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征欧洲-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223章 兵变
直到三天之后,秦致远才完成了整编工作。
或者说,只是完成了初步的编组,如果是要形成战斗力,怕是还要一段时间。
这个时间想必也不会太长,原本属于第二旅的士兵对于加入第一师没有任何抗拒,他们甚至是充满热情和憧憬的投入第一师的怀抱。
在这个过程中,秦致远对第二旅伤兵的处理起了关键作用。
仅仅是两天的战斗,第二旅中有一千多名肢体残疾的士兵,这些士兵理论上讲,已经失去了价值,如果按照国内军阀的习俗,是要赶出军队任其自生自灭的。
残酷吗?但是这就是事实。
这个问题在另一个时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都没有得到圆满解决,残疾的军人们不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家庭,都造成了沉重负担。也正因如此,第二旅的很多伤兵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的某个手臂或者是某条腿已经被截断的时候,很多伤兵万念俱灰,选择了用极端方式结束自己和家人未来可能的痛苦。
如果是战死,士兵的家属会领到一笔数目不菲的抚恤金,如果是伤残,抚恤金没有那么多且不说,而且伤残的军人返乡之后会给家人造成沉重的负担。
第二旅之所以从四千多阵亡变成五千阵亡,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么来的。
但秦致远不认为伤兵就无用,秦致远手下需要很多人,只要不是傻子,在秦致远手底下就能混口饭吃,不仅不会给家人带来负担,同样会领取每天最少一块大洋的月薪。
秦致远对卡皮的治安官汤姆森印象深刻,汤姆森就是一位复员的伤残军人。汤姆森在战争中腿部受伤严重,行动起来有点不方便,而且还断了一只手,但是汤姆森在治安官这个职位上绝对是称职的。当玛丽一家发生惨剧时,汤姆森敢于跟着秦致远去找尼维勒要个说法,这本身就是工作负责的表现。
秦致远治下的科西嘉,有大量需要人手的职位,这些工作并不一定就需要正常人去完成。比如说港口的领航员,比如说税务登记员,比如说各个单位的值班人员,甚至是城市里的巡警,这些职位,都可以由这些伤残军人去作。
伤残军人之所有自杀,是因为他们已经对生活绝望,这时候如果秦致远能拉他们一把,他们绝对会死心踏的跟着秦致远走,并且会影响他们周围的所有人。远的不说,就说秦致远宣布了这项规定之后,包括第二旅和第一旅在内的所有士兵,都对第一师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首先就反映在士气上。
士气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第二旅刚刚经过重创,加入第一师几乎就是重建,对于士气的打击可想而知。但当秦致远宣布了要留用所有愿意留下的伤残军人时,幸存的士兵们几乎是马上就开始了训练,并且全情投入。
战士们不怕死,他们既然从军,就已经做好了牺牲准备。战士们怕的是死的毫无价值,怕的是还没死就被部队、社会、甚至是家人抛弃。
秦致远的做法,完全解决了战士们的后顾之忧。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哪怕是不死不活,也能领取一份超过九成九国人的薪水,这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秦致远将第二旅调回巴黎,并没有引起尼维勒的关注,因为尼维勒已经自顾不暇。
连续两天的进攻,并没有达成尼维勒战前的承诺。按照尼维勒的承诺,尼维勒应该停止进攻,重新换一个攻击方向。
但尼维勒不打算收手,虽然两天来当战斗结束的时候没有任何进展,但战斗刚开始的进展也被尼维勒认为是他的战术起了作用,只需要再加一把劲,就能把德国人赶出舍曼代达姆。
尼维勒现在已经接近疯狂,他不听取任何人的意见,他无法安静下来仔细的分析这两天战斗中出现的问题,进攻占据了他的全部心神,哪怕是总理保罗·潘乐威亲自赶到前线阻止尼维勒继续进攻,尼维勒也置之不理。
真的是置之不理,保罗·潘乐威甚至没有得到和尼维勒见面的机会,尼维勒在保罗·潘乐威赶到他的司令部之前,就前往前线的军营里视察,放了法国总理一个大鸽子。
尼维勒这个法军总司令,是总理亲自任命的,虽然并不是保罗·潘乐威任内任命的,但尼维勒也要听命于法国总理。尼维勒敢如此胆大妄为,依仗的就是劳合·乔治的支持,但是一名法军总司令要靠英国首相支持,这未免太过荒谬。
保罗·潘乐威知道尼维勒不会停止进攻,哪怕见不到尼维勒也没事,保罗·潘乐威给陆军部长利奥泰发了电报,命令利奥泰停止对尼维勒的部队输送物资。
热兵器部队,如果没有弹药补给,看你怎么打。
这一招果然点中了尼维勒的死穴,尼维勒顾不上巡视部队,当晚就返回巴黎,求见已经返回巴黎的保罗·潘乐威。
哪有那么容易,保罗·潘乐威身为总理也是有脾气的,人家找你的时候你不见,你去找人家也是自讨没趣。
保罗·潘乐威也没给尼维勒见面的机会,直到第二天,保罗·潘乐威才在早餐时间给了尼维勒十分钟。
保罗·潘乐威的早餐时间是七点,按照前两天的惯例,此时法军已经开始了进攻。
这十分钟的会面没有任何作用,尼维勒不肯就此罢休,他一定要再发动一次进攻,只需要四十八小时,尼维勒就能把德国人赶出舍曼代达姆。
保罗·潘乐威不想再给尼维勒机会,同样的话,尼维勒已经说过一次了。
尼维勒当天怒气冲冲的返回了他的司令部,据说他在司令部大发了一通脾气,从保罗·潘乐威到前线的指挥官阿尔弗雷德·米歇尔,尼维勒把所有人都骂了一遍。
但骂归骂,尼维勒不得不停止进攻,不仅仅是因为弹药不足,前线士兵的士气也降到一个危险的程度。
4月21日,外籍军团里的非洲士兵们终于爆发,他们拒绝接受任务,并且枪杀了曼京派往外籍军团督战的白人军官,喊出了结束战争的口号。
“和平!结束战争!让那些对战争应该负责的人去死!”那些黑人就这么红果果的发出自己的声音。
第224章 堵抢眼
非洲人对欧洲人的仇恨由来已久,从千年前的十字军东征就已经开始,五百年前欧洲殖民主义扩张的时候进一步加深。
欧洲对非洲的殖民,客观上还造成了非洲对欧洲的向往和下意识的服从。
因此世界大战开始之后,英、法等国都组织了殖民地部队,前往欧洲为宗主国流血牺牲,保护宗主国对自己国家的殖民统治。
听上去很讽刺是不是,非洲人为了英、法流血牺牲,目的却是为了让英国人和法国人继续欺负自己。
或许非洲人的平均智商是要低一些,但并没有低到非人类的程度,他们能够感觉英国人和法国人对自己的恶意,特别是加入曼京的麾下之后。
曼京和尼维勒一样,他们不拿士兵的生命当回事,这不仅是对非洲人或者是亚洲人,对所有人都一样,哪怕是法国人。
战前,外籍军团中的非洲军团拥有超过两万名士兵和辅助人员,这些人一直是死了补、补了死的,就维持这个规模,既不扩大,也不减少。
在曼京开始指挥非洲军团之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人死得太多,终于补不上了。哪怕是非洲军团只剩了一千多人,曼京还想让这一千多人发起进攻,终于引发了外籍军团的强烈反弹。
4月21号,摩洛哥第四步兵团的士兵发起兵变,他们枪杀了白人团长和前来督战的白人军官,并且洗劫了苏松瓦附近的一个村庄。村庄里的男子全部被杀死,女人则是被强暴后杀死。
曼京无法容忍自己的部队发生这样的恶性事件,于是派出部队前去平息叛乱。
但令曼京感到意外的是,领到命令的部队也拒绝执行任务,好在这是由法国人组成的部队,他们只是拒绝接受任务,并没有发生如同第四步兵团一样的恶性事件。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曼京不敢再使用武力弹压,因为他也不确定那些部队会执行他的命令。
但恐慌已经不可遏制的开始蔓延,流言在黑暗中肆意传播,各种各样的版本都开始出现,从高层正在试图出卖国家,到英军在阿拉斯的战线已经崩溃。哪怕是为了早餐时少的那一块面包,都会激怒已经处于崩溃边缘法军士兵们。
此时,这场近似于叛乱的兵变,已经从个别行为上升到群体行为,兵变的群体也从非洲军团蔓延至整个舍曼代达姆战线。几乎前线所有的部队都发生了恶性事件,仅仅是两天之内,每一天都有上百名军官被士兵枪杀,没有发生兵变的部队紧闭营门,他们甚至不敢和司令部联系,而是直接把电报发给陆军部。
部队之间的信任基础已经被破坏,所有人都处于惶恐不安的状态中。
这也标志着,尼维勒已经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
4月25日,谣言终于从前线传回巴黎,在谣言中,有二十多个法军师全军覆没,剩下的部队也全部都被打残,法军的伤亡达到百万之众。这对于总人口仅有四千万左右的法国来说,简直就是亡国之兆。
一百万人,而且全部都是成年男子,这简直是整整一代人。
总统雷蒙·普恩加莱立即下令停止进攻,并且召尼维勒返回巴黎,接受三级议会的询问。
尼维勒用不光彩的方式作出回应,尼维勒解除了曼京第六集团军司令的职位,再次把曼京当成作战失利的替罪羊,同时还把责任推给阿尔弗雷德·米歇尔,指责正是因为阿尔弗雷德·米歇尔的指挥不力,才会导致这场战役的失败。
面对指责,愤怒的阿尔弗雷德·米歇尔以蔑视的口吻做出毁灭性回击:“作为你的参谋长,我从来没有停止警告你,你不仅不考虑我的意见,现在居然又让我承担失败的责任,你知道你这种行为叫什么吗?叫懦弱!”
阿尔弗雷德·米歇尔从一开始就认为尼维勒的进攻毫无希望,并且以拒绝执行命令的方式公开表达自己对尼维勒的不满。
看来拒绝执行命令是法军的传统,不仅仅是外籍军团独有。
局面已经溃烂到现在这个地步,尼维勒已经身败名裂,当尼维勒的部队陷入混乱的时候,尼维勒没有想办法解决,而是忙着找借口推卸责任,任由部队陷入混乱状态而不加干涉。连尼维勒的支持者劳合·乔治都开始看尼维勒不顺眼,估计当初劳合·乔治给尼维勒看相时,没有发现尼维勒脑后的反骨。
学艺不精啊!
4月27日,雷蒙·普恩加莱要求尼维勒辞职,但尼维勒又有惊人之举,尼维勒不仅拒绝辞职,拒不执行法国总统的命令,同时还在拼命的推卸责任。这一次,连保罗·潘乐威和老雷诺也成了尼维勒的指责对象,甚至是远在阿拉斯的黑格,也成了尼维勒顺利完成任务的障碍,理由是黑格没有和尼维勒保持一致,分散了尼维勒可以使用的兵力。
尼维勒已经疯了!
28日,雷蒙·普恩加莱任命福煦为新任法军总司令,任命贝当为新任法军总参谋长。
从雷蒙·普恩加莱的一系列绕过保罗·潘乐威的任命来看,雷蒙·普恩加莱对保罗·潘乐威也已经失去耐心,他这个总理要做到头了。
或许是因为秦致远的介入,不知道是那里出现了问题,法军的人事变动和另一个时空已经完全不同。
在另一个时空中,此时的法国总理是上任不到一个星期的亚历山大·里博,保罗·潘乐威是战争部长,利奥泰已经辞职回了摩洛哥,上任的法军总司令应该是贝当。
但在这个时空,法国总理已经换成保罗·潘乐威,而且看上去又即将卸任。利奥泰还在陆军部长的位置上苦熬,等待克里蒙梭和福煦上台,为他提供助力。福煦则是担任了法军总司令,贝当当上了法军总参谋长。
秦致远没有时间思考这一切,他现在正在前往尼维勒司令部的路上。
秦致远和福煦一起前往,要保证局面在控制之中,如果出现意外因素,秦致远要为福煦提供武力支援。
而秦致远的部队,也已经在前往苏松瓦的路上,那里的德国人好像已经发现了法军的混乱,有调动的迹象。
秦致远要去堵抢眼。
第225章 粉墨登场
尼维勒是个很有古堡情结的人,和在凡尔登地区一样,尼维勒的司令部设在一个叫“霹雳之眼”的城堡里。
“霹雳”是希腊神话中的三个独眼巨人之一,“霹雳之眼”这个名字很有象征意义。
霹雳之眼附近驻扎有一个步兵团,这个团是一支猎骑兵部队,也是传统意义上法军总司令的护卫团,算是法军总司令的亲兵。
福煦想要将尼维勒从法军总司令的位置上赶走,拿到这个团的指挥权是第一步。
因此福煦的第一站就是蒂耶里堡森林,“霹雳之眼”就在这里,护卫团也驻扎在附近。
不管法军的补给有多么紧张,总司令亲兵的补给肯定是不会少的,因此几乎已经波及所有法军的这场动荡并没有波及到护卫团,这支部队还保持着正常的训练和巡逻。
秦致远出来的时候,随身带的是高鸿仕率领的护卫连,这个连有150人的编制,装备有迫击炮和刘易斯式轻机枪,并且装备了大量的散(霰)弹枪,同时还装备了十五辆卡车以及二十辆挎斗摩托车。
挎斗摩托车,也就是曾经的偏三轮。在另一个时空中的二战时期,偏三轮和吉普车大行其道,几乎成了党卫军的标志,既然现在党卫军还没有出现,那么秦致远就想把这两样东西变成华人部队的标志。
雷诺工厂本身生产摩托车,把摩托车改装成偏三轮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但整出吉普车来却是个大工程,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秦致远不缺时间和金钱,于是一个关于汽车的实验室已经成立,而且是和雷诺工厂联合组建的汽车实验室,雷诺那边的负责人是皮尔斯,秦致远这边的负责人是隆承辕。
虽然吉普车还没有实物出现,但一支由偏三轮、雷诺轿车、卡车组成的车队已经足够显眼,车队一路绿灯直接来到军营的哨卡前。
这支部队显然还保持着对法国政府的忠诚,当福煦的秘书加里上前表明身份后,不到一分钟,团长和副团长就出现在福煦面前。
“司令官先生您好,猎骑兵第一团团长格雷戈里·穆尔向您致敬。”格雷戈里在福煦面前站得笔挺,敬礼的手势很标准,一丝不苟。
格雷戈里40岁左右,相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他的身材很健美,脸上少有的没有蓄须,面颊上的一个疤痕看上去非常明显。格雷戈里有一个方方正正的下巴,棱角分明,身上穿了一套堪称华丽的近卫猎骑兵上校军装,这套两个世纪前的军装现在看起来或许不合时宜,但却是拿破仑曾经最钟爱的服饰之一。
“你好,上校先生。”福煦回礼,他身上还是穿着1916年式将军制服,已经佩戴上了一级上将的军衔:“集合所有的军官,我要宣布陆军部的命令。”
“是的,司令官先生。”格雷戈里立正敬礼,然后引着车队向军营内走。
既然要宣读来自陆军部的命令,那就不能在军营门前草率宣布,而是要前往专门的会议室。
尼维勒担任法军总司令并没有多长时间,这支部队跟着尼维勒来到蒂耶里堡森林也没有多长时间,但就算仅仅只是个临时营地,营地内的会议室、餐厅、教堂也是修建的一应俱全,而且都已经经过了相当程度的装修,并不是那种用过就拆的标准。
法国人的奢侈可见一斑。
一个步兵团,所有的军官加起来,大概有100多位。猎骑兵要少一些,大概只有三十多人,当然了,这也可能是很多低级军官没有资格参加会议的原因。
福煦的任命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