就是英国空军现在独一份的远程轰炸能力。尤其是作为岛国,所特有的越洋轰炸能力。
德国人轰炸英国,都是直接从法国、荷兰和比利时起飞,其作战半径并不算远。可以说渡过一条并不宽的英吉利海峡,就是英国本土。但是英国人要想空袭德国,就需要飞过整个北海和大半个波罗的海,或是飞跃大半个西欧。
英国人对德轰炸整个航程,远在德国人之上。相对德国人来说,对于导航和飞行技术的要求也就更高。而无论是导航技术,还是英国人现在所具备的远程轰炸能力与经验,却是抗联整个战略最急需的,也是最欠缺的。
目前抗联进行的轰炸,基本上都是战术轰炸。即便是伊尔四这种勉强可以作为战略轰炸机使用的飞机,都是用来进行战术轰炸,几乎没有进行过战略轰炸。没有办法,眼下可进行战略轰炸的目标,都是中国人自己的城市。想要轰炸,这真的是投鼠忌器。
除了上半年一次对旅顺日本海军基地的一次空袭,以及上半年对朝鲜清津钢铁基地几次空袭之外,抗联的航空兵即便是有再大的雄心,也只能暂时收敛着。没有办法,要是真的采取大规模的空袭,先不说现在的资源能不能撑得住。单就是一枚炸弹下去,死的更多的都是中国人。
日本人对中国城市可以不分青红皂白,按照他们的战略需求轰炸。死多少中国人,他们自然不在意,甚至只能是更加的高兴。但是中国人自己,却是不能对我不分,将自己的骨肉同胞也作为轰炸目标。
因为那样一来,恐怕更高兴的是日本人。战略轰炸的主要作用,除了摧毁敌方的战争资源,以及维持战争下去的潜力之外。最大的作用就是从心理上,摧毁敌国百姓的战争士气,彻底的瓦解其国民维持战争的决心。
别看日本人占领东北已经整整十年,但是他们很清楚,绝大部分的中国人与他们并不是一条心。目前的恭顺,只是高压下的一种态势而已。中国人从来没有和他们一条心过,今天离开关东军刺刀的保护,明天这个满洲帝国政府就得倒台。
那个在刺刀之下建立的满洲国,只是一丛漂在水上的浮萍而已,是没有根系的。一个浪头来了,就一切皆空。如果中国人的轰炸,能瓦解这种抵抗的心态,对于关东军来说自然是上上之选。
至于在轰炸之中,死伤多少中国人,跟他们并无半点关系,更不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