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9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形成了自己现代化的超大功率船用柴油机、超大大功率的发电设备,大吨位载重卡车制造能力,现代化的矿山设备生产能力以及现代化的电子工业生产能力。尤其是大吨位的矿山自卸载重卡车,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对大型矿产专用车的需求。

尽管为了这些工厂和技术,眼下经济还相当紧张的新中国支付了让开国总理也直心疼,让那位主管经济的,接替李延禄担任东北人民政府主席的,时任副总理兼国家计经委主任心疼的直骂娘的三点五亿美元的现汇,并背上了五亿西德马克的外债。

要知道这三点五亿美元的现汇,几乎耗光了中国当时所有的外汇存底。甚至还紧急出售了一大批原本就不多的黄金储备,才七拼八凑凑齐的。这笔钱拿出去,国家的外汇储备几乎是见底了。

但是在杨震的坚持之下,以及尽管心疼,但是却坚持支持他想法和意见的开国总理的支持之下,却引进了中国最需要的,远比二战时期引进的美国技术和建国后引进的苏联技术先进的多的工业设备和技术。

到一九六一年,这些工厂全部建设完毕投产之后,中国的工业水平一下子提高了将近十五年。特别是秘密引进的比中国之前引进的苏制潜艇生产技术,以及还停留在二战期间水平的日本潜艇生产技术,先进的多的德国潜艇技术,使得中国潜艇部队在质上有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

以及彻底的解决中国汽车发动机制造技术中的瓶颈,改变了中国当时的四大汽车厂,只能停留在你仿造技术水平还停留在四十年代美国万国卡车、道奇卡车,苏联吉斯卡车的困境。没有在出现一款老解放,使用了几十年的情况。

并形成了自己超大型的越野卡车制造能力,解决了坦克运输卡车以及军用大型拖车,只能花费高昂外汇依靠从法国、苏联进口的困境。中国的汽车工业,不再是三种老式中型卡车,一种还是二战美国老式大吨位载重卡车打天下的局面。并形成了自己远超苏联的轿车生产和制造能力,特别是发动机与整车的设计能力。

而新式船用柴油机制造能力的形成,也使得新中国有了自己现代化的船用、车辆使用柴油机生产体系。不在依赖抗战时期引进的美国柴油发动机技术,和苏联转让的落后技术。对海军建造新式军舰,以及对原有军舰的改造使得中国海军装备的苏日军舰性能,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

以及在六十年代中期通过德国人,引进了英国最新式的生产和研究技术,制造出自己的船舶以及发电用燃气轮机。以及六十年代世界上最新式的斯贝航空发动机技术,制造出自己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打破了美国组织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对中国高性能船舶用和航空用发动机技术的封锁。

最关键的是引进德国战俘参与工业生产,以及建国后陆续引进的德国人生产工艺和技术,给中国的工业技术以及工艺标准打上了深深的德国烙印。生产出来的产品性能可靠,工艺不在是苏式的傻大黑粗,甚至可以用相当精湛来形容。

通过努力,甚至达到了德国自己制造产品的标准。到了六十年代末,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已经占据了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可供出口的物资不在是农产品和资源,以及简单的工业品。

而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之中高附加值产品,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甚至出口了完全自己制造的大型客机,大型船舶,大型山机械设备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的产品。以及电视机、冰箱等家用电器。

还有杨震顶着中央相当一部分领导所谓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指责,甚至来自最高层的压力。引进三条生产线制造的除了满足国内需要之外还能大量出口。这些中国按照德国工艺标准生产和制造的小轿车,在国外尤其是在东欧和苏联极其受欢迎,为中国赚取了大量宝贵外汇。

严格德式的生产工艺标准,大量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与原来大多停留在二战水平的工业体系相比,更加完整的、现代化的工业体系,这才是时任国防科工委主任的杨震,留给中国工业的无价之宝。

实际上让杨震在东北那位搭档了整整五年的老搭档骂娘的原因,并不是他掏光了中国外汇的家底,并使得中国背上了几亿马克的外债。这位党内著名的经济学家,知道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

从西方引进最新的科技水平,以及引进远优于苏联技术水平的各种工业生产设备,想要空手套白狼,不付出一定的代价那是基本上不可能的。外汇花光了还可以在积攒,但是这个机会错过了,那就永远找不回来了。

让开国总理心疼和副总理骂娘的原因是他认为国家财力还很薄弱,好钢应该花在刀刃上。引进西方的最新技术和生产设备,填补国内生产空白这不是问题。其他方面的花销,让这位党内的经济专家感觉到物有所值。

但是用国家宝贵的外汇,去引进目前国内还并不急需的电视机、冰箱生产线,还有目前根本用不到轿车生产线,在他看来这就是有些得不偿失了。引进这些东西耗费的两千万西德马克的费用,完全可以在引进一批德国的技术和新式设备。

因为在他看来,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西方国家的消费能力。小汽车、电视机和电冰箱这些高档东西,即便生产出来,销售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为了配备给党政机关,解决眼下公务用车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那就明显浪费了。老百姓也会指着脊梁骨骂人的。

如果全部出口,这些东西能竞争过西方国家吗?能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吗?汽车这玩意,在西方虽说已经普及,但是也还算是高消费品。自己生产的这些汽车,能够竞争过那些老牌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吗?

对于党内上层的种种不理解,杨震并没有过多的解释。这件事情,既然交给他负责,那么他就有最终的决定权。至于效果,那么等产品出来之后就都知道。而且他不认为国内市场上,没有任何的销售能力。

此时国家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的建设,以及教育体系的完善,城市的工人数量已经相当的庞大。而且不用为了筹集工业发展资金,实行低收入、低消费,高积累的经济政策,以及实行城市、农村剪刀差的发展模式。

再加上低廉的,几乎是不收费的教育、医疗消费,老百姓手中的购买力,也远比后世要强的多。尤其那些大学教授、科研工作者等一些中国眼下收入比较高的高知识分子,并不是真正买不起家用轿车。

他们不使用,一个是国家每年进口的汽车数量有限,大多配备给党政机关作为公务车和接待用车。就是想买,也没有地方去买。第二点,就是担心被指责为脱离群众,放松对自己的思想改造,追求享受。

但这批收入比较高,孩子也都不多,甚至不要孩子的人,却并非没有能力去购买。还有各大城市,目前都没有出租车。老百姓在有急用,比如得了急病或是生育的时候,只能使用三轮车或是自行车。如果自己单位有车,那还好一些。如果没有,那就遭罪了。

第1367章对杨震又爱又恨的德国人

而且眼下的中国,因为国际形势没有后世恶劣,使得远没有后世封闭。每年来国内旅游和访问的外宾,数量虽然并不算大,但是总体数量也并不算少。尤其是各大城市,这些外国人来华没有出租车很不方便。

眼下全国只有北京有一个规模不大的,只有几十辆波兰制造的华沙汽车的出租车公司,这么几十辆老式的汽车连北京地区使用都不够用,更何况其他地区?而且引进小轿车生产线需要花费外汇,那么现在进口轿车作为领导人和政府部门的使用汽车,就不花费外汇了?

都是花费外汇,那么进口只供应领导人和一定级别干部使用,无法创造任何经济效益的原装车。与引进生产线,自己生产和制造可以出口创汇创造经济效益的汽车,那个对中国的经济更有益?

最关键的是,在杨震看来小轿车是一种商品。那么既然是商品,也可以对外出口的。国内的生产工艺在短时间之内的确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但是无论是人工还是原材料的来源,也比西方便宜的多。

只要大致的质量过关,价格制定合理,就算抢占不了高端汽车市场,但是中低档的汽车市场还是没有问题的。杨震不相信采取了德国工艺,德国技术生产的性能优良,但是价格低于西方国家产品的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小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就一点销路也没有。

后续事情走向,的确也基本上按照杨震预想的发展。让开国总理和党内经济学者没有想到的是,这批在他眼中至少在现在还没有任何用处的小轿车、电视机、电冰箱生产线建成之后,带来的效益却远非他预想到的。

尤其是杨震坚持在汽车上安装他自己设计的,其他国家小轿车还没有安装的外置倒车镜,以及生产几种小排气量的汽车,在国外市场上大受欢迎。特别是在石油危机之后,中国人制造的小排气量汽车出口数量可谓相当的惊人。

除了以价格和耗油量低抢占了一部分西方国家中低档市场,以及中东和南美的部分市场之外,还基本因为质量过硬,外观远比东欧生产的家用轿车时髦,基本上打垮了东欧的家用轿车行业。每年向东欧国家出口的小汽车数量,就达到了十几万辆。

特别是在东德市场,几款中国制造的拥有他们西德兄弟血脉的小汽车,极其受到欢迎。每年在东德的销售量,就达到了七八万辆。整个东德的大街上,跑的全部都是中国轿车。因为历史和车辆本身性能的原因,苏联轿车在东德基本上是相当不受欢迎的。

不仅仅是在东德,就是在其他东欧国家,也因为当地民众对苏联历史上的反感,而市场被中国货给抢占。苏联人生产的各种汽车,只能利用其对东欧国家的控制采取政治上的高压,才勉强保住了政府用车的市场。

甚至就连苏联本国的市场,也被中国货给抢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如果不是苏联人严格限制了中国汽车的进口数量,恐怕他们国内的什么莫斯科人、嘎斯汽车基本上没有什么销路。苏联人引进意大利生产线和技术,生产的拉达轿车恐怕也很难销售出去。

在国际市场红火的同时,随着在国内市场放开允许私人购买汽车之后,市场表现也没有预期的那么糟糕。每年的销售额,虽然比不上出口的数量,但是连同作为出租车在内,十万辆的销量基本上还是能做到的。尤其是那些手中有一定积蓄的高知识分子,成为第一批购车的主力。

这些小轿车生产线,在正式投产之后仅仅不到五年的时间,就基本上收回全部投资并创造了巨额的外汇。而且带动了上下游的中国汽车发动机工业,以及钢铁工业的发展。这都是当初反对他的人,没有想到的。唯一有些郁闷的就是那位石油工业部长,因为汽油的供应问题,他可没有少挨骂。

当然除了为国家创造的这些财富之外,负责谈判的杨震私人来说也不是没有一点收获。他的另外一个重要收获就是,他在来华谈判的德国人得到的评价,并没有比苏联人和美国人对他的评价好到哪里去。

虽说没有苏联人那么恶毒,但是也没有好到哪去。甚至还在德国人那里得到了贪得无厌的敲诈者,以及黑手党这两个相当响亮的外号。以表彰他在此次谈判之中,对德国人几乎是敲诈一样的交换条件。

不过这几个外号,要比被他硬生生的赖掉了战争期间三十多亿美元租借物资费用的美国人。给他起的该永远下地狱的吸血鬼和满洲无赖,可恶的超级流氓,或是芝加哥街头的恶狗这几个绰号要好听的多。

在德国人眼中这个年轻的家伙,要比那些可恶的苏联人更加难以对付。因为他总是知道自己该要什么,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最适合他们的。最关键的是,这个可恶的家伙,对德国甚至整个欧洲的科技发展水平,似乎相当的了解。而且手段可谓极多吗,让人简直是防不胜防。

引进原本并不在德国人谈判范围之内的大吨位载重汽车、新型柴油机技术的时候,这个家伙在酒桌上,将德国负责谈判的经济部一个副部长,以及德国两家大公司的执行董事,灌了一个酩酊大醉之后,才哄骗当时脑袋已经无法进行任何思考的当事人签字,造成了一个既定事实。

和他谈判,对于他的对手来说,可谓是一个苦差事。最后甚至连中方的宴请,听到有杨震参加,都尽可能的拒绝。实在拒绝不了的,不是派出酒量最大的去应付,就是到了宴会上无论中方人员怎么劝,就是滴酒不沾。

没有办法,杨震这个中方的首席谈判代表是大将军衔。只要他参加,够资格参加这种宴会的都是有一定级别的人。而杨震手中掌握着近十万德国人的命运,又让德国人不能不去。可如果去的人级别低了,那是对中国人的侮辱。

而这个家伙酒桌上不仅在劝酒上花样百出,总有办法让你喝酒。而且本身的酒量,用德国那位率团的副总理的话来说,就是一个酒桶。在德国人眼中,无论怎么喝都喝不醉。参加那么多的宴会,就没有看到过他喝多的时候。

他是喝不多,但是把你灌多了,他又指不定搞出什么花样来。所以德国人在吃了一次大亏之后,对于参加杨震的宴会是百般警惕,想尽了一切办法以免上当。但即便这样,也没有完全逃脱。

最后一笔一亿西德马克的贷款,就是那位经济部长被灌多了之后,在杨震的鼓动之下,稀里糊涂就答应了。而原本这笔贷款,并未在德国人的计划之中。这次谈判的结果是中国得到了极大的好处,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而对德国人来说,可谓是损失惨重。回国造成了一位副总理、一位经济部长、两位副部长,财政部和技术部、国防部的各一位副部长,两名国务秘书,五名国会议员辞职。四位大公司的执行董事或是总经理被解职。也就是说,这次德国人来谈判的代表团几乎全军覆灭。

其实德国人并不知道,在酒宴上给杨震倒酒的酒壶是特殊制造的。把手上有一个小小的机关,而酒壶之中是分为两格的。一半是茅台,另外一半是白开水。而身边负责倒酒的服务员,也是经过特别挑选之后特殊训练的。

只要杨震一使眼色,他就知道该往杨震的杯子里面倒酒还是倒水。否则杨震哪会真的有那么大的酒量,能放倒一群对手。要知道德国人的酒量虽说比不过对酒精天生有免疫力,拿伏特加那种几乎就是酒精的蒸馏酒当做白开水喝的苏联人,但是在欧洲国家之中也不算浅的。

以杨震的酒量,放倒一个也许还有可能。放倒一群,那就没有那个本事了。而且由于战争期间长期超限额工作,以及在当时环境极其恶劣的新疆担任了整整五年的军区司令。在任期间亲自带队踏遍了新疆每一个角落,同样一直在超负荷工作。

再加上战争期间,曾经受过的重伤一直没有彻底的调理好。在此前新疆军区司令员任上,被主席指名抽调回京,以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名义负责对德谈判之前。杨震的身体也不是很好。长期的神经衰弱,以及饮食的不定时,使得他的身体很差。医生,也严禁他大量的饮酒。

但是在面对着生性严谨,考虑事情极其全面的德国人谈判,想要在筹码并不是那么充足的情况之下,搞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是不可能。要知道十万德军战俘,还不值得德国人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而刚刚建国还不到六年,还未能完全医治完几十年战争创伤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